![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images/top_bg.jpg)
【丁香】曬麥 (散文)
現(xiàn)在收麥子已全程機械化了,聯(lián)合收割機把程序化地勞作簡化成一道工序,一次完成了割麥、拉運、碾打、揚場等。把過去的夏收從按月到按天計算,縮短到現(xiàn)在的數(shù)小時內完成;機械把夏收分成了收割和曬麥兩道工序。割麥是動個嘴,在機主哪里排個隊,約個收割時間;抬個胳膊,給機主指個地畔;收割機收割完后,隨著的三輪車就會將收好的麥粒拉運到主人指定的地方,等待天氣晴朗和場地擇機晾曬,人們無需再像過去那樣的緊張和勞累。
相對來說,曬麥是時下夏收中耗時最長、用工最多的一道工序。曬麥是很累人的活,但沒有象過去收割那么慌忙。隨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推進發(fā)展,現(xiàn)在農村己沒有了過去的土街爛墻,到處是硬化了的街道和通村公路,水泥路面成了曬麥的好場地。只要烈日當頭,場地寬展,水泥地面的上曬下烤特點,使麥子一天最多兩天就能曬干歸倉,完成夏收。
記得小時候,曬麥就沒那么容易了。早上起來若觀察天氣晴好或是輪到自家曬麥(每家的場比較小,單家不能碾打晾曬,相鄰兩三家合場),趕緊到場上掃一遍,也叫漫場,場掃凈后就把裝好的麥袋子,一袋一袋裝上架子車拉到場上(因曬麥場場地小,各家碾打后就先裝袋拉回家中)零星散開。等到太陽出來場面曬熱后,再把麥子從袋子里散倒到場上,用推耙把麥子推成薄薄一層,再用木曬耙不定時的推攪,讓麥子充分暴曬,等到傍晚后再收堆。若天氣好,場地允許,就堆到場上,明天再曬;不然就裝袋拉回家,擇日繼續(xù)。
那時侯,都是土場,如下一場雨,就要人工用碌碡光(碾)一次場,這才能保證場光滑,沒有浮土,也有利于曬麥。記得有一年天下連陰雨,就割麥、曬麥就達二十多天。
那個年代,天氣預報沒有那么準確,況且信息來源少,只有聽廣播、看天色、憑判斷來觀察天氣,條件好一點的還有收音機聽天氣預報。
曬麥前靠人們口口相傳的天氣預報和觀天色而決擇。誰也都不敢輕意冒險,夏收時的天是小娃的臉說變就變,若遇天氣突變,夏天的雨又大又急,不僅淋濕麥子,還會順著雨水將麥粒沖的到處都是。
記得八四年那年,我家的曬麥場在本村澇池岸邊南邊的坑道里,共有四家場,我們是南邊倒數(shù)第二家,那里坑道兩邊的塄坎比較低,相對還好。早晨起來,我和二哥從家里把麥拉到場上,當時村子里是土院土路,家里通往場上的路坑洼不平,一個來回約40分鐘,每架子車拉四個袋子(蛇皮袋或口袋。口袋,可裝100斤左右的小麥),這樣拉了四五回,用了近三個多小時。當時天氣幕熱,不是太好,加上麥子是剛碾打出來的太濕,想著即是沒有太陽倒出來晾一晾也好堆放,就冒險推開。當我倆把所有麥子推開,用木曬耙攪了一遍,剛站到場邊準備回家喝口水時,天公不作美,丟起雨點。真是人沒走離就火速收麥、裝袋、拉回,一直折騰到午后,幸虧是丟了點雨點,沒有下大雨,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曬麥,是農家人最操心的事。有時候,早上是炎陽高照,烈日當頭,是曬麥的好天氣,下午卻是烏云密布,一幅大雨來臨的樣子。當人們早上把麥曬開后,大人們或忙割麥或碾打、或由于夏收的勞累稍是休息,孩子們則反復橫豎輪攪,不斷重復,使麥子能夠均勻受熱,盼望很快曬干。
一般午飯后,大人們則不斷的觀察天氣,若天氣沒有變化,太陽仍紅的象火一樣,就叮嚀孩子們攪勤些,抓緊好天氣。若天上出現(xiàn)云朵,尤其是西北方向黑云出現(xiàn)的時候就趕緊收麥,這時候人們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一樣,緊張得不知所措,生怕麥子被雨淋了。那時全家老小齊上陣,相鄰族人均助陣,架子車里放著掃帚、推耙、簸箕、口袋,一路小跑著到曬麥場上,先用推耙、曬耙把麥收堆,接著端簸箕、撐口袋、裝袋子。緊張而有序的進行搶收。就連七八十歲的老人、八九歲的孩童、在家有病人的人也都上了場,孩童們幫著老人撐口袋、扎口袋,各盡所能,忙個不停。
曬麥,要時觀老天爺?shù)哪樕?智慧的農家人也就總結出了應對的辦法。在輪到自家碾場時,或早攤早碾,用后響時間曬一曬;或在碾麥場邊角處,趁天氣好的時候草草曬上一天麥粒,等下午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抓上一把,拿上幾粒,放在嘴里一嚼,有“嘎嘣”的聲音,就裝袋運回家便于存放待曬,誰也不敢在麥收的那幾天既割麥又曬麥,一不小心來場大雨,顧此失彼;稍有閃失,麥就芽了,誰也不敢拿自己辛苦一季的收成跟天氣賭一把。
那個年代,曬麥一般要持續(xù)五六天時間,有時候會更長一點。若遇天氣化,就要裝袋拉回家存放;雨天過后,需要兩天好天氣先曬場,等場曬干后才能曬麥,麥粒再濕,也只能望場興嘆。
如果天氣持續(xù)向好,就在太陽落山以后收堆堆在場里,再用東西遮蓋一下,晚上還要有人睡在麥堆旁值守。
相對近幾年來說,曬麥好一些,但今年天不順當,曬麥是最困難的一年。大多數(shù)人是6月1日割的麥,5號才天晴,曬了一天;期間陰雨不斷,下的人心慌慌。天氣是晴一天,下兩天,有時晴一天,下三四天。推開即收,收了又推,好像與陰雨捉迷藏,一直持續(xù)到8號后。盡管如此,但人們相對輕松,沒有過去那么不辛苦。
隨著農村環(huán)境的改善,過去的土場已成為歷史,街道硬化了曬麥正好。小巧玲瓏的電動三輪車、箱式手推車代替了口袋與架子車,輕便快捷,只要不存儲,從地里拉回來就賣到收糧點,只需一張裝糧鐵掀,需要倉儲時也是等揚凈放涼后再裝,無需象過去一樣,下午三四點太陽最毒時乘熱裝袋入庫,以防返潮。
人們揮汗如雨曬麥子的場景已成為過去的歷史……
(原創(chuàng)首發(fā))
感謝段老師評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