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地震后遺癥(隨筆)
在經歷一些大事件之后,就要大規(guī)模地產生后遺癥。我就親歷了這種后遺癥,雖已時隔四十余年,卻仍記憶猶新。
20世紀的1976年,唐山發(fā)生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大地震,震級達里氏7.8級。城市遭到了毀滅性破壞,在一瞬間內,唐山市就被夷為了平地,死亡人口超過了二十萬人。
那時,我在太谷縣一個邊遠的丘陵村生活,距唐山市不算太遠。唐山大地震后,村民們提心吊膽,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當時流傳著一些很懸疑的恐懼傳說,把這次大地震傳得神乎其神。有人說,在某地有個一千多人的村子。地震發(fā)生時,地面上突然裂開一條長口子,長得幾乎沒有終點,一下就將整個村子吞了下去,然后迅疾合上,合得嚴絲合縫,讓人看不出一絲痕跡。這個一千多人的一個村子就這樣神秘消失了,消失得無蹤無影。隨后,這個不實傳說又被村民們添枝加葉,越傳越神,傳得完全脫離了實際。這個時候,就有一些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有的說,以后建房,得把底座做成一個巨大鐵板,或者用很厚的鋼筋水泥澆鑄。地震時,巨大的底座就撐在了下面,使上面的房子不至跌入深不見底的裂縫中;有的說,這個掉入裂紋深淵的村子,若有一臺挖掘機在里面。村民們便可挖個地道逃出來。還有的說,若在裂口打開之前,爬到樹上,就在開裂時隨樹移開,而不落難了。其實這都是在開玩笑,是為了掩飾當時的恐懼。在那么大的災難面前,誰能不恐懼呢!
村里還有更懸乎的傳說:據說有人晚上碰到了成群結隊的鬼,鬼駕著車趕路,個個面目猙獰,不聲不響地趕著馬車走。車上點著幽暗的小燈,忽明忽暗地閃光。但駕車者的面目都模糊不清,都搖搖晃晃地列隊前行。車上裝滿了人頭,據說這些人頭都是唐山地震死亡者的靈魂。由于死者太多,鬼差們要趕往閻王殿去送,走得匆匆忙忙,誰都不肯往后看,也不與路人說話,生怕耽誤了時辰。路人隱藏于路邊樹林中,早嚇破了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瞅著送靈魂的車隊,車隊很長,送靈車一輛接著一輛,沒完沒了地從眼前經過。其實這就是后來說的“陰兵借道”傳聞,其實都是子虛烏有之事。
除這些謠傳外,還有謠傳當地政府救災之事的。當時,有人說,唐山大地震出現了很多孤兒,政府要托人撫養(yǎng)。但有指標,須到縣民政局報名申請。因上級分配來的孤兒指標有限,要提早報名才可領養(yǎng)到。村民們就此議論得沸沸揚揚,一些沒有生出兒子的村民,便驅車前往距村五十里的縣城,到民政局打聽情況,但打聽來的結果都是——根本就沒有此事。據說,有人為得到撫養(yǎng)權,還托人去說情,想通過關系領養(yǎng)年齡小一點的男孩,因為這樣,就能輕易向孤兒隱瞞實情,讓孤兒和撫養(yǎng)人親。反正,當初對地震都特別恐慌,而且慌得離奇古怪。
地震的恐怖籠罩著全村,村民們防震的要求都很強烈。于是,村民們就有了具體的行動,以防備余震帶來二次災難。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村民中的青少年和孩子們都睡到了屋外。這倒不是年齡大的人不怕死,而是在屋外搭棚很難,并想把生存機會讓給年輕人。那時,父母也在院子里搭起一個棚,以院內四株呈“口”字形的棗樹為頂柱,在離地二尺高處,用木棍、木板、繩索、塑料布等材料,建起一個上面和前后左右都透明的臨時防震棚。父母就讓我們兄弟幾個都睡在了防震棚中。
晚上,棚內黑黢黢的,透過塑料布,依稀能看到天上閃著微光的星星,還有棚頂上隨風擺動的一叢叢棗樹梢。一天,我們突然被一陣電閃雷鳴驚醒。頃刻間就下起了瓢潑大雨。雨點密集拍打著棚頂,雨水順著塑料棚嘩嘩流下。棚底很快就積了水,我在棚內都聽到了嘩嘩的流水聲。這時,睡在房屋中的父母也被雷雨驚醒,頭頂著塑料袋,冒著大雨來詢問我們是否漏雨,當得知無漏雨時,安慰了我們幾句便轉身回屋了。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我們在棚內根本就睡不著覺。雨松一陣、緊一陣,風呼呼作響,雷打得不均勻,時有像炸彈突然炸裂一樣的驚雷,讓人毛骨悚然、心驚肉跳。我們如坐針氈,不僅擔心漏雨和被風刮開,而且擔心下一個響雷的刺耳。我們就這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熬到天明,才起床出了棚子。但精神都有些恍惚,身體也都疲憊不堪了。若這樣去防震,震不死也要驚嚇死。
對地震有恐懼心理的人很多,范圍也很廣。就連距我家五十里遠的五姨家,也深陷恐懼之中。五姨家住在縣城東面的一所大學里,姨父是大學里的教師,是教化學的。那年,我到五姨家做客,當談及地震時,姨父興致勃勃地拿出一個方形盒子,是那種很笨拙的樣子。他指著那個方形盒子,得意地說,這是我做的地震儀,只要地震發(fā)生,就會發(fā)出警報。他還指指點點地向我介紹了那個地震儀的工作原理,就像里面藏著多么高深的學問。其實就是用一條懸著重物的繩索,帶一個桿狀物活動,當地震發(fā)生時,就會拉動電鈴開關發(fā)聲。原理很簡單,是那種一看就明白的結構。他講得口若懸河、津津有味,就像自己發(fā)明了一項巨大的科研成果。姨父還強調說,有了此物,就能在地震發(fā)生時及時報警,在第一時間逃生。
唐山大地震一段時間后,這種恐懼氣氛才漸漸消退。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這種恐懼后遺癥居然在三年之后,又再度發(fā)酵。那時,我正在晉中農機校讀中專,離唐山也不算太遠。大約是在1979年夏天,我再次經歷了這種驚心動魄的地震恐慌。我們機十七班的學生住在一排二層樓之下,樓上住著另一個班的學員。一天,突然傳來預測到近期要地震的消息。我們一想到三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就提心吊膽起來。我們都是這樣想:雖然地震不能預測,但不管能不能預測,防患于未然是必須的。
于是,便開始了各自的防震行動。有人自制了簡便的“地震儀”,用一根木棍與臉盆支成了倒“v”字形。在地震發(fā)生時,就會被?倒,臉盆倒地就會發(fā)出大聲的警報;還有人灌了半玻璃瓶水,說地震時,水面就會傾斜;有的學生在懸空的燈泡下掛了兩個薄鐵片說,地震時,鐵片就會晃動發(fā)聲。更有趣的是,與我同一宿舍的一位祁縣籍學生。當時,我們班都是初中生考的中專,年齡普遍偏小。當時我就是那種相對小的年齡,可他的年齡比我還要小一歲,應該只有十五歲吧。我見他的床頭掛著一個綠色小背包。便向他打聽說,你這包是干啥的?他不假思索就說,地震時逃生??!我說,你這包還能逃生?里面都裝了什么東西?他一件件地拿給我看,并解釋道,地震一旦發(fā)生,就背起這包往外跑,包里準備了各種應急物品。他拿出一個面包說,這是應急食品,可以在震后維持生命,即便跑不出去,也能在廢墟中維持一段時間的生命,以等待救援;他又拿出一把雨傘來說,地震都伴隨有大雨,有這把傘,可避免雨淋,防止感冒;他還拿出一個飯盒說,震后救援隊一到,有此物可保證自己打飯專用,進而預防疾病的傳染。他還拿出了牙膏、牙刷介紹,我聽得很入迷,感覺他根本就不像個十五六歲的孩子,想得比老人都周全和復雜,我很佩服他的想象力。
當時,我們住的是“筒子樓”,只在進出的一面開了門窗,窗戶和門上部都安了透明玻璃,一個宿舍住著七八個學生。緊鄰我右面的一個宿舍,住了一位我們太谷的老鄉(xiāng),他平時常與我聊天。一天晚上,大約是在十一點多鐘的時候,我突然聽得門外聲響很大,還伴有嘈雜的叫喊聲,樓上的腳步聲也突然急促起來。我的第一判斷就是地震了。于是,迅疾就往屋外跑。由于心里的高度緊張,我們穿著內褲就都跑了出來。只見,校園內有男有女,都顯得一臉驚慌。有的未穿衣服,有的未穿鞋子。幾分鐘后,校領導就來傳話說,根本就沒有接到地震預報,也不會有什么地震預報,地震純屬謠言。說畢,就訓斥我們聽信謠言,命令我們都回去睡覺。
第二天,我們聽說這次事件是起源于我右面的那個宿舍,是被自制“地震儀”誤導的。據我那個老鄉(xiāng)說,當時,他們用臉盆支了一段木棍,當作了地震警報器,不知是刮風還是人為地碰著了,那個臉盆“咣當”一聲就扣在了地下。宿舍住著一位班干部,首先被這報警聲驚醒,慌亂之下,伸出一個手指,連跑帶喊就往門上捅。他的意思是,讓宿友們往他指的方向去逃生。但他把手指一直捅到了門上的玻璃,玻璃是透明的,也許是他以為沒有阻隔,便捅了上去。由于捅勁大,竟把玻璃給捅碎了,碎碴掉嘩啦啦地掉了一地,班干部的手指也被扎得鮮血淋漓。當時,我那位老鄉(xiāng)也深受其害,他聽得那位班干部的喊聲,匆匆忙忙地從床上爬起,未顧及穿鞋就往門外跑,赤腳踩在了那堆玻璃碴上,一只腳被扎得鮮血直流。他和我說此話時,他的腳上還裹著白色傷布,就像是電影里的傷病員。后來,我還聽說樓上另一個班的學生(他們是高中畢業(yè)后考進中專的,年齡普遍比我們大),在慌亂的逃生中不幸跌倒,又被房內停放的自行車壓在了身上。但在這時,他反倒不跑了。躺在地上,嘴里胡亂哀嚎著:“完了,完了!這下可真的完了!”嚎聲中帶著哭音,似乎真的痛失了逃生機會。在他看來,地震逃生的時間是極短的,等他起身后再往外跑,就沒有用了。所以,他干脆就不跑了,只能等死了。所以在這個極短、極可貴的有生時間里,他只能以哀嚎來宣稱自己的心情了。
回到現實中想想,這地震后遺癥確實是很荒唐的。不說這些行為是否有用,單說這激情處事的態(tài)度就是一種極大的不理智。既然知道地震未能實現有效預報,又未弄清消息的真?zhèn)?,就不該草率行事。更何況這些逃生行為幼稚單一、漏洞百出,根本就不是正確的逃生辦法!為何不提早想想科學逃生辦法再付諸行動呢?退一步講,即便采取了這些不科學的逃生辦法,為何不能理智地實施呢?若能有秩序地行動,怎能導致不必要的損傷呢?不過,這話說得也是有點“事后諸葛亮”了。在長期沒有地震之下突然發(fā)生了地震,逃生辦法是普及不到這樣快的。在地震的恐慌之下,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理智的。因為他們在做事時,其內心深處都有一點貪婪存在,他們總想搶先得到生存的機會。出于這種貪生之心,就會打破正常的逃生秩序。這是一個極壞的人性弱點,更是一種極壞的處事習慣,一般人都很難克服。有句俗話叫“吃一塹,長一智”,若從這個弱點上去考慮,有必要在地震發(fā)生前就想清這個道理,理智地接受科學的地震逃生辦法,想必肯定會有很好的逃生效果的。我想,當時那位祁縣宿友的做法,雖然在當時的想法有點與眾不同,但卻是最理智、最冷靜的一種逃生做法。那位喊“完了”的校友,雖然急于逃生有錯誤,但他知道逃生時間很短,從這一點上說,他“等死”還算是很高明的。以后做事,不妨也學學那位祁縣宿友和樓上喊“完了”的校友,把事物的邏輯理清之后,再去做事。這樣才算是做到了理智,才能得到逃生的理想效果,才能活成一個明白人。
2024年8月7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