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人世間】母親的生日(散文)
母親的生日是農歷七月初九。七月初六那天,老家的侄女來電話說老人家堅持這天是她八十八歲的生日,叫侄女用磨豆?jié){做豆花吃。母親一直以來過生都有做豆花的習慣,通過鹵水點豆?jié){,生成豆花的好壞來看新的一歲是否吉祥。
侄女告訴她,當天不是七月初九,而是七月初六,但母親卻固執(zhí)地認為當天就是七月初九,就是她八十八歲的生日,侄女在電話中顯得很無奈,只得從了奶奶。
近年來,隨著年歲的增高,母親在性情上越發(fā)象小孩,認定的事情總是不容易改變。我也搞不清楚母親為何要對自己的年齡加上一歲,她出生那一年是1937年,今年是2024年,她就應該是87歲呀,但卻堅持自己是88歲。由于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問題,所以對于母親的堅持,我們往往也是一笑而過置之。
母親每年的生日,我都要想辦法回到她身邊,與家里的親人們一起陪她過過生日。
近些年,對于母親的生日,她在我身邊時,我便會在家里或者在酒店里準備一桌酒席,再叫上就近的兄弟、侄兒等家族員吃上一頓飯,以此表示慶賀。由于母親近兩年堅持要回到老家與六哥生活,每到老人家生日,我會帶上家人回到老家給母親慶生,今年也是一樣。七月初八這天下午五點鐘,我便與愛人、兒子從二百多里的地方回到老家。
母親對于我們的到來很不高興,她抱怨道:要來之前不給她說一聲,她連一點菜都沒有買(我老家是十天趕三場,不逢場,賣菜的人少),從而給我們飯沒有什么菜!
七月初九這天,我兒子春粟、侄女飛燕、還有二嫂的孫子昱辰、孫女洛溪,四哥的孫子浩軒這一幫小孩聚在一起,因為給老人家慶生很是興奮。在吃蛋糕時,母親還認為我們是在為中元祭的事忙碌。但當孫子、曾孫們給她戴上壽冠,讓她吹蠟炷時,她才知道是給她慶生??赡赣H卻一點都不高興,顯得很木然,很被動。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時,她也沒露出一分喜悅之色。
后來她才道出不愉快的原因:她已經生過了,現在又給她做生慶,在她的心里,一年中做二個生慶不吉利??磥硭娴氖前褧r間弄錯了,真的把三天前的七月初六當成七月初九,做一鍋豆花就給自己過生日了。
我為了提醒母親今天才是她的生日,便裝著漫不經心地問母親:“媽,好久的月半(我們老家將中元祭稱作月半,時間是通常在農歷七月十二,而不是傳統(tǒng)的七月十五)?今天是農歷好久?”
母親帶著一種不確定的語氣說:“七月十二的月半噠,今天是七月十三吧?”
心直口快的侄女立即說:“娘娘,今天是七月初九,是你的生日!”接著我兒子,我二嫂也一同十分肯定地給她說:“今天是七月初九,是你生日。”
我妻子接著說:“媽,今天真的是你的生日,凡是你的生日,我們一家每年都要回來給你一起過的,這次回來也是為了給你過生日。本來春粟正準備駕照的科目二考試,但為了給你過生日,就只好請了一天假,從宜賓趕回來的。前幾天你叫飛燕給你推豆花過生,是你把時間記錯了!”
經大家這樣一再肯定的提醒,母親才相信自己弄錯了,今天才是她的生日,她對我們的行為才釋然,木然的表情才變得活泛起來。不久五、六百公里外的五哥家彭敏,利用下班午休空閑,也打來視頻,給老人家送來生日祝福。
我們家,從父母開始就從來不注重生慶。我們小時候過生日,父母往往就煮兩個雞蛋給我們吃,就算過生日了。而父母自己的生日,總是默無聲息就過了。父母年老了,也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生慶給我們提什么要求,而且對別人家擺慶生宴席收份子錢的行為也不是很贊同。也許是繼承了父母親的傳統(tǒng),到今年為止,由父母親繁衍形成的這個大家庭,都沒有搞過隆重的生日慶典。
不搞慶典是怕麻煩,一則是怕麻煩自己,再則是怕麻煩親朋。
這些年,在禮尚往來中,份子錢成為了一個家庭重要的支出。一年面對的份子錢有常規(guī)的婚、喪、嫁、娶,嬰兒滿月宴、三歲宴、整十歲宴、喬遷宴、升學宴,真有些不勝其煩。在我家族的文化里,別人要怎么辦,是別人的事,而自己家,盡最大限度不給別人帶來麻煩。在婚、喪、嫁、娶上,能簡的就簡,能省的就省,能在家族小范圍內進行的就適當表示一下。我們兄弟六人,在婚慶上,我大哥、五哥沒舉辦婚慶酒席,我的婚慶是在所工作的單位舉行,老家的親朋友們沒有通知。因為老家離我當時工作的單位將近100里路,當時的交通條件坐客車將近三個小時,如果通知了親朋,來吃一趟喜酒,不僅要送份子錢,還要花上來回的車費,并賠上一天的時間,這不僅是加重了親朋的負擔,還耽誤親朋寶貴時間。這些年,在我的八個侄兒侄女中,有五個已結婚成家,但在婚慶上舉行隆重操辦的只有二哥的兒子彭勇。其他的新春、彭芳、彭月、彭強都沒有舉行婚慶典禮擺酒席。就這樣平平靜靜地就把婚結了。
近些年,對于母親的生日,我們也只局限于六兄弟六個家庭參加,而且也只是一起吃一頓飯。晚輩給老人家表達心意量力而行,送錢送物都不重要,因為老人家在錢和物上有著充分的保障。不表示也行,就近的,能趕來湊個人數就行。對于在外地的家族成員,只要能到時開一下視頻,祝福一下即可。
在我的理念中,生慶就是一種形式或者儀式,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生日只有一天。對于父母的孝敬,重在于日常的生活中老人家能隨心所欲地生活,在溫飽上不得欠缺,有病能及時就醫(yī),有需要能及時滿足,身邊有人能說話就行。做為晚輩,最大的孝道就是不讓老人家為我們操心、擔心。隆重的儀式感往往是做給別人看的,與浮云無異。
對于孝的理解,我重在于“順”其心。只要老人能活得隨心所欲,就足了。她想做的事,只要不違背原則,都可以由她。只要她所作的事不是迫于生計而為就可。老人覺得所為之事是自己內心真實的表達,而且是一種需求的表達,那就由就他。老人家有時所為之事也是違背我們晚輩人生觀、價值觀的,比如說燒香、拜佛、敬神、算命、求巫……前些年我信也曾反對過,但換個角度想一下,母親畢竟是一個不識字的人,她的這些行為是她對世界認知的一種表現。只要她能得到心理的寧靜,也由著她。同時她的這些行為對家庭中的其他人不會產生多大影響。老人家好多時候這些行為是站在一種為整個家族繁榮昌盛的大格局上,其出發(fā)點是崇高的。其方式不正錯,其初心我們當感激。
前段時間,遠在成都的五哥送母親回老家時,與我拉話時說道:“你發(fā)現沒,媽近兩年的頭發(fā)比前些年白得少些了!”我將前些年母親的照片比照一下,真的覺得母親近兩年還長出了一些黑發(fā)。這真的是一件欣慰的事。
在回老家為母親慶生的這兩天,老家的鄉(xiāng)鄰就有兩人去世,一個七十八歲,隨子去浙江二十余年,才回鄉(xiāng)不足一個月就離世了;另一個七十二歲,之前無生病癥狀,突然咯血,送去縣醫(yī)院,檢查為胰腺癌晚期,在醫(yī)院只住了一天就去世了;聽說還有一個四十來歲的鄉(xiāng)鄰患肝癌晚期,在世時日也不會太久。
二十二年前母親曾經歷了我們縣建國以來最大一起車禍,當時不少人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些年這句話在母親身上真的應驗了。相較而言,母親能堅持到今天,是我們一個大家庭的幸福。她現在生活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我曾用一群小孩圍著老人家唱生日快樂的視頻發(fā)了一個抖音,并說道:還能有母親過生日,這是人生至幸。
對母親而言,只求她能平平靜靜,平平安安。只要平安,她的每一天都是生日,都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