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事外觀,入局為(隨筆)
人大概是生來就有一種大義,面對燎原烈火,愿化身飛蛾,一炬如光,奔赴前方;面對滔天洪水,愿化身塵土,筑成高堤,抵擋洪流;面對黃沙漫天,愿化身綠苗,結(jié)成綠海,抵擋風(fēng)沙。這一份大義應(yīng)當(dāng)是人們最滾燙的熱血、最堅硬的脊梁、最永恒的堅持??晒庥幸磺粺嵫h遠不夠,還需一雙冷靜的慧眼,世外洞觀萬物,方可躬身入局,救生民于水火,挽蒼生于危難。
事外洞觀,超然出世,用清醒的眼光觀察世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破局之法往往匿身局外。在那個禮崩樂壞、兵戈相向的時代,道家在戰(zhàn)爭的陰霾中看見局外曙光,遵奉“天道無為而治,法自然而行”。無數(shù)紛爭后還是會歸于自然,因而,與其刀劍相向,不如順天而為。于事外我們將獲得更加清晰的視角,但絕非冷眼旁觀。他們或憤世嫉俗或蔑視權(quán)貴,但無可否認,他們都心憂天下。莊子清高,鄙視世間污濁,寧可曳尾于涂,可他體察民生之多艱,抨擊權(quán)貴之罪惡;竹林七賢率性,可他們遺世獨立、豐神逸態(tài)的背后是窮途之哭,是對現(xiàn)實黑暗的絕望吶喊;陶潛悠然,蕩開了失落的濃墨,為世人勾出一個世外桃源。生活在樹上,可以看得更遠,但請不要忘記熱愛大地,于世獨醒,于世獨清,還遠遠不夠,更應(yīng)將這份清醒帶給世人。
于事外尋求希望的火種,還需入局將它點燃。出世是為了更好入世,一切淡然無爭的背后,藏匿著的永遠是心憂天下。天底下大抵是沒有比蘇軾更樂觀的人了,被貶黃州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到嶺南,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無論遭遇什么,他似乎永遠不改變臉上的笑容,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一路被貶,也是一路造福的過程,自己深陷泥潭,仍不忘造福百姓。上任杭州,浚西湖,筑蘇堤,到海南,興文教,他把那超然的樂觀,一絲不剩地投入到造福千秋的事業(yè)。事外靜觀也是一種積累,苦心積淀必于入局時爆發(fā)。諸葛亮出山前隱匿隆中,細觀天下大勢,未出茅廬而已知天下三分。一朝入局,匡扶漢室,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倘若沒有隱居時對于時局的細致分析,又怎么會有之后的成就呢?學(xué)會走出去,尋找內(nèi)心的豁達、智慧的積淀,然后奮然入局,讓積淀的一切爆發(fā)。
躬身入局,凜然入世,用滿腔的熱血改造世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局外吶喊無益,必須挺膺負責(zé)躬身入局。燭之武夜縋而出,獨身一人深入敵營智退秦師,救鄭國于危亡;文天祥,至死不屈,以身殉國,丹心照汗青;林覺民舍小家為大家,當(dāng)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國家危亡之際,有無數(shù)人用血肉筑成長城,一個人倒下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人頂上來。可總有人認為事不關(guān)己,認為冷眼旁觀就能平安無事。正如馬丁?尼默勒詩中所言:他們殺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他們殺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然而,當(dāng)他們殺我時沒有人說話,因為已經(jīng)沒有人了。倘若每個人都默不作聲,無動于衷,沒有人能幸免于難,所有人都將死于暴虐的毒箭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吾輩青年應(yīng)鐵肩擔(dān)道義,躬身入局,為人為己亦為天下。
于亂世中沒有人能做到置身事外,去行動去作為,為自己為他人都有一個自由的明天。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圓通道長毅然下山,奔赴抗日前線。臨別時,弟子問他下山之后,能否回來?他回答:回,則盛世安好;不回,那便不回吧!倘若人間血流成河尸橫遍野,又談什么修仙問道呢?唯有以身入局勇?lián)?zé)任,待天下安寧后方可享一方安寧。沒有人能獨善其身,與其一個人逃避,不如挺身入局,為自己與天下人謀求一個太平盛世。
事外觀,入局為,事外觀物而知局內(nèi)乾坤,躬身入局而還朗朗清天。于事外明天下之理,而后躬身入局,為天下謀一個燦爛的明天。
(編者注:百度檢索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