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先生(散文)
先生
一
昨晚,景光叔叔發(fā)給我大德堡村劉民立先生寫的《關(guān)于李村、大德堡劉氏的溯源和衍變》一文,讀后感觸頗深。文中,他詳細介紹了李村、大德堡劉氏始祖顯考劉公軼名,從第二代劉興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歷經(jīng)二十代左右。按照一代28年推算,李村、大德堡劉氏來韓城已經(jīng)約有530多年。劉氏之前,是衛(wèi)家居住。
我問景光叔叔:劉氏以前的衛(wèi)家是什么時候走的?劉家是什么時候住進村子?住了幾戶?都是誰家?我的爺爺?shù)臓敔斢质钦l?他們住的房子是不是衛(wèi)家蓋的?還是自己蓋的?
叔叔說:一連句話說不清楚。
他問我見沒有見過林元家中的家譜?又讓我看古碑文。還說:根據(jù)民立講,劉姓是明萬歷年間上遷的,衛(wèi)家人遷出,劉姓補缺。
明萬歷年,是1573年--1620間,距今有404-451年之久。這和文中說的劉氏來韓城有530年的時間基本吻合。
《關(guān)于李村、大德堡劉氏的溯源和衍變》一文中提到:劉氏子孫在韓城500多年繁衍生息中,人才輩出。清朝道光年間大德寨的國子監(jiān)大學(xué)士劉以文,德高望重,有"名著司成"的牌匾。清末時候大德堡出過兩位秀才,一位是劉子俊,又叫彥升,人稱三先生。一位是劉斗南,又叫安定,炳瑞,人稱五先生。他們都是杰出的德教先賢。
三先生曾在下峪口張家祠堂教書多年,收徒授業(yè),1930年他的22名學(xué)生聯(lián)名給他送有"群霑化雨"的牌匾。五先生,學(xué)書五車,知識淵博,在自己家創(chuàng)辦私塾,收徒授業(yè)。五先生去世后,學(xué)生聯(lián)名在大德堡村北給他立了一座德教碑,碑上的對聯(lián)是"北斗風(fēng)高有光大德,西北望重涌躍龍門"。
一直對先生很是敬仰,就問叔叔五先生是誰家的先輩?三先生又是誰家的先輩?
叔叔說:五先生是林生的曾祖父。三先生是抗宏的祖父。于是,我的思緒立刻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二
林生家是我們家老院子隔著一條兩米寬的石頭巷。我們家偏院的門正對著他家的正門。我叫他叔叔。
林生叔叔的奶奶我是見過的,高個、溫柔、秀氣,說話溫暖、隨和。她時常在石頭巷子中間,挪動著那一雙不是很純正的“三寸金蓮”。她會做紙花,小時候經(jīng)常到她的屋子去玩的。她就坐在燒熱的炕上。她干凈利索,和藹可親。我沒有見過奶奶的丈夫,也沒有見過奶奶的兒子和兒媳婦,只知道林生叔叔和紫薇嬸嬸管她叫婆,并一直和她住在一個院子。
記憶中,他們家的大門是兩扇不是很大的木門,沒有門樓。從他們家的大門進去,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中間種了很多樹,有鏈子樹、國槐、洋槐、春樹。還有毛毛花、牽?;?。小孩子的我們老在樹下抓春蛾子。春蛾子飛行技術(shù)極差,但是蹦跳的技術(shù)很高,孩子們的我們只好圍著樹轉(zhuǎn)著圈圈,和春蛾子賽跑。
院子南邊有一面墻,墻上有一個用磚砌成的倒立的長方形的門。從門進去,是一個院子,記得叔叔和嬸嬸就住在院子西邊僅有的兩間房子南邊的一間,他們的婆就住在北邊的一間。院子顯得空曠,敞亮。
從古到今,都說文人清貧,五先生,難道如此清貧?
還記得婆去世送葬的那個場景,就在大德堡村子石頭巷里,紫薇嬸嬸站在靈車的旁邊,哭得很傷心。
三
南院和北院,中間隔著大德堡村一條石頭巷子。大門斜對著。北院是我們家,南院是二伯和三大家。在我的記憶中,南院和北院,是親親的一家人。
抗宏是南院的老三,他比父親小,我叫他三大;抗凱是老二,我叫他二伯;抗茍是老大,我應(yīng)該叫他大伯,我沒有見過大伯。他們是南院的三兄弟。三先生,就是他們?nèi)值艿臓敔敗?br />
南院的正門,是兩扇厚實的木質(zhì)大門,門不大,但是很精致。有門楣,上面想不起來到底寫著什么字?問了林旺哥哥,他說是“耕讀第”。林旺哥哥是二伯的大兒子。二伯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林元哥哥是老二。林韓哥哥是老三。女兒叫妙麗。
南院的門套很深,足有五六米,夏天經(jīng)常在中間乘涼的。二娘拉了個涼席子,小孩子的我們,就在上面睡覺。和大門正對著的一塊方形的照壁,照壁上面有個很大的福字圖案。照壁的西邊,有一扇小門,可以通向林茂哥哥和林芳哥哥家的院子。
南院中,東西各有兩間房子。房子的門、窗,全是木制的,上邊是精致的小方格。整齊、秀麗。西邊房的南邊住著二伯家,北邊住著三大家。東邊也有兩間房子,對應(yīng)放置著各家的雜物。
二伯住的屋子記得是一個套間,從房門進去,一個大炕占據(jù)了房子的南半截。緊靠炕的西南角,有一個可以通向內(nèi)面的磚做的弓形門從門進去,內(nèi)面是灶房。從灶房向南,還有一個門,可以通向院子的南邊。
院子的南邊,還有一個后院,用一堵低矮的土墻隔開。土墻西角上有一扇門,木質(zhì)的,也許是年代的久遠,雖然有些散架,但也起到了門的作用。從這個門進去,一個很大的院子。后來林元哥哥在院子中間蓋了蓋板房子。算時間,可以追搜到八十年代初期吧。
三大住的西房北邊的房子以北,也有一個小小的院子,中間有豬圈、廁所,還有一棵老榆樹。還記得三大的大兒子林峰哥哥騎在榆樹上捋榆錢的情景,他敏捷睿智,像一只小猴子。
老榆樹伸向石頭巷的那枝粗壯的枝干上掛著一口鐘,上面拽著一條長長的繩子。生產(chǎn)隊開會、分糧、干活、集合的口令,就是這口鐘悠揚的歌聲。
南院門套東南角的那扇小門通到的這個院子,就是大伯的院子。林茂哥哥和林芳哥哥是大伯的兩個兒子。記憶中,這個院子是四合院,院子北邊有一間大庭房,庭房有四扇門,木本色,門下面刻有花紋,門上面是整齊的方格子,顯得高貴、文雅。
在這個庭房中,記得生產(chǎn)隊收棉花的時候,放置過棉花,滿滿一大屋子。小孩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棉花堆上爬。還窩在棉花堆中,捉棉花蟲,放在藥瓶子中間,回家喂雞吃。
東房住著林茂哥哥一家,西房住著林芳哥哥一家。還記得林芳哥哥喝醉酒,就大聲唱歌,不止一兩次。小孩子的我們,只是跟著大人們身后,有時候還害怕。東房住著林茂哥哥。門房就一間,帶有一點點門套。大門朝南開。正對著的是他們的后院。和二伯家的后院連在一起。后來林茂哥哥在他們的后院蓋起了二層樓房。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南院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三兄弟的爺爺三先生,是一位有文化、會治家的智者。
四
聽大人說,南院大伯年輕時候得了一種病,不犯病時候和好人一樣。犯病時候口吐白沫,還到處亂跑。家里人有時候不得不把他用繩子捆綁在家中。有一次他自己掙脫繩子后,跑到大德寨子上,縱身跳進了寨子下面的滾滾黃河水中,從此,他就再也沒有回來。
只見過他的妻子,我叫她老媽。老媽高個、大腳,干凈、利索,聲音洪亮。經(jīng)常戴著一頂黑色平絨質(zhì)料的八棱圓口帽子。她待人親切、溫和。記憶最深的是送葬她的那天,我穿了一件棗紅底黑碎花的棉襖。母親說:"你把你老媽都要下跑啦。"當(dāng)時我?guī)讱q,已經(jīng)沒有任何記憶。
抗凱是三先生的二孫子,我叫他二伯。二伯在紡織廠上
班,是單位的工會主席,有思想,有思路。二伯是大德堡村一隊中買電視最早的人家。過年時候,二伯還專門讓父親叫我過去看電視。我和二娘、妙麗一起,盤著腿坐在他們家的炕上。我雖然不喜歡熱鬧,但是看得聚精會神。當(dāng)時我應(yīng)該有十二、三歲。
喜歡和二伯聊天,聊社會,聊家庭,聊前途,聊人生。遇到疑惑的事情,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就去找二伯。他就給我分析,給我指點。
五
景光叔叔說,劉雨田是我們家的先祖,是個大秀才。也是大德堡村關(guān)帝廟碑與觀音廟碑的撰文者。
查了大德堡的家譜,劉雨田是十二世。劉守仁是十八世,不是直系,是侄裔孫。劉守仁,就是我的爺爺。至此,我終于尋找到了我們家的蛛絲馬跡。我的先祖更是先生。
六
南院西邊緊挨著的就是五先生的院子。五先生和三先生是鄰居。一墻之隔。我們家大門正對著的就是三大家的小院的土墻壁。也就是說,我們家門對面,東邊是三先生家,西邊是五先生家。三個家的大門,剛好是一個三角形。
于是我想,文化是會感染的。而擁有“敬恕”門匾的我們家,也應(yīng)是有書香之氣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