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紅眼兒”與“白眼兒”及其他(隨筆)
在全國各地,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天津人這樣稱呼外孫子(女)是“白眼兒”。明白這種稱呼真實含義的人都知道,白眼兒具有貶意,它的全稱是:“白眼兒狼”。外孫子(女),怎么和十分兇惡,且狡猾多變,不懂感恩回報的狼聯系在一起呢?可能是人們感覺到“白眼兒狼”聽起來確實有些刺耳,便把狼字去掉,簡稱“白眼兒”。這樣好聽一些,不明就理的人不明白其中真實含義。有白就有紅,“紅眼兒”是相對于“白眼兒”,自然形成的另一種含義,是天津特有的對孫子(女)的稱呼。
動物中究竟有沒有白眼兒狼,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呢?我查了一下,還真有、這種動物。狼以兇狠著稱,在狼群中尤以長著“吊白眼”的狼最兇狠。這種狼,在眼睛的上方長有白毛,在野外當我們看見這種狼的時候,你看不見它的眼睛,只能看見眼睛上邊的白毛,誤以為是眼睛。它外眼角上吊,眼球黑少白多,望之兇光顯露?!鞍籽蹆豪恰笔恰暗醢籽邸钡囊环N地方稱呼。
中國傳統觀念中,有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之說。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內心可以掩飾,眼神兒卻很難掩飾,心里所想會從眼神兒中流露出來。人追逐名利,趨利避害,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必然會隱藏真實想法,誤導人們按照他的意思行事,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干出損人利己的勾當。“白眼兒狼”一詞,專指那種見利忘義或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的勢利小人?!白詨墼~”有云:“一生不戴烏紗帽,半路常逢白眼狼”。這就不難看出,“白眼兒狼”就是專指那些得了別人的恩惠或得到幫助,不思回報卻反過來恩將仇報,過河拆橋的勢利小人。
“白眼兒狼”絕對是個貶義詞,在天津為什么偏要用這種有損人格的貶義詞,去稱呼自己的至親骨肉外孫子(女)呢?這種稱呼有很久遠的歷史遺傳,一句兩句話難說清楚。
除了把外孫子(女)們形容為“白眼兒狼”之外,還有一句與之對應,專門送給自己的閨女的俗語:一輩子姑奶奶,三輩子害。這似乎也是對“白眼兒狼”稱呼的一種直接或間接的佐證,更進一步的印證“白眼兒狼”一詞的“合法性或合理性”。還有一句對外孫子(女)的表述也廣泛流傳于天津的一句口頭禪:“姥家狗(外孫子(女)),吃飽扭”。這里的“扭”說的是走,即吃飽了飯,肚子不餓了,扭搭扭搭該回自己家了。
這種情況在現在年輕人看來似乎感到很奇怪,理解不了。不就是吃了一頓飯嘛,有嘛大不了的,現在成百上千請人吃頓飯稀松平常,沒人在意,誰還拿一頓再簡單不過的飯當回事兒,至于這么滿腹牢騷不高興的斤斤計較嗎?凡是說這種話或持有這種疑問的人,都不了解過去,他們沒經過那個年代,不知道過去生活的艱難,不知道以前能吃飽肚子是一件多么難的大事兒。別說是一頓飯,就是一口飯也被看作是最值錢的東西,在以前有一句流行語:糧食是寶中之寶。在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吃飽肚子是最大的事兒,瓜菜半年糧的年代,沒有比糧食再寶貴的東西了。你仔細想想,不管世界上多寶貴的東西,都不能填飽肚子當飯吃。每天餓得前心貼后心,肚子咕咕叫,缺糧幾天已餓的奄奄一息,不能當飯吃的金銀珠寶再多又有什么用?
閨女家吃不飽,讓孩子們到姥姥家去“趕嘴”。趕嘴和蹭飯不同,蹭飯者一眼便會被看穿,彼此心里誰都明白,你來就是想吃飯的,一次半次可以,長了不能常用?!摆s嘴”雖然也想吃人家飯”,表面上給人一種本不想在你家吃飯,而是正趕上你家吃飯,你非讓吃,無法推辭不得不吃。當然啦,這是不言而喻的的賊喊捉賊,彼此誰都明白。
“趕嘴”需要時間和技巧,閨女家吃不飽,讓孩子到娘家去吃,要算好時間,要踩著點兒,趕在姥姥家吃飯的節(jié)骨眼兒上。本就吃不飽的姥爺姥姥左右為難:不讓他們吃吧,心里過不去;讓吃吧,就那么多東西。為難歸為難,終歸是外孫子(女)飯還是要管的。本就做得不多的飯被“白眼兒狼”吃得所剩無幾,剩下的只有自己挨餓的份了。最要命的是“趕嘴”并非偶然,而是接三差五的不斷上演,閨女家一沒下鍋的米了便采取這種辦法,讓娘家的爹娘叫苦不迭,但又無計可施,真正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呢。
把外孫子(女)稱作“白眼兒”,還與中國傳統觀念有關。孫子才是家族遺傳,自己人,用一種不太文明的話叫:自己的種,用現在叫:正根兒。外孫子則叫“歪把落(la音)子”,屬于外姓,天津話叫“不是自己家人”。孫子是家族的繼承,血脈相承的后輩,是中國傳統意識中“傳宗接代”的后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沒有傳承就斷了血脈。外孫子是別人家的,好與壞與自家沒太大的關系。
關于把外孫子稱作“白眼兒狼”還有一個很古老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名老者對自己的孫子和外孫子十分疼愛,如出一轍。孫子和外孫子對他也很好,孫子常說爺爺是世界上最好的爺爺,等長大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順爺爺。外孫子的表達和孫子一樣。老者雖很滿足和感動,卻存有疑惑,知人知面不知心。到底外孫子對自己是不是真心,決定一試真?zhèn)?。他帶著孫子和外孫子出門游玩兒,走到橋中央時,老者故意一腳踩空,撲通一聲掉在了河里。兩個被嚇傻的孩子,一陣驚恐之后,孫子猛然大哭,沖著河水大聲喊叫:爺爺、爺爺……外孫子看著表弟哭喊的樣子覺得很好笑,朝河里看了一眼,見河水里冒出幾個水泡后,一切便恢復了平靜,轉身對著正沖著河水喊叫的表弟說:你在這哭吧,我回家找我爺爺去了,而后義無反顧地走了。躲在暗處的老者看著眼前發(fā)生的這一切,心中感慨萬千,搖了搖頭說了一句:真是個白眼兒狼……
不知道天津對外孫子(女)稱呼“白眼兒”是不是源于這個故事,沒法考證,姑且信之,也算是對“白眼兒”不太禮貌稱呼稍微合理的解釋。別管出于什么原因,也不必追究出處在哪里,“白眼兒”這個稱呼在天津地區(qū)早已被認可,可以說家喻戶曉,說者脫口而出,聽者隨口而答,泰然自如。在大街上遇到歲數大的人,身旁跟孩子,會很隨口問一句:是紅眼兒還是白眼兒?回答者滿臉歡喜地告訴你:“白眼兒”或“紅眼兒。”聽者心領神會。
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吃飯早已不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家里有吃的誰還會去“趕嘴”,“白眼兒狼”也就被溺稱“白眼兒”所取代。別看只是少了一個字,這其中可有了天壤之別,已經由惡語相加變成了溺愛嬌寵的代名詞。人們觀念的變化不僅表現在外孫子(女)身上,就他們的媽媽也跟著沾光,由一輩子閨女三輩子害,一躍變成閨女是媽媽的貼身小棉襖。過去經常沾娘家光的羞澀女,家里生活條件好了,有了孝敬爹娘的資本了,由“三輩子害”一下子變成了經常照顧爹媽的貼心孝順女。對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有幾人不拍手稱快!
物質生活的提高會改變人們的很多習慣,很多觀念也會使之改變,在帶孩子上也不例外,過去是由奶奶帶的習慣已經有了顛覆性的改變。尤其是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后,不管男女一家只有一個娃,天津便又出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生了孩子姥姥帶。一些本不該有的矛盾隨之出現,奶奶和姥姥搶著看這僅有的寶貝。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提越高,傳統觀念只可順應時代潮流,奶奶不敢跟姥姥搶。自己的孫子“姥姥、姥姥”不離嘴的叫,那叫一個甜,喊奶奶變成很奢侈的稱呼,老人家心理比喝了醋還酸。自己的孫子(女)投入了她人的懷抱,一種失落在心頭。
“白眼兒”的含義不僅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兒子和孫子(女)的地位已被女兒和外孫子(女)所取代,專寵兒子和孫子的優(yōu)勢一去不復返了。這種社會的進步是人們傳統觀念的被打破的例證,更是重男輕女的古老傳統觀念的破滅,婦女不僅頂起了半邊天,而且有擴大的趨勢。
對于“白眼兒”這個稱呼,來天津不久的外地人聽后很不理解,甚至嘲笑。隨著他們居住的時間加長,聽著不舒服的感覺也在一天一天的減少,直到全部消失而接受,自然而然地沿用了這種稱呼。這不僅說明他們已經融入了天津這座熱情豪爽,直率好客的大家庭中,更說明天津的包容。天津人接納了他們,他們也把不是故鄉(xiāng)的天津當作了自己的家。融洽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包融,更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相處。
方言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會發(fā)生改變,從眾心理產生不可逆轉的作用,不僅影響廣泛,而且深入人心,在使用中亦步亦趨,哪怕是一句具有貶義的詞語或稱呼,用的久了,使用的廣了,所有的人都接受的情況下,就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或墨守成規(guī)的強大趨勢。這種趨勢會改變人的意識,改變以前的習慣,潛移默化也是人心所向。
語言在使用過程中改變本意的現象還有很多。如成語:朝秦暮楚,原本的含義是指:早晨這塊地方歸秦國所有,而到了晚上則屬于楚國了。主要含義是形容的是交戰(zhàn)中勝敗的頻繁。在現在這個詞的主要含義是反復無常,原始意蕩然無存,與本意毫不相干。
還有像民間形容女方嫁人的俗語“嫁瘠隨瘠,嫁佝隨佝”,這里的瘠佝說的都是身體有缺陷。在過去三綱五常的桎梏下,不管男方是什么樣的人,只要嫁過去就得終身相隨。這句話早已在以訛傳訛中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種變化有些讓人無奈,但凡有點頭腦的人都會明白,一個水靈靈的大姑娘,怎么會嫁給動物呢?可是,讓人不明白的卻是所有的人都這么說和聽,并且都相信。與之相呼應,并作為注解的又增加了一句“嫁個扁擔抱著睡”,以此來證明。這都哪跟哪,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竟然會聯系在一起,所有的人都相信了,你能去跟所有的人都去較真嗎?別人都醉你獨醒,沒醉的人卻變成醉漢。
約定俗稱是具有很強的力量的,積重難返有時真的讓人無奈。有些事情如果你要去刻意的改變卻并不一定能夠改變什么,哪怕是很小的一點兒都很難達到。而有些東西在你并不想改變,卻在無意中改變了,甚至是顛覆性的改變。比如在網絡中很流行的“杯具”一詞,原本是一個網民在打字輸入中沒有仔細的校對,稀里糊涂發(fā)到網上。萬沒想到,一個錯誤的詞語,卻給一個容具附加上一種令人難以想象的特殊含意,且被網絡廣泛運用,豈不令人啼笑皆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皆因為用詞省事,簡單,且有調侃的心理作用,適應了某些人的心理。更為重要的是,在拼音輸入的詞組中,省去了校對的環(huán)節(jié),給一些樂于偷懶的人創(chuàng)造了條件。網絡就是一個虛擬的空間,管他對與錯,又不是高考,錯了不會有人扣分,從而迎合了大眾心理。
借此也在某些方面說明,制度的制定在符合規(guī)則的同時,還要兼顧大眾的心理,容易執(zhí)行,失去了大眾的可操作性,你的制度不僅很難落實,甚至于會導致被推翻的后果。千萬不要小看了大眾的心理需求,這對一個單位至關重要。
人們的思想觀念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應隨著時代的腳步隨時調整和改變,這叫與時俱進。觀念的轉變不僅僅在生活觀念和傳統觀念上,更主要的還表現在政治與體制觀念以及思想理念上,尤其是在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甚至是管理體制上,都應跟隨時代的腳步一同前進。不能跟隨時代的腳步共同邁進的人,勢必要落在時代的后面,被淘汰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