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歲月】盧溝橋追思(散文)
盧溝橋位于北京市豐臺區(qū)永定河上,我們同學相約到盧溝橋、宛平城憑吊古跡,游覽壯麗山河,倆人背著包,騎共享單車到達宛平城下。不巧的是宛平城內(nèi)重新整修,五六位保安立于門外,阻止人員通行,我竟然聯(lián)想到當年的日本鬼子,竊取宛平城后,橫槍立棒盤查行人。宛平城便失去了商貿(mào)自由,通行方便的往昔景況,讓人望而嘆息,顧盼無奈。當下我們只好繞著城墻轉(zhuǎn)了一周,據(jù)查閱,城墻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高7米,城池面積較小。城墻是用灰磚砌成,古舊暗黑,但依然挺拔雄偉。我們欣賞著古城外觀,目光逡尋著古老的城墻,發(fā)現(xiàn)墻壁上到處是累累彈坑、槍眼兒,讓人觸目驚心。不由地眼前出現(xiàn)了敵寇入侵的場面,耳畔響起了隆隆炮聲,回到了1937年的苦難歷程,軍民浴血奮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被迫爆發(fā)。
當年的7月7日,駐守豐臺的日軍在盧溝橋北進行演習,他們謊稱一名士兵走失,要進入宛平城內(nèi)搜查,遭到我駐軍拒絕,日軍便三次炮轟宛平城,我29軍奮起反抗。7月28日,日軍向駐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發(fā)起猛烈攻擊,經(jīng)過5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中國守軍傷亡2000余人,北平淪陷,這就是著名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每回憶起這一段往事,都是中國人民的屈辱和血淚,日軍踐踏我壯麗山河,屠殺我無辜平民,一寸山河一寸血?!捌咂摺笔伦兪侨哲娙媲秩A的開始,也是我全國軍民奮起抗戰(zhàn)的起點。
宛平城座落在盧溝橋東,與橋相距百余米,是一座橋頭堡,始建于明崇禎十三年,稱“拱北城”,民國時改稱宛平城。宛平城有東西兩座城門,從西門看到有城樓、甕城和閘樓,城的四角有精致的角樓,也看到了城墻上的垛口。1987年在宛平城里建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館藏文物三萬余件,是中國人民抗戰(zhàn)文物的展示場所。只可惜這次參觀不能進城,無法一睹為快。據(jù)說縣城里還有古縣衙,古戲臺,抗戰(zhàn)紀念雕塑園,當然它的古城風韻,古老街道,都無法一一游覽,讓人徒生遺憾。
宛平城外的南墻根下,一排并列著三百個巨大的石墩,上面鐫刻著一個個遒勁大字,記錄著一樁樁慘案:日軍屠殺3100人,拆毀房屋14,000間,視同胞的生命如草芥,一樁一件都是斑斑血淚史。讀著上面的文字,讓我心臟疼痛不適,如同血液凝滯,呼吸都困難起來。
我從城墻下走出,仿佛是從同胞的死難現(xiàn)場走出,那血淚的汩汩流淌,那烈焰的滾滾升騰,那不絕的揪心哭喊,那刺耳的槍炮尖叫,讓我的雙腿沉重,神經(jīng)混亂。抬頭西望,終于看到朗朗青天,看到紅紅的日頭,也看到了正對著宛平西門的盧溝橋。是的,千年盧溝橋,百年血淚史,這一座歷史古渡橋梁,橫跨在永定河上,是通往宛平城的重要通道,和平時期它是民眾自由通行的便民橋,戰(zhàn)爭年代它是拱衛(wèi)城樓的橋頭堡。遠眺它在陽光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輝,古風古貌,古老的橋面雖然凹凸不平,但是光潔透亮,如磨光了的金銀寶石一般有光澤,是千年不朽的古老建造。
盧溝橋始建于金代,它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不僅是華北最大的古代石拱橋,還是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見證,日寇從這里邁出了全面侵華的罪惡步伐,中華軍民在這里打響了抗日的第一槍,八年抗戰(zhàn)從此開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譜寫了民族奮爭的壯麗詩篇。
我和同學攜手走在這座古老的橋梁上,帶給我倆的是一次次的震撼。原來它很長,266.5米,也很寬,9.3米,橋身結(jié)構(gòu)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shù)和藝術(shù)水平,與趙州橋的成就并駕齊驅(qū)。我們中學的課文里學到,大拱看趙州橋,小拱看盧溝橋,盧溝橋有十一孔。橋面全用白色花崗石鋪就,已磨損得坑坑洼洼,足見歲月的滄桑,它已不能人行,容易崴腳。后在橋面兩邊,用平整花崗石替換了原坑洼凹凸的石條,一座橋面形成三條形貌,兩邊平整,可以從容行走,同時也保護了中間古老的部分,不再遭受磨損。
盧溝橋是一座美麗的連拱石橋,建造材料為花崗石和漢白玉,潔白美觀,橋體設(shè)計先進,弧度優(yōu)美合理,尤其是兩邊橋欄上的石獅子,更是做工精細,造型獨特,使得盧溝橋美名傳揚,中外馳名。它不但形體美,而且意境也美,著名的“盧溝曉月”景點,給了多少人遐想和情思,這一處古老建筑美侖美奐,妙不可言。同時幾百年上千年來,它承載著重要的交通古渡職能,給民眾帶來極大的方便。但這里也多次被改朝換代的風云籠罩,炮火摧殘,讓人沉痛歷史的幽暗。尤其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的血腥占領(lǐng),軍民的鮮血曾經(jīng)浸染每一寸石板石縫,使這里變得滿目蒼夷,破損憔悴,它浸泡在苦難的歲月里,橋身不堪歷史重負。
盧溝橋歷史上進行了13次修繕,曾毀于洪水,1698年重修,橋旁有清乾隆題刻的“盧溝曉月”碑亭,成為“燕京八景”之一。八九十年代,兩次重新修繕復原,是政府的一項重要文物保護措施。又使橋面向兩頭分別延伸200米,接通水泥路面,更通暢便利。我們走上寬闊的石橋,向兩頭眺望,中間古老的橋面,經(jīng)歷了上千年的人行車碾畜踏,被磨礪得光亮耀眼,具有了寶石的光澤,這些花崗石堅硬潔白,結(jié)實耐用。橋面稱微微的弓形,我們從這一頭漫步到那一頭,橋欄的內(nèi)側(cè)隔離了鐵欄桿,用手再也觸摸不到小石獅子,可愛的小獅子,百看不厭,與我們遙相對望,別有情趣。
橋下流淌的是有名的永定河,發(fā)源于山西省,源頭稱恢河,它流經(jīng)內(nèi)蒙古、河北,北京,在天津匯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它是華北地區(qū)的一條大河,曾經(jīng)是為北京提供水源的重要水系。過去的永定河水量很大,盧溝橋便是北京西南橫跨永定河的重要橋梁。如今在盧溝橋不遠的上下游,分別建起兩座鋼筋水泥大橋,承載起城市的交通運輸,橋上車輛飛奔,暢通無阻,現(xiàn)代文明與古老建筑相互映襯,彰顯著城市建設(shè)的速度。如今的盧溝橋只供參觀游覽,沒有了運輸?shù)慕煌毮埽o靜地臥在永定河上,與日月相照,與風雨同濟,俯瞰著現(xiàn)代的飛速發(fā)展和上千年的人間興替。
在橋面上來回踱步,更欣喜的是觀賞著兩邊橋欄上的小石獅子。兩側(cè)橋欄上各有140根望柱,柱頭上刻有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501個。這些石獅的頭、背、腹部或爪子下都藏著更多的獅子。這些石獅生動逼真、千姿百態(tài),是盧溝橋石刻藝術(shù)的精品。雕刻的石獅材料不同,顏色、造型迥異。材料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石;顏色有淺白、灰白、深綠、黑色、灰色;造型就更豐富了,獅子們有的在戲耍,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張望;有的抱著小獅子,母子親昵;有的摁著小獅子,懲罰它的頑皮;有的回頭,有的伸頸,有蹲著的,有趴著的,有站著的……真是千姿百相,憨態(tài)可掬,造型各異,惟妙惟肖。橋欄橋柱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圖案,雕工精細,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石雕的精湛工藝,石匠們的高超技能,讓人嘆為觀止,這真是一座偉大的橋梁工程。
游覽結(jié)束,離開盧溝橋、宛平城,再一次深深地回望這里,依然讓人心潮澎湃,激情難抑。這兩個歷史名地,是抗日戰(zhàn)爭的象征,是苦難歲月的承載,抗戰(zhàn)八年,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大小戰(zhàn)斗近20萬次,中國軍民傷亡總數(shù)超過3500萬人,經(jīng)濟損失超6000億美元。一組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一段血淚沉重的過往,讓人刻骨銘心,讓人驚魂難安。
盧溝橋,宛平城,應永遠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它是中華民族屈辱歷史的見證,那一段被侵略被踐踏的苦難歲月,永遠銘刻在民族的記憶中。血與火,淚與骨,交織成的那段民族史,記載著中華近代最傷筋動骨的災難,它會告誡后人:民族必須自強,歷史不可重演。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