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11周年】我給母親做“馓飯”(散文)
母親住院后,胃口一直不好,今天母親很給力,早上做的醋拌湯、蘋果泥各吃了點,中午用玉米面、麥面對半做的攪團吃地也很開心,沒白費我的付出。
說句心里話,我習慣于“大樹下面好乘涼”。然而,這一切隨著大哥假滿去上班,把他用玉米面、麥面對半做攪團的手藝也吝嗇地帶走了。今天快到中午時,我問臥病在床的母親想吃點啥飯?母親操著沙啞的嗓門說“攪團”。攪團是我們當?shù)厝说慕蟹ǎ鋵嵤氢田埖臐饪s物。它的做法和馓飯一樣,飯團做地稀了就叫馓飯,飯團做地稠了就叫攪團。媽媽說的攪團就是讓我把飯團做地稠些。馓飯是甘肅隴南的地方性小吃,其做法是用玉米等雜、細糧做成。先將水燒開,再把玉米或其它雜、細糧細細撒入開水中,邊撒邊攪,用溫火熬煮,待結(jié)成團狀即成馓飯,吃時配以隴南風味小菜,清香可口。當時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這不是難為我嗎?
然而,這個念頭在我頭腦里一晃就消失了。我心里很清楚:母親昨天一天沒有進一點食物,好不容易今天有點食欲了,我怎敢偷懶呢?為了母親,我決定用我平日里看到的做馓飯的方法嘗試一下,或許能給母親一份驚喜。
母親喜歡吃茄子和洋蔥和在一起炒的菜,我把它們做成菜湯。隨后在鍋里倒上水燒開后,在鍋內(nèi)留一半水,其余的舀到盆子里備用。這時關(guān)掉鼓風機,讓柴火自由燃燒,這是我從哥哥那里學會的一招。記得哥哥之前告訴我說,這樣做的目的是鍋里的水不煮,就不會有小面疙瘩”。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原來還有這一絕招,怪不得我原來做的馓飯就像雞食一樣,倒人胃口。這一次,我心中緊記給哥哥當下手時的經(jīng)驗之談,開始小心翼翼地用左手撒面,用右手握住馓飯叉在水中急速攪圈,這樣的動作重復到鍋里的水成稠漿糊狀了,才開始用麥面馓,直到鍋內(nèi)的面團光滑成為一體。才把事先舀出的水倒入鍋中,用馓飯叉在面團上畫個十字,蓋上鍋蓋,用適中的火煮大約十分鐘,然后揭開鍋蓋(注意蒸汽傷人),用馓飯叉慢慢地攪,讓水融入到面團中去。
俗話說:馓飯要的好,三百六十攪。今天,我一邊攪一邊在心里默默地數(shù)著數(shù),使所攪的圈數(shù)遠遠超出三百六十圈。我酸酸的胳膊里融入了我對母親無限的愛,力求自己做的馓飯合母親的胃口。
馓飯很快端到了母親面前,我用勺子切下一小塊,舀了點湯,小心謹慎地送進母親的嘴里,握著勺子的手懸在半空中,靜靜地等待母親的品評??粗赣H緊閉雙唇,緩慢地活動著頜關(guān)節(jié),憋陷的腮幫上隨之活動起來,我看到了母親額頭上的皺紋舒展開來,接著從嗓子里發(fā)出微弱的“好吃!”我高興地笑了,告訴母親“好吃就好!”
看著母親吃攪團的樣子,就像我們小時候在不年不節(jié)的日子里吃餃子一樣開心,我言不由衷地這下這段文字,當做是對母親愛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