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丹楓詩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楓】親戚聚,年味濃(散文)

精品 【丹楓】親戚聚,年味濃(散文)


作者:安子川 舉人,4103.6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533發(fā)表時間:2025-01-26 12:30:39
摘要:原創(chuàng)首發(fā)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盛大節(jié)日,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而走親戚,則是這顆明珠上最為耀眼的光芒,它不僅是過年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種傳承千年的文化儀式,承載著親情的溫度,延續(xù)著家族的脈絡。再過幾天,蛇年的新春將翩然而至,記憶的閘門也隨之悄然打開,那些與走親戚有關的過往,如電影畫面般浮現在我的腦海。
   小時候,過年走親戚于我而言,是一年中最翹首以盼的樂事。那時,內心的歡喜純粹而熾熱,緣由再簡單不過——能掙壓歲錢。在眾多親戚里,舅家、姑家和姨家是我最心心念念的地方。在小小的心靈深處,總覺得這幾家血脈相連,最為親近,從他們手中接過的壓歲錢,似乎也格外豐厚。雖說所謂的“多”,不過是五毛錢或者三毛錢,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幾毛錢卻能換來滿滿的快樂與滿足,足以成為童年最珍貴的回憶。
   至于去其他親戚家,倒也并非不喜歡,只是相較之下,總有一種無形的束縛感。在大人的帶領下,一舉一動都得規(guī)規(guī)矩矩,不敢多說一句話,多走一步路,生怕稍有差池,會被長輩們投來責備的目光。記得有一年,聽說要去姑家走親戚,興奮得我天還未亮就像一只歡快的小鹿,一骨碌從床上蹦起來,滿心歡喜地做著準備。說是準備,其實也簡單,先是把自制的小手槍小心翼翼地裝進包里,又從鞭炮里剝出些許炸藥,仔細地裝在一個小圓鐵盒里。
   在那個年代,自制小手槍可是件時髦又炫酷的事兒。在大人的協助下,用八號粗鐵絲彎成手槍的形狀,再找來兩個廢棄的自行車鏈條,穩(wěn)穩(wěn)地固定在上方,如同為武器裝上堅固的鎧甲。接著,折一根一端帶有圓環(huán)、長度約6厘米的八號鐵絲當作槍針,取一條1厘米寬、30厘米長的廢舊汽車內胎做成槍栓,經過一番巧妙的組裝,一把能發(fā)出清脆響聲的小手槍就大功告成了。當然,這手槍沒有真正的子彈,每次也只敢裝一點點炸藥,只為聽個響,就跟放鞭炮似的,毫無危險可言。過年那幾天,要是誰能擁有這樣一把小手槍,那可真是威風凜凜,就如同電影里讓人崇拜的大英雄李向陽一般,意氣風發(fā),光芒四射。不僅自己感覺神氣十足,其他小朋友見了,也會滿心羨慕,像小尾巴一樣跟在身后,寸步不離。
   懷揣著這樣的寶貝走親戚,那種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我滿心期待著把這份威風帶到姑家,讓親戚村里的小朋友們也見識見識。果不其然,當我到達姑家,裝好了姑給的五毛錢壓歲錢后,便迫不及待地拿著小手槍來到姑家大門前?!芭椋∨?!”就是兩槍,清脆的響聲瞬間吸引了周圍小朋友的注意。不一會兒,就有十多個小朋友圍了過來,從他們眼中閃爍的光芒可以看出,他們和我一樣,對這把小手槍充滿了好奇與向往。有的小朋友怯生生地問我能不能拿在手里比畫比畫,有的則眼巴巴地求我裝點炸藥再打一槍。我心里別提多得意了,一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看著他們興奮的模樣,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頭。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成了李向陽,帶著這群小伙伴在姑家門前的土坡上,分成兩派,興致勃勃地打起了游擊。大家你追我趕,歡笑聲、呼喊聲回蕩在整個土坡,直到大人們扯著嗓子喊我們吃飯,才戀戀不舍地各自回家。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伴隨著小小的“代價”。吃完飯后,還沒等我出門,那十幾個小朋友又像約好了似的圍了上來,嚷嚷著還要一起玩打游擊。可這次,卻遭到了姑的制止。她看著我們滿身的塵土,又好氣又好笑地說:“村口有秋千,你們可以去玩,這樣新衣服也不會弄臟?!边@時,我才注意到,母親精心為我縫制的新罩衣已經沾滿了泥土,變得臟兮兮的,像極了一匹花馬,心里頓時涌起一絲愧疚與心疼。再看看其他小伙伴,也都和我一樣,新衣服沒了原本的干凈整潔。
   于是,我們只好跟著姑來到村口。村口的秋千,和記憶中所有村子的秋千一樣,用4根粗壯的木頭,兩兩搭成“人”字形,深深地栽進土里,再在上面架一根粗木頭作為橫梁,橫梁上綁著一根“u”字形的粗壯麻繩,麻繩下面固定著一塊木板。人只要坐在木板上,輕輕晃動身體,便能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這便是最質樸卻又最有趣味的蕩秋千了。
   過年那幾天,秋千處總是熱鬧非凡,圍滿了人。尤其是中午時分,一大半都是來走親戚的年輕人。其中有帥氣陽光的小伙,意氣風發(fā),仿佛春日里蓬勃生長的樹苗;也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漂亮姑娘,恰似春日里盛開的繁花,嬌艷動人。大家都穿著嶄新的衣服,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朝氣,都渴望在親戚村的秋千上一展風采。每到這時,本村人總是格外熱情好客,禮貌地主動讓親戚朋友先蕩,自己則在一旁滿臉笑意地圍觀,還不時地加油鼓勁。一時間,整個村口歡聲笑語不斷,那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如同歡快的音符,奏響了新年最動人的樂章,也為這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一直到下午四點,該吃送客飯的時候,人們才意猶未盡地紛紛散場,各自回家。
   這樣充滿歡樂與童趣的日子,基本會持續(xù)到正月初十之后才漸漸落下帷幕。年復一年,歲歲如此,從未更改。然而,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我漸漸長大,從懵懂少年步入意氣風發(fā)的青年,直至結婚大喜的那一年,我才真正對走親戚這一古老風俗背后的講究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原來,走親戚有著嚴格的時間順序,只能從大年初二開始。在未婚之前,初二必須前往舅家,初三則要去姑家。若是找到了心儀的對象,男青年初二就必須去未來的岳父家拜年,而結婚之后,初二同樣要去岳父家,初三則輪到去男方舅家。即便日后有了孩子,甚至有了孫子,哪怕歲月染白了頭發(fā),讓雙眼變得昏花,舅家和姑家也絕不能忘懷,過年時一定要前去探望、拜年。這不僅僅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更是孝道的具體體現,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對親情的敬重與傳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脈中流淌,從未斷絕。
   仔細想來,走親戚這一習俗,其實就是一座無形的橋梁,連接著過去、現在與未來。它是對家族歷史的追溯,每一次走進親戚家門,聽長輩們講述家族的故事,那些或平淡或傳奇的過往,都成為家族文化的鮮活記憶。就拿我的家族來說,祖祖輩輩生活在村子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雖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卻有守望相助、血脈相連的親情,這些故事都是在每年走親戚時,長輩們口口相傳下來的。每到過年,家族里的長輩們就會圍坐在一起,給晚輩們講述這些過往,讓我們深知家族的不易,也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走親戚時,晚輩對長輩的恭敬問候、行禮作揖,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叮囑,都遵循著古老的禮儀規(guī)范。小時候,每次去舅家走親戚,一進門,父母就會提醒我要向舅父、舅母行鞠躬禮,說上一句“新年好”,而舅父、舅母則會滿臉笑容地回應,還會拉著我的手,噓寒問暖,塞給我一些糖果點心。這種簡單而又溫馨的禮儀互動,不僅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敬重,也傳遞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在餐桌上,更是講究頗多,長輩不動筷,晚輩絕不能先動,而且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吃相,不能大聲喧嘩。這些禮儀規(guī)范,看似繁瑣,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教導著后人要尊重長輩、關愛家人,維系著家族的和諧與團結。
   然而,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各自為了生活、事業(yè)奔波忙碌,親戚之間的聯系常常因距離和時間而變得疏遠。對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過年走親戚,大家相聚在這短暫時光里,圍坐一起,分享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那些平日里因忙碌而疏于表達的關心與牽掛,都在這溫馨的氛圍中得以傳遞。就拿我來說,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到頭很少回家。但每到過年走親戚,我都會盡全力去做好,這種情感的交流,讓我和親戚間的關系一直親密,也讓家族的凝聚力在相聚中更加增強。
   如今,回首那些與走親戚有關的過往,心中滿是溫暖與感慨。曾經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們,早已各奔東西,為了生活忙碌奔波。那些破舊的自制小手槍、村口的秋千,也都漸漸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中。但走親戚所帶來的那份親情的溫暖、節(jié)日的歡樂,以及它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和家族情感,卻永遠鐫刻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最美好的回憶。
   我期待著蛇年的到來,更期待著親戚的又一次相聚。
  
   二○二五年一月二十五日
  

共 3222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作者對童年走親戚的回憶充滿了溫情,無論是對壓歲錢的期待,還是與小伙伴玩耍的快樂,都能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作者對那段時光的懷念和對親情的珍視,極易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同時,作者描寫自制小手槍的過程十分細致,從材料的準備到組裝的步驟,都一一呈現,讓讀者能直觀地了解到那個年代孩子們獨特的玩具,生動展現了童年的樂趣 。對秋千的描寫也很生動,細致描繪了秋千的構造,以及過年時秋千處熱鬧非凡的場景,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此外,文章不僅講述了走親戚的經歷,還深入挖掘了這一習俗背后的文化意義,如嚴格的時間順序體現孝道,禮儀規(guī)范維系家族和諧團結,讓讀者對走親戚這一傳統(tǒng)習俗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最后,在結構上,作者以時間為線索,從童年對走親戚的期盼寫起,到長大后對走親戚習俗講究的了解,再到現代社會走親戚的意義,層次分明,行文流暢。推薦欣賞?!揪庉嫞杭{蘭睿王】【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1260024】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納蘭睿王        2025-01-26 12:31:06
  感謝賜稿丹楓。問好作者,期待繼續(xù)。
2 樓        文友:安子川        2025-01-26 12:32:47
  感謝納蘭老師辛苦編輯與點評,問好。
3 樓        文友:簫音依依        2025-01-26 23:40:22
  過年走親戚,是親情表達和傳遞的方式,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應該繼承和發(fā)揚。過年走親戚為節(jié)日和人際關系增添濃濃的味道,令人感動。祝賀社長精品佳作,問好!
4 樓        文友:梅林臻        2025-02-01 07:03:49
  清晨向老師問安!今天是大年初四,恭祝老師幸福安康團圓美滿,也祝愿老師在新的一年里創(chuàng)作豐盈,碩果磊磊。在老師散文作品中我再一次感觸到濃濃的年味和不舍的親情。感謝老師精彩分享!
回復4 樓        文友:安子川        2025-02-03 09:07:10
  感謝簫音老師點評與肯定,您寫也特棒,也向您學習。今天是大年初六,這幾天回老家過年,沒有上網,抱歉,回復晚了。祝您新春快樂,身體健康,佳作連連。
回復4 樓        文友:安子川        2025-02-03 09:08:12
  感謝梅老師點評與肯定,也向您學習。抱歉,回復晚了。祝您新春快樂,身體健康,佳作連連。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