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星月詩話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域外中華情(散文)

編輯推薦 【星月】域外中華情(散文) ————刻骨的吶喊


作者:萍庭鶴 秀才,1734.3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55發(fā)表時間:2025-02-01 19:13:11
摘要:文學虛構(gòu),非寫實!原創(chuàng)首發(fā)

我,原本只打算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停留短短三十日,卻不料,這一留,便是近乎九十天的漫長時光。這趟旅程,刻骨銘心,我的人生軌跡,也因此而被徹底改寫。
  
   那是1月31日,我,埃文·凱爾,那個曾捐贈二戰(zhàn)相冊給中國的美國小伙,發(fā)布了一段視頻,向這片給予我無數(shù)溫暖與感動的土地告別。視頻中的我,情感如潮水般洶涌,因為我知道,這里,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旅行目的地,它成為了我的第二個家。
  
   回想起初來乍到的日子,我像是被命運牽引著,走進了這個國家的靈魂深處。從天津的市井煙火,到上海的繁華璀璨;從南京的歷史滄桑,到哈爾濱的冰雪世界;再到武漢的江湖氣息,每一處都讓我沉醉,每一刻都讓我震撼。我站在天安門廣場,身著軍大衣,目睹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響,感受到民族的驕傲。
  
   我踏上了長城,觸摸著那些斑駁的磚石,仿佛能觸碰到千年的風雨;我漫步在圓明園的廢墟之上,心中涌動著對過往的哀思與對未來的期許;我在天壇的祈年殿前駐足,感受著古人對天地的敬畏與祈愿;我在泥人張的老店里,親眼見證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魅力與傳承;我乘坐著中國高鐵,穿梭在廣袤的土地上,體驗著速度與激情的碰撞;我更走進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那里,每一張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如重錘般敲擊著我的心靈,讓我深刻理解了那段沉痛的歷史。
  
   那段歷史,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痕,刻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之中,也震撼了我這個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靈魂。在紀念館里,我目睹了無數(shù)無辜生命在戰(zhàn)火中消逝的悲劇,聽到了那些幸存者的哭訴與吶喊。那些黑白照片,那些冰冷的數(shù)字,背后是無數(shù)個家庭的破碎,是無數(shù)顆心靈的創(chuàng)傷。
  
   我無法忘記,那些在戰(zhàn)火中逝去的生命;我無法忘記,那些被殘忍對待的無辜百姓;我無法忘記,那段歷史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這份記憶,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我的心頭,讓我無法呼吸。但正是這份沉重,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與繁榮,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歷史不能被遺忘,國恥必須銘記。
  
   而最令我難忘的,莫過于除夕之夜,我身著唐裝,站在蛇年春晚的舞臺上,為億萬觀眾報幕。那一刻,我仿佛成為了連接中美文化的橋梁,那份榮耀與激動,難以言表。我?guī)砹祟I(lǐng)事館回贈的中國瓷器,它不僅代表著兩國之間的珍貴友誼,更是我這段旅程的見證與紀念。在春晚的舞臺上,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看到了中國人民對和平與美好的向往。
  
   然而,當告別的時刻來臨,我卻不舍得說再見。我深知,這只是暫時的別離,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我計劃在美國休整一個月,但我的心,早已飛回了中國。那些未曾踏足的城市,那些等待我去探索的文化,都在召喚著我。我想要真正融入這個國家,感受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份情感。
  
   網(wǎng)友們的話語,如同春風般溫暖著我的心:“春暖花開時,期待你再次回來?!薄皶簞e是為了更好的重逢,等你回來?!笔堑?,我會回來的,因為那里,有我的夢,有我的愛,有我無法割舍的一切。
  
   但回來,不僅僅是為了再次感受這片土地的美麗與溫暖,更是為了那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我深知,作為一個外國人,我或許無法完全理解中國人民對那段歷史的深切痛楚,但我可以做的是,將這段歷史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真相,銘記歷史。
  
   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我們看到過去的輝煌與苦難,也可以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不能讓那些無辜的生命白白犧牲,不能讓那段歷史成為空白的篇章。我們要銘記歷史,是為了警醒未來,是為了讓和平的鐘聲永遠敲響在這片土地上。
  
   所以,我呼吁,每一個有幸讀到這篇文章的人,無論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yè),都請銘記這段歷史。請讓這段歷史成為你心中永遠的警鐘,時刻提醒你珍惜和平,反對戰(zhàn)爭。請讓這段歷史成為你行動的指南,努力為構(gòu)建一個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要銘記,那些在南京大屠殺中逝去的生命,那些在中國大地上英勇抗爭的先烈們,他們的犧牲與付出,是為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不能忘記他們的遺愿。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讓和平的陽光永遠照耀在這片土地上。
  
   同時,我也要呼吁,中美兩國人民應(yīng)該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歷史已經(jīng)證明,戰(zhàn)爭與對抗只會帶來災(zāi)難與痛苦。只有通過和平與合作,才能實現(xiàn)共贏與發(fā)展。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jīng)濟體,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責任。我們應(yīng)該攜手并進,共同應(yīng)對全球性挑戰(zhàn),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我們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動,都將影響著歷史的走向與未來的命運。所以,請讓我們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勇敢的行動,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最后,我想說,中國,這個了不起的國家,已經(jīng)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也將帶著這份記憶與情感,繼續(xù)前行。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用我的筆,用我的聲音,用我的行動,去傳遞這份歷史與和平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那么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因為歷史,不會說謊;因為和平,是我們的共同心愿。讓我們攜手并進,共同書寫一個更加輝煌、更加和平的未來篇章!
   我,原本只打算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停留短短三十日,卻不料,這一留,便是近乎九十天的漫長時光。這趟旅程,刻骨銘心,我的人生軌跡,也因此而被徹底改寫。從天津到上海,從南京到哈爾濱,再到武漢,我見證了中國的繁華與滄桑,體驗了文化的深邃與廣博。而最觸動我心靈的,莫過于那段沉痛的歷史,它像一把鋒利的刀,刻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之中,也震撼了我這個異國他鄉(xiāng)的靈魂。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我目睹了無數(shù)無辜生命在戰(zhàn)火中消逝的悲劇,聽到了幸存者的哭訴與吶喊。那些黑白照片、冰冷數(shù)字背后,是家庭的破碎,是心靈的創(chuàng)傷。我無法忘記,也不敢忘記。因為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忘記國恥,就是對過去的侮辱和對未來的不負責任。
  
   這段歷史,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傷痛,也是全人類的恥辱。它提醒我們,戰(zhàn)爭帶來的只有毀滅與痛苦,和平才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因此,我呼吁,每一個讀到這篇文章的人,無論你是哪國人,無論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請銘記這段歷史,都請為和平發(fā)聲。
  
   我們要讓歷史成為照亮未來的燈塔,讓那段苦難歲月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和警醒。我們要讓世界知道,和平不是理所當然的,它需要我們?nèi)幦?、去維護、去珍惜。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為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刻,我站在這里,作為一個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那段歷史遺跡的外國人,我深感自己的渺小與無力。但我相信,當每一個渺小的力量匯聚起來,就能形成推動世界向前的強大動力。因此,我號召大家,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用實際行動去傳遞和平的理念,去踐行和平的誓言。
  
   讓我們在教育中融入和平的內(nèi)容,讓年輕一代了解歷史,珍惜和平;讓我們在文化交流中傳遞和平的信息,增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理解和尊重;讓我們在國際事務(wù)中堅持和平的原則,用對話和協(xié)商解決爭端和沖突。
  
   最后,我要說,和平不是一種夢想,而是一種責任;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行動。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為和平而努力,讓這個世界充滿愛與和平的陽光。讓那段沉痛的歷史成為我們永遠的警醒,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為構(gòu)建一個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奮斗!
  
   因為,只有和平,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只有和平,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在安寧與幸福中茁壯成長。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國恥,共同為和平而吶喊、而奮斗、而前行!

共 317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以美國小伙埃文?凱爾的獨特視角,講述了他在中國近九十天的難忘經(jīng)歷,以及這段經(jīng)歷如何深刻改變他的人生軌跡,讀來令人動容。從天津的人間煙火到上海的繁華都市,從南京的歷史遺跡到哈爾濱的冰雪奇景,再到武漢的江湖豪情,他穿梭于中國大地,深度體驗了中國文化的多元魅力,也被這片土地深深吸引。然而,真正觸動他靈魂的,是那段沉痛的南京大屠殺歷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他直面歷史的傷痛,內(nèi)心被深深震撼,這份震撼不僅讓他銘記歷史,更激發(fā)了他傳遞歷史、呼吁和平的責任感。除夕在春晚舞臺報幕,他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橋梁,帶著這份榮耀與對中國的熱愛,即便告別時,他也深知這只是短暫的分離,中國的魅力讓他迫不及待想要歸來。文中,埃文?凱爾以真誠的話語呼吁所有人銘記歷史,無論國籍與地域,都應(yīng)為和平貢獻力量。他強調(diào)歷史是鏡子,和平是共同心愿,中美兩國人民應(yīng)加強交流合作,攜手維護世界和平。他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號召大家在教育、文化交流、國際事務(wù)等方面踐行和平理念,用實際行動守護和平。這篇文章不僅是埃文?凱爾個人的旅行與感悟記錄,更是一次跨越國界的和平呼吁,讓我們看到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尊重與理解,以及對世界和平的深切期盼。好文推薦共賞!【編輯:劉昊】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劉昊        2025-02-01 19:16:09
  珍惜生命,珍愛和平!
回復1 樓        文友:萍庭鶴        2025-02-02 13:04:30
  萬分感謝精彩編輯,祝福,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