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拜新靈(散文)
一
拜新靈,顧名思義,是給新靈魂祈福、祭祀的意思。具體的日期是大年初一或者初二,全國各地都有這個習(xí)俗,可能只是叫法不同。這天親戚們都要前來給先一年過世的親人以專程祭拜、悼念;也給這家主人送上新年祝福,以示慰問尊重。拜新靈,究竟從哪個朝代開始,我也說不準,查無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習(xí)俗與古代中國的歲首祈福祭祀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歌謠氛圍風雅頌,其中“頌”就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纂集。因為歲首是萬物生長的開始,人們相互拜年,表達對新年的敬意,特別對失去親人家庭給予關(guān)心。
拜新靈,屬于特殊情況,“三斤重的鯉魚倒提”,就不稀奇了?!澳镉H舅大,爹親叔大”,哪怕千百年都遵循著長幼有序的做法,此時,舅舅有可能倒過來先到姑娘家拜年,哥哥姐姐也有可能倒過來給弟弟妹妹家先拜年。這是“亡者為大”,對逝者尊重,對痛失至親的親人以精神安慰。
“初一不出門,初二拜新靈”,這是北方的傳統(tǒng)習(xí)俗。我們這湘北有一部分地區(qū)的“拜新靈”,是正月初一。無論是初一還是初二,這都是一項莊重而有意義的活動,人們都非常重視。
二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咱們中國人都喜歡以規(guī)矩辦事,這樣才有條不紊。拜新靈,與其他的節(jié)日活動有區(qū)別,也有很多規(guī)矩?!叭锊煌l(xiāng),五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規(guī)矩可能也有些不同。
我們這里,信奉的是,人死,便是一了百了。逝者生前的私人用物,在他(她)去世后,很快由至親之人含淚收拾清理到一旁。一些非常好沒來得及穿的衣服、沒用過的被子等,會贈給愿意要的人。另外,子女會留下逝者生前用過的一兩件物件作為紀念。其他之物在給逝者燒靈屋時,便與其全部給燒掉。說是只有通過燒的方式,逝者到陰間領(lǐng)取他的財物才能認得清,收得到,不會出錯。燒的時候還要用石灰圍一個圈,并高聲呼喚他的名字,這樣,別的鬼魂就不敢趁火打劫去搶。如果是燒不燃的東西,像煙斗、茶缸之類,也要趁燒靈屋時,在濃濃的煙霧中跑一下,叫“過煙”,這樣,逝者才收得到。到了陰間的親人到底如何,那么多的金銀珠寶,到底收到?jīng)]有,誰能說得清?反正都是這樣做,這就叫“哄鬼”吧。民俗不同于迷信,人們并不相信,但已經(jīng)形成了風俗,重在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溫暖送別的感情。
我們這里許多姓氏沒有祖宗祠堂,也沒有逝者的靈位。我長這么大,還真沒見過家族的祠堂,不知道祠堂里到底供奉的啥。許多認知,我都是在電影里電視里粗略得見。我們這里的人死后,除了壘的土堆比其他的農(nóng)作物土堆稍大一點,多一個小小的墓門、插有香燭、堆上常有紙錢外,外地人不仔細看真不知道這就是墳。后人一般每隔三五年還給攏一次墳(培土),否則,風吹雨淋的,墳堆越來越小。有后人的日后會立個碑,碑中刻上現(xiàn)有的后人名,就是死后的最大榮耀了。一般的家里,很少有逝者的照片,有,也不久留,不掛在家中。說是將死人的照片放家里,陰氣重,魂魄在家游蕩不肯離去,常給家中帶來不利,逝者也得不到超生,投胎不成,后人很害怕。
大概我們這里注重的是把逝者深深埋在心底,化悲痛為力量吧。然后朝前走、朝前走,向前看、向前看,其他形式化的東西可有可無,無需重視?但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和普及,很多死者的照片還是被寄存在網(wǎng)上。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思念了,點開來看,以示紀念。
因此,拜新靈這天,親戚們都是到墳地,也必須到墳地。大家買的香燭紙錢鞭炮等祭祀用品,不能進主人家。反之,給主人家的拜年禮品,也不能拿到墳地。陰間陽間的禮物要分開放,不可混淆。一般情況下,客人會將祭祀用品先放到離墳較近的大路邊,初一這天,見到路上的這類東西都是心知肚明,會繞開走,且少看。這類東西是沒人偷沒人拿的。待拜年禮物送到主人家,交待一聲,再到墳地去。親人們恭恭敬敬點香燭、鞠躬、磕頭、燒紙錢等,最后放鞭炮。在這期間,免不了與逝者敘說一番他走后的種種思念:今天過年,給您拜年來了,給你的錢財都拿好,用不完的存銀行,在生受了苦,過去了要學(xué)會自己心疼自己,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等等之類的話。有時候,說著說著,觸到某根傷心的神經(jīng),難免流淚。但畢竟是過年,同行的人會勸,很快止住悲聲,面對現(xiàn)實,輕嘆數(shù)聲,含淚離開。
親戚到墳地里祭拜完畢,再就是到主人家拜年,吃飯。氣氛雖然有些壓抑,但也很溫馨。初一這天,拜新靈家里的客人很多,起碼也有個三四桌。大家聚在一起,喝著茶,吃著點心,相互寒暄,說說已過去的感懷,談?wù)動邢M奈磥怼3燥垥r,首先是請逝者上座,請先輩們用餐,敬酒。有爐子的燉缽菜還要夾一點到碗里,據(jù)說鬼魂怕火,燉缽菜他們不敢吃。還有,請逝者先輩們吃過的飯菜收集一起后,給雞鴨等牲畜吃,說是這一年養(yǎng)牲畜會很順。先人們吃完,然后請親友們吃飯。吃飯的整個過程,大家都不再提及逝者,以免引起傷感情緒。大年初一,都是喜慶歡快、充滿希望的日子。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tài),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更看得開,早去晚去遲早都得去,誰也不會長生不老。因此,大家是該吃就吃,該喝就喝?;钤谑郎希鸵硎苊篮?,無論是誰,過一年會少一年,過一天會少一天。新年伊始,抬頭向前,只要在生,就要能動就動,能干就干,把握現(xiàn)在,活出精彩。人民的情緒轉(zhuǎn)換非???,這是中國人的禮儀,看淡生死,懷敬亡者,過好活人的日子,就是對亡者的最好告慰。
三
拜新靈,無論是主人家還是親戚家,都會鄭重其事地當一年中的第一件大事來抓??捎械臅r候,初一這天,個別家庭同時有幾家新靈要拜。真是應(yīng)了那句“三十初一不得閑”,“從年尾忙到年首”。家里人口多的,好安排,分頭走,這個去東家,那個去西家,人到情分到,盡量做到不偏袒誰。抽不出人手,又必須要去的,就是大清早冒著嚴寒頂著霜風出發(fā),先到這家再到那家,馬不停蹄,敬重的禮節(jié)做到位。我們這里許多的風俗都是不過午,覺得午后太陽西斜,陽氣下降,陰氣上升。拜新靈的習(xí)俗,為圖大吉大利,也不能過午。連續(xù)跑幾家的人,有時候吃飯都來不及,但不吃飯,又顯得沒禮貌,主人也會見怪。如果覺得中午之前趕不到,分身乏術(shù),干脆別去。事后,給主人解釋一下,主人也會理解。個別人不懂這些,過了中午或者晚上才到,主人肯定會陰沉著臉,說四六不分,啥也不懂。大年初一鬧得心中不爽,全年也會膈應(yīng)得慌。
拜新靈,還有一個特別習(xí)俗,客人是不能留宿主人家的。所有的客人,吃完飯都必須回家。主人不會留客,客人也自覺不會留宿。這些禮節(jié)習(xí)俗究竟什么說道,我也誰不清,老人也說不明,反正從古到今聽話照做。這與主人是否賢惠無關(guān),賢惠也不在此刻。
我家今年正月初一本該有三家新靈要拜。去年我夫家的哥哥去世,娘家的堂嬸去世,娘家的叔叔去世。雖說都是親人,可堂嬸與叔叔家,因移民,各自搬到各處,一個在西北方,一個在西南方,方向不同縣不同。我和他們呈三角鼎立狀,彼此相距都百多里。我還真的犯難不好安排,去,人手安排不過來;不去,覺得很對不住嬸嬸、叔叔,以及這兩家的主人。只去一家,更不好,去這家不去那家,又會說我分了彼此分了親疏。做人難啊,不能面面俱到。思之再三,最后決定,我干脆都不去,理由也很充分:人都說“親三代,族萬年”,夫家哥哥的新靈,是自己家里的事,我老公就兩弟兄,得放在前面。哥哥家的親戚,一半也是我家的親戚。初一是要幫著嫂子幫著侄子照顧客人的。我不能出門,老公也不能出門。電話里解釋覺得有點虛套,日后見了面再解釋吧。
在一些地方,我們中國人的族源根系很發(fā)達,可以說是親戚連著親戚,坐下來一念叨,南村北莊的人都能連起來,疏遠的,慢慢地放下,親近的,一定要表示。正是這種禮俗,讓我們始終覺得溫暖。拜新靈是一種親人相聚的方式,紐帶關(guān)系進一步拉緊,這也應(yīng)該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方面,不能否定。拜新靈,不僅僅是一種傳統(tǒng)習(xí)俗,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寄托。通過拜新靈這一儀式,人們可以感受到對神靈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恩,同時也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對未來的幸福向往。
讀者們,關(guān)于我們這里的拜新靈,上面亂七八糟說了一堆,也不知說明白了沒有。你們那里拜新靈的習(xí)俗如何,有什么特殊講究沒,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