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歲月的苦成就了我們(散文)

精品 【東籬】歲月的苦成就了我們(散文)


作者:憶生 布衣,126.5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475發(fā)表時間:2025-02-26 10:39:28


   江西是個水稻種植大省。我在農村生活了近三十年,春播夏割,秋種冬收,寒暑假和周末勞作,二十余年,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
   對于當年的農村生活,今天的年輕人肯定難以體會,難以想象,出生在城市里的人自不必說。當我們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黃土高坡》《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我熱戀的故鄉(xiāng)》等歌曲時,似乎農村盡是一幅“美好”的畫面。高曉松還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彼艳r村描繪得令人向往,不過我斷定高曉松絕不是一個農家子弟。
   在我的回憶里,在我的親身體驗里,我感覺當年農村的生活近乎是一種殘酷和掙扎。盡管不乏潺潺的小河、漫山的樹葉、遍地的油菜花,但那時候的我卻無心觀風景,因為每天都精疲力盡。
   農村勞作的悲苦難以言狀,直到今天我還心有余悸,也讓我體會到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民有多可憐。甚至會想,假如我現在仍然還像當年那樣夢魘般活著,我寧愿選擇一個合適的方式讓自己死去,也不愿意再受這樣的人間疾苦。盡管我現在很慶幸自己熬過來了,但我還時常會在心里問自己是如何堅持住了這么多年。
   農村沿襲下來的那種水稻耕作方式非常落后,種植水稻從播種到收割,人力而為,并且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苦力。
   開春以后就預示著勞作的開始,首先要犁田耙田,那時候沒有機器,用牛耕田,一步一個腳印,犁完了又要用耙把田耘平,光完成這道農序就要長達幾周的時間,人累,牛更可憐,所謂牛馬不如的生活也源于此吧。接下來播種,把稻谷灑入秧田,等待數周長成了秧苗后,進入插秧季節(jié)。那時候農村學校都有一周農忙假,也就在這個時節(jié),而我初中那會兒基本還就停留在拔秧的階段,拔出秧苗帶出泥,要把泥巴在水里洗凈,然后綁成一把一把,挑到田里,由大人拆開分成一撮一撮,插入水田,光拔秧一整天彎著腰下來就吃不消,這個季節(jié)每天起碼要做十個小時,我記得到了晚上腰就跟斷了似的,大人們插秧其實更累。
   插秧季節(jié)完成后,進入耘田時節(jié),這個階段算還輕松,一般都是周末回來下田,除了風吹日曬和枯燥還不至于太累。
   最累最慘的是在割水稻季節(jié),正逢暑假,開啟人間地獄之門。我家有十畝多稻田,還有幾畝旱地,在姐姐們出嫁后的很多年里,我?guī)е杲母改福谄甙嗽路莸牧胰障?,渾身濕透地勞作,全靠不斷喝水來維持肌體的平衡。割禾,打谷,曬谷,全是手工。最要命的是那時候沒有機器沒有板車,所有東西都要靠肩膀一擔擔挑回去,父母年齡大了,所有的重量都壓在我的肩上,每年開始的一個星期,我都要先忍受肩膀初承擔子的鉆心疼痛,等到長出繭后才能真正適應挑擔。十幾畝地的水稻,只能用鐮刀一下一下地割,一把一把地脫粒,一擔一擔地挑回去,挑完谷粒挑禾稈。在暑假的那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每天七八個小時,重復著機械的苦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種勞累的窒息感平生難忘。當我們今天站在烈日下感到難以忍受的時候,在那時候對于我來說只要不勞作,哪怕是讓我坐在田埂上都會感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而就算是你還能忍受這種勞累痛苦,老天爺還有跟你過不去的時候。有那么幾年,正值收割的日子來臨,突然洪水滔天,所有的水稻被大水淹沒,等到退潮,谷穗上便粘滿黃泥,打谷機一踩,塵土漫天飛揚,人在烈日和塵土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黃黃十指黑。挑回去的谷還得洗一遍再曬,能把你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除了體力上的苦,還有生活上的苦,沒錢啊,所以連肉食都是半個月一個月見不到一次,每天啃自家菜園里那點空心菜葉空心菜梗。以至于當我讀到夏衍的《包身工》課文時,我總是為“蘆柴棒”流淚,而我們,不過就是比她多了人生自由吧。
   其實,我所述說的這些勞苦還并不是所有,還有其他沒完沒了的事需要做,比如說旱地里的活啊,稻田里缺水啊,沒水放了還要去挑水啊,足以讓人累得死去活來,而即便是這樣辛苦,日子卻還是這么貧窮,在今天想起來真是難以置信了。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fā)展,而今農村的耕作方式沒有了從前般辛苦,有了除草劑,不用耘田;很多手工活也有了機器代替,不再需要苦力,加上現在有了很多的工廠,農村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需要在烈日下,也不需要全靠體力。有幸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比起三十年前的農民,絕對算得上是一種幸?!,F在的人抱怨掙錢不多,曾經的人哪有這樣的抱怨,簡直就是奢望。
  
   二
   八幾年還屬于改革開放初期,在當時封閉落后的農村,人們除了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更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可以隨時隨地出去務工,絕大多數農民只能被迫禁錮在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對于農村的孩子,讀書依然成了唯一出路。
   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盡管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擺脫種田的悲慘命運,但誰都知道,在當時那種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制度下,要想讀書考出去,實在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別說考大學,哪怕就是考個師范中專,在我們心里也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夢想。
   農村學校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教學質量的落后,要想寒門出貴子難乎其難,我身邊從小一起讀書的同伴,很多連初中都沒有畢業(yè)就輟學了,有的去學木工,有的去學篾工,有的去學泥匠工。在那個看不到出路的年代,有一門手藝在農村算是比較有“前途”的,至少娶媳婦就有很大的優(yōu)勢。我有一個姐夫做篾匠,一個姐夫做泥匠,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心里也曾萌生過跟隨姐夫去學徒的思想,但是因為父親從未打消我讀書謀出路的念頭,在我初三畢業(yè)執(zhí)意要離開學校的時候,父親苦苦地勸說我補習了一年。在后來沒能上師范后,又進了一所農村的普通高中,但在那種考大學毫無希望的學校除了留給我一顆完全絕望的心,就只能渾渾噩噩度日了。好在那時候陸陸續(xù)續(xù)有人跑出去,到北京上海大城市倒菜販菜,傳回來都是賺大錢的消息,于是便讓我有了信念的支撐,我無數次地夢想哪天也能在大城市變成大富翁,無限風光地回歸故里,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然父親依然不改初衷,盡管在我高考失利后傷心欲絕,仍然借錢把我送進了學校再次補習,看著父親苦苦期待的眼神和悲傷,這一次,我突然意識到了從未有過的愧疚和哀愁。那一年,也是我至今最難以忘記的一年,我似乎是抱著必死的信念,每天在運動場上下來幾近昏厥。蒼天有眼,大難不死,才有后福。
   往事重提,并非博取同情,我深知,在如今的年代,打動人心的已經不再是苦難了。我只是想說我們那時候考大學實在是太難了,不死都要脫一層皮,在我們那所高中畢業(yè)有幸考出來的同學,幾乎百分之百都是補習補習再補習,考上本科的掰一只手都數得完,剩下的幾個也不過才進了大專中專。我記得在補習班就有一個同學,在我大四那一年,竟然在某一天看到她在同一所大學新生里穿著軍裝軍訓,相遇之時,看到她尷尬苦笑的神情,令人心碎。
   時過境遷,當初誰也不知道今天有這么好的世界和美好生活,即使是沒考上大學中專的舊時同學,如今也都過得很好,只是當年的境況完全不同。
   感念父親的執(zhí)著,感動自己的努力,感恩社會的美好,感謝蒼天的眷顧。愿我們所有人不再受苦,都有美好幸福的今日。
  
   三
   回想起那些年我們高中的生活,實在是一件心酸又苦澀的事。
   在中考沒入取到師范后,我上了市郊的一所普通高中,據說先前這高中學校遠近聞名,人才輩出,是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一個總司令員在自己家鄉(xiāng)興建的,名叫劉峙。它坐落在離市區(qū)只有五六公里的一個山村,雖然只有那么幾公里,卻是一半爬坡一半下坡,一半柏油路一半山石路,我總是記得有很多同學,包括我,因為那一半下坡山路的崎嶇和凹凸不平而常常把搭載在自行車后面口袋里的米震落一路。
   學校到了我們所處的年代,其實早已不再輝煌,又幾經更名,成了吉安市十二中,學生基本來自農村。在我身處其中的前后若干年高考排行榜中,名列市里幾所高中學校倒數是必然的事,甚至連續(xù)很多年里,連中專生都沒有考出過。
   高中錄取制度歷來如此,成績拔尖的都進了市里兩所重點高中,而來自農村的孩子就基本只能進這所高中學習。由于農村、市區(qū)家庭和初級中學條件的差異,農村孩子的學習基礎顯得要薄弱得多,當然,也不乏有個別突出的孩子能考進重點高中學習,那是天賦異稟。
   而對于我們這些毫無天資的絕大多數,其實誰都清楚,在當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制度下,要想在這所學??忌洗髮W,無疑只是臆想。盡管有一種望斷天涯的悲壯,但在我們每個孩子的心里,卻都懷有一個大學夢,正是因為這個夢,支撐著我們在那種單調又貧乏的歲月里度過了三年時光。
   學校面積雖然很大,但是設施非常簡陋。教學樓只有三排紅磚黑瓦的房子,當時還設有初中幾個班,后面建起了一棟三層教學樓也是在我高三那一年的事。宿舍樓倒有一棟兩層非常厚實的青磚房,據說可以防炸彈,這可能跟劉司令員的戰(zhàn)爭理念息息相關。里面是一大間一大間的房,各個年級男生擠一間,女生擠一間,連鋪床,人挨人地睡。宿舍樓外有全校唯一一個自來水的洗漱區(qū),左右各一個水龍頭,而且大部分時間是沒有水的。全校除了通往食堂那個坡上有一小段破爛的水泥路外,其他地方都是煤渣和黃泥地,下起雨來誰的鞋子上都是泥巴。
   其實在八幾年我們國家的農村中小學,這種貧窮簡陋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只要是這個年代出生的農村人,想必都經歷過,只是在美好的今天回憶起來會覺得鼻子發(fā)酸。而我今天躺在沙發(fā)上把這些過往用文字回憶一遍,也僅僅是為了自己倘若有一天失去記憶時,讀起來能讓我重新想起那段曾經走過的日子。
   我一直都記得當年政治書上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如果當時用在我們身上,那一定是身體日益增長的飯食營養(yǎng)的需要同口袋里身無分文之間的矛盾。在面對雞鴨魚肉都早已沒有了食欲的今天,對于我們那時候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干癟的蘿卜干充斥著每一天的生活,即便是難以下咽,但又能吃什么呢?八幾年農村還那么窮,有幾個家庭有能力讓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學校食堂吃上可口的飯菜?學校的菜主要是為老師準備的,雖也有學生窗口,但是很少有學生光顧,盡管那時候一份青菜也就一毛多錢,最貴的菜也不過一塊多錢,只是對于我們那些寒門子弟來說仍然顯得力不從心。在無數次聞著豬肉飄香的渴望中蠕動著自己的喉嚨,內心無奈地撕咬著那種本能的需要。因此,在那種無助的歲月,我曾經萌生過很多在如今看起來覺得非??尚Φ脑竿獌H僅為了能吃上雞鴨魚肉的生活的愿望。
   如果說吃是一種苦,那住也算得上是一種痛。在那棟碉堡似的宿舍里,我唯一能覺得安全的就是不懼再大的風雨,因為它的墻壁不是一般的厚。至于里面,除了一樓房間里有連在一起的木板床,啥也沒有,感覺除了遮風擋雨,沒有了其他任何功能,哪怕呆在里面有一點趣味,也許我們的生活就會豐富很多。起初我們住在二樓,只能一字排開睡在地板上,到了高三搬下一樓才睡木板床。冬天擠在一起睡似乎還好,到了夏天,清潔衛(wèi)生沒人打掃,蚊子跳蚤肆虐,能睡好也只能說明我們當時還很年輕,在那個學校讀過書的人,很少有人沒有得過疥瘡。疥瘡,就是那種能癢得你撓到撕裂皮肉的皮膚病,需要用硫磺膏才可以治好,但是那種硫磺膏氣味實在難聞,我至今還能清地的感覺到它的味道??晌覀兡菚r候真是頑強,沒有人因此而倒下。
   宿舍外面那個自來水,只有早上晚上才會來一陣子水,其余時間都是擺設,人又那么多,但農村總還是有它的優(yōu)越之處,校門外村里有一口廢井,我們便會走遠一些去打井水用,只是那口井水也不好,一下雨都是混濁的,但并不影響我們照喝不誤,而且從來沒喝死過人。
   當然,如果說生活上一丁點樂趣都沒有也不太可能。比如離學校大概五六百米的村口有一條非常清澈的江,夏天的晚餐時分,,我們就會常常端著飯碗一邊吃一邊走去江里洗澡,泡在江水里的快樂短暫而又難忘。還有一個值得令所有學生都會羨慕的幸福,那就是我們學校每個星期都會有一次露天電影,當電影公司人員的摩托車進入校門,學校里總會沸騰一番。
   在當時那種年代,對于農村的孩子,讀書似乎就是唯一的出路,盡管大家并不覺得自己有多大機會能考上大學,但我們這群孩子真的很懂事,大家都很努力,堆滿書本的桌子和一天八節(jié)課加上晚上還要上兩節(jié)晚自習,強度之大,沒有人叫苦,沒有人躺平。在我們心里,真的懂得了家庭的平庸和父母的艱辛,如果說努力改變不了命運,至少也會是一種安慰,那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沒有浪費青春的良知。遺憾的是我們不管如何努力,卻總是考不好,到了模擬考試的當口,每次都離上一年大學分數線差一大截,這也是導致我走捷徑考體育專業(yè)的根本原因。當然,我們從不把這種理由歸咎于老師,也只能說自己沒有讀書的天賦吧。

共 7061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似乎,有一種規(guī)律,生活由苦到甜,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經歷,讀完作者的這篇散文,我們認同作者“歲月的苦成就了我們”的觀點。關于高曉松,他是我的老鄉(xiāng),相距百里,他是知情,插隊黑龍江。到底是不是農家子弟,不知。作者深切地體會到農村插秧勞作之苦,真實地再現了汗滴禾下土的辛苦生活。農村的孩子,出路可能只有兩條,一是當兵,二是考大學。作者是被父親逼到了考學這條路上的,而且在艱難地行走著,選擇體育生的資格,曲折入學?;叵胱x高中的日子,吃住讀書,都是遭罪,考學的升學率很低,多少人都被擠到了冬雪門外,但他們有了讀書的修養(yǎng),走上社會,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曾經的歲月,只能用貧窮來描述,作者筆下的那個“一毛二”,有過艱難痛苦的生活,但最后還是得到政府的救濟幫助,有了新的生活。作者處于同情,塞幾百塊錢,是安慰他的歲月之苦。這篇散文,寫了種田之苦,讀書之苦,因窮而苦,歲月的樣子,曾經就是這樣,苦難是歲月的旋律,也是人生的一個個音符,苦難成為旋律,就悲壯,就激越,于是,不同的人趕上了新的時代,有了自己的幸福。這篇回憶性散文,把我們拉回艱苦的歲月,真實地再現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奮斗歷程。文章沒有什么勵志的雞湯,完全是日子的復述,但給我們的感觸很深,讓我們不斷回味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怎樣來的。這就足夠了。作者讀出了歲月成就人的主題,相當深刻。敘述從容,材料很繁復,但駕馭起來井然有序,以苦難的細節(jié)感動人,以苦難的主題征服讀者。不失為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東籬編輯:懷才抱器】【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226001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2-26 10:42:42
  我也相信,甜蜜的時光一定來自苦難的歲月。苦難和幸福對比,盡管是很古老很膚淺的方法,但我覺得很有效。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寫了耕田種地的苦,寫了求學苦讀之苦,寫了農村人為了生活而艱難維持的苦,但他們還是被歲月成就了,這就是歲月向好,歲月溫暖。十分感謝作者選擇東籬投稿,遙握,問候春祺,期待精彩繼續(xù),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懷才抱器
回復1 樓        文友:憶生        2025-02-26 12:50:29
  謝謝謝謝!
2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2-26 11:03:35
  寶劍鋒自磨礪出。老師經歷的那些苦,如今都成為了人生寶貴的財富。文筆老練,敘述從容,一篇不錯的回憶散文。拜讀學習,祝好!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2 樓        文友:憶生        2025-02-26 12:51:17
  謝謝!
3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2-26 11:51:43
  還是那句話,曾經的苦難,存入了生命的銀行,成為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好文,湘莉拜讀學習點贊!遙握問安!
回復3 樓        文友:憶生        2025-02-26 12:50:54
  謝謝美人兒!
4 樓        文友:草芒        2025-02-27 10:35:22
  拜讀學習問好。
我為詩狂
5 樓        文友:蔚藍楓葉        2025-02-28 00:37:29
  億老師這篇佳作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我也有些親身經歷。那年代,農村人都是靠苦力勞動,收獲的糧食只能夠溫飽,父母讓上學復讀還是少數幸運的孩子。那時想上城里打工找工作比上天還難。老師所寫這些心酸的經歷深是同感。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好政策如今人們的生活翻天覆地比蜜甜。
回復5 樓        文友:憶生        2025-03-05 09:15:22
  謝謝老師
6 樓        文友:梅林臻        2025-02-28 01:52:15
  周五向老師問好!拜讀老師精心創(chuàng)作的《歲月的苦》優(yōu)秀作品,認同老師甜蜜的時光來自苦難的歲月 ,也被老師精美的文筆吸引,那質樸無華中蘊藏的幸??鞓纷屓顺撩云渲?,感謝老師精彩創(chuàng)作分享!
回復6 樓        文友:憶生        2025-03-05 09:15:34
  謝謝!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