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我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散文)
2025年菏澤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古代詩歌閱讀”考查的是蘇軾的《夜過舒堯文戲作》。盡管作者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文豪,但這首詩卻不常見,甚至網(wǎng)上百度,也是只能看到原文,很難找到譯注和賞析。又因為此詩多處用典類比,加上蘇軾很多情況下亦莊亦諧的個性,導致很多學生不能理解詩意,甚至有老師也對主觀題答案不解或懷疑。
試題及答案詳見后面的附錄,我先說一說我對這首詩的理解:
首先是標題中的“戲作”,是理解的關鍵。有人認為“戲”是“戲弄、戲?!敝?,我認為是不夠深入,不夠嚴謹,結(jié)合蘇軾本人性格風格也有所不足。傳說中蘇軾與蘇小妹(史料考證應該是蘇軾的姐姐)和蘇軾與佛印的交情與作品往來,很多語言并不是真正的戲弄和嘲笑,而是為生活增加一些情趣,幽默詼諧地表現(xiàn)二者的交情很好很鐵,達到無話不說、玩笑也不受限的程度,表明蘇軾是有幽默詼諧的個性的,尤其是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這一風格特點在這首詩作中的體現(xiàn)集中在最后四句“郎君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痹娨馐牵耗鷥鹤樱ㄒ部衫斫鉃槟牡茏樱┫氤鰣鲞€沒出場時您先稱贊(他),在座的客人整理衣襟誰還對他有輕侮之意?我明天也要像阮籍(和王渾一同)經(jīng)過王戎(王渾的兒子)身邊(對王渾戲說“與你交談不如和阿戎交談”)一樣,還要像王羲之對兒子說“我不比懷祖差,可是地位待遇相差懸殊,這是因為你們不如王坦之(王述之子)的緣故”一樣,稱贊老先生育人育子的智慧及聲譽威望之高。
這樣酷似嗔怪老先生自夸自己的孩子(或弟子),實則肯定贊美老先生對后生的實際情況的掌控和賞識,施教方式的獨樹一幟。最后又運用兩個典故進行類比,自然而然地勾起讀者的聯(lián)想并增加了聯(lián)想中的情景畫面,正面議論側(cè)面寫景(典故中的情景)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古今結(jié)合、類比和用典結(jié)合,且最后兩句一句一典一類比,豐富了內(nèi)容,增強了情趣。
所以,客觀題的答案(詳見后面附錄)是合理正確的。而且答案也僅僅以對內(nèi)容的理解為主,并沒有在寫作手法上提出過多的要求,已經(jīng)對學生留有余地,僅僅是同以往的同類考查相比,增加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對于前八句,我再說說粗淺的認識吧:一二句“先生堂前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說“先生正廳披霜帶月教授學生讀書非常辛苦,學生在兩邊讀書也激情高漲”,“霜月苦”和“喧兩廡”對比,營造出一種寂靜而富有生機的氛圍;三四句“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云母”是“我推門走進室內(nèi),看到縱橫交錯滿是書籍,燈焰連帶著云母紙罩(燈籠的外罩)一起晃動(老師同學生一起,發(fā)出智慧之光)”,進一步描繪了進入教室的情景,營造出一種溫馨而富有生氣的氛圍,又與前面的“霜月苦”對比,突出先生的奉獻與成效;五六句“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shù)更鼓”,描繪了先生在深夜中清瘦的身影,靜靜地數(shù)著更鼓,展現(xiàn)出先生的敬業(yè)精神;七八句“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則描繪了硯臺寒冷到仿佛要結(jié)冰,而銅瓶得火后附滿水珠紛落如雨的場景,表現(xiàn)出師生們的堅韌不拔。
高三第一次模擬試題,歷年來難度都有所增加。目的是為了引領學生向思考的廣度、深度、認真度發(fā)展,提升復習的效果。這首詩一反常態(tài),沒有選擇律詩,甚至選擇了雖是名人,但網(wǎng)絡上都很難搜索到理解和賞析的作品,寫作手法繁多,確實增加了思維的延展性,這就需要靜下心來多讀幾遍,在詩詞及詩性語言的大特征下,多結(jié)合詩人的風格特點,多維度思考。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附:試題再現(xiàn)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題。
夜過舒堯文戲作①
蘇軾
先生堂前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shù)更鼓。
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
郎君②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
明朝阮籍過阿戎③,應作羲之羨懷祖④。
【注】①蘇軾曾任徐州知州,當時好友舒堯文任徐州州學教授,此詩即為詩人夜間拜訪好友時有感而作。②郎君:指舒堯文的兒子。③阿戎:指王渾之子王戎,其清談水平深得阮籍賞識。阮籍曾對好友王渾說:“與你交談,不如和阿戎交談。”④懷祖:指王述。王羲之對兒子說:“我不比懷祖差,可是地位待遇相差懸殊,那么這是因為你們不如王坦之(王述之子)的緣故!”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公眾號:天海題庫
A.先生堂前月光如霜,弟子的讀書聲震響堂下兩旁的廊屋,這兩句視聽結(jié)合,場景感極強。
B.詩人推門進入室內(nèi),在云母片裝飾的蠟紙燈籠晃動的光亮下,看到書到處都是,感受到濃濃書香。
C.先生有仙人一樣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且長夜讀書不休息,詩人以此贊美了其讀書的勤奮專注。
D.詩人以冰冷的石硯和取暖用的銅瓶等意象寫出讀書環(huán)境的艱苦,襯托了先生對授業(yè)的堅守。
16.古詩中的“戲作”看似詩人戲謔隨意而為,實則富有生活情趣。請結(jié)合本詩的后四句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案:15.(3分)C(“且長夜讀書不休息,詩人以此贊美了其讀書的勤奮專注”錯誤)
16.(6分)(1)先生在兒子出場前先夸贊一番,客人都敬重其子,不敢有輕侮之意,詩人以此烘托出先生聲譽威望之高,富有生活情趣。(2)詩人以阮籍自比,戲言自己再見到先生之子,必定像王羲之那樣感嘆自己孩子不如對方之子,以此烘托出先生教子有方,生活氣息濃郁。(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戲”為蘇軾自謙之語,“戲作”即為“夜晚拜訪舒堯文隨意而作”,不夠嚴謹莊重的贈詩,既能表現(xiàn)蘇軾與舒堯文關系的親密,又能表現(xiàn)蘇軾對舒堯文的敬重。
說是“戲作”,實際上精妙之處繁多:
1.正面表現(xiàn)讀書情景再到側(cè)面總結(jié)苦讀精神及成效(一二句師生情景結(jié)合為整體,三到六句從書、燈、先生清瘦外表及原因分寫,七八句側(cè)面總結(jié)苦讀精神效果),整體局部結(jié)合,正面?zhèn)让娼Y(jié)合、虛實結(jié)合,而且多處對比烘托。(詳見前面簡析析)
2.后四句不僅從內(nèi)容表現(xiàn)“戲”字具體化,形象化,而且手法上正面議論(反問句)側(cè)面寫景(典故中的情景)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古今結(jié)合、類比和用典結(jié)合,且最后兩句一句一典一類比,豐富了內(nèi)容,增強了情趣。(詳見前面簡析析)
如此精妙的作品卻被蘇軾輕描淡寫說成“戲作”,是蘇軾幽默詼諧中的智慧。確實能達到“以退為進、以抑為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