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山】南池河畔尋甌聲(散文)
01
巴城中軸景觀線南端自南池藝術(shù)廣場(南池河)逶迤而上,直達南龕山頂飛霞閣,這是巴中歷史文化富集之地。如果說湍急的巴河是巴城的動脈,那么,依傍在南龕山畔安靜的南池河,則是巴城的靜脈。自雷破石溝繞巴二中沿中心醫(yī)院從南壩雍景灣匯入巴河的南池河,恰如一位從幽深歷史長卷里款款走來的溫婉女子,溪流清淺,如巴女隨風(fēng)拂動的裙邊,含蓄妖嬈,肅靜靈動。巴城歷史有多長,南池河的詠嘆就有多深。從古至今,南池河一直靜靜地流淌在巴城之南,見證巴城的興替變遷,親歷著它的前世今生。
南池河岸窄流緩,兩岸淺灘邊荷葉如蓋,荷花盛開時,姹紫嫣紅,煞是好看。歷代巴城文人游賞南池后,留下許多詩篇。賞荷與登山,最是文人的雅興。所以,這水陽的南龕山、金榜山就多了幾分被登臨的榮幸。盛極一時的光福寺坐落于金榜山腰,狀元張曙設(shè)館教學(xué)的丹梯書院緊倚金榜山一側(cè),還有那數(shù)百龕依崖鑿刻的摩崖造像,早已成為巴城的文化地標(biāo)。
憑著寺院、佛龕、書院的滋育,南池河上的歷史文化,越發(fā)厚重豐茂,水汽淋漓。學(xué)子商旅,文人仕女,春日或黃昏,紛紛走出巴城,渡過南池河,登臨南龕山,詩之歌之,酒酣蹈之,幸甚至哉,此樂何極!不知從何時起,南池河畔有了高聳入云的春風(fēng)樓,登樓遠眺,詩酒乘興,水天一色?!肚靥褂洝吩疲浩娣迳?,躍入青漢,高下眩轉(zhuǎn),隔閡風(fēng)雨?!睋峋碛迫?,眼前依稀閃現(xiàn)夕照下春風(fēng)樓的挑角飛檐。每至春朝秋晚,三兩相約登樓,遠望只見千山疊翠,巴河邈遠,把酒臨風(fēng),此樂何極!
南池河上,還有一座樓,名擊甌樓,原址約在今南池藝術(shù)廣場東側(cè),靠近中心醫(yī)院,修建時間已不可考。據(jù)史料臆測,此樓當(dāng)為南館林塘內(nèi)景點之一。南館林塘,或為唐時巴州刺史羊士諤所建,他曾于政事之余多次流連南池河畔,留下了大量的詩歌?!妒裰袕V記?卷二十五?名勝記第二十五?川北道?保寧府二?巴州》記載:“……擊甌樓……唐中和四年,尚書右丞相戶部張袆記賦在樓下……宋皇祐初,知軍事馬預(yù)作記,以為廳壁,有唐御史裴袆會昌四年記,宋庶子創(chuàng)建東樓,此其事也?!?br />
唐人尚樂,擊甌,乃是時人宴酣助興的音樂。狀元張曙《擊甌樓賦并敘》里描繪了當(dāng)時盛況:“宋玉九辨,悼余生之不時也。甲申竄身巴南,避許潰師,郡刺史甚歡,按眷一日,登郡南樓下,臨巴江饌酒簇樂以相為娛。言間有馬處士攜善擊甌者至,請即清燕爰騁妙絕,處士審音以知聲,余審樂以知化。斯可以抑揚放淫頓挫,匏竹運動節(jié)奏,出鬼入神……”寥寥幾筆,家國之憂,友誼之重,音樂之美,酣宴之樂……撲面而來。張曙在巴中,不僅僅這一首詩詞寫到了擊甌樓。他生活在藩鎮(zhèn)割據(jù)、風(fēng)雨飄搖的晚唐,雖高中進士,終因不堪官場黑暗,辭官歸隱,一直偏居小城巴中。擊甌樓,是張曙與友人日常飲酒歡娛之所??缮胶悠扑?,壯志難酬,滿懷的郁結(jié),因著酒,更難紓解。
江風(fēng)起兮江樓春,千里萬里兮愁殺人。樓前芳草兮關(guān)山道,江上孤帆兮楊柳津?!?張曙《擊甌賦附歌》
“千里萬里兮愁殺人?!睜钤慕Y(jié)因巴地苦酒,越發(fā)深沉。他辭官不就,于丹梯書院教學(xué),但心中的苦悶依舊無法排解。中國文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重,“達則兼濟天下”,都有一顆舍家報國的赤子之心,縱因晚唐風(fēng)雨飄搖而難以實現(xiàn),但那一顆赤膽忠心,因著酒的刺激,會于孤憤間迸射而出。
相對于侄兒張曙的苦悶,倉皇間跟著皇帝避難巴州的侍郎張祎,在觀賞了擊甌樓的擊甌表演后,本來沉郁心情忽而就明朗了許多。
駐旌元帥遺風(fēng)在,擊缶高人逸興酣。水轉(zhuǎn)巴文清溜急,山連蒙岫翠光涵?!?張祎《題擊甌樓》
仔細地翻閱華夏歷史,會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因擊甌這種宴樂而專門建樓宴樂的,目前所知僅有巴城一例,且自唐至清一千多年間,巴州歷代均有擊甌宴樂的詩歌傳世,如:
石上辭人賦,城高古郡樓。能將天外意,寫盡曲中愁。湘瑟曾誰聽,巴江祇自流。倚欄吟月午,臨下更遲留?!?馮山《擊甌樓》。
馮山,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1057)進士,官終祠部郎中。
甌是一種酒器,與現(xiàn)代的杯、盞差不多。從唐時畫像看,甌的形狀不一,大多是高圈足向外卷,圓弧腹起直薄壁,口沿略向外撇,整個造型宛如一朵半張開的花朵。宴飲擊甌,酒香如花,振聲激越,也算是巴州別于他地的一道歷史文化亮色。
張曙因?qū)ν硖普问?,一生隱居巴中,死后葬于尖山坪下(今墓碑尚存)。臨終時,張曙囑咐兒孫焚毀自己一生創(chuàng)作的文稿。詩人的悲憤造成了巴州人文永久的遺憾,幸而還有他生前廣為流傳的一些詩文存世,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其中,被明代人傅振商選入《蜀藻幽勝錄》的《擊甌樓詩并敘》,被譽為自漢徂明巴蜀大地賦藻壓卷之作,贊譽極高。
傅振商,河南汝陽人,字君雨,明代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有《緝玉錄》《南都稿》《愛鼎堂全集》《蜀藻幽勝錄》等傳世?!妒裨逵膭黉洝肥且徊烤哂絮r明巴蜀特色的散文選集,收錄了自漢迄元散文佳作200余篇,其宗旨在于務(wù)使“蜀之奇藻,幽逸之概,大觀具是”。內(nèi)容涉及巴蜀政治、經(jīng)濟、軍事及歷史文化、風(fēng)土人情、名人軼事、名勝古跡、碑銘石刻、神話傳說等,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和史料價值。張曙《擊甌樓詩并敘》為全書開篇之作,足見作者之推崇。
張曙存世詩稿中,還有一首寫于巴州春風(fēng)樓的詞《浣溪沙》,可管窺詩人心性。
枕障薰?fàn)t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爾應(yīng)知。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獜埵铩朵较场?br />
這是一首吊亡詩,張曙思念為誰,已不可考。五代時荊南大臣、文學(xué)家孫光憲《北夢瑣言》曾評論此詩,說張曙從叔侍郎張祎“有愛姬早逝,悼念不已”?!捌洫q子(侄子)右補闕(官名)曙(張曙),才俊風(fēng)流,因增大阮之悲,乃制《浣溪沙》”。后人并不認同此說,此詩更似作者思念情人所作。近代知名學(xué)者、詩人俞陛云(俞平伯之父)《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說:“第三句問消息于杏花,以年計也;訴愁心于明月,以月計也。乃申言第二句二年相思之苦。下闋新愁舊恨,一時并集?!睋舢T樓上宴樂仍歡,甌聲陣陣,詩人流落巴地,思念的人已不在,思之令人惻然哀傷。
南池廣場處原有南館林塘,當(dāng)年,官至監(jiān)察御史的巴州刺史羊士諤在這里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極大地豐富了巴城的文化底蘊。
起來林上月,瀟灑故人情。鈴閣人何事,蓮塘?xí)元毿?。衣沾竹露爽,茶對石泉清。鼓吹前賢薄,群蛙試一鳴。——唐?羊士諤《南池晨望》
凌晨或傍晚,行走在南池廣場一側(cè),燈光朦朧,回看巴城的歷史,恍如千年一夢。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令人沉迷于大唐刺史的悠然抒懷之中。
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紅花迷越艷,芳意過湘沅。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滿軒。朝朝只自賞,秾李亦何言?!?羊士諤《南池荷花》
從南池河至半山腰,南館林塘、春風(fēng)樓、擊甌樓、丹梯書院、廣佛寺、南龕石窟,依次沿山而建,富集的歷史文化撲面而來,再有古楠森然,佛像肅居于金榜山畔,文人題詠鐫刻于石,千載而下,仍令人嘆為觀止。人行其間,耳畔似有甌聲隱約,穿越千年時空而來。
02
我曾于巴州賢達野老間四處叩訪,探尋擊甌樓在巴城的確切地址,終不得知。
我不是文化歷史工作者,并不拘泥于實地考證,但結(jié)果仍令我十分沮喪。這只是我的個人癖好,我想找到擊甌樓的確切舊址,想到此靜立片刻,閉眼冥思。我的思緒會穿越時空阻隔,遙見張曙的孤憤與情傷,聆聽羊士諤的南池行吟,或者,華燈初上時,親歷一場擊甌酣宴的唐時歡悅。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我假想了他們的相遇。貶謫巴州的唐太子李賢,在巴州勸課農(nóng)桑,教化民眾,與在南龕山腰丹梯書院義務(wù)教學(xué)、開啟民智的隱士張曙志趣相投(歷史上,兩人不可能相遇。李賢因叛逆罪被廢為庶人,于調(diào)露二年——公元680年流放巴州;張曙則是跟隨從父尚書右丞張祎避黃巢戰(zhàn)亂之禍,于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輾轉(zhuǎn)來到巴州,兩人到巴州的時間相差了201年)。一個是有“太祖遺風(fēng)”胸懷治國才能但無從施展的貶謫太子,一個是滿腹詩書報國無門的落拓書生,兩人詩書酬和,漸成知己。政事教學(xué)之余,兩人一個下山,一個過河,相邀于擊甌樓內(nèi)小酌夜談。巴山夜雨常漲秋池,長安遙遠在米倉之外,去國懷鄉(xiāng),憂思難遣。幸有旁邊牡丹擊甌聲聲,為兩位天涯惆悵人稍解離恨別愁,(擊甌舞女牡丹之名,我相邀于巴州戲劇《牡丹燈》)。夜深人悄漏聲殘,燈影搖曳,嬌影隱約。兩個苦旅的男子,因著侍女牡丹的聲聲擊甌,忘卻了入腸愁酒,暫拋了塵世煩憂。
三人常于擊甌樓宴飲擊甌的故事,慢慢被巴城民眾熟知。茶樓酒肆漸漸有了三人愛恨糾葛的男女故事。當(dāng)事人卻并不在意?;蛟S太子李賢和狀元張曙都對牡丹懷著一份難以言說的情愫,但都深埋心里,牡丹也裝作不知。三人都享受著這份難得的理解和片刻歡悅??上Ш镁安婚L,當(dāng)一首《黃臺瓜詞》傳入帝京,女皇為了自己的稱帝野心,終于放下了所有的人倫親情,下了毒殺兒子李賢的密令。丘神績帶來巴州的一杯鴆酒,徹底撕下了女皇殘暴的面紗。人子李賢,也終于在看清母親的狠毒后,絕望地飲鴆自盡。
噩耗傳開,巴城人民陷入無限悲慟之中。張曙于課間得知噩耗,踉踉蹌蹌奔下南龕山。南池河畔擊甌樓內(nèi),突然傳出泠泠擊甌聲。張曙神色悲痛,幾步搶進樓廊,擊甌樓門已從里面閂上。唯聞聲聲甌聲,漂蕩在南池河畔,擊碎一池寧靜。
一曲甌盡,突聽甌杯摔在地上的碎裂聲。張曙心知不妙,忙尋人撬開樓門。只見滿地碎瓷,牡丹倒在一側(cè),嘴角流血,早已香消玉殞。她的胸口,插著一支匕首。這匕首,正是太子李賢心愛之物。張曙曾多次聽太子說起此物,乃是他七歲生日時母后武則天所贈。
張曙內(nèi)腑摧折,伏地號啕。
兩年以后,張曙登臨擊甌樓東側(cè)的春風(fēng)樓,遠望巴江洶涌,山川巍峨?;叵肱c太子李賢、歌女牡丹擊甌宴飲舊事,而今物是人非,唯有自己孤立巴江風(fēng)雨中。他一時百感交集,慨然寫下“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绷募陌家詰淹鋈?。
我窮盡想象,仍不能復(fù)現(xiàn)擊甌樓舊日情狀。據(jù)我的尋訪所得,二十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在現(xiàn)在的中心醫(yī)院旁,有一座拱橋,叫南池橋(也叫狀元橋)。橋下圓形拱洞常年噴涌出一泓清泉,喧嘩嘩注入巴河。這就是舊時的南池河了。拱洞之上,建有二層樓房,樓側(cè)有一座小樓,就是擊甌樓。一位年長的文友講。他曾于20世紀(jì)90年代在巴城學(xué)習(xí)時,有數(shù)月時間宿于擊甌樓側(cè)的小樓里。那時他白天培訓(xùn)上班,晚上則借宿于樓內(nèi),并受親友所托,幫忙照看小樓。親友在小樓一樓開了一家書店,擺著各類圖書。生意不算太好,但常有讀書人進店讀書,有時一讀就是幾個小時。那時候,娛樂生活不如當(dāng)下豐富,讀書算是較為文雅的愛好。只要不損壞書籍,書店大多不會拒絕或站或立的讀書人。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文明風(fēng)尚吧。二樓則作為舞廳,白天是關(guān)著的。只有夜晚,才有一群年輕人相約走進,跳一曲舞,交三兩個朋友,純粹而美好。
等每夜鬧騰的青年們歌舞散去,二層小樓就陷入了夜的寧靜中。而靜佇于小樓一側(cè)的擊甌樓,就一直安靜的端肅一旁,像一位滄桑老者,任河水奔涌,任時光蔥蘢。
我洞悉,此擊甌樓并非唐時之擊甌樓,而是后世異地重建?!遁浀丶o(jì)勝》(地理志,南宋王象之編纂)云:擊甌樓在綠凈亭東?!睹麆僦尽吩疲涸诔悄??!栋椭葜尽罚ǖ拦馐臧妫┰疲核萍囱蚴恐@所開辟之南館林塘中樓也。南館林塘大約位于今巴中市南池半邊街沿桂花井至中心醫(yī)院南側(cè)的南池河畔,擊甌樓是南館林塘內(nèi)景,應(yīng)當(dāng)建在河畔,且此樓與位于州衙河岸的春風(fēng)樓遙相呼應(yīng)。一在巴河邊,一在南池畔。據(jù)此推斷,擊甌樓大致位于中心醫(yī)院后這一段南池河兩岸,即今南池藝術(shù)廣場處。南池市場搬遷后南池藝術(shù)廣場籌建設(shè)計時,我曾有幸參加過討論會,向?qū)<医M細數(shù)南池河畔至南龕山頂?shù)奈幕z存,說這是巴城歷代文化富集之地,委婉表達了在新修廣場一側(cè)復(fù)建擊甌樓的意愿,希望建成后于樓內(nèi)鐫刻歷代擊甌詩賦于其中,這是巴中僅有的歷史文化符號,可進一步加持巴城的人文景深。惜乎南池河因上游群英水庫截流日漸干涸,漸失河流風(fēng)采,只起了個夏季山洪陡發(fā)的泄洪渠功能而已,擊甌樓的重建,因之也擱置了。
03
如今的南池藝術(shù)廣場,是巴城中軸線南段的起點,人來人往,是巴城市民最愛去的休閑之地,每天吸引了眾多直播愛好者來此打卡拍照,并由此拾級而上,登臨飛霞閣頂,俯瞰巴城美景。如果時間再往前推那么一點,建于20世紀(jì)90年代的南池市場,是巴城各類商品的集散之地,數(shù)十年來,這里每天都是人潮洶涌。來自成都等地、打上不同年代烙印的各色貨物紛紛進入南池市場,又被熙熙攘攘的市民選中購買,進入千家萬戶,影響、改變著巴城人的生活。巴中人十之八九曾光臨過南池市場,它是巴城人民生活節(jié)節(jié)升高的參與和見證。
古往今來,南池河一帶始終是巴城人輻輳影從之地,亦是文化后集之地。巴城中軸線(南段)選擇從這里出發(fā),隨著石階一步步向上,將巴城的歷史和文化、燦爛與輝煌分段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不僅是基于它的地理位置,更有歷史文化的考量在里頭。聽說老城中軸線建成以后,建設(shè)者專門從南池藝術(shù)廣場南側(cè)鳳凰國際城下第一步臺階開始,一步步攀登至山頂飛霞閣,臺階步數(shù)剛好是五百二十階。
520,我愛你。純粹巧合又多么討喜的數(shù)字!
巴城中軸線南段已然成為巴城人周末休閑的好去處,也成了外地人了解巴城文化的一道窗口。攀登者順著臺階向上,移步換景呈現(xiàn)著巴城的前世今生,游覽者恍然走進了巴城的數(shù)千年歷史之中。中軸線依次呈現(xiàn)著八大景點:巴州紀(jì)事、巴州人文、詩韻巴州、巴城記憶、千年古剎、玻璃棧道、金榜掛印和天開金榜。登臨山頂,走出巴城歷史的幽深,又有飛霞閣的登臨之幸,俯瞰巴城的美景之嘆。身披白云清風(fēng),更有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將帥碑林的初心滌濾。清風(fēng)縈耳,好鳥相鳴,天高地迥,美景在目,時有佳朋在側(cè),此樂何極!
沿著燈火輝煌、人潮擁擠的南池藝術(shù)廣場走到三號橋邊,巴河夜景的閃亮又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隨著“巴山夜雨”沿河景觀帶的建成,宜居巴城更令人流連忘返。先有春節(jié)時的游河觀景,“觀四龕護城,賞巴河逐浪”2024年“巴河杯”槳板邀請賽剛剛落下槳聲。更多的人走進巴中,了解巴中,熱愛巴中。在江北,巴人廣場至望王山頂?shù)闹休S線建設(shè)方興未艾,“四龕”護城,秀美巴中逐漸走出深閨,向世界展現(xiàn)她絕美的容顏。擊甌樓雖已不再,它的前世容顏,已隨眾多擊甌詩詠,嵌入巴城的歷史這本厚重大書之中,成為巴城水汽淋漓的人文歷史中的一分子。
這么一想,擊甌樓的消失,大可不必嗟嘆。
南池河的斷流是自然與時代的選擇,擊甌樓在聳立了數(shù)百年后最終仍消失在巴城人的視線里,或許也是歷史文化雙重選擇的結(jié)果。有幸的是,擊甌樓及歷代文人雅士眾多登樓擊甌的詩詠,極大地豐富了巴城的文化底蘊,平添了一份巴城有別于其他城市的文化亮色。
擊甌樓的歷史,已存放進巴城的歷史母盤,留待后來人。擊甌歌聲,已渺遙不可聞。我翻開張曙的《擊甌樓賦》“……鶯隔溪而對語,一浦花紅;猿裊樹以哀鳴,千山月午……”清越凄涼的甌聲已湮滅在歷史的風(fēng)塵里。層林盡染的巴州大地,已是金秋最美豐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