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心靈】春在玉淵潭(散文)
一
曾經(jīng)因為癡迷“夭夭粉嫩輕曼舞”,想尋跡《菩薩蠻》中“桃花溪畔桃花雨,芳菲裊裊如飛絮”的絕美景致,踏歌聞香,驅車數(shù)十公里專程到俗有賞桃“天花板”美譽的山桃花溪信步游走,不知歸路。當時誤認為,這個位于國家植物園北園的桃園圣地,連同碧池花溪澗的裊裊疊翠就是京城醉美春色的絕佳之地。
后到過故宮博物院踏春賞杏,在御花園駐足流連,被展枝紅墻西北角的杏花折服。在那里,吮吸著淡淡的清香和撲鼻的氤氳,一股“桂殿嬌柔,蘭宮婐媠”之趣躍然心際,加上坤寧院樓榭黛瓦中浸透的高貴華麗,一種“半抱春寒薄雜煙,一梢斜路曲墻邊”典雅傲美叢生,亦如沉靜在沈周的《杏花》里不能自抑,又以為望杏瞻蒲、蕭薔窺瑟才是宮庭闕閣賞春癡迷的詩和遠方。
直到春在玉淵潭,于塔光湖影中漫園賞櫻,才發(fā)覺最曼妙的雍容華貴和卓爾不妖竟在咫尺可瞻的舉手投足之間。與其尋遠求幽,舍近逐美,慕名賞春,不如珍守當下,珍惜擁有,珍藏美好,學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中恪守“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諄諄教誨,靜守眼前致美情趣和優(yōu)美景色。
初聞“玉淵潭”略被其引,從字面理解,如美玉般清澈、深邃的水潭不知承載著多少不曾感知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再加上長安街旁、世紀壇邊、公主墳側的核心方位和敏感地段,更讓人有些心醉神往,有好多次午休散步想借道移步,身入園中酣暢游賞,甚至想寄此吟詩作賦,表露一番對這座淄澠肘腋之地優(yōu)美景致的雅賞褒贊。
但,聞聽玉淵潭持櫻遐邇,聲名遠揚時,不僅情致索然濃情減淡。在我的認知里,蚍蜉螻蟻的倭寇是不愿入耳的蛇蝎毒瘴,更是罄竹難書的罪惡饕鬄。從元代末期在遼東、膠東沿海地區(qū)的搶劫襲擾到1931年蓄意制造并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始終賊心不死,覬覦殘害不止。
尤其是近代以來,日本侵略者悍然叫囂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舉兵中華,燒殺搶掠,制造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旅順大屠殺”“平頂山慘案”“潘家峪慘案”等,造成數(shù)以百萬計的無辜華夏同胞慘遭蹂躪生靈涂炭。
他們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在中國戰(zhàn)場上大量使用細菌戰(zhàn)和化學戰(zhàn)。尤其是那個由日本陸軍中將石井四郎組建的731細菌戰(zhàn)部隊,臭名昭著,惡名遠揚,罪名難恕,至今余毒未除,影響深遠。
他們用活人進行細菌、鼠疫、傷寒、霍亂等病菌的實驗。還在中國多個地區(qū)投放細菌,導致大量無辜百姓感染疾病死亡,造成了嚴重的疫情和社會恐慌。
至今,依舊充當走卒,頻頻在亞洲國家惹禍滋事,不斷在朝鮮半島腥風血雨,用殘忍荼毒一貫演繹重復著罪惡滔天的奸邪猙獰。
每當聽到笙箏鳴奏的《君之代》和聲日本國歌,看到有關供奉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被祭祀拜訪,心中便咒罵亢奮之火驟騰,那種雪恥報仇的怒憤果真要將世界掀翻般,是一種極恨襲身的不共戴天。
更不用說象征日本文化精粹的國花。本不歧視的櫻花就因為它的精神膏腴中突顯了日本元素,便不由自主地產生抵制排斥,由此及彼,對近在咫尺的玉淵潭也有一種“恨忘家仇”的不恥,以至于時近三年,每次午餐漫步,行進至柳林館南路,近臨玉淵潭,便情不自禁地繞道穿行,毫無介是地退避三舍,心援身助,抵觸遠離玉淵潭這個徙靡蘧然的媚婳之地,事隔久置,從不曾有半點留戀眷顧之舉。
二
那是蛇年新春后的一個晌午,按照慣例我們依舊在午餐后散步穿行,從國海廣場沿長安街東行,井然有序的車輛沒有了本有的狂野蠻橫,像一只只小綿羊魚貫緩行在寬敞潔凈地景觀大道上,謙和禮貌地避讓著沿街散步的行人,見到疾步前趕的行人,主動剎車減速,排成長龍靜候讓行,這被視作交通文明的新亮點和京城和諧的新名片,每次和羅杰目睹眼望都謬贊圈點,用沉浸其中的幸運感激身在京城的資源稟賦。
路過中央電視臺西大門時,竄動的觀賞人群已經(jīng)將蔭綠盎然的步道小徑圍堵得水泄不通,烏央央的人流漫過軍博西路,已經(jīng)給本就擁擠的行車道造成難以堪負的淤阻壓力,那一位位頭戴小紅帽,身穿黃馬夾的游客嫣然已經(jīng)忘卻搶道穿行帶來的危險,排成一方方規(guī)則不等的長隊,神情悅色地注視著前方的導游,求知若渴地聆聽有關中華世紀壇及周邊景觀的講解。
順著熙攘人群迂回穿行,不時的能聽到“逛逛玉淵潭,人生無遺憾”“錯過玉淵潭,此生晦斷腸”等推薦宣傳。剛開始以為是導游欺生,有意宰客,并沒有理會,但行至玉淵潭南路,看到那成群結隊人們爭先恐后迂回掃碼進園觀光的熱鬧場面,心中先是一驚,緊接著便是心生慕羨,一種好奇夾雜著從眾心理挑逗引誘著前往一探究竟。
處于獵奇博異心念,一時間,我們并沒有感懷于對家國情懷的萬千顧盼,隨同游客一同掃碼進園觀光。
冬寒剛去,春意漸濃。第一次走進玉淵潭公園并未感覺有多少異樣,冰河枯樹,山壑灘涂,凜冽的寒風中除了游客和健身的人們結伴穿行,并沒有感觸到公園的驕人之美;諾大的東湖上零星地擺放著幾個浮樁,或隱或顯地區(qū)分著湖光山色,中堤上高聳的五孔扛形大橋上燈籠密織,彩帶飄揚,隨著微風吹拂,像一面面列列生風的錦旗,在訴說著凜冽寒風的肆虐。
初次賞園,印象欠佳,并沒有見到古樹疊翠、蝶舞鵝嬉、塘荷泛香的壯美場景,有一些敗興失歡的陰郁,但穿行其內,撲鼻迎面的清新典雅和鮮少淤積的漫步通暢讓我們略有心安,這種少有的健身氛圍,是殘存心間惡念藏心的第一次改觀,漸漸地也開始“度娘”訪幽,窮盡著各種心思腦補關于玉淵潭公園的歷史人文和風趣景致。
在漫長的歷史長廊中游弋翱翔,玉淵潭這座久不謀面的宮闕閨秀,在含羞頜澀中逐漸綻露出倩麗嬌美的容顏。
三
在品覽感知中發(fā)覺,玉淵潭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金代就因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奇特的自然風光,被視為金中都城西北郊的風景游覽圣地,名為魚藻池,也是金章宗的釣魚臺;為彰顯對龍脈水域的喜愛歡暢,金哀宗有詩云:“金主鑾輿幾度來,釣臺高欲比金臺?!?br />
在元代玉淵潭水域成為高粱河的水源地之一,為城市的供水和水利系統(tǒng)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元代廉希憲在這里建造別墅,取名萬柳堂,設計精美,頗具匠心,繞水池種植柳樹百株,池中多蓮,岸邊垂柳,風景秀麗,吸引眾多文人雅士,著名畫家趙孟頫曾為其作畫。
明代時期,融入宗教文化,修建真武廟等建筑,供人們祈福祭祀,滿布著精神信仰和文化寄托,讓玉淵潭從此披裹上一層神秘莫測的宗教縵紗。更有顯靈護潭、金鯉化龍傳、荷花仙子和仙人點化等眾多傳說故事傳播傳頌,更憑添真武大帝的神奇神秘,也讓玉淵潭的古老古韻淵遠流長。
清代時期,乾隆皇帝為游江賞景,實現(xiàn)不到江南便能領略江平海闊盛世繁華,遂大興土木,整飭修茸,復建玉淵潭;原址擴建釣魚臺、舊址翻建養(yǎng)源齋、瀟碧軒、澄漪亭等建筑,還將碧云、臥佛兩座寺院的鼎盛香火引渡,完全以清代皇家園林風格精巧布局,精細設計,精美構建,將湖光山色、花鳥魚蟲等江南風光集于一處,匠心獨具地將玉淵潭打造成為一座富麗堂煌的行宮御苑。
繁華時,水域縱橫,商船云集,從永定河引水渠補給的水流連同南護城河繞道排泄的洪峰開成一道聲浪滔天的矩陣,源源不斷地運送南來北往的貨運物資通商通航;每當皇親國戚巡游雅賞之時,這里又會是兵勇站道,彩旗招展,鑼鼓喧天,文武權臣恭守,一派帝王將相詔告天下的威嚴隆重。
1910年,農科大學在此選址辦學,以玉淵潭作為農、林科實習用地。1942年,玉淵潭在《北京四郊全圖》中被標為“農學院”。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十分重視玉淵潭的建設,1960年,北京市政府將玉淵潭正式定名為玉淵潭公園。
1973年,為實現(xiàn)中日邦交正常化,落實《中日聯(lián)合聲明》中各項舉措,在玉淵潭栽種象征中日友誼的大山櫻花,這時,我才漸漸地明白,玉淵潭內為什么要種值象征日本文化的櫻花,也漸漸知曉,國家強盛強大,閉關鎖國亦如同自取滅亡的道理,也不再對玉淵潭“櫻花園”情生抵觸,慢慢地開始前瞻悟理,遠眺看事,隨同國家的節(jié)拍合折合韻地從心理上與國家發(fā)展脈絡同頻共振。
四
隨著國家經(jīng)濟建設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玉淵潭作為重要的文化象征日臻完善。先后建設櫻花園和留春園兩處著名景區(qū)。櫻花園占地25公頃,栽有2千余株櫻花,建造設計有“櫻花八景”京城著名景觀,是國內最大的櫻花專類園之一;自1989年舉辦首屆櫻花文化節(jié)起,玉淵潭公園每年春季都會舉辦櫻花文化節(jié),吸引國內外游客慕名觀光,儼然已成為北京春季一張靚麗的名片。
1983年斥資興建的留春園位于玉淵潭公園東部,占地面積16300平方米,是聞名于京城的造園大師檀馨盛年之作。這位1964年畢業(yè)于北京林學院園林專業(yè)的建造大師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和精湛的理論設計躬耕國家園林領域,為園林事業(yè)的建設發(fā)展做出卓絕脫俗的歷史貢獻。在玉淵潭留春園的設計布局中,她將傳統(tǒng)造園手法與現(xiàn)代審美需求相結合,以中心開闊的草坪,環(huán)繞的亭廊和高大樹木,以及遍植的四季可賞花木為主,注重園林景觀營造,通過種植大量的樹木、花卉和草坪,打造出四季有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調用溪流湖泊、溪流等水景,不僅為動物提供水源,為植被增添活力,更為園林增添靈動之美。
于1991年建成的中國少年英雄紀念廣場位于公園西湖南岸,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場中心矗立著一座紀念碑,主碑高17米,造型為銀灰色不銹鋼材料焊接而成的迎風飄動的紅領巾,基座由紅色花崗巖鑄成,星星火炬高嵌其上,象征著新一代少先隊員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主碑旁邊是一組昂首吹號的男女少先隊員的雕塑,他們身姿挺拔,眼神堅定,有的手持武器,有的做出奔跑、呼喊等動作,仿佛正帶領人們投身于戰(zhàn)斗或正義事業(yè)之中,充分體現(xiàn)出少年英雄們無畏的精神和強烈的使命感。
在主碑前方兩側的四組不銹鋼鏤體空雕,分別代表著黨領導下的少年兒童在大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等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參加革命運動的少年英雄們的典型形象。
淌過歷史的長河,跨越時空的界碑,那略顯冗長的變遷過程,亦仿佛朝夕相處的親密戰(zhàn)友般,是那樣的記憶清晰,又是那樣的濃情蜜意;它像位久經(jīng)風霜的老者,目光深邃,表情剛毅,眼眸中自帶光芒,不時用那洞察世事的沉熟練達卓而不絕地應對滄桑波折的人生過往。
歷史因艱險厚重,時代因坎坷偉岸,玉淵潭也因步履維艱的改革創(chuàng)新榮光綻放。從八一湖到釣魚臺,奮進不屈的人們在黨的光輝旗幟引領下闊步前行,修渠筑堤建湖壘池,用不懈地艱苦奮斗,不斷豐盈豐富著景觀園林的美倫美奐;從櫻花區(qū)到濕地園,不論是美麗堅、染井吉野旬征中日友誼的認養(yǎng)樹種,還是垂枝櫻和八重紅枝垂等培植栽種的特色櫻樹,都在獨具匠心的一輩輩園林耕耘者辛勤付出中展現(xiàn)著瑰麗耀眼的繾綣旖旎。
五
回首過往,滿布辛酸,不知道那些矢志不渝的艱辛躬耕者,他們在物種引進、生命呵護、園林建造方面飽嘗了多少艱辛無助;那些沒有語言交流的珍奇物種、壘石泥壑、枯樹敗枝,曾經(jīng)給建設守護者帶來過多少次的創(chuàng)傷難愈,又給他們帶來多少次的失落絕望;那種從不被接納認同的萬千蹂躪,又得需要多少賁育之勇去負詬忍尤,最終斬關奪隘,取得垂名竹帛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感知久經(jīng)滄桑的風云故事,通浹優(yōu)美絕倫的厚重底蘊,再次步入玉淵潭公園,就不再是短暫極簡的浮光掠影,仿佛每一處景致都像是賦予了鮮活靈動的生命一般,與情更近,與心更融,那種葭莩之親是一種無法寄語的情重姜肱,更是一種不去言說款曲周至,再完全沒有視同秦越和鰥寡孤獨之感,置身玉淵潭公園,漫步那片寧靜的湖畔,岸芷汀蘭,香氣襲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陽春三月,帶著繾綣羨慕的滿心喜歡,我們利用午休健身的愜意時光再次走進玉淵潭公園,心情又是另一種不一樣的舒爽。
不熱不燥的天候在微風吹拂下更顯神融氣泰,真有王若虛《四醉圖贊》中所說的“漠乎其如忘其聲,茫乎其如忘其形,神融氣泰,無欲而誠”味道。
穿過南門,迎面撲鼻的花香填胸塞肺,那不濃不淡的芬芳直抵心脾,像是要征服感官深處最頑劣的抉瑕摘釁;觸目可及的浮橋呈拱形架設,兩側的欄桿像扇形對稱排列,絳赤的大紅燈籠整齊排布橋面頂端,仿如彤云凝聚,焰光流溢,真有股逢迎年節(jié)的味道。
踏上浮橋,側目凝視,那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云煙氤氳;整齊光潔的河岸上柳枝低垂柳眉依依,一種嫵媚忸怩之態(tài)流露,更顯獨守幽靜的目酣神醉;遠處的中央電視塔高聳云端,那通天達地的壯美與靜動相宜的湖面相映成趣,果真有“塔光湖影”的絕美。
跟隨著肩摩袂接的游客緩步前行,那種意忺情適的神怡心醉是過往不曾感受得到的陶然自得。一群身著彩衫粉裙的舞者手持蒲扇在公園廁所前的空地上搖曳生姿,那舒緩的曲調拍打著涇渭分明的節(jié)奏在喧鬧的公園內激揚,路過的人們只是觀望,并沒有任何恐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