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點】微信運動里的牽掛(小說)
晚上剛過九點,李秀英便躺到了床上。不管春夏秋冬,她都習慣在這個點躺下。其實,這個點躺下她也不會馬上就睡著,只是想早點躺下來舒展舒展那累了一天的筋骨。躺下后,她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打開了微信運動。
“兒子今天走了28627步,兒媳婦走了7320步,李大姐走了3543步,孫子走了1056步,老張走了681步……堂嫂今天一步?jīng)]走,看來她還沒出院,明天得再到醫(yī)院去看看她?!崩钚阌⒆笫帜弥謾C,右手的食指向上滑動著微信運動排行榜,逐一查看每一個人這一天走的步數(shù)。那神情就像在翻看一本珍藏著親友照片的相冊,她看著看著就情不自禁地念出了聲來,“28627步,算下來得有20多里路吧?兒子也真忙?!彼睦锵胫珠_始心疼起兒子來了。
想到兒子,李秀英又想起了那些陳芝麻爛黑豆一樣的舊事。當年,她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小她兩歲的無父無母的張長海。跟李秀英一樣,張長海也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成年累月手握镢頭和鋤把在地里刨食兒吃。誰能想到就這樣要模樣沒模樣要相貌沒相貌的一個人,有一天會突然跟李秀英提出離婚。李秀英是個特別傳統(tǒng)的人,不管張長海為什么跟她離婚,她都不同意。她都給張長海跪下了,她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跟張長海說,兒子才11歲,離婚了讓她和兒子怎么活?為了能讓自己和兒子在人前抬起頭,她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挽留著他男人張長海,挽留著他兒子的爸爸,拯救著自己的家庭,盡管因為張長海經(jīng)常不著家使這個家早已不再像個家。
半年后的一天,李秀英的堂嫂從城里回來時告訴她,張長海跟在鎮(zhèn)上開理發(fā)店的一個女人好上了。李秀英不信。堂嫂說她幾天前在城里親眼看見那女人挽著張長海的胳膊在街上走。李秀英還是不信。自從張長海跟她提出離婚以來,她想過好幾個張長海跟她離婚的理由,甚至想過張長海跟她離婚可能是有什么說不出口的苦衷,就是沒想過他會跟哪個女人好上。他張長海憑什么呀?要權沒權,要勢沒勢,要錢沒錢,要本事沒本事,誰能看得上他呀?李秀英不信,說什么都不信。
晚上,兒子睡著了,李秀英怎么也睡不著。她悄悄穿上衣服,走出了家門。村里沒有路燈,到處黑洞洞的。起風了,她好像沒感覺到。下雨了,她好像也沒感覺到。就那樣在風雨里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地,她就走到了鎮(zhèn)上。鎮(zhèn)上離村子有十多里路呢,在這風雨交加的深秋的夜晚,李秀英走了一身的汗,也淋了一身的雨。
鎮(zhèn)上不像村里,鎮(zhèn)上有路燈,但是路燈的光照不到李秀英心里,她倍覺凄冷。她找了好久,才找到了堂嫂說的那家理發(fā)店。感覺告訴她,張長海就在里面,她敲了敲門,里面沒有動靜。再敲,依然沒有動靜。她坐了下來,兩只手臂交叉著放在膝蓋上,兩眼呆呆地望著前面的一個小水坑,雨點砸在那個小水坑里,激起了一朵朵水花。
“媽?!笔莾鹤咏兴?。起先,她以為是幻覺,抬起頭,才發(fā)現(xiàn)兒子真的就站在她身邊。她看了看兒子,兒子跟她一樣,一臉的汗,一臉的雨。
兒子在她身邊坐了下來。她一把攬過兒子,兒子的頭枕在她腿上,仰著臉看著她。她用自己的衣袖給兒子擦了擦臉,兒子也抬起手用自己的衣袖給她擦了擦臉。母子倆相依相偎著,在那家理發(fā)店門口從深夜坐到了早上。
理發(fā)店的門從里邊打開了,嚇了李秀英一跳,也嚇了她兒子一跳。
“你們誰呀?坐到正門口。這不是要飯的地方,走走走!”那女人一開門看到李秀英母子倆,罵罵咧咧地。
李秀英拉著兒子站了起來,她還沒來得及仔細打量眼前那個女人,張長海便從里面走了出來,看到李秀英和兒子,他驚訝極了。李秀英沒哭,沒鬧,也沒說一句話,她兩眼直盯著張長海,那眼光,像兩把利劍,直刺張長海的心臟。那女人似乎知道了怎么回事,鎖上門,拉著張長海匆匆離開了。
張長海沒走多遠,又回過頭來看了李秀英和兒子一眼。張長海的那一眼,讓李秀英心里生出了一絲希望,她想,張長??赡軙﹂_那女人的手重新回到她和兒子身邊。為了兒子,她甚至做好了張長?;氐剿蛢鹤由磉厱r在他胸前捶兩下就原諒他的準備??墒?,張長海沒有像她想象的那樣甩開那女人的手,沒有回到她和兒子身邊。張長海被那女人拉走了。
張長海走了,他把自己的結發(fā)妻子李秀英和年僅11歲的親生兒子拋棄在了風雨中。李秀英知道,張長海再也不屬于她和兒子了,他和那女的去過他們的生活了。她又坐了下來。兒子見她坐了下來,也跟著坐了下來。
“你不在家睡覺,跟著我干什么?”李秀英那語氣,好像剛剛發(fā)現(xiàn)兒子。
“媽,爸爸不要你,我要你?!眱鹤诱f。
“誰跟你說的?”李秀英問兒子。
“同學們說的。”兒子說。
“挨千刀的!”李秀英罵道。她這句話像是在罵張長海,也像是在罵她兒子的同學們,還像是在罵把這事告她訴兒子的那些同學們的那些大人們。
“媽,你冷嗎?”兒子問李秀英。
見李秀英沒說話,兒子站起來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給李秀英披上。
“走,咱回家,媽養(yǎng)你長大。”李秀英把兒子披在她身上的外套又給兒子穿上,咬咬牙說著帶兒子回去了。
當天下午,兒子發(fā)起了高燒,李秀英到村里的醫(yī)療所給兒子開了點藥,到夜里見兒子額頭還是滾燙滾燙的,便帶上家里僅有的錢背著兒子到了鎮(zhèn)上的醫(yī)院。
一番檢查后,醫(yī)生告訴李秀英,她兒子得了大葉性肺炎,需要住院治療。
辦理完住院手續(xù)后,李秀英看著病床上的兒子,她恨死了自己。她恨自己為了一個既無情也無義的男人,在那女人的理發(fā)店的屋檐下坐了半夜;她恨自己沒在剛發(fā)現(xiàn)兒子的時候帶他回家;她恨自己只顧自己悲傷,完全不顧兒子,兒子還知道問問她冷不冷,還知道把自己的衣服脫了給她披上,她都沒有想到兒子會冷……
李秀英在心里祈禱:老天爺一定要開開眼,讓兒子早點好起來。
李秀英在心里發(fā)誓:豁出命也要把兒子養(yǎng)大。
承蒙老天爺庇佑,一個星期后,兒子康復出院了。
兩個月后,李秀英和張長海辦理了離婚手續(xù)。
離婚后,為了盡可能地不讓兒子吃太多苦,李秀英除了種家里那些田地外,還跟著幾個同齡人四處打零工掙錢。兒子心疼媽媽,小小年紀就知道他是媽媽的全部希望,在學校學習十分刻苦,回到家里還會盡可能地幫助媽媽干點家務活兒。大學畢業(yè)后,憑借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快便在省城站穩(wěn)了腳跟,還跟省城的一個姑娘結了婚,生了娃。
兒子成家立業(yè)后,便不讓李秀英再出去找活兒干了,她就在家里種著她家那兩畝多的地,日子過得還算充實。后來村里的土地被征收了,沒了地種的李秀英覺著怪無聊的,便又跟著村里的幾個同齡人四處找活兒干,比如:到綠化帶里去拔草、到地里幫人割豆子、到學校的餐廳洗碗等。不管什么活兒,只要人家愿意要她,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兒子幾次三番讓她不要再出去干活,說自己養(yǎng)得起她??伤褪情e不住。兒子給她的錢,她也舍不得花,一筆筆都攢了起來。兒子知道后跟她說,給她的錢是讓她花的,不是讓她攢的。要攢他自己會攢,用不著她給他攢。李秀英嘴上答應著,心里卻把兒子的那些話全當成了耳旁風。
有一年,李秀英跟著幾個人到綠化帶去拔草,過馬路時被一個老大爺騎著一輛電動三輪車撞倒在地。那老大爺看著圍觀的人七嘴八舌的,他說他沒錢,要不然把自己的車留下來賠給李秀英當醫(yī)藥費。眼看著沒辦法,找李秀英干活兒的那個老板不得不把她送到了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說,李秀英尾骨骨折,需要住院。那老板人還是很不錯的,不但給李秀英交了住院費。最后還賠了她500塊錢的營養(yǎng)費。后來李秀英過意不去,把500塊錢的營養(yǎng)費退還給了人家。這要換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尾骨骨折在醫(yī)院住上幾天,回家后休息一段時間就能完全康復,可李秀英到底是上了年紀的人了,雖無大礙,還是留下了后遺癥,走起路來不那么利落了。上了歲數(shù)的人本就不是特別利落,再加上車禍在她腿上留下的那個后遺癥,便沒哪個老板再找她干活兒了。其實,這年頭在農村不光是像李秀英這樣的腿腳不利落的人找不到活兒干,65歲往上的,就算腿腳沒什么毛病也不太容易能找到活兒干。但凡能找到活兒干的,大都是親戚托了親戚,朋友托了朋友,且工資特別低,像在綠化帶里拔草,一天也就四五十來塊錢。用一個老板的話說,不是他不同情老年人,是老年人年齡大,反應遲鈍,萬一有個什么意外, 他可能傾家蕩產都賠不起。
沒活干了,李秀英就在家看看電視,跟村里同齡人聊聊天。幾個月后,一直在城里生活的堂嫂給她介紹了一個不用出門,坐在家里就能賺錢的粘頭繩的活兒。那活兒特別簡單,拿膠水把一些小珠子或者裝飾品粘到頭繩上就行。粘一個頭繩幾分錢,一天下來也就二三十塊錢。但她很知足。她說,有這點錢總比沒有強,再怎么自己一天也花不完。粘頭繩那活兒雖然不是什么體力活兒,但是每天坐在那里粘呀粘的,也常常是腰酸背痛的。她不怕苦,不怕累,坐久了就站起來粘,站久了再坐下來粘。后來,她還介紹村里找不到活兒干的那幾個老年人和自己一起干。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村里的年輕人一個個都不愿意在農村住了,趁著結婚時都要求父母在城里買房。說是將來的孩子不能一輩子窩在農村一點兒本事都沒有。以前的人老說,沒本事的人只能在農村種地,可如今連地都沒得種了,住在農村還能干啥?還說,要是在城里買了房,將來孩子就能在城里上學,接受好的教育,長大了肯定比在農村有出息。一涉及子孫后代,沒人含糊,別看一個個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前人后到處喊窮,一旦孩子要求在城里買房,瞬間都成了有錢人,幾十萬、上百萬的房子一個個都想辦法買了。一家看一家,誰都不想讓人看不起。
一個個年輕人離開了村子,一個個老年人為了到城里幫上班的孩子們帶孩子也都逐漸地離開了村子。 沒幾年,村里的小學??樟耍o跟著幼兒園也空了。放眼望去,一千多口人的村子里就只剩下老弱病殘了。那幾個因為找不到活兒干跟著李秀英一起粘頭繩的老年人,也都到城里去幫助帶孫子孫女了。李秀英的孫子不用她帶,親家母親家公退休后在家沒事干,就把帶外孫子這個事攬了過去。大家都說李秀英有福氣,不用帶孫子,不用看兒子、兒媳的臉色,自由自在地想干啥就干啥,這個年紀還能自己掙錢自己花,真好。
眼看著村里人能走的都走了,李秀英的兒子不放心她,多次讓她到省城跟他們一起住。她不去。她說她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將來死了那把骨灰還要埋在農村,她生來就不是那住高樓的命,真要是到了省城,說不定哪天她就撂那兒了。兒子看她那么固執(zhí),也不再說什么了。好在兒子隔三岔五都會給她打個電話報個平安,也問問她是否平安。有時候,她等不及兒子的“隔三岔五”,也會主動給兒子打個電話,問問他們過得好不好,但是打十次電話有八次兒子都在忙。后來,她不想再過多地打擾兒子,跟兒子打電話的次數(shù)也就越來越少了。她覺得過多地給兒子打電話,會讓兒子覺得她一個人在家孤獨,會讓兒子操心,她不能讓兒子為她操太多的心。
兒子怕她一個人在家無聊,就跟她說沒事多出去走走,就當鍛煉身體呢。她聽兒子的話,每天粘完那兩筐頭繩后,都會沿村外的路走上半個小時。
李秀英就是在走路的時候知道微信運動的。一天下午,她在村外的路上走,正好堂嫂開著電動三輪車帶著孫女從城里回來,見李秀英在散步,便停了下來。由于長時間沒見,倆人聊得特別開心。后來,堂嫂問她今天走了多少路,她說她就隨便走走,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堂嫂知道李秀英的兒子給她買了智能手機,就跟她說,手機里有個微信運動,在那里能看到一天走多少步。堂嫂說著便讓李秀英打開手機,教她怎么查看微信運動的步數(shù)。堂嫂走后,她又往前走了一會兒才回去。李秀英躺在床上,打開了微信運動,她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兒子也在其中。兒子走了14229步,她走了2361步。
從那一天起,李秀英有事沒事地總愛打開手機,看看兒子是不是還在其中,兒子每天在微信運動中走多少步成了她的牽掛。
突然有一天,微信運動排行榜里看不到兒子了,李秀英心里直犯嘀咕:兒子今天咋沒走路呢?是不是有什么事了?她打電話問兒子上班了嗎?兒子說上班了。她“哦”了一聲,掛斷了電話。過了一會兒,她又打了過去,問兒子今天是不是沒上班呀?兒子說,上班了。她說,你這一天一步路都沒走,你上的啥班呀?兒子問她咋知道他一步路沒走?她說她從微信運動里知道的。兒子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太可怕了。他對李秀英說,他感覺她時時刻刻在監(jiān)視他,不光是她在監(jiān)視他,別人可能也在監(jiān)視他,甚至他的領導也在監(jiān)視他。然后兒子跟她說他感冒了,在家躺了一天。李秀英叮囑他多喝水,多休息,別太拼命。兒子讓她照顧好自己,別老擔心他。
兩天過去了,李秀英見兒子還沒出現(xiàn)在微信運動排行榜中,她有些著急,便打電話問兒子感冒好了沒有。兒子說,好了,已經(jīng)上班了。她說,上班了怎么沒走一步路呢?是不是感冒還沒好?兒子說他把微信運動關了,他說他不能讓微信運動每天暴露他的隱私。她跟兒子說,光知道別人從微信運動看到了你的隱私,咋不知道別人還能通過微信運動看到你每天是不是平安沒事呢?再說了,你老老實實上班,堂堂正正做人,又不干壞事,不偷懶,不?;?,能有啥隱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