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開平烤煙香碉樓高(散文) ——海南環(huán)島之旅二
我旅游,夠挑剔了??赡苁强炊嗔饲Ь耙幻?,便有了獵奇的心理,我喜歡獨特的風景,特色是我的喜歡和追求。去往開平,喜歡上了那里的烤煙花,喜歡那里的碉樓。便認為,開平的“開”是烤煙花開;開平的“平”是平地拔碉樓的奇崛。
一
開平,顧名思義,地勢平坦,視野開闊。這個以碉樓名聞遐邇的地方,最應(yīng)該游覽的當然是碉樓,是平原上提拔的生動主題。
使用木石、鋼鐵,或混凝土建造的防御性建筑物叫碉堡,那么,碉樓,當然也是為了防盜防災(zāi)而建的。與碉堡不同,碉樓還可以居住。
鑒于貴州千戶苗寨的旅游情形和自己的旅游經(jīng)驗,這一次我們沒有選擇買票進入赤坎古城景點,因為這個景點經(jīng)過華僑城集團的打造和建設(shè),門票已經(jīng)高得離譜,商業(yè)氣息太濃。還有,在門口可以看見里面的碉樓,也被集團整修得嶄新亮麗,早已不是原始碉樓的模樣了。我想看的碉樓,應(yīng)該是它原本應(yīng)該有的模樣,看到碉樓本身滄桑老舊的面目,看到它歲月沉淀的歷史痕跡。
于是,我們先在一個村子里隨意轉(zhuǎn)了一下,看到了兩三棟比較古老的碉樓,大體都有三層樓高,拍了照片。和現(xiàn)代建筑相比,這些碉樓的窗子、柱子、屋頂都很有特點,雕刻著華麗繁復(fù)的花紋,明顯有著歐式建筑的特點。碰巧的是,此時正值黃花風鈴木盛開,拍出的照片上,既有古老的碉樓作為主體,還有春天里盛開的花朵作為碉樓的陪襯。碉樓里已經(jīng)無人居住,只剩下空樓矗立著,靜悄悄的,聽風吟唱,聽鳥鳴叫。我們這些游客的到來,它是否內(nèi)心也激動呢……
二
在村子旁邊的菜地里,我竟然看到了久違的烤煙。其實,首先是那一朵美麗鮮艷、碩大的粉紅花朵吸引了我。我想,這到底是什么花呢?太漂亮了,以前怎么沒有見過。湊近一看,它的葉子像烤煙葉,難道這就是烤煙花嗎?
烤煙,對我來說,曾經(jīng)是十分熟悉的經(jīng)濟作物,我們家依靠它,解決了好幾年的經(jīng)濟來源問題??墒牵谀莻€時候,為了讓煙葉長得大一些,厚實一些,等到烤煙葉變黃、開始成熟的時候,就得掐掉烤煙樹的頂??緹煕]有了頂,煙葉與煙桿之間就會冒出一個又一個煙芽,為了不讓煙芽耗掉烤煙的養(yǎng)分,又不得不斷地掰掉烤煙芽子。所以,那時忙于打理烤煙的我,從來沒有見過烤煙花開,也不知道烤煙花開放時是什么樣子。為了確認這種花的名稱,我用手機上的花色軟件專門識別了一下,結(jié)果毫無疑問:烤煙花。
烤煙的年代,我還在上高中。那時為了烤煙多賣點錢,成天為烤煙辛苦忙碌,從來沒有想過烤煙是不是會開花的問題。四十年之后,當我已經(jīng)退休,來到開平碉樓的旁邊,才可以欣賞到如此漂亮的烤煙花。可見,人生境遇不同,個人關(guān)注點不同,看到的東西也是不同的。
也許,烤煙、罌粟、大麻,這些讓人上癮的植物,都會開出艷麗的花朵。而這些妖艷的花朵,都會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誘惑著意志力薄弱的人們。然而,有更多的人是智慧的,他們發(fā)現(xiàn)了苦味食物、茶葉、咖啡的獨特作用。于是,經(jīng)過采摘與炮制,這些苦味的東西,先苦后甜,慢慢品味,方能體味其醇厚的清香。仔細想一想,人生也是如此,先苦后甜,付出辛勞和汗水,方能體味到收獲的快樂和真正的幸福!
烤煙,久違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作物。勾起了我的回憶,引起了我的思考。今天在這古老的碉樓旁邊,看到了從前沒有見過烤煙花,有些驚喜,有些恍惚,感覺人生似乎是在時空在穿越之中!
三
接著,我們到村子里面隨意走走。村子里沒有多少人,有狗狗在院子里,汪汪地叫兩聲。有趣的是,村口大樹下面,有一個小小的祭臺,我以為是祭拜土地神的地方,也可能是祭拜大樹。仔細一看,祭臺兩邊的水泥平臺上,貼著一幅小小的對聯(lián),上面寫的是“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中間凹陷處,又有一個突出的平臺,上面安放著一個小香爐,里面有燒過香的痕跡。祭臺上方的大樹上,系著不少紅色的布條,有的已經(jīng)褪色,有的顏色鮮亮,在空中飄拂。也許在春節(jié)的時候,村民在這里燒香祭拜,祈求來年豐收,一切順利,生活幸福。
然而,我總覺得剛才看到的碉樓太少,似乎沒有過癮。上網(wǎng)查了一下,附近的三里門村竟然有一棟最早的碉樓——迎龍樓。我們于是導(dǎo)航過去,進入三里門村。
和想象中的江南村莊一樣,村頭路邊有一塊不到一米寬、兩米多高形狀好看的紅磚碑,上面有迎龍樓簡介。村道的左手邊,有一棵大榕樹,樹下有幾條石凳。大樹后面和左邊,是一方清澈的池塘;村道的右手邊,是村委會,村委會的后面和右邊都是房屋。房屋前面,有三三兩兩的村民,聊天,照看孩子,守著小店。小店門前,有貓有狗,有玩耍的孩子,真是一派安靜、閑適的村居生活。
池塘旁邊的水泥路上,停著兩輛汽車,估計和我們一樣,前來游覽迎龍樓的。我們將車子停在路邊,進入村子。
不知道方向,就直接向前走。很快就碰到有拿著相機戴著眼鏡的游客,問了一下,他用手指著身后,說就在前面。果然,穿過一個小巷子,高大古老的迎龍樓,便矗立在眼前。
樓高三層,一二兩層由紅泥磚砌而成,是原始的建筑。第三層則為青磚,是后來加建的。整棟大樓是磚木結(jié)構(gòu)。樓的四角,各有一個落地式塔樓,塔樓的第二、三層,開設(shè)了一些小小的射擊孔,用來防御外敵。樓頂是傳統(tǒng)硬山頂式,碉樓的整體建筑風格方正、厚重、拙樸、實用。
由于村子地處潭江下游沖積平原,是一片蘆葦叢生、水鳥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水澇災(zāi)不時威脅著村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加上當時盜賊猖狂。于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即公元1522~1566年間,關(guān)氏十七世祖關(guān)圣徒夫婦拿出自己的積蓄,建起了迎龍樓。碉樓建成后,一旦有匪情或災(zāi)情,村民就可以躲進樓里暫避。據(jù)記載,在1884和1908年,開平遭遇了兩次大水災(zāi),洪水淹過屋頂,但因有迎龍樓的庇護,鄉(xiāng)親都平安無事。
給樓取名“迎龍”,主人期望它能給村民帶來平安和好運。
站在這被風雨吹蝕、斑痕駁落的古老碉樓旁邊,我想象著當年剛剛建成時雄偉的姿態(tài):方正結(jié)實嶄新的紅磚,厚重的墻壁,深邃的射擊孔,氣派的樓門……在我的耳邊,似乎響起了當年碉樓落成時主人和村民的歡聲笑語,慶祝典禮的鞭炮聲,還有設(shè)宴款待村民時杯盤碰撞的叮當聲……
是啊,如果不是匪患連連,如果不是洪澇災(zāi)害接二連三,人們何必在這炎熱開闊村莊里建成這樣墻壁厚實、窄門小窗、通風透氣采光都不是很好的碉樓呢?
四
時光荏苒,社會變化天翻地覆。今天的開平,村民早已不用躲進碉樓躲避災(zāi)禍了。當?shù)噩F(xiàn)在房屋的建筑樣式,早已是典型的南方小樓樣式,墻壁很薄,有利于散熱;窗子比較大,可以更好地通風采光??墒?,這些保存下來的碉樓,時時提醒著人們,此地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承載著曾經(jīng)的歷史。關(guān)氏祖先關(guān)圣徒夫婦獻出全部積蓄,為村民建造一個躲避災(zāi)難之所,確實是出于一片熱愛家鄉(xiāng)、庇護村民的仁慈之心,他們之所以能在開平民間留下了美名,代代相傳,確實是實至名歸!
孔子作《春秋》,認為賢者應(yīng)該盡到更多的社會責任,所謂的春秋大義,常常是責備賢者。所以,在封建時代,鄉(xiāng)賢們不僅要盡到自己的家庭責任,還要為一方百姓提供服務(wù),做更多的事情,幫助有困難的人們。關(guān)氏夫婦建造的迎龍樓,確實也是為村民著想,為村民提供了方便,他們是值得尊敬和學(xué)習(xí)的!
再看眼前的迎龍樓,歷經(jīng)風雨,門首匾額上面的“迎龍樓”幾個字,已經(jīng)漫漶不清。外面墻壁上紅磚的棱角,早已掉落風化,變黑發(fā)霉,墻面上斑駁霉跡,也在訴說著它過往的歷史。至于樓門、窗戶,感覺早已生銹變腐,不堪一推了。
四百多年過去了,這棟碉樓依然高高地聳立著,沉穩(wěn)、大氣、安靜??梢?,當初建造碉樓時,主人在它上面耗費的大量心血,體現(xiàn)了當時房屋建造的高超水平。它的建筑風格與前面看到的幾棟碉樓不同,完全是中式的,實用型的,簡單質(zhì)樸,還沒有加入西式建筑那些華麗繁復(fù)的裝飾、雕刻花紋的風格。
看過迎龍樓,我們到村子里面隨意行走,走了不到一百米,就來到村子的另一邊,照例又有一些大樹,大樹邊上還是池塘。這個池塘,比剛才看到的池塘大了許多,仿佛整個村子就在池塘包圍當中。池塘邊,有七八個人,有的圍坐在那里聊天,有的在池塘邊洗東西,應(yīng)該是他們勞作之余休息時間。
望著眼前清澈的池塘,我真羨慕南方村莊的水草豐茂,池塘眾多。在我的家鄉(xiāng),一個村子,往往只有一個小小的澇池。遇到干旱的年份,澇池的水就少得可憐,甚至干涸。假如有大半年不下雨,田野里也變的一片荒蕪。而此地,雨多水多河流更多,人們常常憂慮的,大概是洪澇災(zāi)害的發(fā)生。
在三里門村,僅看到了這一棟最早的碉樓,所以是免費的。但是,迎龍樓作為開平碉樓的代表建筑,確實非常值得游覽??赡苊總€人取景的眼光不同,未必陳列于風景區(qū),加上最美修飾的東西才好。我喜歡從斑駁的陳跡中讀出芳華,在年久的碉樓下看歷史的風云……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