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韻】禮泉群英會(散文)
陽春三月,百花盛開。禮泉城內(nèi)外,蝶舞蜂喧,龍吟虎嘯?!秹衙勒蚜辍肺膶W平臺的十二位志士賢人會聚金鑰銘酒店,圍桌而坐,促膝長談平臺事,不勝欣喜。會后欣然記下日記不亦樂乎。
當日是清明后的第一天,先天的清明家家上墳,戶戶祭祖,待到翌日,轉(zhuǎn)為游春賞春的盛世圖景。諸位老師商議先選一華堂客舍議了正事,再去城北的甜心湖公園散步,與眾同樂。
大家坐定,即談文學。文學是什么?文學是勞動,在用文字表達生活,生活光怪陸離復雜深邃。單說一個人性,要弄清本真,就需層層剝?nèi)テは唷?br />
每作一篇文章,不論體裁,總得形成眼目,這樣文章同活物一樣,才會給人留下具體生動的印象。眼目即中心思想,寫作者著述文章的目的或用意不能不醒目。
圍繞醒目,但不可盡言,即不能把話說到一句不剩。譬如畫上的留白。看著空缺,卻起到襯托的作用。好的文章,其結(jié)尾看似言猶未盡,卻能令讀者陷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境地。
文章的優(yōu)缺點,得拿鏡子照一照,方可知曉。鏡子無非是讀者的評語。
平日對自己的作品自以為是,每每覺得主題明確。不料妻子總說:“龐雜混亂又豁開肚子讓人看”。但總不心服。然而經(jīng)此座談,在我是自出世一來所受教益無與倫比的一次。不禁幡然悔悟。
趙曉萍張克儉兩位老師是平臺的編輯,也是本次活動的組織者。趙老師是一位中年女性,身材修長,眼光活潑常含笑意。張老師戴眼鏡,言談舉止沉著穩(wěn)健,有著堂堂七尺男兒的偉岸身姿。兩位都是退休教師。
在神洲大地活躍的《壯美昭陵》文學平臺,我們一般人會把其想為有經(jīng)費辦公的官方組織,其實它是一個民間活動,既無組織又無經(jīng)費來源,全憑有志于文學事業(yè)的一幫人在自主而為。平臺起初由趙老師一人創(chuàng)立,隔了幾年張老師加入進來。張老師嬉笑著說,他是趙老師的義工。又有誰不知,二位都是廣大寫作者的義工。
兩位老師每天接收來自五湖四海的投稿,瀏覽過后去粗取精,推上平臺,供大眾閱覽。平臺影響力日漸擴大,吸引力也隨之上升。一時來稿雪花紛飛,這可忙壞了兩位老師。書桌前一坐常常忘餐。兩位老師都是不言而行的實干家,現(xiàn)實生活中的活雷鋒,為繁榮祖國的文化事業(yè)做出了貢獻。
這在鄙薄文化的一些人看來,或認為是無所事事自我多情的舞文弄墨。而實際的深層邏輯是,好的正能量的文學作品能夠有力地美化到社會成員的靈魂,人的思想的提升將不自覺地助長社會上產(chǎn)業(yè)和風氣的進步。
兩位老師將平臺向我們做了介紹后,感慨到要想長此以往,經(jīng)費問題成了制約的障礙。毋須諱言,現(xiàn)實生活中誰都脫離不開人間煙火。
寧會麗老師接話說,在咱們平臺上給企業(yè)做宣傳,爭取贊助費。寧老師想是首次參會,此類提議已是老生常談,已往嘗試的結(jié)果每每使人失望。前頭在討論文學寫作時,寧老師強調(diào)了個人特色中的語言個性,倒很讓大家認同。
鄭智化老師來自鄰縣,退休前是是縣廣播站臺的中流砥柱,文化修養(yǎng)深厚,今天擠時間來禮泉特為表達對《壯美昭陵》工作的支持,令人感動。鄭老師講了一些話,傾吐了作為平臺讀者與作者的關愛之情。
周云龍老師是禮泉的鄉(xiāng)賢,熱愛公共事業(yè),為平臺的發(fā)展付出過不少心力。周老師也講了話,推心置腹而談,使人倍覺親近。
王興會老師社會經(jīng)歷寬廣,涉及教育和商業(yè)。他長于社交,侍人熱情。他的發(fā)言著重在兩點。一是如何擴大隊伍,讓各層次的人都來投稿;二是每次活動實行AA制。這建議深入人心,大家鼓掌贊同。
張轉(zhuǎn)瑩老師在縣志辦任主任,她為大家?guī)砹嗣鞒姹镜亩Y泉縣志,讓人激動。同時她也講了不少的話,熱情洋溢,滿含著對禮泉文化事的重視和自信。
陳美賢老師來自煙霞農(nóng)村,是一位布貼畫女藝人,同時又家學淵源。待人心直口快,視平臺為家園。早年為平臺寫作不遺余力。她的講話代表了一般百姓心聲。
姜志儉老師是禮泉縣書畫界的名人,位列中書協(xié)成員,這在禮泉堪稱殊榮,因為比肩繼踵者寥寥無幾。姜老師退休前一直在機關工作,有著不同于常人的認知。他提到的安全問題可謂關心備至,并面授機宜。真應感謝他的關愛,想的周全。令人敬重。他還向劉伯賢老師贈送了四尺橫幅的墨寶:晴耕雨讀。
馬守君老師是陜師代中文系的教授,一位性格溫和的儒雅長者。他的講話無疑代表了專家水準。馬老師開誠布公,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長處與不足真誠相告,既獻言獻策又表達了期待。
劉伯賢老師是烽火籍的退伍軍人,國字臉膛,身材偉岸,現(xiàn)年七十五歲。為人敦厚,廣有才學。出生于詩禮之家。他與他的胞弟劉旨賢是人世間不可多得的棟梁之材。兄弟兩人二惠競爽,雄才厚德燦若明星。兄弟兩位俱是黨在上一個歷史時期培養(yǎng)出的杰出干部,有著令人敬仰的家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本次文友會的花銷全靠伯賢老師一個人的捐獻,而他也不過是靠著退休工資過活的工薪階層。據(jù)說,劉老師近幾年身體不好,接二連三地住院。意料不到的是竟常有與老伴同住一個病房的情形。就是本次回來見文友,也才剛剛出院。兩位編輯老師和劉老師熟知,都感嘆劉老師比前幾年消瘦了不少。
劉老師退休后家居較遠,本次一人回來,了卻了兩個心愿。一個是清明上墳掃墓,一個是對平臺表達愛意,叫編輯老師約上一桌文友聚個午餐。劉老師老家在阡東,距縣城還遠,又不得不遠遠地喊來外甥為他開車。
劉老師說,他因利乘便與大家見一面,不光是他期待了已久的事,更是老伴心急火燎的心事。只可惜老伴臥床住院,不能結(jié)伴回鄉(xiāng)一睹家鄉(xiāng)的勝況。回去后,他一定要把家鄉(xiāng)的見聞一一說給老伴聽,讓她也高興高興。聽到這里,我在心底默默地為著劉老師和師母大人的健康祈禱!
劉老師的胞弟劉旨賢,退休前是省黨校的教授,教授以前同他哥哥一樣也是一名軍人。劉老師退休后返聘到了四川經(jīng)管學院繼續(xù)任教。說到這里,不得不感嘆,劉教授可是為壯大壯美平臺竭盡全力的一個人。已經(jīng)好幾年了,在平臺每天的正文后頭,總附有劉老懇切動人的評論,多是些熱烈贊美的言辭,這讓作者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但最可敬的是,劉老以他經(jīng)濟學家的學識,總能從正文中引申出一些見解,并立地寫成文章。文中涉及到的不論是數(shù)據(jù)、引文或其它東西,他拘泥于學術(shù)的嚴謹總要大量地查找資料。如此孜孜不倦地勤奮,難免累傷一個人。聽說,每天一到5點,他就忙碌起來,家人臧了手機,但看著他痛苦的神情,又不得不還給他。在此,我為我們的國家向神靈祈禱:永遠保佑我們的劉教授體質(zhì)像銅澆鐵鑄一般剛強。
飯菜上來了,大家一邊吃著,一邊繼續(xù)交談,并互相敬酒,氣氛輕松愉快。我做為在場年齡最小,水平最低的一位。飯前老師們叫我發(fā)言,我矜持著說:我是來求師訪友的,只抱著聆聽的態(tài)度。不想被老師們對文化事業(yè)的熱誠深深感動,覺得與各位老師在一起,有如與親人在一起的感覺。我理應發(fā)奮學習,寫出好文章。
各位老師對我的發(fā)言給予了鼓掌。
席畢,伯賢老師表演了即興快板,快書直抒胸臆,為平臺壯威,為文友鼓勁。大家都欽佩劉老才思敏捷,報以陣陣熱烈地掌聲和叫好聲。
當我們走出廳堂時,不想還發(fā)生了一幕插曲。原來是我們的一席話,讓飯店的服務也受了感染。在送我們出門時,竟向我們誠摯地躹了一躬,并說是贈給文化人的禮物。大家都高興地笑了。
三月的景象真好,花草明艷,楊柳依依。太陽光是和暖的,明朗的。在通往泔河水庫的路上,往來的車輛和行人絡繹不絕。
及至進了水庫景區(qū)甜水湖公園,萬萬想不到清明假日出外游樂的人多到肩摩踵接。樹蔭下,小路上,堤岸上,連一個個游船都滿是人。全都興高采烈的又說又笑。一大家出來的也有很多,逛得累了,三代人一起坐在地墊上。兒童依偎在老人的懷里東倒西歪,但更多的兒童鳧趨雀躍在花草地上。
我留意著人們的衣著服飾,竟于千萬人里很少有撞衫的。這不禁教人驚奇。由此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傾情在搞的文學,祖國各地的文學單位,無論屬性公與私,可都是祖國文化花籃的花朵。只要永葆新鮮和芬芳,就一定能夠蒂造出眼前這般多彩多姿的春色圖畫。同時,禮泉的文學群體難道不一樣嗎?唯有群英薈萃,才有望結(jié)晶出一二文學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