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給自己一桌茶故事(散文)

精品 【東籬】給自己一桌茶故事(散文)


作者:懷才抱器 榜眼,37047.2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32發(fā)表時間:2025-04-14 06:12:24
摘要:太多的清明節(jié),都是望云望天而過,父母沒有墳頭,我只能心中默念,懷念他們的好。如今,我又找到了設一桌茶的方式。也以一桌茶,把生活的滋味拿來細品,用茶喚起那些故事,讓喝茶更有內(nèi)涵和品位。


   聽到一段拷打我們的靈魂之問——一個人寂寞,兩個人在一起就不寂寞?我習慣按照這種思維去想事——一個人喝茶就沒有故事?必須是幾個人圍桌品茶才有故事?
   其實,在數(shù)量上兜圈子,我們就繞進去了,意義不大。
   退休了,或者一個人休閑,日子就相對平靜下來了。孤獨,無聊,沉悶,寂寥,難耐,折磨……一串串負面的詞就跟上來找茬了,程度加深,如鎖緊扣。人是需要有故事有好故事來支撐的,不然就難感覺日子的生動有趣。
   喝了好幾年的茶,便覺得自己和茶有了故事。
   當然,這些故事跟名人品茶論茶的故事相比,有點“小巫”,他們的故事還是給我很多啟發(fā)。我認為,這茶,是故事的引子,就像鹵水點豆腐。或者說,一枚春茶葉如一粒石子,投下就有漣漪,漣漪不是故事,也是風景。
   《紅樓夢》第41回,賈母攜一行人去妙玉深居的櫳翠庵。侍奉完賈母潤茶解渴,妙玉拉著寶玉寶釵去喝茶,用的是雪水煮茶。原話是這樣:“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時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那一鬼臉青的化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
   別以為這是簡單地喝茶,話中有話,我妙玉入庵五載有余了,喝得出這入庵求孤的味兒么?懂得梅花擎雪的清香雅韻嗎?“埋在地下”的,何止這一甕陳年的雪?這雪水煮茶,也將妙玉一段悲情有了釋放。她起碼可以溫暖一時,發(fā)泄是人情緒保持安定的一個方式。有評家認為這是表達妙玉“洗塵靜心”之舉,我們不管這些,我把這看成一段妙玉抒情式吧。我并不看作是妙玉的凄楚表白,而是有絕妙的蘊意、深刻的抒情。若是平常一桌茶,喝也就喝了,故事連個萌芽都發(fā)不出。這寶玉寶釵喝得還是那么滋潤嗎?妙玉的橋段,若無這雪水煮茶,還有幾個有關故事可以讓我們懂得真正的妙玉,沒有這出茶戲,妙玉還只能算是空遁佛門而已。
   可能很經(jīng)典的茶故事就是朱元璋的“圍爐煮茶”了。一日天雪,朱皇帝和臣子在陵宮議事,皇帝想起早年冷落時跟鄉(xiāng)人燒爐圍茶,便有了這個“俗興”,對皇帝而言稱不上雅興。可能這個皇帝留給我們的故事,多半是民俗的,與他的身份有關,他也能創(chuàng)造好故事。笏板上的文字早就斑駁,而茶興卻還有溫度。
   想起宋相王安石,年老后患有痰火之癥,和蘇軾在官場幾乎成了政敵,但居然托蘇軾回老家時,從瞿塘中帶一甕峽水煎烹陽羨茶去疾。我不知蘇軾是否和王安石對坐一桌而品。真是一段好故事??!杯酒釋兵權,一甕江水煮茶也釋了一段為政的爭斗。因茶有了理由,有了托付,茶載的故事一點也不比冊頁少。
   茶,是抒情的媒介,是舊情調(diào)的復發(fā),是愈疾的藥。怎樣概括成一個主題呢?就叫“茶故事”吧。我覺得,喝茶如果停在解渴的層次上,就膚淺了,茶之所以成為文化,是因為我們賦予了喝茶品茶的很多故事,哪怕不是自己的,拿來放在茶桌上,也會給桌上茶添加韻味。茶道,不僅是茶藝,更是人生之道,把茶道茶藝作為修行的道場,不為過。
   把這些故事拿來再讀,真得感謝這茶,吸附了天下的水,水跟著茶“生色”。這都是曾經(jīng)的傳奇,是用茶湯澆出來的歷史故事。我的茶故事入不了傳奇,但我喜歡給自己一桌茶故事,不必流傳,只在心中暖著,還在唇邊香著,即可。
  
   二
   世俗之人,見了朋友,一桌設茶,恭敬奉茶,一段互酬互敬的故事就開始了。
   去年初夏一日,老友忘年交“老海”微信約我去他家一趟。案上置一竹木茶盤,杯壺茶氣裊裊。他說特邀一起品。悶頭喝就沒有了故事,偏偏這情境來了故事。
   想到了“同樂”?我問。
   “與友同樂。”老海把《孟子》的話的“民”改為“友”,“對弈是爭斗之樂,同品一盞茶是‘觥籌’之樂。”
   這令我想到《弈喻》,警覺“人固不能有失”;想到歐陽永叔之觥籌宴酣醉翁亭,學“禽鳥知山林之樂”。
   這是他兒子出差浙江,在余姚買下的高山云霧茶。老海說,高山云霧茶,宜用透明玻璃茶杯沖泡,今天就置于這紫砂壺,想考考我這樣沖泡的“謎底”。莫不是“高山流水”之說?于是給我一個“知茶”的雅號。
   這段“約茶”的故事,雖無情節(jié)故事,卻讓我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轉了個小圈,這是勸我,放下忙碌,不在對錯的漩渦中打轉,多與山林自然結趣。
   還記得他借茶憶苦思甜。老海說,當年其父壯年,農(nóng)隙時也有“茶”趣,買不起茶,便入山刨茅草根,晾干入茶,才沒有好上賭博。我不知這段往事的因果關系,但我知道,茅草根可挽回一個浪子。有益的愛好不能占據(jù)我們的時空,不良的愛好就趁虛而入。
   中國人對草木的態(tài)度,幾乎是根根珍惜,結為生活之友,我母親就每年摘取一籃子金銀花,每頓熥水喝,我曾造詞形容我家是“金湯銀光”,似乎所有的疾病,“金銀”都可治。
   中國社會,從農(nóng)耕而來,從來都是帶著草木之香。讀書可知,德國人在民生凋敝的“二戰(zhàn)”之后,最悲慘的卻僅僅是那些赤腳的孩子們緊隨搖搖晃晃的拉煤的火車,追著那些掉落新來的煤塊。在兩種文化里走過的人,所見不同。工業(yè)文明下的痛苦,對我們而言,簡直是向往。農(nóng)耕文明下的我們追求著簡單的“碳化”加工。那時的德國孩子在中國,可能一天也撐不下去……
   一捏茶草,一盞茶湯,讓我們的聯(lián)想進入了縱橫馳騁的天地,也對我們自己的文化故事,有了深刻理解和熱愛。喝茶不止于茶,生活的風云也入茶。
   “茶”的造字,直觀地告訴我們,人在草木之中,這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記得作家汪曾祺的《泡茶館》里引述了在云南的鳳?街和龍翔街交匯處的茶館壁上亂涂的兩句詩是“真正”的好詩——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
   老海說,也是因為父親以茅草根入茶,所以一生凡是干凈的草莖草葉草根,他幾乎都入茶壺。粗飯淡茶一生,活在草木文化里。他的正廳懸字,寫的就是“草木養(yǎng)性”。他說,不養(yǎng)性,何以“致遠”?他的“致遠”特指年齡,如今91歲了,養(yǎng)生也是“致遠”。
  
   三
   其實,我也是從與老友老海對飲的故事中理解了清明節(jié)。
   最近我換上了一桌醬瓷色的茶具,從色彩上,和清明節(jié)呼應。
   我在求學的兩年里,父母先后離世,那時我貧無分文,無法厚葬父母,說實話,連骨灰盒都買不起,況墓地,更是為難我了。
   我的叔叔做村黨支部副支書,他說,讓哥嫂“隨風隨云”吧。這四個字是他的獨創(chuàng),我明白,就是不給父母留半點塵埃在人間。所以,每逢清明節(jié),或過大年,我只能在腦中與風與云對話,遙祭父母。
   我叔叔五年前去世,他叮囑孩子要“海葬”,要步他哥嫂的后塵,叫“隨水”……
   如今看來,我沒有遺憾,反而覺得他們都是死得浪漫。況且,我祖上也并無墳地,有與沒有,都可悄然離開,一抔土,一捧灰,隨風隨云隨水,都是寄托。
   什么是祭奠?人們選擇的多是儀式,墳前一堆紙,一縷煙(因不安全而不提倡),一束花,寄托哀思。祭奠就是懷念,懷念的方式,也能因人而異。于是,我選擇置一桌茶,心念父母。默默地想故前事,找回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從封存好的盒中拿出一包荷葉,一包金銀花,一包玉蘭花,捏上幾簇“日照綠”,來一壺“雞尾茶”,草木即茶,不必喝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滋味,心中有父母,父母仿佛笑著向我走來,近桌而坐,笑瞇瞇地。風,我追不上;云,我夠不著。那就在這個中華民族共寄哀思的日子,約請父母移步而來吧。
   這醬瓷色的茶杯茶壺,讓我想起母親當年在老街買泥瓷碗的故事。
   老街,除了賣套娃、麥芽糖,母親不驚耳,囊中羞澀,不敢打聽價。一聽賣小雞仔,賣泥瓷器,母親怎么也得從炕席底下摸索幾毛錢的票,裝在對襟衣服的內(nèi)置衣兜,拍打拍打,笑盈盈地出門問價侃價。
   唯一一次印象清楚,母親破費一筆大價錢,買了一只醬瓷碗,內(nèi)外都是掛了釉質(zhì)的,錚亮發(fā)光,可隱約照見人的臉。我家的碗,幾乎都是泥碗,當年考學走出,母親還說,泥碗換了瓷碗就很好了,不必鐵飯碗。她想得開,從不給我一點壓力,一切,在她的心中都是風輕云淡的樣子。
   后來知道母親如此破費的原因了。那時熥菜,花生油金貴,滴上幾滴,都是奢侈。母親覺得泥碗用油格外多,油分浸漬,充滿泥碗的細小縫隙,肯定費油,而醬瓷碗就沒有這個缺點了。
   生怕母親說我用紫砂壺也和用泥碗一樣,她可能也懂得“養(yǎng)碗”和“養(yǎng)壺”一個意思,但怎么舍得用油水去“養(yǎng)”呢。
   那時年輕,不懂得一只醬瓷碗在我一生中的精神價值,變賣老屋時,沒當心,可能早就被新屋主給扔了。
   今天的我,能有茶水喝,父母當然會看我面相知我處境,但愿兒子過的日子滋潤。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我家此日草木清茶更裊裊。我把一桌故事送給自己,寂寥之中,還有父母的影子。
   無論是什么故事,都是碎片,我放進茶壺一煮,故事復原,何必為一個人的無聊而糾結。
   沸茶時,我也按套數(shù),來一遍洗茶。去塵埃,留得一壺干凈。茶盤中,我喜歡擺一件“玉白菜”,洗茶過后的水,澆上去。白菜變色,綠白分明,甚是悅目。人說,白菜——百財,這是一種美好的愿景,自我祝福,并不錯。得閑坐喝茶時光,也是財富呀!
   我還是喜歡母親念叨的世人皆說的順口溜——百菜不如白菜。她的語調(diào)里沒有勉強。安于貧窮,樂于素物。從母親口中說出,感覺不一樣,影響了我的一生。
   在簡素的日子里,那些故事都是干干凈凈的,多少執(zhí)念,不必遁入空門才得以放下。
   粗飯淡茶,也是一桌,況且茶飯里還有故事,味道多么厚!如果沒有故事,這些茶飯,可能這是滿足了口舌之欲,還有多少人生人文價值!
   對自己好點吧,假如還有閑日子喝茶,那就給自己一桌茶故事吧。裊裊的茶煙,款款的茶香,可以勾起故事,裝下故事。
  
   2025年4月14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文學
  

共 3818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人是需要有故事有好故事來支撐的,喝了好幾年的茶,作者覺得自己和茶有了故事?!都t樓夢》第41回,妙玉“雪水煮茶”的橋段,讓人懂得了真正的妙玉。朱元璋“圍爐煮茶”,茶興的溫度猶在。宋相王安石,茶載的故事一點也不比冊頁少。作者的茶故事,雖然入不了傳奇,但在心中暖著,在唇邊香著。老友老海,曾以余姚高山云霧茶,邀作者“同樂”,與山林結趣。當年老海父母,刨茅草根入茶,作者父母,摘取金銀花熥水喝,都在佐證“茶”的造字—人在草木之中。一生凡是干凈的草莖草葉草根,幾乎都可入茶。人就該粗飯淡茶一生,活在草木文化里。作者從與老友老海對飲的故事中理解了清明節(jié)。選擇一桌茶,寄托哀思,心念父母。從封存好的盒中拿出一包荷葉,一包金銀花,一包玉蘭花,捏上幾簇“日照綠”,來一壺“雞尾茶”,草木即茶,心中有父母,父母仿佛笑著向自己走來,近桌而坐。 醬瓷色的茶杯茶壺,讓自己想起母親當年在老街買泥瓷碗的故事?!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作者家中,此日草木清茶更裊裊。茶盤中,作者喜歡擺一件“玉白菜”,因為喜歡母親念叨的順口溜——百菜不如白菜。粗飯淡茶,也是一桌,茶飯里有故事,味道醇厚。作者喜茶品茶多年,茶桌上發(fā)生了許多茶故事。睹物思人,作者娓娓講述這些故事,其實是以茶懷舊,個中滋味,散發(fā)著草木之香。舒緩的敘述,直抵人的心靈。深情佳作,力薦品讀?!緰|籬編輯:韓格拉圖】【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414001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14 06:13:13
  我已記不清這是老師的第幾篇茶文了,篇篇都有不同,篇篇都有精彩。茶,本身有故事,茶具有故事,泡茶的水有故事,喝茶的人也有故事,如此便有了一桌茶故事。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定有不一樣的感受。怎樣去構思,怎樣去組織素材,老師的茶文就是樣板。感謝老師賜稿東籬,順祝體健,筆豐!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4 09:57:33
  謝謝韓老師的精彩編輯和美評。辛苦了。是啊,記不清寫茶寫過幾篇文章了,總有感覺沒有寫出來,所以就重新組織思考,想到這個角度。沒有重復,只是放在另一個主題上。我覺得,人之所以覺得清閑無聊,可能是因為沒有故事,每天都有好故事,處于其中,自己就是故事的參與者,就是主角,肯定有意思。所以,我們必須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給自己創(chuàng)造故事,生活就生動起來了。我覺得,我們重復寫禪茶一味,可能根本就走不出人家文章的意境,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寫不到人家文章的那個成色。所以,文章在于思考,找到文章里的自己,便可游刃有余了。遠握,期待韓老師的美文,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2 樓        文友:滴善齋        2025-04-14 07:55:27
  作者以茶為線,串聯(lián)諸多茶事。從與老友對飲理解清明,到憶起母親買碗,茶桌上的故事散發(fā)草木香,是懷舊,更是在粗飯淡茶中品醇厚滋味,盡顯散文韻味。 問候懷才老師,祝你身體健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閱人無數(shù)不如名師指路,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
回復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4 10:01:38
  借著茶,來一段故事。別人都在前往父母親人墳地的路上,雨紛紛,加重了哀思。我不能去,找不到父母的影子,就在家設茶以祭吧。于是,我這個清明節(jié)也有了故事。就像我們打開江山,進入東籬,每天都有故事,尤其是年老的人,必須找到自己的故事,一盞茶,也要弄出故事,那才生動。謝謝滴善齋老師的留墨,期待你的作品,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3 樓        文友:藍色創(chuàng)想        2025-04-14 08:07:18
  記不起年拿的清明茶,復年雨絲如愁。獨坐桌前,沏一杯新茶。熱氣氤氳間,憶起老友和母親。在回憶里迎接老友親人的牽掛的溫暖的清茶淡飯。她笑著添茶的模樣,親切又慈祥。如今茶香依舊,故人卻已遠走,唯愿這茶香能飄至思念的遠方 。好文,祝老師創(chuàng)作愉快!
回復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4 10:04:45
  之前上班,扒拉幾口飯就跑了,坐不下的,上班總有事,難得一瞬靜閑,喝茶就是為了潤喉,尤其是當老師的,一上課,嗓子就冒煙,所以喝一口水,就是最大的幸福。如今沒有工作的雜亂,一個人又覺得清閑,我琢磨,就是生活中少了故事,所以借茶弄出故事,安慰好自己。謝謝藍色老師的點評,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4 樓        文友:嵐亮        2025-04-14 14:13:48
  剛從洛陽歸來,便聞兄長茶香,又在紅爐煮茶了。酒有酒話,茶有茶趣。我愛酒,寫過酒文,愛喝紅茶卻不擅茶道,故只字未留,今觀佳作,方知其中大有妙趣。老海其人,看來與我大哥老成頭差不多,皆非尋常之輩。此后有閑日子喝茶,我得留意了,不求一桌故事,只要一滴茶趣即可。拜讀大作,大贊!
回復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4 15:13:16
  好一個,不求一桌故事,只留茶趣!這個觀點我贊成。茶道我也不懂得,只知茶擺上就有了話頭,故名茶話會。旅途辛苦了啊,又帶回了精彩,收到了嵐亮老師的大作,格外興奮,我打算可能路過洛陽,我要看看去洛陽哪里好,不然洛陽親友如相問,我無話可說啊。嵐亮老師深通酒道,酒的文化,尤其是在中國,更深厚,我這個酒白,需要向你學習。老海是師范的音樂滿樹體育“三能教師,在榮成是一個標桿一樣的存在,可能和你筆下的那個人物有著共同點,的確是不俗之人。把旅游和喝茶加一起,那就完整了,期待你的茶道之作。謝謝嵐亮老師給小文精彩留墨,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5 樓        文友:金剛指        2025-04-14 19:19:23
  茶,是抒情的媒介,是舊情調(diào)的復發(fā),是愈疾的藥。這說的不是故事,是茶韻,便也是一種心情,別開生面。裊裊的茶煙,款款的茶香,豁然開朗。今天有些忙,拜讀美文有些遲。問候老師健康快樂,祝筆豐。
回復5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4 19:21:47
  客氣了金剛指老師。謝謝你撥冗留墨。其實,我只是想讓我生活找到故事,故事是人與人之間的發(fā)生,而我覺得人與茶也有故事,我想到很多如我一樣退休的人,應該怎樣找到相繼喜歡的故事,讓日子生動起來。繼續(xù)期待老師的美文,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6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4-14 19:39:59
  品著茶,內(nèi)心與自己獨白,思著父母的點滴。清明,并不一定要有多么多么隆重的儀式,心中有牽掛,茶具便有故事,茶葉便有內(nèi)容,與故去的親人便有了許多的情感交流。很美的文,學習點贊,祝老師開心快樂!
回復6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4 20:09:55
  儀式感是重要的,但我覺得自己好好生活著,時常想著父母的教誨,和他們生活的樣子,就是最好的儀式感。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不一樣,我是無奈,只能如此懷念父母。不求保佑,他們也保佑不了我,我只求在清明節(jié)遇見他們。謝謝紅花草老師的留墨,期待你的美文,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7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4-14 21:12:44
  一桌茶故事,滿目茶文化,悠悠茶意境!懷才老師總能別具匠心地寫出如此韻味濃郁的美文!此文從《紅樓夢》中妙玉說茶開啟,茶與美人、妙人便有了鏈接,妙玉是何等清高脫俗之人,她對茶的材質(zhì)、水質(zhì)等要求極為苛刻,俗世中有幾人能入她的法眼?再聯(lián)系生活談茶故事,作者與老朋友老海情趣相投,通過品茶聊天,修得草木之心,寄托對親人的思念,以樸素的情懷安頓人生。作者的茶具中,安放著母親的口頭禪。睹物思人,懷舊情緒熱烈。好文,滿滿的詩意,辭采唯美,情韻動人。盛贊才情,問候懷才老師晚上好!
回復7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4 21:18:13
  每次讀到羅老師的點評,感覺非常入心,謝謝,辛苦了。我覺得,沒有故事,生活就不生動了,所以算是我的一個觀點吧。妙玉的梅雪煮茶,我特別欣賞,總在琢磨這個細節(jié),我發(fā)現(xiàn),是借此抒情。不然對世俗之人為什么那么感興趣?老海是我20幾年前交往的朋友,老海的生活情趣影響了我,彼此也情投意合,喜歡和他探討。清明節(jié)無處去,就在家喝茶為父母祭吧,是無奈,多了一次懷念。寫內(nèi)心的想法,給自己一點故事,活著就有意思了。謝謝羅老師的理解。遠握,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8 樓        文友:靜虛散人        2025-04-14 22:26:49
  茶是好有文化的符號?看了社長的茶文,我不得不佩服,我常年喝茶,但只喝出了先苦后甜,沒有故事和文化。后來才偶爾知道喝茶是喝人情世故的,受教了,感受美文,不斷享受精彩!
冰川飛鴻,身體力行!
回復8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5 15:27:27
  既然稱為茶道茶藝,我想門道應該不淺,我是門外漢,即使整天不離茶,如果沒有茶文化的根基,還是難以說通透。只能是一點感悟吧,我覺得沒有故事的時候,很無聊,那就和茶來段故事吧。謝謝散人老師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安康!
9 樓        文友:朱暖        2025-04-15 07:02:53
  老師的作品給我的第一印象,老師是位創(chuàng)造故事的高手,稱為高手不僅體現(xiàn)在故事的精彩,結構的嚴謹,文字的妙用,更能引導讀者的思維,震撼讀者的心靈。使讀者樂此不疲的跟隨老師的文字圍城不愿出城。朱暖學習了。問候老師!
回復9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5 07:42:10
  謝謝暖老師撥冗關注懷才小文,并給精彩留墨。可能這些對我來說是故事,在別人眼中沒有故事性,因為退休之后的日子,很平淡,難以再有每天上班等事情的發(fā)生,所以只好自己給自己找故事了。暖老師過譽了,慚愧。通過這篇散文的寫作,讓我感覺到,沒有故事,生活真的就像一潭波瀾不驚的水,自己投塊石頭進去吧。當然,也是清明節(jié)無處寄托對父母的哀思,就來這么一出。也算我的陰陽相知吧。謝謝暖老師的喜歡,遠握,問候春祺,謹祝暖老師創(chuàng)作快樂!
10 樓        文友:蔚藍楓葉        2025-04-16 21:20:22
  茶故事在懷才老師筆下栩栩如生!真好極度美文!拜讀學習了。
回復10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17 07:47:24
  謝謝楓葉老師關注留墨,寫著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遠握,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共 11 條 2 頁 首頁12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