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游覽澄邁永慶寺(散文) ——海南環(huán)島之旅六
◎逗留澄邁
我們在湛江時,得知大學同舍閨蜜文霞和她姐姐正好在澄邁。輪渡進島在??诔赃^飯之后,我們決定先去澄邁,與她們相見。
前年暑假在西安一別,相隔不到兩年。這一次,我們竟能在海南島上相見,真是無限歡喜,無限感慨!美中不足的是,她們己經訂好回西安的機票,只有一天時間能和我們一起玩。查看高德地圖附近的旅游景點,又打電話詢問朋友,經過商量,我們確定了第二天的行程:永慶寺、羅驛古村和姐妹塔。
為了方便,我們在附近找了一家賓館。我想澄邁被稱作“世界長壽之鄉(xiāng)”,說是當地的水富含硒元素,那就應該試著喝一下當地的水。結果燒了一壺開水,結果有點澀,有點苦,總之味道太奇怪,真是難以下咽,只好把燒開的水倒掉,重新燒瓶裝水喝。我家先生開玩笑說,也許富含硒的水就是這種味道,誰知道呢?
說實在的,這次海南之行,除了澄邁,在其他地方,包括湛江徐聞陽江,我們都是直接將自來水燒開喝,覺得水質都不錯。我真的有點懷疑,是不是我們不懂澄邁富含硒元素的水呢?會不會把利于健康、能夠長壽、富于硒元素的水浪費掉呢?
也許,我們就根本沒有找到澄邁的好,一瓶水,看出澄邁的好,我很偏狹,就像“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那是愛情,我和澄邁的愛,還需我繼續(xù)尋找愛的理由。
◎游覽永慶寺
永慶寺很近,開車十分鐘就到。
進入寺院,廣場的前方,是一尊大約五六米高、金光閃閃的觀音菩薩像,在藍天下散發(fā)著金色的光芒。更為神奇的是,這尊金色的觀音菩薩像,是乘坐在金色的赑屃背上。赑屃下面,是金色的祥云。赑屃昂首挺胸,觀音菩薩低眉慈悲。在其他地方,看到過力大無窮的赑屃背上馱著石碑,看到過觀音菩薩端坐蓮花臺或者駕著祥云。而在此處,祥云之上的赑屃馱著觀音菩薩雕像,確實是第一次看到。
也許是旅游淡季,寺內游客不多,真是一處景色秀麗、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游覽勝地。與那些著名的寺院相比,永慶寺不算大。寺內有許多樹木,如菩提樹、貝葉棕、糖棕、大青樹、檳榔,此外還有雞蛋花、文殊蘭、荷花等。特別是剛進門,一眼能看到廣場兩邊那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的菩提樹,枝干上系滿了表示祈禱的紅布條,鮮艷奪目,更加突出了大樹的綠意濃濃,也襯托出佛寺的威宏博大、肅穆清靜的境界。
大雄寶殿廣場正前方的中軸線上,有六朵雕刻在地板石上拼接而成的蓮花圖案,美觀大方,更加顯示出廣場的空曠和潔凈。蓮花是佛的象征,意思是崇高、吉祥、平安、素雅、光明,同時也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
永慶寺的建筑和布局,和大多寺院一樣,和諧而莊嚴。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地藏殿、藏經閣、方丈室和禪堂等,每一處殿堂,都充滿了佛教文化的韻味。
寺內廣場邊的石碑上、連廊道的墻面上,有不少慰藉人心啟示覺悟的話語,如“應無所往”、“待至之水盡處,猶自允坐記言”,“穹蒼悠霞遠,天眼了乾坤”、“正念”、“緣”、“真如”等。此時此刻,陽光下正好,竹葉婆娑,使得整個人都安靜下來。
我始終認為,佛寺在中華文化的一個看點,一座城市,沒有幾處廟宇,很難看到城市的過往。生活之外的落腳點,佛寺是一個選擇,這里的文化,始終涵養(yǎng)著這座城。禪意梵音,在潛化著我們的靈魂。
◎白玉佛像世之罕見
在大殿門口的右側,有一塊不到一人高的白玉石碑,上面刻字介紹:“該寺院位于海南省澄邁縣海南都城經濟開發(fā)區(qū)盈濱半島,寺內供奉釋迦佛、千手觀音、文殊菩薩等佛像42尊,材質均為緬甸白玉?!?br />
天吶!四十二尊大佛像,均采用整塊緬甸白玉精雕細琢而成!況且每一尊佛像,雕刻殊妙,瑩白光潤,真是世上之所罕見!
自古以來,寶玉都是人們特別喜愛飾物。尤其是中國,玉石有著特殊而豐富的文化內涵,人們對玉的喜愛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打開史書,隨處可見中國人對玉偏愛和執(zhí)著,如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如“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的生活習慣,如“美人如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等比喻?,F實生活中,許多人為了自己心愛的寶玉,可以一擲千金、傾其所有。因為玉象征著冰清純潔,氣質獨特。
正因為這樣,永慶寺用白玉雕琢佛像,正是表現諸佛菩薩純善、清凈、靈妙的最佳選擇。因為這一獨特設計,2009年9月,永慶寺被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供奉緬甸白玉佛像最多的寺院”。
從前游覽寺院,看到寺內色彩豐富、高大威嚴的佛像時,我都會感到佛像的威嚴、肅穆和神秘,佛界圣像高高在上。然而這一次,當我站在潔白瑩潤的白玉佛像前,突然有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寧靜與平和,也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基座上兩米多高的佛像,看起來高大肅穆,姿態(tài)各異。但是,在我看來,這些白色玉石佛像,渾身上下透出一種潔凈、素雅、自然的光芒!
特別是臥佛殿里那一尊白玉大臥佛,更是讓人驚嘆不已!臥佛身軀足足有五六米長,躺下也有將近一米高!大殿中央的基座上,臥佛睡姿自然,面容安祥,栩栩如生。臥佛身上,袈裟的縐褶清晰可見,線條流暢。這么高大潔白晶瑩的玉佛,不知道那些工匠們怎么找到合適的白玉石,怎么搬運的,又是怎樣設計,然后又不知道費了多少時日,花費了多少心血才雕鑿出來的!
人生則苦,然而為了信仰,為了進入佛門,也許這些雕刻佛像勞作,會變成心中的希望,成就快樂的人生!
各個大殿里,除了那些白玉大佛,還有更多的小白玉佛像、黃玉佛像。小的玉佛像,晶瑩剔透,仿佛散發(fā)著迷人的佛光。
因此,參觀永慶寺的白玉佛像,不僅僅感受到佛教的莊嚴高妙,同時也欣賞了諸多精妙絕倫石雕藝術品!
◎蘇軾與永慶寺
在永慶寺前殿的廣場左右兩邊,各有蘇軾的畫像,人物生動活潑,景物設計精妙。其中一幅山水畫中的蘇軾,戴著居士帽,寬袍大袖,衣袂翩翩,乘坐在一枝如椽大筆在凌空飛翔。畫像旁邊,有“年少不讀蘇東坡,讀懂已是境中人”的詩句,真是戳中我心中的淚點之言啊!另外一幅畫框內,左邊是蘇軾字體“永慶福地”,右邊是蘇軾戴著黑色的居士帽,身著棕色長袍,端坐在藍白祥云之上,右手豎起大拇指、神情得意地說“我寫的這么好,快來夸我!呵呵!”真的很形象,蘇軾寫信,結尾處喜歡用“呵呵”二字。面對生活中的坎坷,蘇軾沒有一味消沉,反而用“呵呵”這種刻意而為的笑聲,讓自己解脫。最近幾年,我將《蘇軾傳》《蘇軾詩詞》等反反復復地閱讀,也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蘇粉”了!所以,一旦看到蘇軾的畫像,一旦聽到蘇軾的詩詞或故事,我都會特別喜歡,萬分留心。所以,當我在永慶寺看到蘇軾畫像時,少不了要拍照打卡,以表達對這位名人先賢的喜愛和崇敬!
據史料記載,北宋紹圣四年,即1097年,蘇軾渡海來到瓊州,夜晚住在澄邁老城驛站的通潮閣。第二天,就游覽了永慶寺,為此處美景所陶醉,欣然提筆作詩云:“幽懷忽破散,詠嘯來天風?!钡皆?,即1100年6月,蘇軾獲赦北歸,再游永慶寺,詠出“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千古佳句,流傳至今。
千年以后,我追隨蘇軾的蹤跡,游覽了這玉佛最多最漂亮的永慶寺,真是感慨良多!收獲頗豐!
除了蘇軾,明代名賢曾沂,也曾經以《永慶叢林》為題賦詩:“梵宮森植有叢林,苑翳虬盤院宇深;四際不聞鐘鼓響,在中只見影陰陰?!庇纱丝磥?,在明朝的時候,這里就是大樹遍植、樹影遍地清靜雅致的寺院了,難怪有這么多人喜愛此處呢。
一個城市應該留住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蘇軾。城市之幸,不在于地理形勝,而在于人文的厚薄。
◎“我是誰”破除“我執(zhí)”
在寺院的后面、永林禪茶附近,有兩塊石碑。其中一塊石碑上鐫刻著三個金色大字“我是誰”,另外一塊石碑上是一首詩,詩的內容是“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看到這兩塊石碑上的文字,我真有些恍恍惚惚了?!拔沂钦l?”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人問過自己千遍萬次了,可是答案卻總是撲朔迷離。再看看詩的內容,更是讓人感到一時難以明白。
佛教講輪回,認為根本沒有主體。既然輪回沒有主體,是為了讓人破除“我執(zhí)”。仔細想想,人生的煩惱,人生的苦難,有多少都是緣于自我執(zhí)迷不悟呢?此時,想起了一個成語故事:楚弓楚得。說的是楚共王出去打獵,丟失了弓,左右請示去尋找它。楚共王說:“不用!我是楚國的一員,丟了一張弓,被其他的楚國人撿到了,又何必去尋找呢?”
丟失了弓,楚共王從本國利益出發(fā),阻止手下人尋找,說明楚王已經破除了“我執(zhí)”,而是以楚國人的利益為重。然而,孔子聽到此事,進一步說“人遺弓,人得之?!笨鬃拥恼f法,更是體現了“天下為公”的仁愛精神,超越了楚王以國為界的局限??鬃幽苊麚P天下,成為圣人,也是因為孔子破除了心中的“我執(zhí)”。
回到石碑上的詩文,“長大成人方是我”,此處的“我”,破除了“我執(zhí)”,方能成就長存于世的“大我”!楚共王是這樣,孔子更是這樣。
也許,佛教也是哲學,都要解答困惑人們的共同問題:我是誰?我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我?guī)е鴨柼栟D身……
◎美麗的永慶后海
永慶寺,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它建在海邊,倚海而立。在永慶寺的后面,就是沙灘和大海。在永慶后海的沙灘上,有幾塊嶙峋高大的怪石,其中有一塊石碑上,有華國鋒題寫的“觀海”二字,字見心性,簡單明了,真是大家風范。另有草書“心開見佛”,不知道是誰題寫的。
海南島的海邊,最典型的就是礁石、椰樹、沙灘和大海。這一天,天清氣爽,白云飄飄,春風拂面,正是游客拍照歡暢的大好時節(jié)。沙灘上,有用鐵架子豎起的、一人高的大白字“我愛永慶后?!薄⒂锌讨澳虾@祟^”的石碑。游客紛紛打卡拍照。當然,最歡快的,少不了一群又一群濃妝淡抹、衣裙鮮艷、興致勃勃的中國大媽們,帶著她們的三件套標配,赤腳在沙灘上,微笑、唱歌、跳舞,單獨拍、合影,各種姿勢、各種隊形、各種表情……
是啊,在這美麗的沙灘海濱,開心大笑,盡情地喧嘩,擺各種姿勢拍照,只為記住這一刻。
寺內,是佛教的莊嚴圣地,人們在禮佛敬佛,想著參透人生,虔誠肅穆;海邊,則是世俗人生的樂園,人們在戲水玩沙,想著快樂人生,笑語盈盈。
后海,成了一張濤箋,將來還要留下多少人經過這里的文字,后海的濤箋足夠大,容得下人們的抒情。
◎不同尋常的收獲
參觀完寺院,在后海玩了一會兒,我們幾個人坐在海邊平臺的咖啡屋旁邊小憩。三月初的陽光,溫暖舒適,只覺得天高云淡,??仗扉?,內心平靜。這座建于海邊的寺院,沒有濃厚的商業(yè)氣息,少了其它寺院的喧鬧,多了幾許悠閑,漫步在其中,似乎連春天的海風中,也多出了些許禪意。此時身處寺院,像是浮躁塵世中的一泓泉水,一股清流,讓人身心寧靜。
游覽之前,文霞對我說,永慶寺很小,既然來了,看看也好。而在游覽之后,我很高興,這一趟真是值得。永慶寺,不僅讓我追尋到了蘇軾的蹤跡,也讓我感受到了蘇軾的氣息。從蘇軾的經歷,人看到了一個人對待苦難的另一面,也看到了蘇軾在困境中的堅持和曠達。除此之外,永慶寺還給了我一種獨特寧靜的體驗,給我一種人生的開示,破除“我執(zhí)”,也許人生更快樂。當然,那些高大潔白的玉佛,更是讓我眼界大開,見識了這個世上難以想象的雕琢玉佛的奇跡!
坐下回想,就像掩卷而思,那些從寺廟蕩漾而出的景象和文字,還有它留下的歷史人文,讓我感到收獲頗豐。
◎永慶碑林
在永慶咖啡屋小坐之后,我們去了圖書館。圖書館在二樓,拾級而上,里面非常安靜,這里收藏了不少的經書。出門的時候,看見門口一旁擺著一張桌子,有經書,有紙張,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在此體驗一下抄寫經書,消除世俗浮躁,撫慰凈化心靈。
從永慶寺出來時,我們順著左邊行走,看到了永慶碑林。
石碑上有一些禪理故事,讀過之后,感觸頗深。其中有一塊石碑,上有賈平凹的題詞“覺悟”??粗鞘煜A潤的字體,心里品味著“覺悟”二字的深刻內涵。我想,“覺悟”二字,是不是碑林所有題詞和佛教故事的主旨呢?
繼續(xù)向前走,快到出口處,有一片樹木,是信奉佛教的居士們捐給寺院、用來祈福的。樹下方小石碑上,一一寫著捐贈者的姓名。
永慶寺,確實不虛此行!
澄邁,澄澈的城市。永慶,一處不衰的佛地。中國之大,我能夠走進南國的懷抱,感知一個城市的美,足夠欣慰的啊。
二〇二五年四月十五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江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