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園】薪火相傳守望煙臺教育40年(散文)

編輯推薦 【家園】薪火相傳守望煙臺教育40年(散文)


作者:太行飛劍 進士,6527.48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03發(fā)表時間:2025-04-18 13:55:39

【家園】薪火相傳守望煙臺教育40年(散文) 1985年的初秋,我背著行囊踏上煙臺市芝罘區(qū)的土地,那時的我還是一名剛從大型央企調動到教育戰(zhàn)線的青年教師。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從意氣風發(fā)的青年變?yōu)閮婶W斑白的老者,而腳下的這片土地,也從一座濱海小城蛻變?yōu)榻逃龔妳^(qū)?;厥淄?,煙臺市教育事業(yè)的每一步跨越,都深深鐫刻著時代的光影與奮斗的足跡。
   初到煙臺,我任教于一所中?!湓跓熍_芝罘區(qū)寧海路的第二輕工業(yè)學校。教室里是陳舊的木制課桌,教師們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守護著教育的火種。我常與學生探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課題,卻苦于資料匱乏,只能手抄報紙上的政策解讀。盡管條件艱苦,煙臺人對教育的重視已初見端倪。煙臺市教育部門經常表彰從教三十年的老教師,每逢教師節(jié),學生們會采來野花放在講臺上,那質樸的尊師之情,成為我堅守初心的動力。
   進入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大潮涌動,教育改革破繭成蝶。1990年,學校開始引入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當我第一次用投影儀示經濟學曲線圖時,學生們的眼睛里綻放出驚嘆的目光,讓我至今難忘。?
   2000年后,“素質教育”成為關鍵詞。首先是芝罘中學、工人子女小學率先試點課程改革,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我曾帶領學生走訪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調研區(qū)域經濟結構,那些實地考察的報告后來成為省級教研案例。更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啟動校舍改造工程,原先的舊學校被明亮的教學樓取代,圖書館、實驗室從無到有,教育硬件水平大幅提升。這段時間,我的學校升格為煙臺職業(yè)學院,實現了煙臺職業(yè)教育的新跨越,為煙臺成為制造業(yè)的新型城市貢獻了力量。
   隨著信息技術浪潮席卷,煙臺教育迎來質的飛躍。2018年,區(qū)教體局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構建“三動推進、四維聯合、五導督行”的芝罘模式。作為老教師,我參加了“微能力點課堂應用”培訓,將大數據分析融入經濟學教學。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虛擬仿真軟件模擬市場供需變化,抽象的理論變得鮮活。?
   更讓我驚嘆的是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線上教研平臺匯聚了全國名師課程,偏遠學校的教師也能通過直播參與研討;線下學科基地定期舉辦跨校聯合備課,我曾與青年教師們圍繞“雙循環(huán)經濟格局”設計項目式學習方案,這些經驗后來被納入省級課題研究。至2022年,芝罘區(qū)教師招聘中研究生占比近97%,高層次人才的加入讓教研團隊煥發(fā)新生機。?
   2023年教師節(jié)“旗幟·初心”主題活動上,區(qū)委書記李良提出“五育并舉、特色辦學”的新目標,退休老教師與青年骨干同臺受獎的場景令人動容。我培養(yǎng)的學生中,有人成為鄉(xiāng)村振興規(guī)劃師,有人創(chuàng)辦社會企業(yè),他們的多元發(fā)展印證了芝罘教育從“育分”到“育人”的轉型。?更讓我自豪的是教育公平的深化。政府投入10億元新建8所學校,南部、西部新區(qū)的孩子們不必再跨區(qū)求學。每當我路過康和新城中學的現代化校舍,總會想起四十年前那間漏雨的教室——這不僅是建筑的變遷,更是教育情懷的傳承。?
   四十年回望,我不禁思考,教育何以改變了一座城。作為經濟學教師,我常以“人力資本理論”解釋教育對區(qū)域發(fā)展的意義,而芝罘區(qū)的實踐恰是最生動的注腳。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文化滋養(yǎng)。關工委組織的“五老宣講團”走進校園,將膠東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軍民小學發(fā)起師德承諾書,祥發(fā)小學開展“紅歌傳唱”,讓德育從口號變?yōu)樾袆?。這些潤物無聲的努力,塑造了芝罘人“崇文尚德、敢為人先”的精神底色。?
   初心不改,薪火相傳。
   四十年間,我從青澀的“小張老師”變成學生口中的“張老”,而芝罘教育的故事仍在續(xù)寫。2024年,區(qū)教體局啟動高層次人才招聘,134個崗位吸引數千青年才俊競逐;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正重塑課堂形態(tài)……站在退休的門檻上,我滿懷信心:這片土地上,永遠會有新的教育人接過火把,照亮更多孩子的未來。
  

共 155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生動的敘述,感人的內容,回憶自己的四十年人生經歷,那是薪火相傳守望煙臺教育40年。文中回憶了自己四十年前來到煙臺市芝罘區(qū),擔任一所中專學校的教師,如今已從教40年,煙臺市教育事業(yè)的每一步跨越,都深深鐫刻著時代的光影與自己奮斗的足跡。文末的結語,升華了文章主題:這片土地上,永遠會有新的教育人接過火把,照亮更多孩子的未來。內涵厚重的文字,感謝發(fā)文分享,推薦閱讀共賞!【編輯:秋覓】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秋覓        2025-04-18 13:57:22
  內涵厚重的散文,生動詳實的敘述,內容感人的文字,回憶自己的四十年從教的人生經歷,那是薪火相傳守望煙臺教育的40年。
秋覓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