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浪花】冬至暖陽,隨心小記(散文)
今天是冬至,想著應(yīng)該包頓餃子,因為女兒在外地工作,就失去了包餃子的興致,便去超市買了兩袋速凍水餃,仿佛是給生活的儀式有個交代,全然沒有了生活的熱情與情致。
冬至,我詫異祖先千百年來的智慧,一個節(jié)氣,它一端是通往新春的暖陽,宛如四季輪回中的神秘古橋。另一端連著塵世的霜雪,充滿著柴米油鹽的人間暖意。接連幾日的晴朗天空為冬天謝幕,為春天開啟五彩的序章。風(fēng)是最為自由的,它可以無拘無束的走過四季,而每一季都有它自己不同的篇章。光陰隨著時間一寸一寸堆疊成為歲月,時間在指縫的張弛間流逝,而內(nèi)心的渴望總是想在記憶深處尋找著什么,常常覺得世事的蒼茫,如同這神秘古橋里里外外四季的更迭,自然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
在記憶的深處,餃子不止是一種最美的食物,更是一種生活的奢侈。餃子,包的是一家人溫馨的團圓,承載著對生活向往。小時候看現(xiàn)代京劇《白毛女》,躲債回家過年的楊白勞,買了三樣?xùn)|西,一根給喜兒的紅頭繩,兩張門神和二斤包餃子的白面。小時候,不懂得戲里的溫馨與刺痛,只是羨慕那頓餃子。現(xiàn)在才真正明白,一頓餃子包的是親人的團聚,是家人承載著心對家的眷戀,包的是一個社會的繁榮與保障。
小時候過年包餃子就是極大的快樂,很少進(jìn)廚房做飯的父親在這一天也是一改通年的嚴(yán)肅,換上了一臉的慈祥與快樂。父親最拿手的就是和面。父親和面是很有講究的,先是把面在一個陶瓷盆里用冷水拌成面絮,然后再和成一個粗糙的大面疙瘩。再就是慢慢地用手蘸一點水,把面揉成一個光滑的大面團,然后用攥干的籠布蓋在面團上,進(jìn)行餳面。父親和完面的手、盆和面團光潔如鏡,父親叫這個是“三光”,就是手光,盆光、面光。大約一個小時后,父親會用指頭按一按面團的硬度,再蘸水進(jìn)行第二次和面,再蓋上籠布進(jìn)行第二次餳面,第二次餳好的面,就可以包餃子了。父親和的面軟硬合適,搟餃子皮的時候非常好搟,煮的時候也不容易破皮。
大哥、二哥、三哥手勁大,他們輪流剁肉,我只是一個小跟班,找一點諸如剝蔥這樣的小事。母親是最辛勞的,因為父親是個天生的素食者,拌餃子餡的時候,不僅需要拌肉餡,還需要準(zhǔn)備父親的素餡。
包餃子是全家最高興的時候,三哥搟餃子皮的速度超快,剩下母親、大哥、二哥包餃子。母親會包好幾種樣子的餃子,我因為手笨,常常被排除在包餃子行列之外。母親有時候也會給我一個餃子皮,一個小面團讓我一個人學(xué)習(xí)包餃子。餃子包好后,煮餃子往往是母親的事情,先煮父親的素餡餃子,然后再煮我們的肉餡餃子??粗覀兊酿挊觾海赣H總會說:煮餃子要鍋開后加注三次水,反復(fù)煮開,這樣才能確保餃子熟透。其實人生也是如此,需要經(jīng)歷高潮與低谷,需要經(jīng)歷熱情與冷靜,需要經(jīng)歷在水與火之間的靜靜地等待。吃餃子的一刻,一家人的溫馨與快樂,幸福與圓滿,體現(xiàn)的最為完美。后來,無論我們的生活如何滄桑,“美好”仍是拿來回憶曾經(jīng)過往的最好方式。
二
或許是人到中年的緣故,總是在夢里夢外地懷念小時候的家,想起小時候的事情,生活曾經(jīng)的艱辛總是像刻在心上的疤痕,總也揮之不去。
大約在我十多歲的時候,二哥和三哥同時染上了猩紅熱,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去醫(yī)院開了一些藥后,兩個哥哥在家里治療。父親出差去了外地,母親忙完工作后再回來照顧兩個哥哥。大約一個星期后,兩個哥哥高燒退去。母親看著她大病初愈且虛弱的兩個孩子問他們想吃什么?二哥說想吃純?nèi)怵W餃子,母親猶豫了一下,去買了些白面和豬肉,給他們包了頓餃子。因為那時候是供給型經(jīng)濟,白面和豬肉是每個月核定的,大人一份,小孩子是半份,因為這一頓餃子,家里可能半年吃不上肉和白面。父親回來后,因為這件事情和母親大吵了一架。那時候,總覺得父親不近人情,現(xiàn)在回想起來父親有他自己的苦衷。
小時候,總以為父母親可以主宰我們的生活,幸福與否?快樂與否?其實父母怎么不希望我們天天吃上餃子呢?莫言先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小的時候,隔壁在山東大學(xué)中文系讀書的鄰居哥哥告訴莫言,他認(rèn)識一個作家,寫了書,掙了很多錢,每天都能吃三頓餃子,吃得滿口流油。這個故事給年幼的莫言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他認(rèn)定作家是一個能夠每天吃餃子的人。從那時起,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作家,過上每天吃餃子的生活。我相信這個故事,就是因為年幼的時候,父親與母親因為一頓餃子大吵了一架。
三
餃子不止是餃子,它承載著心里太多的情感,我用許多的時間思索與回憶,幻化出平淡生命里的悲與喜,快樂與痛苦交織,在冬至的暖陽里,給心底添一抹彩虹,溫暖著剩下的季節(jié)。
現(xiàn)在的餃子,不再是孩子們的向往與期望,成為了家常便飯。自己在家里做飯,還是喜歡做餃子,水餃、蒸餃、煎餃,各種各樣的餃子,都能做的有模有樣,就像我們蒸蒸日上且多彩的生活。女兒喜歡包餃子,她包餃子的手法是跟母親學(xué)的,餃子邊上繞著彎彎的花邊,末尾再捏一下,像一個小小的老鼠,老鼠樣餃子的包法,我卻一直沒有和母親學(xué)會。
想起母親身體好自己一個人住的時候,每逢周末回去看母親,母親便會打開冰箱,指著里面凍好的餃子說:走的時候給閨女帶回去。我總是說:家里有,您自己留著吃吧。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是母親包一次餃子不容易,自己留著吃?,F(xiàn)在想想,真是自作聰明,犯了很大的錯誤,我應(yīng)該把餃子拿回去給女兒,那是母親滿滿的愛。
有一個公益廣告《餃子》,講述了一位患上阿爾茨海默癥的老父親,他記憶力日漸衰退,忘記冰箱在哪兒?站在家門口卻找不到家在哪里,甚至已經(jīng)不認(rèn)識自己的兒子。兒子帶著他去飯店吃飯,他竟然將盤子里剩下的兩個餃子放進(jìn)了口袋里,兒子問他要這個干啥?他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愛吃這個……”每次想起老人顫顫巍巍地把餃子塞進(jìn)口袋的瞬間,總會讓我心里一酸,幾乎要落下淚來。母親原來就是那個無論在做什么,都會想到你的人。
去年去西安看女兒,看見前面走著一位酷似母親的老人,老人佝僂著身體,背著一個包裹緩緩前行,神態(tài)像極了去世的母親,我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沖動向前追了十幾步,老人放下包裹休息,順便轉(zhuǎn)頭向后張望,老人的目光正好與我相對,她的眼神雖然渾濁,但依然親切、慈愛,我心頭不禁一震,呆呆地站在那里,直到老人走進(jìn)人流中……你知道嗎?當(dāng)父母離開你,并且是永遠(yuǎn),就會帶走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就會漸漸不知道自己是誰的孩子,有時候心總是會覺得好像是航行在一個沒有燈塔的大海里的一只小船,孤寂且無助。
四
在我的心里,餃子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情感的代表,它穿越過艱難困苦的歲月,在楊白勞與喜兒的期盼中,它是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它直接見證了我們國家制度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父母的爭吵中,它見證著我們國家的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在老人顫顫巍巍的手里,它見證的是割不斷的父愛。在母親的冰箱里,它更見證著親情的延續(xù)與傳遞。
(原創(chuàng)首發(fā)寫于2024年12月21日,修改于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