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浪花詩語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浪花】生者為過客(隨筆)

編輯推薦 【浪花】生者為過客(隨筆)


作者:1978的云彩 舉人,3006.7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71發(fā)表時間:2025-05-02 15:32:23

佛說眾生皆苦,想來這話沒有錯,因為你的困苦永遠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上帝說人是有原罪的。記得人家說人生來都是赤身裸體的存在(當(dāng)然現(xiàn)實也如是),當(dāng)時都是衣不蔽體,本真本我的,與自然相合的存在??墒怯幸惶欤祟愅蝗痪陀X得這樣就不好了,(或許是基于蛇的引誘吧,這個誰又說得清呢)然后有了用樹葉遮蔽私處的行為,從此便產(chǎn)生了羞恥之心。想來這就是所謂道德的由來吧!
  
   但是,也是基于此,人類這個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動物,便產(chǎn)生了虛榮,由虛榮又產(chǎn)生了種種與自然相悖卻是我們今天所稱道的文明。
  
   想當(dāng)然的一個事實是我們與動物是不同的,因為大多數(shù)動物與生俱來的就是有毛發(fā)的,且遍布全身,更加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反之人則不同,人的所謂毛發(fā)只突兀的體現(xiàn)在幾個地方,即使其他地方實則也有,可終究是于事無補。所以,我一直認(rèn)為的一個事實是,人類絕非地球的生物,而是外來者。就如同李白所說的"過客"是一樣的。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列維斯特勞斯《野性的思維》里面寫到的關(guān)于"圖騰崇拜"的問題。人類社會從原始的刀耕火種開始便有了對于大自然的敬畏,哪怕是一片葉一棵草,對于人類而言都是可以通靈通神的,而這種純粹的寬泛的敬畏便產(chǎn)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薩滿"。那時的人類雖然還是茹毛飲血,拿現(xiàn)在文明看就是野蠻的部落與族群,還沒有發(fā)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結(jié)構(gòu),但想來那卻是人類最樸素的生活方式,每日里自由自在的打獵捕魚,生兒育女,如是的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倒也有一番自得其樂的安穩(wěn)。因為簡單,因為沒有諸多的欲求,自然的就不會生出許多無由的煩惱吧!
  
   想來人是應(yīng)該敬畏大自然的,雖然從哲學(xué)角度看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世界,但我們這個世界相對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又是何其的渺小與卑微的存在??墒怯心敲匆惶烊藚s不再敬畏自然了,而是開始了對于自我對于某個人的崇拜,從剛開始的對于祖先的崇拜,逐漸發(fā)展為對于各種所謂神祇的崇拜,說白了神祇不還是人本體的演化飛升的結(jié)果嗎?無論是西方最早的拜火教也好,還是后來的猶太教基督教等都是一樣,而東方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多神論變成了一神論而已,僅此而已。
  
   現(xiàn)在人都講自由民主,人權(quán),私有,拋棄獨裁專治集權(quán),意味著現(xiàn)代文明的開始與延續(xù)。可是另一方面,就世界上的主流宗教信仰而言,還是一樣的是舊有的個人崇拜形式,并且在同一個神祇下面還分出了各個分支派系,然后就是今天我不服你明天你不服我,都說自己是正統(tǒng),對立面是非正統(tǒng),于是反反復(fù)復(fù)的紛爭不斷,就像中東的穆斯林一樣。其實說白了依然是權(quán)力的爭奪,就是誰說了算的問題。
  
   從另一個方面說,人生不過匆匆?guī)资?,爭這個爭那個,到頭來其實還是一無所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罷了。
  
   盡管如是,想來人還是要懷有一顆有所敬畏之心的,無論是對宇宙太陽星辰也好,對所謂的諸多神佛也罷,人還是需要那么一分信仰的,只為了讓自己不至于完全迷失在與生俱來的欲望貪婪里面而不自省。
  
   所以說上帝的存在不是愚蠢,而是說人性惡,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必須得有一個主宰的存在,而信仰就是一種對于惡的約束與制衡,使惡的人性更趨于善的一面。所以沒有信仰是可怕的,因為其依舊是固有的野蠻性。首先你得承認(rèn)一件事,人也好,自然界的一切物種也好,都是在不斷進化進步的(雖然我一直不相信達爾文進化論),你得相信且必須相信時代終歸是需要與時俱進的,而不是歷史車輪的倒退。
  
   這里我不由的想到一部電影里的經(jīng)典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塊會是什么味道?;诖硕?,人就應(yīng)當(dāng)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并為那個聲音而付出行動,有所作為。至于最后成功與否真的不重要,關(guān)鍵你得有去嘗試與行動的決心,不然你的遺憾永遠只是遺憾。
  
   不管是外星人抑或某個神明所給予我們這看似短暫(實則也確實是短暫的哈哈哈)的生命。相信其不是讓我們生下來就是抱怨或遺憾的,而是教會你熱愛,理解,包容的。所以我更傾向于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說法。
  
   所謂"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按照老子而言天道的運行就是減少有余的部分,補充不足的部分。而人的行為則偏偏反其道而行,一直是大多數(shù)的窮人去供奉那極少數(shù)的富人。
  
   這便無疑的又回到了開頭所講的,我們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的普世價值的文明里,究竟是發(fā)展了還是退步了呢?
  
   而人生種種,一如我前面想到的電影《阿甘正傳》里的珍妮,需要你去嘗試各種的不同及相同,無論是悲歡或離合,到最終還是要歸于宿命。然而那個宿命你可以理解是生命的盡頭,也可以理解是塵歸塵土歸土,當(dāng)然我更傾向于后者。
  
   恍惚之間似乎忘記了什么,是的,忘記了人活著應(yīng)當(dāng)有所追求,可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是大多數(shù)人曾經(jīng)的追求(或稱作夢想理想)到最后都變成了鏡花水月的不切實際。
  
   可是,我們渺小的人類又能如之奈何呢?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事情又回到了原點,如果我們原本就不屬于這個地球,那又何必去追逐所謂的夢幻泡影呢?是否應(yīng)該做一個大自然的仆從就好,而不是為了某個個人的權(quán)力去爭奪無謂的浮華虛妄呢?
  
   畢竟你我只是過客。
  
   而就在這剎那間,我突然理解了李白的那么一聲千年的嘆息。
  
   2025.5.1。

共 222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文章充滿了哲學(xué)意味和人生終級思考,作者的觀點是:我們都是過客,何必計較浮華和虛榮?人生應(yīng)當(dāng)有敬畏,有信仰,可以敬畏自然,也可以敬畏神靈,只要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最好是以有余奉不足,那便是最高理想。讀了作者的文章深有感觸,如今的世界確實與本真和初衷相去甚遠,蕓蕓眾生變得貪婪無恥,為獲取最大利益,不擇手段,無所不為,給世界帶來了無盡的災(zāi)難。因此而生發(fā)的戰(zhàn)爭更是觸目驚心,讓人對生之意義,生活的目的,生活的前景產(chǎn)生懷疑,覺得生而可厭。作者闡述觀點,旁征博引,層層遞進,逐漸剝繭去皮,得出結(jié)論,給人完整印象。好文佳作推薦共賞,感謝來稿,祝寫作快樂!【浪花編輯:美蓉】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美蓉        2025-05-02 16:12:21
  好文推薦大家閱讀。感謝老師來稿,祝寫作快樂!
筆名:陌上藍鈴。讀書是精神的飛翔,是心靈的寄托。整日在書海中徜徉,見明道如坐春風(fēng),悠悠然寢饋其間。
回復(fù)1 樓        文友:1978的云彩        2025-05-02 18:01:36
  寫的亂七八糟有一些,大概意思你都說了我就不用重復(fù)了哈哈!至少沒有變成無病呻吟就好。??你節(jié)日快樂
2 樓        文友:一季闌珊        2025-05-03 08:05:31
  很有哲思的文章,贊!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