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鄉(xiāng)野之樂:掰毛筍子(散文)
小時候,每到谷雨時節(jié),我就會和小伙伴們背著背簍一起去山里掰小竹筍。不過,在我們家鄉(xiāng),這種筍,我們都叫作毛筍子,而采摘它的活兒,大家也都習慣叫“掰毛筍子”。
以前的毛筍子長得特別多,山腳下、河堤邊,田角地頭,到處都是。哪怕看到的只是極不顯眼的一小片低矮竹林,可人只要鉆進去了,很快就能抱一大把毛筍子出來?!皣K嘖,那個地上喲,像插槍似的?!蹦菚r人們都是這樣來形容毛筍子的數(shù)量眾多。
但凡掰過毛筍子的人都知道,這是個辛苦活。且不說要在茂密的竹林中彎腰駝背地穿行,就算你小心翼翼避讓那些荊棘、藤蔓,可那些橫斜逸出的竹枝丫,它們總是防不勝防,突然就“啪”的一下打在臉上,或者就鉤住了耳朵,或者就扯住了頭發(fā),扯得生疼,疼得眼淚在眼眶里打著轉,讓你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干著急。
那時候,大人小孩真不講究,干這活兒時,從沒瞧見誰戴草帽、戴手套。當然,對于我們這些經(jīng)常掰毛筍子的老手來說,也摸索出了一套技巧。在竹林里,盡量不要站著,而是蹲著前行,這樣掰毛筍子的效率又快又安全。如果遇到“插槍似的”毛筍子,我們干脆雙膝跪地,或者一屁股坐在地上,全然不顧褲子弄臟、膝蓋磨腫。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傷到眼睛,這可是大事,我們都懂。
在竹林里,我們常常只顧著掰毛筍子,眼睛只盯著前方,身子也只管往前鉆,把背簍也放下了,毛筍子也是掰一把,放一把。不知不覺間,拐了彎,轉了向,等回過頭來,之前放的毛筍子竟找不到了,背簍也找不到了。心里頓時慌作一團,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竹林里來回亂竄……最后,往往又是一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驚喜。
毛筍子不僅是餐桌上的一道下飯菜,甚至還成了我們的一項創(chuàng)收副業(yè)呢!記得每逢當圩日,我們一家人總會在頭天晚上圍坐在燈下剝筍殼。剝完后,母親會拿著一桿秤,一斤一斤地秤好,然后我和姐姐再用稻草一小把一小把系緊……如果當圩那天毛筍子全部賣完,母親不僅會給我們買來鏝頭,還會買些餅干之類的零食。若沒賣完,母親通常只會買幾個饅頭回家。
那些沒賣完的毛筍子,只能全部拿去曬筍干。這就意味著我們晚上又有活兒干了,要把毛筍子上的稻草解開,還要重新掐去老掉的那節(jié),然后倒進鍋里煮。第二天早上放笸籮里涼曬。所以,每次在剝毛筍子的時候,我總會在心里暗暗祈盼母親能把毛筍子全都賣完,一邊幻想著,明天桌上有好多的饅頭和餅干……
童年時的毛筍子,現(xiàn)在回想起來,心頭不禁泛起層層溫柔的漣漪,那是一種純粹的快樂,沒有絲毫的苦味,滿是甜蜜和歡樂。
前兩天,二姐迎來了60大壽,親友們齊聚一團。不知咋的,我和兩個表妹一時興起,都說想去掰毛筍子,體驗一把童年的快樂。七十多歲的姨娘一聽,也來了興趣,還有兩個外甥女,她們也都欣然響應,毫不猶豫地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于是,由姐夫帶路,一共七人全副武裝,戴著草帽,戴著手套,驅(qū)車八九公里,來到一個叫建華的地方,準備大干一場掰毛筍子。
想想,我都有四十多年沒掰毛筍子了。當鉆進那片竹林,看到一只只冒出土面的毛筍子,我內(nèi)心激動又驚喜,一把脫下了手套,伸出的手竟停頓了一下,舍不得掰斷……
竹林里,笑語聲聲。云云表妹久居南昌,平日里難得接觸這樣的大自然,鉆在這竹林里,她自然也是無比開心。她的女兒點點更是第一次體驗掰毛筍子,她一直在竹林里艱難前行,不時聽到她嘟嚷著,“毛筍子在哪,我咋一只都沒找到??!”
外甥女晴晴小時候經(jīng)常干這活,相對有經(jīng)驗,林子里不斷傳來她掰毛筍子的“卟卟”聲,她歡快地喊著,“快過來,你們快過來,我這邊有好多的毛筍子!”
就在大家掰得熱火朝天時,不知誰說前面有一只長得特別粗壯的毛筍子,卻掰不出來。姐夫一聽,竟然拿著一把小鋤頭去挖。他這個舉動把我們大家都逗笑了——殺雞焉用牛刀,這太過分了。
更搞笑的是,果然,梅梅表妹上演了童年時掰毛筍子的那幕——她掰的毛筍子找不到了!剛才只顧著往前鉆,一路掰,一路放,現(xiàn)在卻完全記不清放哪兒了。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我們一邊笑著一邊安慰她:“找不到就算了吧,這林子里亂糟糟的,別找了。”梅梅表妹心有不甘,說那么多,不要怪可惜了。姐夫見狀,忙說:“我去找找。”他飛快的鉆進了竹林,一會兒,就聽到他興奮地喊著:“找到了,找到了!”
最厲害的還是七十多歲的姨娘,她一頭鉆進竹林,不聲不響掰了一大袋子的毛筍子。這可讓我們這些年輕人不得不服,姜還是老的辣啊!
這次的鄉(xiāng)野之樂,它不僅僅是對兒時記憶的重溫,更讓我意識到,其實,無論生活多么忙碌,那些美好的回憶和簡單的快樂永遠不會消逝。只要我們愿意停下腳步,去尋找那些曾經(jīng)的美好,快樂與幸福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