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難忘的兩口老井(散文)
歲月的長河總有一些讓人難以忘懷的東西,那就是在很早以前,我們村子里有幾百口人,村里打了兩口吃水的井,兩口井分別在家前和家后——家前的井就在我家不遠(yuǎn)處路旁緊挨著一個大灣,家后那口吃水的井也挨著一個大灣。家前家后兩口井大致一樣。
我家住在家前,我對家前這口井情有獨(dú)鐘。聽爸爸說,這口井是1937年開始挖建的。井深有二十多米,寬大約一米半左右,井底下一個大磨盤,井上面也有一個大磨盤,磨盤上邊有密密麻麻的鐵鉚釘,這口井水甘甜清澈。
自從有了這口井,村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井水不但清澈甘甜,它更是村民們?nèi)粘o嬘玫乃?,它那清涼的井水散發(fā)著誘人的甜味。
記得小時候,一個炎炎夏日,我和親密無間的小伙伴付淑蕓準(zhǔn)備去地里割草。手里一人還拿一水瓶,瓶子口上系上一根長長的細(xì)繩,我倆站在井沿上打水。我倆很得意,打上來的井水,往瓶子里再放上幾粒糖精,喝著那清涼甘甜的水心里美滋滋的。井旁邊還有幾個伙伴,不一會兒,我們就把兩瓶清涼的糖精水喝完了。我們又去井沿用瓶子打水,我的瓶子繩開了,我趕緊拿起拴瓶子的小繩,綁上手里的筐子往上撈瓶子。筐子到了井下馬上沉底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哪里知道小繩怎么能承受住一筐水的重量。我們幾個小伙伴正在井沿上探著頭往井里看。這時家東一位德高望重的四奶奶看到了,她不慌不忙地來到井旁。把我們叫到井旁一塊空地上對我們說:“孩子們,剛才你們站到井沿上往井里探頭,可把我嚇?biāo)懒?。你們可知道井水有多深?你們這樣做非常危險,如果掉到井里就沒命了。以后想喝井白涼水,讓大人給你們從井下用水桶打上來再喝”。四奶奶并沒有呵斥我們,她怕大聲呵斥我們,我們會嚇著,怕我們驚慌失措掉到井里去。四奶奶語重心長的話,我們牢牢記在心里。回到家我告訴媽媽,媽媽和四奶奶說的一樣,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們離井遠(yuǎn)點(diǎn)。古井教會了我們敬畏自然,從此我再也沒私自去井邊打水和玩耍。
那時我看到井里有兩只青蛙在跳動,我好想把青蛙從井水里救出來。讓它看看外邊的世界有多美,看看無邊無際的天空,白云悠悠,藍(lán)天無際。我看到了井壁布滿了青苔,水中影照著周圍景物的倒影,井水蕩漾著淡淡的銀光。仿佛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畫卷。
每天早晨村民們迎著朝霞陸續(xù)來到井旁擔(dān)水。爸爸也在其中,只見爸爸穩(wěn)穩(wěn)地站在井臺上。雙腿岔開,用一根粗繩子往井里伸展。井里一端的繩子牢牢地拴一鐵鉤子掛住水桶伸到井水里。然后右手熟練地用手腕左右抖動著繩子,繩索翻轉(zhuǎn),見水桶瞬間傾斜,清澈甘甜的井水緩緩流入桶中。爸爸順勢用將繩子水桶上下墩幾下,水桶灌的滿滿的。兩只手輪換著往上拽著繩子,井水在水中蕩漾,水桶上來了,滿桶水向外溢著。爸爸彎下腰將扁擔(dān)往肩上一放挺起身,將兩只水桶一前一后潺潺悠悠地挑回家去,一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淺淺的水滴。水桶里的水倒進(jìn)水缸里。幾擔(dān)水下來把水缸灌滿了。媽媽忙著往鍋里添水做飯,媽媽說:“這水還熱乎著呢,新水做飯不但省柴禾,而且熬出來的粥一股清香味”。
吃完飯村民們擔(dān)水就不一樣了,他們喂飽了牲口。一手牽著牲口一手提著水桶給牲口飲水。然后準(zhǔn)備牽著牲口套上車下地去,村里的牲口也離不開井水。
人們每天更離不開井水,每年的春天村民們給房子上泥,要去井里挑水。一般人家大都住的土坯房,為了預(yù)防夏天雨水大的時候房頂漏水,每年春天家家戶戶都得給房頂子上一遍泥。上泥可不是一個人的活,左鄰右舍都來幫忙,男子們都用扁擔(dān)去井里挑水,你一擔(dān)水,他一擔(dān)水,一個泥窩得用十幾擔(dān)水。那時都是義務(wù)幫忙,婦女們都來幫忙蒸包子,上完泥主家中午管頓包子吃。幾間屋的房頂子,一上午就泥完了。那時都是互相幫忙,今天給你家擔(dān)水和泥泥房,明天又給他家擔(dān)水和泥泥房。鄰居之間非常和諧都互相幫襯著。
古井更有救急的擔(dān)當(dāng),有一年古井旁邊一戶人家失火。那時候沒有消防車,大隊廣播喇叭里招呼全村老少趕快去家前救火。在家的村民們能挑動水桶的,男男女女都來家前古井挑水救火。熊熊烈火一會兒被村民澆水救下來了,這口古井功不可沒。
全村老少都喜歡這口古井,這口古井從來沒傷害一個人,甚至一個牲畜也未曾掉到井里。古井成了村民們的最愛。每年的夏天,嬸子大娘們經(jīng)常端著盆,來井臺旁洗衣服拉家常。這家子孩子大了能替他爸挑水了,那家子姑爺來走親,又幫老丈人挑水把缸灌滿了。
“瞧,咱村這口井水冬暖夏涼,泯一口,這井水真甜??!”
“老嫂子,明天還來洗衣服嗎?再來洗衣服我給你家小子說個媳婦”。
哈哈哈,那感情好,必須來,還在井臺旁邊石頭墩子這,不見不散啊”。每天都有許多婦女們結(jié)伴而來,古井旁成了她們忙碌洗衣和歡聲笑語的地方,青石板上流淌著淳樸的鄉(xiāng)情。
古井滋養(yǎng)了人們的生活,它也是村民最常聚集的地方。炎熱的夏天,晚飯后人們在皎潔的月光下。手里搖著蒲扇,拿著板凳,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井臺旁乘涼,交流一天的村里的新聞。
在鄉(xiāng)村長大的我,不僅對這口養(yǎng)育我二十多年的古井感情深厚,而且還有一口封塵了三十多年的機(jī)井讓我沒齒難忘——它就是我結(jié)婚后,在婆家為我家責(zé)任田澆地的一口老機(jī)井。這口機(jī)井沒什么特別,井的周圍已經(jīng)被雨沖刷出一個廢棄的大坑。人們經(jīng)常蹲在坑里從機(jī)井里打出水來,灌到噴霧器里給麥子或棗樹打農(nóng)藥。這口機(jī)井里的水灌溉著周圍的良田。
記得那年立夏干旱,我娘家三弟借鄰居家一臺水泵,幫我家來澆麥子。三弟和我對象把水泵系在機(jī)井里,一畝多地眼看快澆完了,水泵上的繩子突然斷開了。水泵就露在井水面,機(jī)井里的水還在長著。水泵是借的,說好當(dāng)天還得給人家還回去。再說當(dāng)時一臺水泵,幾乎是一家人最大的家當(dāng),甚至幾戶聯(lián)合起來才能買的起一臺水泵。怎么辦?這下我對象和三弟都不知所措焦急萬分。三弟說,想法一定把水泵從機(jī)井里撈上來。他倆商議著再找一人來幫忙。于是我對象找了我村一個三哥來,又借了我村一臺水泵。打撈水泵開始了,他三人計劃著,先用剛借來的水泵下到機(jī)井里把水抽干,抽到落井的水泵都露出水面,一個人完全能抓住為止。
三個人中只有十八歲的三弟比較廋小,于是我三弟自報奮勇下井撈水泵。我對象和三哥他們倆,用繩子把三弟牢牢地拴住。兩人慢慢把三弟系到機(jī)井里,等三弟抓住水泵繩子頭,在機(jī)井下喊一聲。我對象和三哥兩人用繩子把三弟和水泵一起拽了上來。想到此情此景,我禁不住潸然淚下,淚水打濕了我的鍵盤。驀然回首想想太可怕了,萬一失手怎么辦?三弟小小的年紀(jì)是何等的膽量和勇氣。他是臨危不懼頂天立地的少年英雄,他是何等的擔(dān)當(dāng)與胸懷。當(dāng)時不僅是因?yàn)楦F,那是一份男子漢的魄力。擱到現(xiàn)在就是十臺、一百臺、一千臺水泵……掉到井里我也不允許三弟你下井,姐可不讓你去冒險。深深的感謝,一奶同胞我至親至愛的三弟,好人一生平安。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家鄉(xiāng)的那口古井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它靜靜地守候在時光的長河里。它見證了新舊社會的滄桑變化,也見證了新中國的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強(qiáng)大。
幾十年過去了,古井被人們掩埋。隨之替代它的是壓井子,最后壓井子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如今鄉(xiāng)村各家各戶,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地流,而且還安裝了純凈水。這是鄉(xiāng)村用水變遷的百年歷史。這些演變過程反映了鄉(xiāng)村突飛猛進(jìn)的變化,它在取水方式上的重大變革。
無論是甘甜的古井還是灌溉麥田的機(jī)井,它是生命之源,也是精神寄托。它是我終生最難忘的兩口老井,它見證了時代長河中的鄉(xiāng)愁與幸福。見證了至高無上的親情,見證了歲月流轉(zhuǎn)中動人的篇章。
2024年5月6日江山文學(xué)首發(fā)
作者:付桂霞于天津
加班加點(diǎn)抽出時間來編輯
感謝小雨老師加班加點(diǎn)抽出時間來編輯我的小文!遙祝春祺!一切順利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