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重構(gòu)望槳寺(散文)

精品 【東籬】重構(gòu)望槳寺(散文)


作者:懷才抱器 榜眼,37047.2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46發(fā)表時間:2025-05-08 06:13:32
摘要: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要求,作為一處坍塌的古寺,原本只是讓我感慨抒懷,趕上榮成創(chuàng)建全域旅游示范區(qū),我想,此時,我以文學的方式助力,最合適。


   我一向看不慣荒廢破敗的古地,難免生出悲愴涼意。生怕那種“薺麥青青”,“廢池喬木”(姜夔《揚州慢》詞句)加重我的凄冷和劫后的余悸。我知道,未必戰(zhàn)亂可以壞一山一水一城一街,漫長的時光,也會無情地改變所有。
   但有一種莫名的情緒,還是讓我對當?shù)卦?jīng)的古跡產(chǎn)生了還原的想法。我找到一個理由——最深的熱愛,是去追溯自己的出處,知己所出,一切皆為“家珍”。我生活在膠東半島小城——榮成,我的城市是怎么走來?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歷史追問。
   在唐代,榮成便有了“虎礎(chǔ)寺”,其后,千真洞、圣水觀、法華院等道佛寺觀便相繼而生,用佛道之事、佛道文化開墾這片邊?;倪h之地,可能是榮成的起端。文化并未因榮成地處荒蠻(古稱“東夷”)而被拋棄或冷落,我們應該尊重這種教化。
   而位于現(xiàn)今上莊鎮(zhèn)境內(nèi)的望槳寺,或許于唐代以后出現(xiàn),并無確切記載,但知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宋仁宗趙禎敕賜“望槳院”。這個名字不算有什么創(chuàng)意,它座落于望槳山,因山得名,按現(xiàn)代的觀點看就是一個批復吧。
  
   二
   “青巒碧漢排螺髻”,(明代李讓《題望槳寺》)忍不住,我接續(xù)一句——爭涌奔海掌望槳。已暮春,木青草綠,望槳山已經(jīng)耐不住春意濃烈而吐翠,登山放眼,周圍的山包,都呈拱圍之勢,仿佛是從西從南的海涌出的碧螺,不過我還是喜歡詩人李讓將其喻為“螺髻”的比喻,他看到的是發(fā)髻聳動的樣子,頗有萬眾奔來的架勢。按照古籍介紹,登山,西南可眺沙島灘,千八港,曾經(jīng)是“浪打孤舟橫石港”之貌。我總在想,古人所見“野渡無人舟自橫”一類的描寫,并非發(fā)現(xiàn)了一種孤寂的野趣閑意,而是海上生產(chǎn),根本無法形成如今的規(guī)模,帶著蕭條荒蠻的格調(diào),李讓句幾與韋應物句意境相近。根據(jù)所見,古籍出現(xiàn)的名字,都已經(jīng)搖身一變,可能“沙島灘”就是如今的“沙窩”,千八港,演變?yōu)椤笆邸?,就是今天的石島港。早就不是一個“橫”字可寫真了,已經(jīng)找不到古代的“閑”趣了。石島港,已經(jīng)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自沙窩而東,直至鏌铘島,都屬于“石島”轄區(qū),早被民主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在其《建國方略》中稱為“小香港”了?!吧掣C”也變成了沙窩島,也有漁業(yè)碼頭,早就不是海灘濕地。可見“舟橫”,但不見槳楫,因為早就換了人間,換了動力。古今之變,著實讓人感到驚詫了,所謂的“滄海桑田”,還是趕不上文明之光的歷史變速。
   找一處深藏在古松古柏之下的大石坐下,想著“望槳”的名字。我覺得一定出自民間,槳,借代舟,或許就是登山的樵夫小憩時根據(jù)所見而得名吧,山可能并無大名,于是叫下來,就有了口口相傳的雅名。或許樵夫下山一說所見,那時的人們也登山“望槳”,心中也有出海的夢,但限于生產(chǎn)力水平,他們也只能留住一點詩意吧。
   用“天下名山佛占盡”來解釋,并不確切,望槳山并非名山,如今只在鄉(xiāng)鎮(zhèn)地圖上標明,古時是不知名的小山矮嶺而已,或許,佛家就喜歡“望槳”兩個字兒于此建寺,不必說什么“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里就望見了海,就在岸上,就在海邊,仍有身處苦海者,那佛家就在這“渡人”吧,渡人渡己,或許是“望槳”兩個字的佛家內(nèi)涵吧。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隱形的文化,懂得了,就不是釋名那么簡單了。
   李讓的詩,成了我尋跡重構(gòu)望槳寺的攻略。感謝他留下了文字記載,雖不能與《山海經(jīng)注》相比,倒也給我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三
   “崎嶇石徑繞荒塘”,石徑并不整齊了,有的可能沉在泥土里,露出的仿佛是半閉著的眼睛,我有點不忍步踏,生怕踩疼了它的安寧時光。據(jù)記載,山寺中有不涸古井流出的水在山中洼地匯聚成塘,曾經(jīng)蓮荷滿塘,如霞垂落,或許寺僧并不在寺內(nèi)打坐,就坐在這荷塘邊上,與塘中的蓮花一起打坐,真?zhèn)€是名副其實的“蓮座”啊。如今,塘已荒廢,尚有下塘的石階石頭可見??磥?,美好的風景,也需要打理,否則,無人陪伴,無人欣賞,風景也會自覺無趣而慢慢消弭于歲月深處,只能留給我們些許的感慨。何時,再生一塘水,邀請蓮荷入塘?。克卤惫潘勺酀?,寺南一池荷香,響一池梵音,涵養(yǎng)偈語留佛記。佛鼓禪唱,這般美妙,也讓那些寺僧多一份修行的樂趣。歷史如草木,風景似幻光,太多的東西,都不能遺存啊。一個繁華的時代,不僅要建設(shè),更要在歷史的脈絡(luò)上,留住那些蛛絲馬跡,加強保護。
   古寺大殿三進,已經(jīng)年久失修,但并未全部頹圮,我不敢貿(mào)然而入,只能茫然地顧望。我尋找殿前那眼古井,它應該是活著的見證吧。據(jù)說,寺僧常坐在井邊,井內(nèi)有佛座,且白魚沉浮……古書留下了多少謎團,若不是淺泉,哪有魚兒活在井中?但這不是一個傳說,是真的風景,且井中生魚,魚兒隨水溢出,流進山中荷塘。我只能用神奇來解釋這樣的生命景象。古井淌出,經(jīng)過山石,形成跌汀濺玉的景觀,詩人王維形容空山說“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而在望槳寺應該是“空山不見人,但聞泉石響”了。這是怎樣的幽情秘境啊,如果能夠復原,不知要留下多少美詩麗句。
   望槳寺的歷史都記錄在《文登縣志》,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之前,榮成隸屬于文登縣,以“始皇嘗射大魚于榮成山”為據(jù),欽賜“榮成”縣名,使用至今??h志記載:望槳寺“有古松一棵,如偃蓋直垂至地,中空無物,可容數(shù)十人弈酒,非急雨不漏。”我還是找到了那棵樹,不知生于何年,應該被列入古樹之列。樹干需三五人環(huán)抱可圍住,樹冠遮天蔽日,垂枝接地,繞樹蔭籠罩的外圍而行,一圈下來也要三兩分鐘。古松翠色不減,地上松毛已被吹得支離。古老的樹木,是懷古的誘引,但愿將來這里游人如織,以能夠站位古木之下而感到榮幸。
   古人真有雅趣,真的可在樹下以石子畫地為棋盤,對弈一場,如果在樹下安置幾個石桌石墩,煮茶以品,一定是終生難忘的“茶局”,不知詩人李讓是否只是一個勁地爬山,有沒有席地品一杯茶。他沒有寫?;蛘咚碛性姼栌涊d吧,寺僧知詩人來,一定會奉茶于客,他們怎么能舍棄這“禪茶一味”的意境呢?
   我想帶走古樹的美,突然覺得那個“螺髻”的詞給它也合適,退到很遠,古松螺髻,顫顫巍巍,微風不敢吹掉頂上簪子,甚至連發(fā)髻沒有收斂住的散發(fā)也不輕易撩撥。樹猶古代的美人兒,一點也不蒼老倦怠。
  
   四
   千年的風景,寄予了太多的文化內(nèi)涵,我在網(wǎng)上看到,榮成市已經(jīng)有了復原古風景的規(guī)劃,榮成是全國“沿海開放城市”、“生態(tài)園林城市”、“人居范例城市”,這些榮譽,除了得益于所占地理位置,更有文化內(nèi)涵的支撐。
   山中山巔,鳥兒嘰喳,我又想起李讓“簾垂雙燕入僧房”的句子。紫燕剪簾,斜飛進了僧房,當是要傾聽禪語梵音吧?或者是燕子最知人趣,來逗一逗寺僧,給深山修行的僧侶增添一點樂趣?這景象被李讓捕捉到,真的絕筆天成啊。
   燕子是最懂人居的候鳥,哪管僧侶遠離紅塵,出世蘭若,皆視為鄉(xiāng)野民居,要鉆進鉆出,檢視僧房的煙火氣。僧侶不負如來,燕子呢喃,相告,也不能負了煙火紅塵,在燕子看來,世間之人,都是情意脈脈;于僧看來,靜修也得紅塵趣。靜謐祥和,不分紅塵與出世,都是一份共有的情調(diào)。
   環(huán)繞望槳寺故址走一走,千年草木,綠了又枯,枯了再榮,一睹古墻,在翠色間蜿蜒,褐色的石頭,好像被人千撫萬摸過,一幅舊色,我感覺好像有人家還定居這里,時光總是透著溫暖色,盡管古寺破敗,但在我的腦海里,大雄寶殿依然飛檐展翅,紅綠彩繪,僧侶擊打木魚聲依然傳響,那些故去的僧佛,給一座普通的山增添了禪趣,足以瞑目。
   清代詩人林鐘岱游望槳寺,還見到古碑,詩句說“斷碑苔作字”,四下搜尋不得見,只有嶙峋的怪石靜臥山野。青苔是石頭石碑的肌膚,讓人感覺時光還是活著的,并不無情地轉(zhuǎn)身離去。
  
   五
   我原本想試試用AI技術(shù),還原望槳寺的古風舊色,但我不肯,我不想讓自己的情感在這種還原的過程中被漠視,被邊緣,我寧愿苦思冥想,甚至荒誕地無中生有。
   深山藏古寺,古寺在我腦海里被我的文字修復完整。榮成市正在“創(chuàng)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qū)”,望槳寺沒有被冷落被邊緣,到底以什么樣的面貌呈現(xiàn)給游人呢?這正是人們的期待。
   其實,我對望槳寺的情懷并非心血來潮,早有試筆。曾于2018年8月,在望槳山下仰望抒懷,作詩一首發(fā)表在“江山文學網(wǎng)”——
   七律?眺望槳寺
   萬朵云花覆八荒,孤峰爭上吻蒼茫。
   鐵槎欺壓山藏色,石港平吞寺瀉光。
   飛拱風摧漂大海,斷桅潮裹涌禪房。
   何須登頂歌懷抱,閑看旌幡斗夕陽。
   文學和佛教,自古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非文學要捕捉素材,佛寺作為人類歷史與文化的瑰寶,吸引了文學、哲學、藝術(shù)的靠近,王維、李白、白居易等詩人都創(chuàng)作過佛詩,佛文化影響著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
   還原重構(gòu)一座佛寺,讓它在這個時代再度復活,我覺得是為我們的城市文化賦能,為人們的文旅生活提供更為廣泛的空間。
   中國人在生活中,非常傾向于歷史體驗,甚至醉迷于歷史的幻想,往往能夠生發(fā)出“匹夫有責”的歷史責任感,起碼會產(chǎn)生我為歷史做點什么的想法。
   歷史的循環(huán)很多,不少的古建都是幾經(jīng)修復,這是一種不可抹殺的歷史情結(jié)。有些歷史,處于“斷代”,留下了時空的空白,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定會以包容和負責的態(tài)度,重新銜接歷史的過程。我們的時代正處于這個節(jié)點。
   或許,修葺之后的望槳寺,只是一個旅游的去處,但還是可以看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溫情,為后人繼續(xù)開掘中華文明留下尚未泯滅的痕跡。
   我想準備一張畫紙,復原望槳寺概貌,以直觀地展示其風采。
  
   2025年5月8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文學
  

共 3802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文章以追索榮成望槳寺的歷史、欲還原望槳寺的原貌為線索來展開描寫。首先對“望槳”之名追索它的出處,尋找證據(jù),根據(jù)僅有的線索順騰摸瓜進行各種推測。通過古井、古寺等多方的神秘記載,從唐朝到宋代,再到清朝,利用一些文人的筆墨,推斷古寺的悠久歷史。從中發(fā)現(xiàn),其間的地域文化、佛道文化等均相當豐富,讓讀者能感受到這里文化底蘊之深厚,以及這里的傳承文化的巨大力量。作者是榮成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古寺不少東西的失去,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對古寺破敗的現(xiàn)狀深感痛心。這些,無疑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深愛,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文化遺產(chǎn)要給予保護所迸發(fā)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望槳寺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象征,它見證了榮成的前世今生,參與了榮成的歷史演變,重構(gòu)一座佛寺,讓它在這個時代再度復活很有必要。文章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語言精煉,層次清晰,邏輯嚴密,情感真摯,引人思考,給人啟迪。美文佳作,力薦各文友欣賞。感恩老師對東籬的默默付出,祝老師開心快樂每一天!【東籬編輯:紅花草】【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508001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5-08 06:25:57
  望槳寺,看名字就很特別,肯定蘊藏著不少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都等到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挖掘,重構(gòu)望槳寺越發(fā)有必要了。希望望槳寺早日構(gòu)建成功,很美的文章,祝老師開心快樂每一天!
2 樓        文友:楓樺        2025-05-08 06:43:28
  古寺的存世是不容易的,何況是那種經(jīng)歷了許多年歷史的古寺。我去過的古寺不多,大多也是因為北方的寺廟也很少,即使有也是商業(yè)化的產(chǎn)物,新鮮得讓人窒息,這樣的寺廟不去也罷。望槳寺的歷史淵源真的久遠,老師的這篇文章閱讀感是很強烈的,從寺院當中的點點滴滴,去讀取遠古的氣息,是讓人迷醉的。好文拜讀!
3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5-08 07:35:17
  這個文的視角和構(gòu)思真棒,新奇醒目。以望漿寺的名字及殘存的古跡為線索,老師重構(gòu)了一個心目中的名寺。如同到每一處古跡游玩,很多寺廟都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修葺,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重構(gòu)的建筑。唯有老師寫了出來,落墨筆端,讓人如見真品。獨樹一幟的佳作,拜讀學習,順祝夏日愉快!
帶著影子散步。
4 樓        文友:金剛指        2025-05-08 08:53:02
  構(gòu)建一座佛寺,那是出于對其厚重的文化、哲學、藝術(shù)以及禪語的傾心,就像風景也會醉在陽光的酒里,老師醉在了榮成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底蘊中。沿著望槳寺開啟屬于自己天馬行空的思考與哲思,在一種遠古如類人猿的氣息中構(gòu)建未來,勝之奔涌的河流。點贊學習,祝老師開心快樂!
5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5-08 11:04:53
  望槳寺,好奇特的名字,作者踏足其間,望其現(xiàn)存的景象,推測千年前的真面目,作者不愿意用AI技術(shù)還原,而是調(diào)動聯(lián)想與想象,調(diào)動情感的溫度,縱橫捭闔,讓一座寺廟在熱氣騰騰的文字中復活。作者還回憶起曾為望槳寺而寫的七言律詩。該文旨在重構(gòu)一座古詩,以歷史人文氣息為底蘊,以深情落墨,字里行間流淌著對古寺的虔誠,流淌著對家鄉(xiāng)榮城的熱愛和自豪。文學底蘊厚重的文字,筆法恣肆,質(zhì)樸典雅,盛贊才情,問候懷才老師,初夏安康!
6 樓        文友:嵐亮        2025-05-08 13:07:00
  光看望槳寺三字,就已經(jīng)足夠吸引人的,今又被兄臺用文字重構(gòu)了一番,更加出彩了。拜讀學習了。
7 樓        文友:簡柔        2025-05-08 18:39:14
  古老的寺廟,蘊藏的歷史與文化是深厚的,我也曾到過幾個寺廟,走進去,心變得空靈。作者以對詩詞的理解,以強大的想象和筆力為支撐,構(gòu)筑了三重空間里的望槳寺,曾經(jīng)的古雅之美,現(xiàn)在的荒涼之美,未來的繁盛之美,這是不容易做到的。拜讀懷才老師佳作,欣賞點贊。
共 7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