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園】掙工分(散文)

編輯推薦 【家園】掙工分(散文)


作者:楊忠文 布衣,373.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30發(fā)表時間:2025-05-10 07:33:28


   前幾天,看到一個同學(xué)的一篇文章,提到他母親的《工分手冊》等,這讓我想起了第一次去掙工分以及與工分有關(guān)的往事。
   我六歲那年,春末夏初,田壩里一片片金黃,麥子成熟了,生產(chǎn)隊的社員開始收割麥子。我母親毫無疑問是搶收麥子之中的一員。一天吃中午時,母親對我說:“吃了飯后,你跟我去割麥子處揀麥子,揀上幾斤麥子,掙上一點工分,湊得一厘是一厘的?!憋埡?,母親給準(zhǔn)備了一只小籃子,叫我背上籃子,跟她去拾麥穗。于是,小小年紀(jì)的我,開始第一次去掙工分。
   在那極端貧困,缺吃少穿的年代,我們這種子女多的家庭,生活極端艱難。營養(yǎng)不良的我,個子矮小,面黃肌瘦,像我這種體質(zhì),風(fēng)大的地方是千萬去不得的,一去十有八九是會被風(fēng)吹飛的。假如不得不去,那一定要跟大人一起去。我背著搖搖晃晃的籃子,跟在母親后面,走向收麥子的田壩,去參加我這生中第一次生產(chǎn)勞動。
   田壩里的麥子的正成熟,眼前是一片片橙黃色。陽光下,麥浪閃爍著金光,麥香薰臉,沁入心脾。這幅以藍天作鏡,麥子為毯,太陽為化妝師,忙碌的人為主角的暮春圖,是一幅神奇的鄉(xiāng)村風(fēng)光畫,可還尚未開始培養(yǎng)藝術(shù)細胞的我,怎能會對如此美好的景色怦然心動呢?我的唯一念想就是拾麥子。拾麥子那是生產(chǎn)勞動最輕的活兒,比起后來干的犁田耙地挑糞抬大石頭等活,那簡直是輕如鴻毛,小菜一碟??蓪π⌒∧昙o(jì)的我來說,那是一件苦差事,是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勞動。我頂著熱辣辣的太陽,赤腳在收割過的地里,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像找繡花針一樣,在麥茬間仔細的搜尋遺落的麥穗。腳板被土塊卡得生痛,因不留神,一塊形狀似蛤蟆的石頭,它饑渴的口中,伸著鋒利的牙齒,現(xiàn)在好不容易找到機會,絕不留情的把我的腳咬破,高興地吮吸著鮮血,滿身褐紅地臥在土塊間傻笑。褲腳只到膝蓋的褲子,為麥茬襲擊我的腿提供了方便。我的小腿被麥茬劃戳得像蜘蛛網(wǎng),看不到半點原色。身上,汗水不自覺地冒出來,仿佛能聽到它們擠出毛孔時的滋滋聲。那汗水不留情地滲入眼角,在眼球上游戲,弄得眼前一片迷茫模糊。順著鼻翼兩側(cè)流下的汗,從嘴角進入口內(nèi),滿口微咸的汗味,引發(fā)舌尖不停的攪動。用手背擦汗,把臉揩得比花貓的臉還花。一天下來,我的手背上留下一層粘汗。天熱運動量大,汗出得多,口渴得快,一兩個小時,就要去路邊的水井旁,撲下身子,把臉放在水上,“咕嚕、咕?!钡?,喝一肚子水。剛出來的水,有點涼味,喝后肚子感覺舒服了好多。水喝多了也不是好事,缺油少食的空肚子,裝著一肚子水,一搖三晃,“哐啷呼?!钡?,也不是個滋味。有時水會從胃里翻上來,涌上喉嚨,噴出口,十分地難受。
   我們一起去拾麥穗的有六七人,他們的年齡都比我大幾歲,我是這群拾麥穗小隊伍中的小布丁。在你搶我奪的“戰(zhàn)斗”中,我毫無懸念的是一個失敗者。大人們在前面揮舞著鐮刀,好久沒有品嘗植物甜香的刀刃,發(fā)出“唰唰、唰唰”的歡快聲,一片片麥子很快就身首分離。割出來的麥穗,被綁捆成一把一把的,堆放在一起。只剩下那麥茬失落地站在地上,目送著麥穗歸倉。我們拾麥穗的跟在割麥子人后面,一個個放大眼睛,那眼球仿佛要暴出來一般。在麥茬根部搜尋遺落下的麥穗,唯恐拾漏一穗半穗。我笨手笨腳,眼睛迷糊,動作遲緩,無法與其他人競爭,那遺落下的極少的麥穗,很少能成為我的“菜”。我頂烈日,餓著肚子,手腳弄得無數(shù)記號,搞得疲憊不堪,一個下午,拾得的麥穗,也只好剛夠墊籃子的底。收獲雖小,可來之不易,這是收割麥子的人不小心遺留下,或因營養(yǎng)不良穗頭只有筷頭大小而無法割的麥穗。拾麥穗的目的,就是要做到顆粒歸倉。糧食是個寶,一顆一粒都要愛惜。我拾麥穗,無論拾得多少,都是在為顆粒歸倉而服務(wù)。到太陽快落山,割麥子的人收工,我背起籃子,跟其他人一起拾麥穗的伙伴到生產(chǎn)隊的倉房,把拾得的麥穗交給保管員。保管員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小伙子,小學(xué)畢業(yè)。在我們隊里,算是有點文化的人了。我把籃子放在秤臺上,保管員抜動秤碼,他說出斤數(shù),讓我把麥子倒在他指定的地方,而后叫我把籃子放在秤臺上稱籃子的重量,除去籃子重量后,他在一本專用的書本上,寫上我父親的名字,在名字后面記上我拾到的麥子的斤數(shù)。我一共拾到4.5斤麥穗。隊委會開會決定,拾到的麥穗,每斤2厘工分,我第一拾麥子,第一掙工分,只搞得不到1分的工分,那時隊里一個全勞動力一天的工分滿分是10分(上午3分,下午7分)。我第一次苦工分,工分雖少,但那是我辛苦的勞動所得,是我掙工分的起點。在生產(chǎn)責(zé)任制到戶之前,我掙了不少工分,曾經(jīng)掙過不少滿分,而我總是忘不了第一次掙到的那幾厘可憐的工分。
   大集體時代,是以工分吃飯的,工分很重要,可以說工分決定一切。勞動力多的人家,出工多,掙到的工分也就多,每年年底生產(chǎn)隊結(jié)算,能夠參加分紅,進一點錢。像我們家有6個人吃飯,只有兩個勞動力(父母親),每年年底都要交給隊里一筆錢(口糧錢,隊里分糧食按四六開來分,100斤糧食百之四十按工分來分,百分之六十按人口來分,工分少的要出錢),這種錢叫做超支款。我記事起,我家年年超支,是隊里有名的超支戶之一。超支戶這頂破帽子是不好戴的。戴著這頂破爛的窮帽子往往被人看不起,自己也覺得低人三分。放到現(xiàn)在,如果帶上類似的帽子,帽子雖然陳舊破爛一點,戴在頭上那是熱熱乎乎的。不愁吃不愁穿,夏天可以坐在樹下,三五個人一起打撲克,或吹牛玩手機。冬天早上,坐在墻腳烤太陽,身子隨著陽光移動??局奶枺貌粣芤?,那悠然自得神態(tài),常常迎來一些“羨慕”的眼光。政府幫你脫貧,給你低保,你的小日子過得那也是一個滋潤的。我們這些超支戶,那時就沒有這種福氣,穿著破褲爛裳,招來的只能是瞧不起的白眼。如果再不起早貪黑地去拼命掙工分,那這頂超支戶的破帽子只會更加破爛不堪,只能在更貧困中掙扎,招來鄙視和嘲笑。我小小年紀(jì)就開始掙工分,唯一的奢望就是協(xié)助父母,盡量減少超支,力爭能夠盡快摘掉超支戶這頂帽子。自這次去拾麥子以后,我就開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chǎn)勞動,去掙上一點工分。星期六星期天和假期,去放牛,鏟玉米,守麥子,薅秧,收稻谷等等。我的勞動,盡管使我家的工分增加了幾百分,但是對于超支戶這頂帽子來說,只不過是讓它不要更破爛罷了。1977年7月,我高中畢業(yè),回家參加生產(chǎn)勞動。第二年的年底,生產(chǎn)隊分紅,我家第一次分到20多元錢,那頂戴了十四五年的超支戶帽子終于被摘掉了。帽子摘了,我們一家感到頭上輕了??梢栽诒娙嗣媲鞍岩恢钡椭念^抬起來了,自我感覺他人看我們的眼光改變了,有所不同了。
   農(nóng)村在吃大鍋飯的年代,可以說一切以工分為主,分糧食,分其它物質(zhì),都依工分為據(jù)。我第一次掙工分的經(jīng)歷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烙印,我協(xié)助父母掙工分,我家最終甩掉超支戶的帽子的往事,讓我終身難以忘懷。農(nóng)村生產(chǎn)責(zé)任制到戶之前,我?guī)椭改钙疵鼟旯し?,雖然摘掉了壓在我家頭上的破帽子,但生活照常沒有改變,缺吃少穿的狀況如舊。在饑餓難忍中,我常常夢想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改革開放后,這種生活已經(jīng)實現(xiàn)。今天的生活,比我過去想象中的還要好。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可我常常會想起過去掙工分吃飯的艱難生活,前后對比,讓我體會到應(yīng)該珍惜今天的一切。
  
  

共 2894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生動的敘述,感人的內(nèi)容,回憶自己六歲時就到地里拾麥子掙工分,再現(xiàn)了那個貧困年代的童年生活。很樸實、很有童趣的一篇散文,文章描述童年在田地里拾麥子掙工分的親身經(jīng)歷,艱苦的生活也有著樂趣,更是從小培養(yǎng)了自己勤勞和愛惜糧食的品德。若干年后,長成大人的作者對當(dāng)年的掙工分仍然給予深情的回味,仍然感覺到艱苦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寫下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感謝發(fā)文分享,推薦閱讀共賞!【編輯:秋覓】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秋覓        2025-05-10 07:34:47
  很樸實、很感人的一篇散文,文章描述童年在田地里拾麥子掙工分的親身經(jīng)歷,艱苦的生活也有著樂趣,更是從小培養(yǎng)了自己勤勞和愛惜糧食的品德。
秋覓
2 樓        文友:楊忠文        2025-05-10 10:06:53
  秋老師好!謝謝您的點評。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