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星月】父親的森林(散文)
我的老家住在晶橋鎮(zhèn)井頭村,村子不算大,但也有七八十戶人家,分東頭村和西頭村,居住在東頭村的村民,都是曹氏家族的傳人,而居住在西頭村的村民,基本上是幾個雜姓的家族。由于我們居住在東頭村,因此,大部分田地都在村東面,我父親是一位純粹的農(nóng)民,自然也分得兩三畝田地,而我們的戶口都隨母親的戶口,也是城市戶口,所以就沒有分到田地,但國家有政策照顧,母親竟分配了工作,在晶橋糧管所工作,有了工作,也就等于有了生存的基礎,我們家三個孩子,都依靠父親幾畝田地和母親的工作,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小時候,記得父親特別喜愛種植苗木,什么棗村、梨樹、桃樹、杉樹、松樹等等各種樹木,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父親就教導我們說,小樹苗彎斜了,一定要用木棍和繩子綁緊扶直,讓小樹苗筆直地長成參天大樹。小孩的成長,也像小樹苗一樣,一定改掉壞毛病和壞習慣,如果小時候不監(jiān)督管教,長大后就像歪脖子樹一樣,只能成為一堆廢柴火,此外毫無用處。父親看到我們?nèi)齻€孩子沒有什么零食吃,有時看到鄰居家小孩吃零食,我們也只有羨慕的份,父親一動腦筋,便從苗木市場,以一頓早餐的價格,購回兩株棗樹苗,父親為了把棗樹苗養(yǎng)活,就把我們?nèi)齻€孩子,叫到他面前,參與這次植樹活動。父親讓我們?nèi)齻€孩子,用鐵鏟挖了兩個大坑,把兩株棗樹苗的根部,全都埋進了土坑里,并覆蓋好泥土。父親又讓我們抬來兩桶水,把兩株棗樹苗的根部都澆上水,讓根部都浸透了水份。細心的父親,又給我們把土層壓緊,又找來幾根帶刺的野藤,把棗村苗的周圍圈成一道防護墻,把帶刺的野藤綁在防護墻上,以防止動物和人類的接近,而破壞了兩根棗樹苗的安全生長。這時,父親叮囑我們說:每天放學后,必須記得給棗樹苗澆水,并檢查防護墻是否給小孩破壞了,如果破壞了,還必須再次加固,尤其防止家犬的破壞,因為家犬最愛玩鬧,有時會為了好奇心,把防護墻拆了,把小樹苗給拔出了土坑,為了防止破壞發(fā)生,父親讓我們一定小心觀察,加強防護。不出所料,經(jīng)過我們的精心栽培,嚴格的防護,兩棵棗樹苗不斷茁壯成長,在第二年,就超過了我們的身高,開出了亮麗鮮艷的棗花,我們幾個孩子,看著一朵朵盛開的棗花,仿佛在沙漠中,發(fā)現(xiàn)了一片綠洲似的,讓我們驚奇歡呼起來。隨著棗樹的成長,我們的防護墻也不斷加固增高,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棗樹的生長情況,并給棗樹松土澆水,當門前兩棵棗樹長成了參天大樹后,防護墻也被我們拆掉了,讓棗樹在大自然的條件下,讓它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這時,我們放學后,就會手拿竹桿,敲打棗樹上的紅棗,那時,就像下棗雨似的,一顆顆紅棗砸向我們的腦袋,嗡嗡作響,但我們喜愛被紅棗砸中的狀態(tài),那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洋溢在我們的笑聲中。我們挑出大個的紅棗,用鋒利的牙齒,猛的咬上一口,又脆又甜,在舌尖上不斷回味咀嚼。其實,紅棗也不宜多吃,多吃了會拉肚子,我們那時候,也沒什么零食補充,只會吃個不停,直到把紅棗吃成圓溜溜的肚子為止。到了吃飯的時候,我們由于吃棗過量,導致食欲下降,只會吃上幾口飯,便爭先恐后去上廁所了。鄰居的孩子,看到我們每天都有紅棗吃,也嘴饞起來,都跑來看我們打棗的場景,一個個伸長了脖子,直吞口水,有實在想解饞的孩子,就哄著我們說:哥哥,姐姐,讓我們也嘗一個吧?看到孩子們懇求我們,我們也不會吝嗇,每人都會獎賞幾個大紅棗,讓孩子們都品嘗到我們家的大棗,也品嘗到我們的熱情。
在我家的后院,有兩畝多地,是父親把屋后的小山坡用老牛耕出了兩畝地的。這兩畝地具體要種植什么呢?父親還考慮了一段時間。因為是旱地,不宜種植糧食,只能種些瓜果之類的植物。父親當時看到我們村上沒有誰家栽梨樹,父親就破例想到種植一些梨樹,成才后,還可以賣些梨子給鄉(xiāng)親們解饞,也會得到一些收入,用于家庭生活上的補貼。在晶橋鎮(zhèn),每年的四月初八,都會舉辦一次盛大的交流會,在交流大會的市場上,什么商品都有,什么品牌都有,什么物件都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父親帶著我們?nèi)齻€孩子,跑遍了交流會的每個角落,最后只買了三個大梨子讓我們解饞,我們吃完手中的大梨子,都感覺沒嘗夠,都還有想再吃一個的欲望。這時,父親告訴我們,把零食的錢節(jié)省下來,買上十棵樹苗回家,以后,等梨樹長大了,就不愁沒梨子吃了。那時,讓我們會吃個夠,吃個盡興。聽完父親的教導,我們似乎都聽懂了父親的用意,都尋找著買苗木的販子,終于,在一座飯店旁邊,我們發(fā)現(xiàn)了賣苗木的販子,父親一眼就看到了梨樹苗,我們幾個一擁而上,爭著搶著找出最大的一棵樹苗,父親和販子談好價格,最后確定買回了十棵梨樹苗。
那天,我們在父親的帶領下,把十棵梨樹苗都種植在我家后院的兩畝地里,種植的時候,為了讓樹苗容易存活,父親說:一定要把根須埋深一點,覆蓋的土壤要緊實一些,澆水量不宜過多。我們聽完父親的話后,猶如打了雞血似的,一臉興奮的模樣,不一會,十棵梨樹苗讓我們種進了土坑。父親還告訴我們,盡管梨樹不像種棗樹一樣天天澆水,但每月要給梨樹地里鋤一次草,讓肥料和水給梨樹有充足的供給,以便更早長出參天大樹的模樣。每個月,我們利用雙休日,和父親一道扛著鋤頭,走進了梨樹地里,認真仔細地給梨樹鋤草了。第二年,我們就嘗到了又大又香的綠皮梨子,口感水份充實,甜而不膩,那些年,梨樹的出現(xiàn),不但讓我們解了饞,還增加了一些經(jīng)濟收入。
在村東的東面,是一塊墳地,除了幾座墳外,就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土丘,父親看到這些土丘有一畝多地,如用來種植一批松樹,是一塊風水寶地呀。父趕在五一勞動節(jié)的日子,去苗木市場購回一批松樹苗,并把我們也叫去,用老牛把土丘耕出了一塊土地,讓我們學作他的樣子,把一棵棵松樹苗種進了泥土地,父親又讓我們一桶一桶拎來塘水,把所有種植的松樹苗都澆了一遍水,為了讓松樹苗存活的更好,父親又叮囑我們,每隔兩天,來澆一次水,每隔兩月鋤一次草,直到樹苗存活為止。如今,松樹在我們的精心栽培下,一棵棵松樹,都枝繁葉茂,直沖云霄。每當我們清明上墳的時候,看著墳地旁邊一棵棵挺拔粗壯的松樹,猶如秦始皇兵馬俑里的士兵,一個個威武霸氣,盛氣凌人。站在墳地旁邊,默默守護著墳地,讓這片森林,常年綠樹叢蔭,長盛不衰。
現(xiàn)在,父親也離開了我們,但他親手種下的森林還在,有棗樹、梨樹、杉樹、松樹等等樹種,每當我們走在這片森林的叢蔭下,我們仿佛感覺到父親并沒有走遠,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慈祥地看著我們一家人,聽我們歌唱,聽我們聊天,看著我們吃棗吃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