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丁香文學 >> 短篇 >> 情感小說 >> 【丁香·花香】茶之戀(情感小說)

編輯推薦 【丁香·花香】茶之戀(情感小說)


作者:方仲賢 秀才,1018.64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13發(fā)表時間:2025-05-18 16:30:40
摘要:在人生道上,大部分有為的制茶青年正如王珊,都想為社會、為世界、為人類“奉茶”,只可惜到后來大半的人都回到自己家里喝老人茶了。還有一些人,連喝老人茶自遣都沒有興致了,到中年還能有奉茶的心,是非常難得的。

而今在滎經(jīng)茶廠退休,在電腦上寫作,當我在喝“滎經(jīng)茶廠茶的時候,想到那37年在廠花了時間與心思,犧牲自己的力氣,就想起在這個忙碌轉動的世界里我的青春,我的愛情,.........”。
   23歲的我在廠每天要翻兩萬多斤粗床茶扎堆發(fā)酵,雖累但那是年輕充滿激情累死也要為國家,為藏族同胞奉獻終生,每逢看到一包包貼上"民族團結"牌商標康磚茶裝上大卡車,心中異常興奮,那磚茶有我的辛勤汗水,我赤著上身擦著遍身汗水,向著地處青藏高原的西南邊疆大聲唱起了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那首震撼人心的歌曲
   那時候,看到了磚茶,總會不自禁地想起電影銀慕上藏民們在布達拉宮廣場上的欣喜樣子,他們把我們漢族人民運去的“民族團結牌康磚茶”供奉起來,叩拜瞻仰,他們對漢族人民有一種無言無私之愛,這是“凡是西藏民族和在藏區(qū)工作居住的人,都有一種"清涼”的胸懷。
   我想,有時候人活在這個人世,沒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緊的事,只要對生命有過真正的關懷與付出,就算盡了人的責任。而今我廠倒閉,很久沒有看見“磚茶”了,有一天去雅安,終于在商店廚窗里看到“磚茶”時竟低徊良久,到底,不管是茶是水,在鄉(xiāng)在城,其中都有人情的溫熱。隨即在旁邊倒一杯剛開的水,沖上一杯,使我在坐車旋暈的道途中有了很好的心情,并且感覺到自己突然年青起來,不由又悄聲哼起那膾炙人口的<<一個媽媽的女兒>>......。
   詢問了服務員知道了近處十多里有一家私營企業(yè)在制這磚茶,我立即招呼私家出租車載我進了該廠,沒想到老板把我請進辦公室,桌上擺有一桶,這時寫的不是“轉茶”,而是“金尖茶”,兩個陶器杯,一黃一藍,我倒了一杯來喝,發(fā)現(xiàn)茶是滾熱的。于是我站在廠外公路邊俯視煙塵飛揚的大地,感覺端茶水與我的老板,簡直是一位禪師了。在完全相同的桶里,一冷一熱,一茶一水,連杯子都配合得恰到好處,像一對龍鳳杯,這里面到底是隱藏著怎么樣的一顆心呢?
   我一直認為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在時代里總會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無論如何變化,在山林中總會有一些清越的鳥聲一樣。
   同樣的,人人都會在時間里變化,最常見的變化是從充滿詩情畫意逍遙的心靈,變成平凡庸俗而無可奈何,從對人情時序的敏感,成為對一切事物無感。
   我跨進茶廠大門,突然看見一雙熟悉瞪著我看的眼睛,那曾經(jīng)是看云、看山、看水的眼睛;她伸出一只手,那雙曾和我上茶山一起采茶,曾經(jīng)是給我寫過情書與詩歌的手;今天見她仍在為錢財煩惱奔波的那雙腳,那曾經(jīng)是在經(jīng)河邊與原野同我散過步的腳。她的丹鳳眼大大的,看起來仍然是三十七年前無異,可是現(xiàn)在她紋了眉,臉上涂了一層脂粉,已經(jīng)完全看不出當年的嬌羞樣,那理想主義,追求完美的、她而今每一個毛孔都沾滿了金錢的銅臭味,她變了,完全變了,她的臉上,印證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br />   唉!我長嘆一聲,她上前緊緊握住我手說:“這些年怎么過的。”我說:“還是從茶談起?!蔽覀z坐在辦公室正交談起勁.突然一個年輕小伙走進來.
   “王總,市統(tǒng)戰(zhàn)部長羅依林帶西藏活佛要來見你。”王珊叫我等一會,她來陪我.她一出門,三十七年的往事又涌上心頭。
   自從招工進了滎經(jīng)茶廠,當時20歲喝茶,只知解渴,卻并不精通其中的奧妙,只是隱隱地貪戀著茶中的滋味。毎逢禮拜天休息,午后,沒有任何心思的一覺睡醒,自由自在的燒上一壺自己親手從山澗提來的泉水。茶是本廠生產(chǎn)的茶,在吊腳樓的火房里,溫水慢煮。無需太多的繁雜,無需過多的心思,一桌一椅一卷書,把滾沸的清水倒進清澈的杯子里,望著鮮綠的茶兒在水中展示著她的優(yōu)雅和舒展。輕澀,微苦,甘綿,醇厚,最后是清清的淡香混合著幽幽的墨香就這樣融進書卷里,飄進屋子里,也靜靜地融進了心里。也許,茶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東西,特殊的生命過程經(jīng)歷了特殊的雨露風霜,獨個兒品起來,當時工作勞累,生活艱苦,三個月才發(fā)兩斤肉票供應卷,不敢喝過多的茶,生怕洗掉腸胃上的那滴油珠,當時環(huán)境品茶麻總有一些不同的滋味,品的是生命的清苦,歲月的艱辛,風土人情,自從當了制茶工人,才品人生甘醇,清淡而綿長的生命況味。漸漸地,淡淡的況味中,便有了心靈清凈凡塵出殼的感覺。一杯清茶,滌去的是滾滾紅塵中的歷經(jīng)和雜欲,留下的卻是茶中滋味里飽含的人間禪味和凡道茶心。
   有一次,我廠參加全國茶葉系統(tǒng)文藝選在成都演出,由我編排的舞蹈<<茶香中國>>謝幕后,正值傍晚華燈初上,我同王珊在錦江路散步,不知不覺地溜進了寬窄巷內(nèi),尋了一間古樸的茶館走了進去。沉沉的古舊色和深深的青紫色氤氳著一派平淡祥和華貴厚重和神秘,精致秀巧的紅木格土漆雕花門窗??恐幋暗淖雷幼?,從古樸隆重自然天成的紋理中,就不知不覺的吸允到了歷史的氣息,似乎還隱約地曼妙著時光的聲音,當時文革流行樣板戲,巷頭巷尾都在傳唱,可我同她卻悄聲對唱黃梅戲<<天仙配>>聽膩了樣板戲的茶客們一聽蜂捅而上,圍住了我們,這情景使我不由放大嗓音同她從座椅上站立起來,又比又唱,好生快樂,這時造反派戴著紅袖標走進茶館,我靈機一動,高唱"新四軍就在沙家浜,這棵大樹好蔭涼,你與他們常來往,想必是安排照應更周詳?"她瞪我一眼,把蓋碗茶中茶水一倒接唱:“人一走,茶就涼,有什么周詳不周詳。.
   ”
   這時領頭的造反派才跨出門走了.今日走進寬窄巷,石欄,格柵,拱門,石墻依舊,把在一片當年黯灰色的格調(diào)里溫馨地裹進了深深邃邃的歷史甬道中。歲月的輪回,日月的更替,歷史的興衰,前朝后世的榮辱都已經(jīng)無關緊要,緊要的只是眼前這些濃濃淡淡地顯影在這深紫色的雕梁畫棟中的風景和心情。我坐在王姍坐過的那張坐椅上,眼淚不由滾了出來,端著當年清香微甜的"碧螺春"卻苦進肝腸,彌漫著靈魂周圍的那些歷經(jīng)經(jīng)年的清苦干澀而又有些甘甜的滋味。
   憑窗而望,倚欄把盞。耳邊是“樹上烏兒成雙對”的聲音,眼前是飄移的彩旗,輕紗帷幔,閃閃紅燈的朦朧中,一個身著白底藍花的青衣女子手舒撤長袖,仿佛王姍立在身前,她走過來看著我,嫣然一笑半遮面,一下消失在眼前這一片恍惚的悵惘中。
   多年后,又到成都,我在寬窄巷茶樓,久久地捧著那杯茶,是刻在記憶中的多年前的茶,卻沒有了往日的歡笑,一把替代的不誘鋼壺,兩只笨拙的茶碗,帶著追憶的心,望著這不變的茶房,還有這窗里窗外,品著這"天府之國"寬窄巷往日的時光,繚繞在這淡淡的茶苦澀中。原始,故舊,樸拙,簡約的感覺,卻總讓人有一股蒙著一層往日的情愫和風塵,有種深沉的滄桑和歲月的回味在里面使我無力自拔。
   當年與王珊剛戀上三月,邀她一同來茶樓,一種“名茶如美色,未飲已傾城”的感覺,有點婉約,像古代<<梁祝>>,<<西廂記>><<天仙配>>經(jīng)典,千點隨意,萬般滋味。在耳邊如流水合著淡淡清茗,把那些零零碎碎的心思拋灑在今天這壺甜而苦澀,滿口流芳的歲月里……
   還有一次是在我剛進廠學做茶的車間,那年夏天,有緣同她一起做手工茶,她扎著兩只羊角辮,漆黑的牛海遮擋了那雙杏眼,她噘起小嘴往上一吹,那頭發(fā)絲兒一下分開,雙眼皮像半開的六月菊,長長的睫毛似張開的折扇,美麗極了,我心里想,如果廠里搞文藝演出,我一定首選她.禮拜天,我約她去千年古剎云峰寺。她一進去時就東張西望,我問她“找啥?”她拉著我走進靜幽處看見一間禪房,兩位高僧席地而坐,前方放一面茶桌,高僧面無表情,無聲無語,只一壺茶,靜靜對飲,半天輕呷一小口,大師開口施主想必飲茶而來,阿彌頭佛“王姍雙手一合”多謝師傅。雙手接過大師手中茶遞與我,又走到桌前對大師說“我自己來”。王姍從壺中走到西廂房,又倒一杯笑著與我對飲起來.我同王姍自那時起,每逢禮拜天不約而同來這離城12公里的云峰寺品茶,每次近四個小時才出來,一邊品,一邊聊文學藝術.她奪口詠出一首<<云峰仙茶>>妙絕了,智空大師路過禪房一聽,感到驚呀,禪房往日平靜如初,來無聲去無語,今日生出好詩真是美哉,妙哉,智空大師笑盈盈從廂房內(nèi)提一壺老茶默默的做媒,我等甚是不解其意。方寸茶壺,高僧一見我倆天生一對,含笑而走。而其中禪意,當然瞞不過兩位高僧。
   自那次從成都品茶歸來,王珊母親把她許配歐局長,王珊堅決不從,與母親吵架之后搬進茶廠宿舍,從此,再不同我上云峰寺品茶了.也許這就是緣盡了吧?古剎的茶道使我平添了生命中的一份禪心,云峰寺的半年茶情又使我從此和茶結下了只開花不結果之緣。每每忙碌或者清閑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茶,想起了千年古剎的那份靜謐的茶道,想起了那個彌漫著古色古香的成都寬窄巷茶館之夜,那條條軒窗,那道道格柵,那府南河嘩嘩流水,那柔情似水軟語纏綿的女子,還有那像茶一樣飛揚了一夜的心思。在工作之余,在休閑假日,總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時時刻刻的縈繞在心里,成為生命旅程中的一個無法忘卻也無法割舍的嗜好和習慣。
   每逢出外與美女作家出外采風,我總是暗地挑選長像和喜愛品茶的同往,我總是在想,伊人不見,我能在她們身上尋找到王珊的身影,尤其王姍捧茶的芳姿.可她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她含著淚與我唱了一曲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清茗飄香>>把她閨蜜陽陽給唱哭了.而今我生活在小城市里,庸庸碌碌凡事纏身又不易遠行。就慢慢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隔一段時間遇上一個周末,就會悄悄地關了手機,徒步登上云峰寺.故鄉(xiāng)在一個安靜的半山之間,海拔有點高,山回路轉,故鄉(xiāng)就隱藏在半山之間馬耳山下經(jīng)河畔,月亮之下的一個“綠水青山”的地方。要說養(yǎng)心,我家鄉(xiāng)"生態(tài)家園,鴿子花都"其實就是最寧靜心靈的地方。那一灣清清的水,那一抹藍藍的天,那一汪靜靜的格子稻田和荷塘,那一脈脈依偎在河邊的老麻柳,一座棲息的水牛似的牛背山是世界罕見的觀景平臺。那千年古剎云峰寺,和我同王姍一塊工作熟悉的老茶廠,而今有點破舊,土墻烏瓦門前是一道彎彎曲曲的田埂,,隨著時光的變遷,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他鄉(xiāng)謀生,心里不敢再去想養(yǎng)我的老廠的落寞,茶廠的師傅們一一去了,我的大師哥也去了,鄰居家賢惠的表姐去了,故鄉(xiāng)的熟人一年比一年少,過去為官的也退了,加我微信,與我聊到深夜,要我?guī)托薷乃拇笞?人生就是這樣,過去我與他們靠不攏,而今又甩不脫.逢年過節(jié),他們送名茶而來,一塊邊聊邊品.隨著茶葉的沖淡,過去的恩恩怨怨也就了了.今天看到這里的一草一木卻依舊是那么親切而熟悉。故鄉(xiāng),鄉(xiāng)村,祥和而靜美,一天三道的炊煙總能勾起少年那許許多多的往事,還有那無法屏蔽的遐思,偶爾的雀聲蛙鳴,總能掀開那無限恬淡的記憶。故鄉(xiāng),是滋養(yǎng)生命的地方,也是滋養(yǎng)心靈的地方。提上王珊用過的大提包,每年清明前上山采茶,我都要捧上她生前愛飲的"碧螺春"慢飲回味.每逢廟會,我特地上云峰寺,那天看到滿目昏花104歲的老高僧蹣蹣跚跚地拿來一個洗得透亮透亮的玻璃茶壺,洗茶,加水,沖泡,望著卷起的茶葉慢慢地翻轉,綻開,跳躍地輕歌曼舞,再沉沉浮浮。就這樣輕呷著一小段一小段寧靜的時光,看著夕陽慢慢地從對門的九龍溪一點點沉下,路邊的竹園農(nóng)家樂上空冒起淡淡的炊煙,門前的鄉(xiāng)村路上,一群群剛剛上岸的鴨子還在甩打著身上的水珠……自然隨意中,一壺淡茶浮生半日,點點凡塵從心底漸漸消失,清茶舊舍中,是一道道純凈的鄉(xiāng)情,一滴滴清澈的往事,一絲絲暖暖的記憶,一節(jié)節(jié)猶新的故事,一聲聲清脆的蛙鳴。已逝的長輩,久違的鄰里,同廠的職工,一起喝茶的文學朋友,遠在天涯微信朋友圈的作家朋友老師,輾轉的兄弟,流失的歲月和時光,有的走了,有的也排起了隊,總之也逃不脫歸天這一日,唉.......
   由于家鄉(xiāng)氣溫低,雨霧多,水土適宜,為茶葉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全縣擁有高山優(yōu)質茶園260畝,年產(chǎn)量達200萬公斤.特產(chǎn)"甘露""毛峰""觀音仙茶""古城毛尖"等30多個名優(yōu)產(chǎn)品.因色,香,味融為一體.色澤翠綠如玉,香氣撲鼻持久,湯色黃綠明亮,醇厚爽口.口感甘甜.連續(xù)三屆獲中國西部"陸羽杯"優(yōu)質名牌獎.而今退休,回想與茶結緣40多年,這時才感到過去“少年不識愁滋味”,才覺得原來喝茶于少年而言是太淡太淡的味道了。一個人只有在歲月中經(jīng)歷了太多的浮躁煩惱沉浮和喧囂,才能靜下心來慢慢的感受這清淡白水里的幾寸光陰幾分禪意,還有這細呷慢品中的雋永悠長。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放得下.有時候你選擇了低頭,不是你輸了,而是因為你懂了,做好自己,人生,因緣而聚,因情而暖,因不珍惜而散.品茶就像品人生,浮沉時才能品出茶葉的清香,也就是"在人之上要看得起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這人生如浮沉,如官場失意,生意虧損,家庭破敗,失去戀人都要認真面對,拿得起,放得下,正如王姍走了......
   人生如泡茶,人的一生,上上下下,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最終兩眼一閉,四肢一伸,都趨于平淡,了卻一生,走完一生......
   在人生道上,大部分有為的制茶青年正如王珊,都想為社會、為世界、為人類“奉茶”,只可惜到后來大半的人都回到自己家里喝老人茶了。還有一些人,連喝老人茶自遣都沒有興致了,到中年還能有奉茶的心,是非常難得的。
   今日與王珊相見,回家端起那好久沒用的鐵鍋,里面的茶漬積了三十七年,足夠泡一壺濃釅的回憶。

共 5505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值得細細品味。它以茶為引,帶讀者領略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感受了人生的百態(tài)。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讓人心境平和,在茶香中重新審視生活與自我 ,也喚起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思考與責任感。作者寫出了茶味,寫出了對茶的認識,更寫出了對茶獨特的見解,“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放得下.有時候你選擇了低頭,不是你輸了,而是因為你懂了,做好自己,人生,因緣而聚,因情而暖,因不珍惜而散.品茶就像品人生,浮沉時才能品出茶葉的清香,也就是"在人之上要看得起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這人生如浮沉,如官場失意,生意虧損,家庭破敗,失去戀人都要認真面對,拿得起,放得下,正如王姍走了......”寫的真好,字字句句打動人心,扣人心弦,全文結構好,寫意深刻,故事性強,文章有可讀性。好文欣賞,推薦閱讀?!径∠憔庉?余菲】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余菲        2025-05-18 22:43:12
  文章寫的有深度,語言功底好,寫出了真情實感,作者也發(fā)揮的好,很打動人心。
2 樓        文友:余菲        2025-05-18 22:44:37
  文章構思好,故事性強,推薦閱讀。
3 樓        文友:藍色光影        2025-05-19 10:36:15
  作者說得好!“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沒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緊的事,只要對生命有過真正的關懷與付出,就算盡到了責任。”為作者點贊!
4 樓        文友:仇育富        2025-05-19 21:16:33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茶,乞丐的外表,菩薩的心腸,黃帝的品質。茶如人生。
5 樓        文友:德年黃土地        2025-05-21 16:27:28
  認真拜讀。
6 樓        文友:德年黃土地        2025-05-21 16:27:36
  認真拜讀。
7 樓        文友:伊莎貝爾        2025-05-22 21:19:43
  夜晚向老師問安!拜讀老師精心創(chuàng)作的《茶之戀》優(yōu)秀作品,為老師精美的結構編排和精細的語言表述點贊。老師的美文質樸無華中滿藏著情真意切,雅致芳香中凝聚著品性優(yōu)雅,綿柔繾綣中飽含著才情韶華,拜讀學習,推薦贊賞。感謝老師的精彩創(chuàng)作分享!
共 7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