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歡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酒家】探親記(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酒家】探親記(散文)


作者:千里尋梅 白丁,82.7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84發(fā)表時間:2025-05-19 15:52:34
摘要:記錄回鄉(xiāng)探親的所見所想

【江山·見證】【酒家】探親記(散文) 我的婆家在燕山腳下,是個三面環(huán)山的小山村。小山村的西面是燕山山脈,北面是老牛山,東面是雞冠山。東南方向有一座大水庫,滋養(yǎng)著周邊的村莊和農(nóng)田。晴朗的天空下,向西眺望燕山山脈,山巒高聳起伏,隱約間古老的長城蜿蜒而上,幾座烽火臺樓矗立其間。大多時間,燕山總被霧氣籠罩著,仿佛綠色的神女戴著面紗,盡顯神秘色彩。
   每一年的探親假,如果趕上春季,我們回到婆家,總是要走到小山村周圍的田間地頭,去采摘野菜。爬上燕山九門口古城墻,去思古撫今。
  
   ◎采野菜
   說起嫁給燕山腳下人家的緣由,那得追溯到大學時代。我是內(nèi)蒙古人,生長在內(nèi)蒙古高原,但我是漢族,先祖闖關(guān)東來到內(nèi)蒙古東部生活。我高考時候,考入東北的一所名校,大學時候的我不僅學習勤奮努力,據(jù)說還出落得清秀可人。但是我找男朋友的條件比較“苛刻”,必須隨我回家鄉(xiāng),最后來自燕山腳下的小伙兒挺身而出,隨我回到內(nèi)蒙古。畢業(yè)的時候,大多數(shù)同學都南下了,去珠三角的居多,所以我可能是耽誤了一個有志青年的大好前途。源于心中的愧疚,我一個沒在農(nóng)村生活過的女人,每年都要抽出時間陪老公回到農(nóng)村探親并住上幾日,三十多年,從未間斷。
   如果趕上“五一”回婆家,我老公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采野菜。清晨吃完早飯,我倆就出發(fā)了,帶上口袋和工具,老公說先去采野蒜,也稱小麥蒜,它被古人稱為“菜中靈芝”,鱗莖像蒜頭,葉片像小蔥,揉碎后蒜香撲鼻,吃到嘴里辛辣回甘。野蒜的厲害之處,在于吃一口補全身,據(jù)考證,含鉀、鈣、維生素C等。它特有的硫化物能殺菌抑菌,對流感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春天感冒高發(fā)期吃它正合適。野蒜吃法也花樣百出,嫩葉切碎拌豆腐,爽口開胃;鱗莖切片炒肉,香氣逼人;用鹽和糖腌成酸甜野蒜,能保存一整年。東北人還愛用它包餃子,湯汁混著蒜香,鮮美可口。
   我倆沿著出村的道路向東南方向前進,很快到達水庫的邊緣,朝陽投射到水面上,波光粼粼中耀眼奪目,清晨氣溫涼爽,也是果農(nóng)們忙碌的開始,偶爾還能聽到樹林深處三馬車的轟鳴聲。順著水庫邊緣的茅草路前行,開始我的興致很高,腳步輕盈,沿途欣賞著羊蹄子草、地黃花、野菊花等各種花草,路兩旁的梨樹、蘋果樹、櫻桃樹居多,剛剛結(jié)果,清香撲鼻。一路走著,遇到一顆大杏樹,滿樹的果實已經(jīng)開始發(fā)紅,老公看著我垂涎欲滴的樣子,笑著催促我說:“我們先去挖野蒜,等杏子熟透了再來摘,那時才甜呢”。我聽了,欣然接受。要說挖野蒜,就得練就火眼金睛,我老公業(yè)務熟練,在前面很快就找到了目標,野蒜的葉子細長如蔥,但橫切面呈三棱狀,挖出的野蒜像迷你蒜頭,外皮淺灰色,剝開后露出雪白的蒜肉。但野蒜容易和野韭菜混淆,我有點傻傻分不清楚,主要由老公采挖,我負責剝離外皮,最后將雪白的蒜頭放入口袋。
   不大工夫,我和老公的距離便拉開了,茅草路上的石頭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山坡逐漸陡峭了起來,我開始體力不支氣喘吁吁,老公卻是身輕如燕,如魚得水一般,越挖興致越高。我的興致卻明顯減弱,手中的活計也跟不上了,順手撿起一個木棍做拐杖,幾番努力,仍然跟不上山里娃的步伐。老公看我吃力,不再用我?guī)兔Γ纯纯诖锏囊八庖膊簧倭?,決定轉(zhuǎn)戰(zhàn)去采馬鈴菜。
   馬鈴菜是一種常見的野菜,外形像雞爪花,葉子翠綠,生命力頑強,不怕旱澇,常見于田間地頭,民間稱它為“長壽菜”。據(jù)考證,馬鈴菜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和鈣磷鐵等,營養(yǎng)成分豐富。它還能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馬鈴菜也是較好的選擇,因為它能幫助控制血糖,是健康飲食的好幫手。馬鈴菜吃法通常是炒蛋、涼拌和蘸醬,味道清香,沒有任何異味,很符合大眾口味。
   我早年來村里的時候,馬鈴菜很容易采摘,村口不遠的田地里到處都是,現(xiàn)在采摘的人多了,特別是附近的城里人,周末開車過來采摘,就比較少見了。彼時,老公矯健的身影又走遠了,我不禁感慨,老公如果娶一位山里的小芳,肯定比我這城里的小花強,雖然我常年健身,但在村子里崎嶇的山路上,卻還是力不從心。忽然聽到一陣“喳喳……”聲,一只喜鵲從我身邊掠過,打斷了我的胡思亂想,我只看到了喜鵲那驕傲的尾巴,在陽光下閃著藍黑色的熒光,仿佛在揶揄我。
   村子北面緊鄰著一座山丘,土地歸本村集體所有,村民取名烏龜山,很形象,狀如烏龜背。我和老公準備上山看看,這座山上原本被油松樹覆蓋著,村民們在山腳下種地耕田,分田到戶后,某個致富帶頭人試種了果樹,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僅長勢喜人更是獲得可觀的收入。于是全體村民開始轉(zhuǎn)產(chǎn)種植果樹,品種日益增多,從蘋果、梨發(fā)展到桃、杏、櫻桃,山下的地不夠種,村集體就組織分包荒山,現(xiàn)在的村子,幾乎所有耕地都被“搖錢樹”覆蓋。烏龜山上的油松屈指可數(shù),層層的果樹像梯田一樣覆蓋著山坡,水庫的水也被村民引到山上,山頂巨大的蓄水池逐漸增多。眼看著村子里的樓房拔地而起,村民們腰包鼓起,我們這些回鄉(xiāng)的后人們也是由衷地高興,為我們生活在新時代感到幸福和自豪。
   老公帶著我沿著山路上行,這條山路是村民們自發(fā)開辟的沙石路,供小型拖拉機也就是村民稱的“三馬車”上山使用,順著山坡曲曲折折地向上延伸。走路看似辛苦,但是坐在三馬車上更辛苦,顛簸得厲害。幾經(jīng)波折,拄著拐杖的我,在老公有力的大手拉扯下,終于到達了自家的果樹地里。這里外人很少來,果樹附近長著許多馬鈴菜,老公熟練地采摘起來。我找個大石頭坐下休息,用涼帽扇動涼風,山里的空氣沁人心脾,櫻桃的果實剛剛從花蕊中突圍出來,果木散發(fā)出純凈的馨香,疲勞感立刻消失了,一時神清氣爽。碧藍的天空映襯著遠處連綿的群山和近處碧綠的果園,一副歲月靜好的畫面。
   多年回鄉(xiāng)探親,我深深體會到果農(nóng)的不易,外人只看到他們的錢袋子鼓了,其中付出的辛苦,能有幾人明了?婆婆九十多歲了,公公已離世,經(jīng)營果木的重擔早就交給了小叔子和弟媳婦。我剛結(jié)婚的時候,他倆還在談戀愛,也沒有過多的勞作,皮膚都是白里透紅,這從他們的兒子、孫子輩的身上都有影子,個個都是膚如凝脂,可是經(jīng)過陳年累月的勞作,他倆的皮膚已經(jīng)干枯、黑黃,看上去比我們夫妻都顯老。養(yǎng)殖果樹既需要專業(yè)技能還需要體力勞動,從立春開始一直干到入冬,剪枝、打藥、疏果、施肥、澆水、采摘、販賣等等,入冬也有零星的活計,如果勤勞肯干,一年四季都在忙碌。
   隨著時光的流逝,小叔子夫妻倆在勞動中凝結(jié)的感情越來越濃厚。大約十年前的某一天,小叔子突然給我打電話,說句“嫂子”就開始哇哇大哭,我心里一驚,以為老人出事了,結(jié)果哭聲止住后,他告訴我:“小茹得大病了,請嫂子幫忙去大醫(yī)院看看”,我聽完病情急忙安慰他,并約定我們第二天早晨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見面。我乘當天的紅眼航班凌晨到達北京,稍事休息就匆匆趕往醫(yī)院,老遠就看到夫妻倆相攜在醫(yī)院門口,臉上掛著焦慮和不安,弟妹看到我就落淚了,我握住她的手承諾,保證找到最好的醫(yī)生給她看病,隨后就找到熟悉的朋友,安排好她就診的一切事宜。轉(zhuǎn)年春節(jié)來臨,我早早就叮囑老公回鄉(xiāng)過年,主要是看望一下弟妹。半年過去了,弟妹的臉色憔悴身體瘦弱,但是心情頗好,一如既往地忙碌,家里地里活一件不落,我開導她少些操勞,多保養(yǎng)身體,她卻笑呵呵地說:“嫂子幫我治好了大病,干活也高興”,我們每次回家,她都變著花樣做出好吃的飯菜招待我們??粗麄z勞累的身影,我不免內(nèi)心愧疚,白居易有句詩“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爬長城
   不到長城非好漢,我曾經(jīng)游覽過八達嶺長城,被其恢宏的氣勢所折服,所以游覽九門口長城一直是我的心愿。由于工作繁忙,回鄉(xiāng)探親都是利用各種假期,時間短暫,行色匆匆。這次“五一”勞動節(jié),我特意多請了兩天探親假,達成了去九門口游覽的心愿。
   清早起來,空氣霧蒙蒙的,大片灰色的云朵在天空流淌著,大有山雨欲來之勢。查詢一下天氣,預報有小雨,不管那么多,一定要去,得到老公的支持不容易,特別是他為我安排了陪同嘉賓,侄子侄媳婦,還有兩位飛行小嘉賓,他們的女兒芊芊和兒子澤澤,五口人開車出發(fā)。一路上小雨滴偶爾飛濺到擋風玻璃上,但是絲毫未影響我們的興致,車載播放器放著勁歌,再夾雜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的內(nèi)心被期待和興奮塞滿。
   提前做了功課,對九門口長城的歷史有所了解,九門口長城決非人造景觀,國家派遣考古隊,歷時四年,對遺址進行深入挖掘和考證,獲得大量資料,對九門口長城的恢復重建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2002年九門口長城被評為“世界遺產(chǎn)”?;厮輾v史,九門口長城在萬里長城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唯一的水上長城,位于遼寧省李家鄉(xiāng)和秦皇島九門口村的交界處,全長1980米,是山海關(guān)和錐子山之間的重要關(guān)口,地理形勢險要,素有“京東首關(guān)”之稱。長城位于九江河上,南北兩岸各建邊基一座,在百米寬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條石包砌起八個梭形橋墩,架起連接兩岸的九孔城橋,城橋兩端連接南北山上城墻,渾然一體宛若天城。
   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著名的“一片石大戰(zhàn)”。明崇禎十七年,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山海關(guān)到九門口防線不打自開,闖王李自成率農(nóng)民起義軍在此與清兵展開了第一次激烈廝殺。這是明清之際對局勢轉(zhuǎn)換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關(guān)鍵性戰(zhàn)役,吳三桂與清聯(lián)軍的勝利,為清王朝入主中原開辟了道路。
   我們的汽車穿過熱鬧的李家鄉(xiāng)鎮(zhèn),一出鎮(zhèn)口,巍峨的燕山山脈由遠及近呈現(xiàn)在眼前,正所謂“燕山雄峙長城東,一望無垠接碧空”。燕山西起北京八達嶺,東至遼寧省西部,其地形復雜,多山嶺和峽谷,這種地理特征使得燕山成為長城的重要依托。長城在燕山山脈中蜿蜒盤旋,形成獨特的防御體系,山體層林疊嶂的樹木中間或裸露著黃色的巖壁,更加彰顯了燕山的威嚴和險峻。思緒瞬間把我拉入古代,燕山地區(qū)的長城還見證了游牧民族和農(nóng)耕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較量,做為任何一個外族的入侵者仰望燕山長城的時候,一定都會感到震撼和敬畏,心里防線一瀉千里?!哆^秦論》中曾就此描述:“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我們很快抵達了景區(qū)入口,我牽著澤澤的手,侄子媳婦牽著芊芊的手,開始我們的游覽之旅。芊芊十歲,是一個活潑美麗的小學生,這孩子真是我眼中長大的,名字“潤芊”,是我給她取的,她屬羊,民間老話相傳這個屬相辛苦,我看“潤芊”這兩個字有草有水,祝福她一生滋潤,無憂無愁。芊芊性格開朗,剛出生幾個月就樂感十足,音樂一起就開始扭動小屁股,很小就被送到舞蹈班,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在全校領(lǐng)操,再加上相貌清秀,膚如凝脂,可以說人見人愛,我們倆的感情特別好,我一回來就膩著我。澤澤五歲,是托兒所大班生,也是搏擊班的小學員,眉清目秀,勤學好問,人稱“小問號”,他的問題很廣泛,有時需要查百度才能回答。
   一進景區(qū),首先看到聳立的巨大石碑,石碑上刻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八個大字,這是鄧小平同志在長城修復之初的題詞。石碑下方刻著“九門口長城修復記”,上面記錄了從一九八六年到一九八九年的修復工程,歷經(jīng)三年嚴寒酷暑,施工軍民眾志成城,大功告竣,九門口長城終于再次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繼續(xù)前行,九大拱形水門呈現(xiàn)在水面上,那天微風拂面,波瀾不驚,水面像一面平靜的鏡子,清澈透亮,九大水門清晰的倒影映在水中,像一串透明的瑪瑙項鏈鑲嵌在水中。
   我們拾級而上,爬上了城橋,橋頭矗立著一個方形建筑圍城,圍城俗稱水牢,是萬里長城線重要關(guān)隘的獨特防御工事,實屬罕見,可謂冷兵器時代的一大創(chuàng)舉。從垛口向下看,內(nèi)城很深,澤澤很好奇,小腦瓜里立刻出現(xiàn)了一個問號說:“大奶,為什么修成這樣?”我指引他仔細觀察了周圍的橋樓、箭樓和垛口,“如果敵人攻到城下時,可以形成交叉火力,將敵人一排排殺傷,如果敵人攻入低城,士兵可以撤到城樓上,開閘放水把敵人淹沒”我對他說。站在城橋上,四顧眺望,兩側(cè)高山,一水中流,九門口長城兩側(cè)城墻蜿蜒延伸到大山深處,看到這座固若金湯的天城,我不禁感嘆古代長城建設(shè)者的奇思妙想和天人合一的理念,給我們后人留下這么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由于時間有限,我們開始攀爬九門口村一側(cè)的長城,拾級而上,城墻隨著山形逐漸高聳起來,城墻外的樹木茂密翠綠,松樹居多,白樺參雜其中。我們開始微微氣喘,但是芊芊和澤澤體力卻很好,特別是芊芊一路蹦蹦跳跳,絲毫不累,澤澤一路拉著我的手,認真觀察周圍的景致,隨時開始提問。我們到達了第二個高臺,高于城墻之上的臺式樓子,上端依次排列著狀如槍眼和炮口的孔洞和垛口,澤澤發(fā)問了:“大奶,這個房子是做什么的?”我告訴他:“這個房子稱墻臺,是守衛(wèi)長城的士兵巡邏放哨的地方,如果發(fā)現(xiàn)敵人進攻就開槍開炮殺傷他們”。

共 6149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城市的繁華,掩不去游子去追溯家鄉(xiāng)田園風光的情思;“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歲月的變遷,抹不去歷史的足跡。當我們遠離喧囂,踏上鄉(xiāng)土,去尋覓兒時的樂趣,心中仿佛裝入一抔凈土,深味云卷云舒之深意;當我們拋卻紅塵的繁華,邁開雙腳去丈量厚重而悠遠的歷史,在思古撫今中心潮澎湃。文章用樸實的文字,真摯的情感,記敘一段探親之旅。山村采野菜,燕山爬古長城,用點滴之事串起一份情感依依的往事,讀罷感覺親切清新。推薦閱讀!【編輯:山泉】【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5190019】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山泉        2025-05-19 15:55:38
  文章樸實真情,不刻意去雕琢,有一種自然流出的美感。讀罷勾起人對家鄉(xiāng)和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探尋歷史古跡之后的深思。
我來自大山深處,來自心靈彼岸……
2 樓        文友:山泉        2025-05-19 15:56:08
  問好千里尋梅老師!
我來自大山深處,來自心靈彼岸……
回復2 樓        文友:千里尋梅        2025-05-19 18:05:06
  謝謝山泉老師,雖文字笨拙,但情感發(fā)自內(nèi)心。
3 樓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25-05-20 16:54:02
  回鄉(xiāng)土,采野菜,登長城,鄉(xiāng)情親情家國情,作者文筆扎實,虛實掩映,移步換景,情思收放有度。
   欣賞。祝福!
云煙深處懶讀書
回復3 樓        文友:千里尋梅        2025-05-20 21:34:20
  謝謝高原老師鼓勵,向您學習。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