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過往】帶孫孫(散文)
去年六月,兒媳生了二胎,男孩,我們一家和二位親家都喜出望外。
兒媳坐月子,請來月嫂陪護,造廚。內親家和老伴買菜,搭下手,兒子也有陪護假。添丁進口,家里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氣氛。我只是每天去兒子的樓上,吃兩頓飯,看一看甜蜜酣睡的小孫孫,詢問月嫂兒媳母子的情況。除此之外,再好像沒有我干的什么事兒。
兒媳坐月子,晚上,月嫂一直陪孫孫睡覺。很快孫孫滿月了,月嫂也走了。由老伴和內親家侍候兒媳,照看孫孫。孫女四歲多了,晚上,一直和她媽媽睡。這時,她媽媽要和孫孫睡覺,孫女堅決不答應,執(zhí)意要和她媽媽睡。兒媳生性善良,還是替她的女兒著想。盡量照顧孫女的情緒,不要讓孫女以為媽媽生了小弟弟的而疏遠了她。那只好由老伴陪孫孫睡,兒媳陪孫女睡。于是,我給老伴嘮嘮叨叨地叮嚀:晚上睡覺時,把娃兒放遠些,蓋好,娃兒離你太近了,你瞌睡多,不放心。老伴不耐煩地說,你該干啥干啥去,我拉扯了半輩子娃兒,我會操心好的。盡管老伴自信滿滿,但我還是時不時地嘮叨。兒媳五個月的產假滿了,上班了。孫孫由老伴和內親家照看,轉眼間,孫孫已經半歲了。
元月二日,像以往一樣,早餐之后,我獨自一人去公園散步晨練。老家靜寧的堂哥陳振宗打來電話,互問平安。
突然間,腳下“轟隆”一聲,似悶雷,地動山搖,人像站在晃動的老牛破車上,自身難持。瞬間,不由得有一種不可名狀的驚恐感。公園里的燈桿和宣傳欄也隨之晃動,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樹上的鳥兒驚得亂飛,公園里的游人都很慌亂。我給堂哥說,老哥,掛了,地震了。
我心急火燎地往小區(qū)跑,跨過公園西面的一座小橋,就是小區(qū),我上氣不接下氣地來到居室,老伴抱著孫孫,嚇得六神無主。她說,剛才給娃兒喂奶,房子搖動不停,吊燈擺動,她抱上孫孫,慌慌忙忙跑進廁所。下午三點多又震了,晚上又震了三次。震中在同一個地方,一天五次地震,我從來沒有經歷過,也很少聽說過。
三九寒天,滴水成冰。住在家里的人大都下樓,站在小區(qū)院里。我和老伴也抱上半歲的孫孫下樓,孫孫盡管用小被被裹著,但站在那樣嚴寒的戶外,還是經受不住這極寒冷的天氣的。幸好,小區(qū)門衛(wèi)是個大好人,他給我說,老哥快把娃兒抱到門房里暖著,這么冷的天氣,大人無所謂,但娃兒受不了。我謝了門衛(wèi),抱著娃兒走進門房,暖暖的。老伴解開小被被,孫孫看著我,兩眼水汪汪的,朝我憨憨地笑,我看著孫孫的笑臉,心里一下子難過了。立馬給兒子打電話,叫他在單位請假,明天我要帶上兩個孫孫回老家。
第二天上午,收拾好孫孫要用的一切東西以及孫孫吃的凍奶袋,中午,兒子開車,我們一家人晚上到靜寧老家。第二天,兒子兒媳和孫女去固原,孫女安頓在固原,由二位親家照顧。家里幾年沒有住人,暖氣停供了幾年,房子冷若冰窖,我老倆口和孫孫暫住在大女兒家。大女婿很快買了壁掛爐,叫來施工的人,由大女婿買材料,監(jiān)工,用一周多時間,安裝完成,房子也燒暖和了。
從元月十二日開始,孫孫由我和老伴兩個人全天候陪護了。晚上睡覺,老伴和孫孫的臥室的門留一點縫兒,我的臥室門也留一點門縫,孫孫半夜有醒來的動靜,我就能及時聽見,趕緊給孫孫熱奶。
每天早上,我照看孫孫,讓老伴去公園散散步,透透氣,輕松一下。孫孫睡的床,為了防止孫孫掉下床,買了一副四周有尼龍網子的圍欄。我睡在一邊,床上都是孫孫的活動空間。其實,安裝了這副圍欄,竟然成了孫孫的最合適的鍛煉器材。孫孫的胳膊,肩膀,腰部和雙腿都得到了鍛煉,一舉兩得。孫孫兩只小手手往上爬著網子,再抓住圍欄,慢慢試著挪動腳步。他的膽子越來越大了,兩只小手手抓住圍欄,小腦袋向后一仰,得意地笑笑。這時,我顧不得欣賞孫孫的得意忘形,而是趕緊用手托住孫孫的后腦勺,生怕小手手抓不牢,摔疼了。有時,一堆玩具玩膩了,他就來揪揪我的耳朵,用小指頭掏我的鼻孔,撕我的嘴唇,一番折騰之后,將小臉蛋貼在我的臉上,軟軟的,綿綿的,涎水也弄在我臉上。盡興了,憨憨一笑,又撥弄他的玩具去了。我絲毫感覺不到煩,心心里像吃了一顆糖,甜甜的。和孫孫一起度過的每一刻時光,都是美好的。
孫女由二位親家?guī)?,從固原飛往海南,在那里躲避地震。如遇周末,就在群聊上打開視頻,兩家八口人,在同一塊屏幕上相見。只要心心相念,距離不是問題。我只是感嘆,現(xiàn)代化的網絡通信有著過去不可想象的方便與快捷。
一家人,一下子分居寧夏、甘肅、海南三地,兒子兒媳時時刻刻牽掛著他們的寶貝蛋兒。幾乎每天晚飯后,兒子兒媳,定時要打來視頻看娃兒。常言道:“母與子,十指連心?!眱合眴枌O孫的吃奶和睡覺情況,問得很詳細,很具體。鑒于此,我也操心每天孫孫吃奶的量和睡覺的時長,盡量給兒媳說得準確一些。
春節(jié)放假,兒媳去海南,跟她的父母和女兒過年,兒子回靜寧過年。大女兒要我們在她家過年,她操辦了一桌非常豐盛的年夜飯,女兒出嫁幾十年,又在一起過年,大女兒開心,我更高興。尤其是老親家高壽九十,我們一塊過了這個年,很有意義的。今年,四女兒在單位值班,沒有回來,其他幾個女兒女婿,還有幾個外孫子外孫女齊聚于老家靜寧,年味兒特別濃。
兒子兒媳的心都掰成了兩半,剛過完春節(jié),正月初四,兒媳領著孫女又急忙從海南飛往蘭州,兒子開車接回兒媳和孫女,一家人又團聚了。正月初七,兒子兒媳又匆匆忙忙去單位上班了。
在老家三個月,銀川總是隔三差五地小震不斷,但再沒有較強烈的地震。清明節(jié)放假,兒子來靜寧,上了墳,我們又回銀川了。又開始了正常的生活了。
每天晚上,仍然是老伴陪孫孫睡覺,她陪伴孫孫的時間長,而且非常具體,喂奶,換尿不濕,做飯,比我辛苦得多。早上,老伴送孫女上了校車,直接去公園鍛煉,孫孫由我照看。午飯后,我叫老伴到兒媳房間單獨休息。我和孫孫玩,孫孫玩累了,哄他睡覺。
內親家也每天早餐之后來幫忙打掃房間:托地板,擦拭家具,收拾玩具,整理衣物,抱上外孫轉轉,再回家干她的家務。一到晚上,二位親家又要來家里逗逗兩個外孫孫,再回去。兩家人圍繞兩個孫孫,其樂融融。
和孫孫近半年來的耳鬢廝磨,孫孫對我也極為親近。有時,老伴和孫孫在床上玩,聽見我進門了,立馬爬到圍欄跟前,雙手抓著欄桿,開心地哈哈大笑,目的很明確,要我抱他。我當然不能讓娃兒失望,每次總要抱上他,在客廳轉轉,在陽臺前,讓他看外面的高樓和車流,看看摟下的湖水和飛鳥,他一邊看,一邊用小手指指點點,不會說話,只是新奇地嗯嗯幾聲,我知道娃兒很開心。
孫孫已經快一歲了,開始呀呀學語,喊的最清晰的一個詞是“爺爺”!我高興極了,這是孫孫對爺爺最高的獎賞。第二個發(fā)聲比較清晰是“姐姐”。我調侃說,你們都不要嫉妒了,“爺爺”和“姐姐”發(fā)音簡單,娃兒開始學說話,還是由簡單的詞兒開始的。
在陪伴孫成長的過程中,才體會到,嬰兒從剛出生到會說話會走路之前這一年多時間,對嬰兒來說,是一個極其漫長和艱難的過程。娃兒冷了,餓了,瞌睡了,或那個部癢了,疼了,不會表達,向大人求助的唯一方式就是哭啼。大人應該細心判斷娃兒哭鬧的原因。孫孫吃奶的時間好掌握,定時定量喂就行了。睡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覺睡到自然醒,娃兒一點不哭啼,自己悄悄地玩;另一種是娃兒有夢魘或有噪聲驚醒,就大聲啼哭,我知道他還沒有睡醒,就立馬抱上哄著再睡。我陪他在床上玩,娃兒如果用小手手揉眼揉鼻子,并且頭頂在我的身上,哼哼唧唧幾聲,我就知道他瞌睡了。抱上他,口里哼著我小時候母親哄我睡覺哼的催眠曲:“噢,噢,噢娃娃,睡覺覺,睡著醒來要饃饃,饃饃勒,狗刁了,狗勒,上屲了,屲勒,雪壓了……”后來我哄我的兒女們睡覺時也哼的這個催眠曲。一支催眠曲,哄了三代人。
兩個孫孫都隨了兒子兒媳的性格,溫順可人,從不無故哭鬧。鄰居幾次見了我說,你們家生了兩個寶寶,我們從來沒有聽見娃兒的哭鬧聲。
天氣暖和了,我和老伴把孫孫放在嬰兒車上,推到公園。公園里,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孫孫的感覺好像特別新奇,這樣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同樣對嬰兒有誘惑力。看游人,看倒柳,看花朵,看湖水,聽鳥叫。他開心高興了,小手亂指著,也咿咿呀呀地亂喊。他在車車上坐的時間長了,累了,我就抱上他散步。我和老伴,整天圍著孫孫轉,忙忙碌碌,又開開心心。每天看見孫孫憨憨的笑臉,是我這個笨拙的爺爺眼里最好的風景。爺爺和孫孫,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我給老伴說,孫孫才是我的開心丸。
上世紀九十年代,讀過一篇土家族作家寫的小說,有一個情節(jié)很難忘記: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爺爺,帶著剛學步的小孫孫在院子里玩,孫孫蹣跚地走到那里,爺爺就跟到那里,用自己的身體遮住炎熱的陽光,為孫孫撐起一方清涼。作者借此情節(jié)聯(lián)想了一句:老爺爺一抬頭,我仿佛看見一片銀色的海洋!
人生在世,親情才是最珍貴的,爺爺奶奶和孫輩也是人間至親。普天之下的爺爺奶奶們,就是浩瀚無垠的海洋,而爺爺奶奶構成的海洋,平靜而無風浪,孫孫們像蕩漾在海面之上的小船兒,自由,舒展,快樂!
2025.05.19于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