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與戲之緣(散文)
一
說到戲,我國戲曲表現(xiàn)形式太多了,戲之于我而言,只能說曾有一緣,卻沒有專心刻意地去研習。樂衷于挑挑揀揀的收藏那些喜歡的唱段,當然是在心里收藏。將那些段子學唱得爛熟于心,但真正對于戲劇仍是一竅不通,不過是看看熱鬧吧了。外行人看熱鬧,也是不錯,收獲一個開心就足夠了。
說到這一點點的戲緣,還得從“洪湖水浪打浪”開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了幾部好的歌劇片子,例如《洪湖赤衛(wèi)隊》《五朵金花》《劉三姐》《紅珊瑚》,以至于后來的《江姐》都是因為感動于劇情,才下狠心學會了其中的唱段。當然那時不過是小屁孩兒,也沒時間去展示,只能孤芳自賞,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地吼上一段,過過癮。雖然那時候接觸的多是歌劇電影,但因為無知全然不在乎是劇是影,直到樣板戲的強勢運作崛起,才身不由己地硬是跟著學了不少唱段,所以后來才有了機會在人前顯擺一下。
后來下鄉(xiāng)成了知青,感覺也算有點文化,那是與農(nóng)村孩子相比不過是視野寬了一些,雖然僅有的那點文化算不得什么,但他們將大城市里的文化開放的風格帶到了農(nóng)村,使那時農(nóng)村的生活也有了活力。其實到了農(nóng)村才知道自己學的那些東西別人都會,而別人記下的老戲、老段子倒是令人心動的玩意兒。于是很享受地在那些能讓人放心而又放得開的場合下,聆聽他們唱的老歌老戲,使那時單調(diào)的生活添上了一抹色彩。
二
天津知青小呂不光球踢得好,還有幾個拿手的評劇唱段,唱得是惟妙惟肖,有滋有味。“咱們倆自幼小一塊長大,四只小手捧著一個爛鐵盤,單眼王把咱們腳下踩,看不見太陽,看不見天?!保ㄔu劇《千萬不要忘記》),“好一匹四腳踏雪棗紅馬,咱們的建設(shè)多么需要它?!保ㄔu劇《龍馬精神》)特別是這哥們在唱段之間還帶上了過門,自帶弦子,那個韻,那個調(diào),那個味,還有那個神態(tài),至今都難以忘懷,他最善創(chuàng)造,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于是私下里偷偷地跟他學,雖然是學,可從沒聽人家唱過完整的唱段,當然我也只能跟他學了個半拉克幾,但盡管是半拉克幾,也足以讓自己陶醉了幾十年。再就是天津知青和順的李潤杰快板書《截刑車》,也跟著學了個半拉克幾。還有北京知青小高的京韻大鼓《鋦大綱》,哈爾濱知青李哥唱的《老司機》,尤其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給我心靈帶來的震撼不小,因為這一類當時被禁的歌曲都是那么好聽,都有那么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
耳朵里裝著美妙的唱曲,腳下就有了節(jié)奏,曾經(jīng)的日子,包括知青下鄉(xiāng),都是艱難的日子,但從未想到當逃兵,也沒有悲觀的情緒,可能和這些戲曲片段的影響有關(guān)吧。
愛戲之人可是不少,而愛戲并不限制你是否懂戲,是否學戲,是否真就會唱兩句,只要愛那個調(diào)調(diào)就足夠了。記得我的師傅老趙,就可以算得上愛戲之人了,人家曾在華東軍區(qū)給司令員開車,什么大場面沒見過,可他從沒有說過看過多少出戲,也從沒顯露過會唱什么段子,但每到長途開車乏困時,必然要反復(fù)唱那一句“剛才吃了炸醬面”,而這一句是用京腔京韻大聲地喊出來的。最初聽他唱出來把坐在副駕上的我嚇了一跳,可沒等我笑出聲來,人家唱完了人也精神了,我跟著也更精神了。那個習慣徹底影響了我,直到現(xiàn)在開車稍有倦意,我也會忍不住喊上一句“剛才吃了炸醬面”,唱完了自己都忍不住笑,腦子里還會閃過趙師傅的身影,雖然已經(jīng)沒有了當年的風風雨雨,但那一絲絲的溫馨,一縷縷的回憶,仍然持續(xù)在下意識的習慣里。
到農(nóng)場機關(guān)工作,最先受到感染的是哈爾濱知青大曲那個匣子里播放的坐唱二人轉(zhuǎn)《處處有親人》。初聽二人轉(zhuǎn)真有新奇之感,歌詞都是大實話,通俗易懂,唱起來熱鬧明快,而你不想學還真不行,人家大曲那是天天早上給你大了聲地播放,讓你聽也得聽,不聽也得聽,聽著聽著就走心了,走著走著,真就走進了心里再也忘不掉了。
三
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又遇到了不少新戲,又學了不少新戲,少不得在什么場合露上一手。巧了,單位就有兩位愛戲之人,一位是主打收藏各種京戲的碟片,一個是專門研究京戲的門派,聽兩人說起來那是頭頭是道。但兩人常常為此掐到一塊,有時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我喜歡在一邊聽他們高談闊論,喜歡看他們相互爭執(zhí),喜歡從他們的論爭中尋找精彩的戲曲元素。當然更不會放過這兩位難得的資源,向他們借閱戲劇碟片,向他們討教戲曲中的典故,與他們討論有關(guān)戲曲的問題,并與二位保持著票友的那種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是他們讓我受益匪淺。
其實學戲?qū)δ切└叽笊系拿幻沃灰獣?,也就可以了,因為比你唱得好的絕對是大有人在,不能攀比,只圖關(guān)著門自娛自樂為好。另一方面那些個名腔名段會的、知道的人那是太多了,你要是敢唱出來人家不知會給你挑出多少毛病呢,避尤不及,所以出于揚長避短的角度考慮,我把收藏精彩的小唱段作為重點。小的唱段結(jié)構(gòu)精巧,往往是用于情節(jié)過渡或人物轉(zhuǎn)換,小唱段唱詞少而精,唱腔靈活生動又趣味十足,而真正好戲之人往往只盯住名腔名段,對小段不屑一顧,正好又給了像我這樣的戲迷留出了空間。小唱段雖然好學好記,但需要認真把握唱段唱腔中的重要拐點和情緒特點反復(fù)練習。這種收集和學習過程,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生活,還增長了不少的戲曲知識,同時也增加了自己演唱的底氣,在一些適合顯擺一下場合,往往容易收到調(diào)節(jié)氣氛的效果。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這出戲要慢慢去唱。既需要澎湃激越的高潮,也需要涓涓而流的經(jīng)歷。自己扮著自己的角色,同時又學著別人的角色,伴著那些炫美靚麗的唱段去舞動美好的青春芳華,繼而再揮灑飄逸的長袖,轉(zhuǎn)身去傾聽清泉潺潺的歲月。當一切歸于安靜的時候,不妨再唱唱那些留在骨子里的唱段,去回味曾經(jīng)演過的那些角色,品品自己釀下的生活之酒,豈不妙哉!
原創(chuàng)于2025年6月11日,6月14日首發(fā)江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