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野?夏】大江南北的創(chuàng)業(yè)人(人物傳記)
眉縣堆漆彩繪漆器工藝項目,是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縣傳統堆漆彩繪漆藝制作技藝馳名全國。而這個項目的傳承人就是陜西天美集藝漆藝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經理汶軍祥。2025年6月15日我隨眉縣愛心老愿者團隊來到齊鎮(zhèn)曲興村汶軍祥家,感受琳瑯滿目的堆漆工藝產品,助力我縣非遺事業(yè)發(fā)展。
汶軍祥的家位于村子東邊,大門朝北,遠遠望去,古色古香的大門,格外耀眼,顯得與眾不同。走進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對著大門的照壁上有兩個小牌匾,一個是陜西省工藝美術學會,另一個是研究學習交流基地。整個院子有一畝多大,院子南、北、西三面全是房屋。正南邊向西拐的是主房??蛷d內,屏風、地屏、堆金的裝裱字畫、各種工藝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在主房內通向后院里,有堆漆制作工藝的陰房及髹飾房,其主要作用是在一定溫度下刷漆,描金繪畫。其中陰房的溫度要求在20攝氏度到35攝氏度之間,濕度70?80之間,里邊有自動調節(jié)溫度和濕度的空調設施。在東邊是用彩鋼瓦新蓋了三間房屋,里邊放著從西安搬回來的各種成品和半成品原材料及設備。
二十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受原材料價格昂貴,工藝復雜,市場價格偏高等諸多因素影響,漆藝產業(yè)處于萎縮時期。在以汶軍祥為代表的一大批民間手工藝人執(zhí)著的堅守下,才使眉縣的堆漆彩繪漆器工藝傳承至今。堆漆彩繪漆器制作技藝,早期以平面繪畫為主,近20多年,這一工藝的傳承人汶軍祥,走遍了大江南北,南下廣東、江蘇等地學習漆藝,使眉縣漆器工藝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更加強調了立體抽象的應用,更加彰顯了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汶軍祥,中等個子,黑瘦的臉頰上有一雙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濃眉大眼。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樸實、厚道、能干的農村手藝人。采訪時,他顯得非常激動,熱情地招呼著我們,并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與堆漆彩繪漆器工藝的不解之緣。
1970年12月,汶軍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受父親的熏陶,還在七、八歲的時候,父親是當時生產隊難得有文化的人之一,每年過春節(jié),都要義務為群眾書寫對聯,小小年紀的他,就一方面看著父親寫字,一方面幫忙研墨,拉紙等。受父親愛寫、擅繪畫的耳濡目染,汶軍祥自幼喜歡鉆研繪畫。常常一個人畫皮球、畫鴨子、水桶等簡單繪畫。18歲那年,他從橫渠職中美術班畢業(yè),之后就跟著師傅鄧西奎學油漆匠,開始走村串鄉(xiāng)漆棺材等家具。到了1990年春季剛過,為了進一步拓展視野,他就隨著打工的人流,坐上了南下的火車。當時汶軍祥懷揣僅有的200元錢,火車票就要60元,站立在狹窄火車走廊中,站立了一天一夜,只身一人來到了廣東白云山謀生。到廣東后,身上只剩下100多元,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每天僅吃每碗一元的大米稀飯充饑。由于經常在那個地方喝稀飯,好心的賣飯師傅便每次給他多打一些稀飯。晚上,由于南方悶熱,沒錢住旅舍,就睡在橋洞下過夜。就這樣他在中山市拼命地尋找工作,不斷打探有無漆廠招工的信息。直到一月以后,應聘到中山市一家漆器工藝廠,開始了學習南方漆器的打工生涯,從此便潛心鉆研學習南方先進的漆畫堆漆工藝技術,這一干就是10年。
2000年7月。因嫌工資待遇低等諸多原因,經廣東一個老板牽線搭橋,他來到江蘇省常熟市一家漆器工藝廠從事設計工作,并擔任車間主管,在這兒每月可拿到5000多元的工資,從此便慢慢的緩解了家境困難的壓力。
到了2008年,在外打拼20年的汶軍祥,身邊有了一定的積蓄,再加上已經成家的他,上有老下有小,他想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業(yè),就毅然決然辭去江蘇常熟優(yōu)厚待遇的工作,于2008年6月,從常熟回到西安,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注冊成立了西安雅韻藝術品有限公司。從此,汶軍祥有了個人工作室,從事漆藝繪畫。主要經營漆藝文化的發(fā)展、保護傳承、工藝禮品、漆藝家具、古典家具的設計、制作和銷售等。承接定制屏風、漆畫、壁畫、家飾、酒店會所、別墅裝飾、雕塑、佛像貼金彩繪工程的施工等。從此,在西安東郊的灞橋有了自己的工廠,工人有十五、六個。妻子在廠子跟著他一起打理企業(yè)。隨著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汶軍祥也賺了錢,有了一定的積蓄,他就不斷購置打磨的機器設備,廠子生意紅紅火火的。
在西安創(chuàng)業(yè)的這段時間內,汶軍祥的工廠曾經搬遷過兩次。一次是2012年春節(jié)后,因工廠坐落的西安市未央區(qū)孫家灣村屬于城中村,需要拆遷,就搬到了位于原廠址東北的灞橋區(qū)北牛市安了家。第二次搬遷,主要是自己在西安東郊購買了商品房,為了離家近一點,于2015年3月,把工廠搬到了距北牛市村東北10多里的灞橋區(qū)杏園村安營扎寨。杏園村離他住的小區(qū)很近,上下班來回也方便。在轉輾西安的這些年,工廠主要是租比較偏遠的城中村房屋,主要圖房租低,減少費用開支。
轉眼到2018年5月。在西安打拼了10多年的汶軍祥,由于環(huán)保執(zhí)法檢查的力度不斷增大,一些城市的污染企業(yè)進行整治,再加上父親年紀大了,他逐漸將西安的廠子解散,將工人妥善予以安置。從此以后,他逐年將設備搬遷回到了眉縣曲興村農村老家,一邊照管80多歲的父母親,一邊自己耕種獼猴桃,并在自己的家中成立了堆積彩繪漆器工藝的工作室,傳承瀕臨滅絕的傳統工藝。
汶軍祥從18歲涉足漆器工藝,至今已近40個春秋。2018年他被評為寶雞市眉縣彩繪非遺文化傳承人,國家一級美術師,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陜西省漆藝畫家,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他的作品以金箔漆畫堆鼓漆藝,工筆淡彩為主色調,以造化為師,注重意境,講究氣韻,獨樹一幟。其中作品分別榮獲2015年至2016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銅獎和銀獎。2017年作品《漆犀皮漆筆筒》獲得“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chuàng)新銀獎。
當談起今后有何打算時,這位中年漢子非常自信地說道,他就是想讓彩繪漆器這門獨門絕活不斷的傳承下去,不斷拓展彩繪屏風、漆藝家具、禮品和飾品等產品種類,讓越來越多的農村有識青年,也同他一起發(fā)揚傳承堆漆彩繪工藝。他還要在家鄉(xiāng)建一個堆漆彩繪工藝博物館,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一來是與上級部門便于聯系,二來是帶動當地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yè),足不出戶,就能在家門口掙到錢。
堆漆彩繪漆器工藝是一門獨特的農村絕活,汶軍祥30年如一日堅持和探索,這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值得后人學習。這時,夕陽已不知不覺西墜落山,看著眼前這位堆漆彩繪漆器的傳承人,信心百倍,對美好的明天充滿著無限的憧憬,我不由得肅然起敬,只要有像汶軍祥這樣一大批執(zhí)著追求堆漆彩繪漆器事業(yè)的人默默地堅守,我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就一定能夠傳承、發(fā)揚和光大!
2025年6月16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