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星星文學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家(散文)

精品 【星星】家(散文)


作者:流水無聲 布衣,236.9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76發(fā)表時間:2025-06-20 22:02:08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也好,家也罷,努力自強,發(fā)展提升才是硬道理。
   ——題記
  
   6月10日下午5點半,學生高考完,學校便“特赦”了我們。我如釋重負,坐車回到菏澤。天還沒有黑,便看到結(jié)束高考的兒子,他平靜的狀態(tài)告訴我,應該發(fā)揮得正常,只要正常發(fā)揮,我就不用擔心。
   在相鄰的縣城教高三,我比艾青幸運,不必“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也沒有老舍筆下鼓書藝人方寶慶內(nèi)心的悲憤,“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蔽页錾诙兰o七十年代初,雖然一路艱辛,卻也完全可以在高大寬敞的教室里,用大嗓門,給孩子們說諸子百家,誦唐詩宋詞,講明清小說,謳歌穆旦詩中“已經(jīng)起來”的民族、以及日益強大讓世界各地越來越仰慕驚嘆的祖國!
   11日一早想和妻回老家看看幾畝薄田。有限的薄田向來是妻子打理。高考期間,我在學校堅守崗位,妻子就要照顧今年也高考的兒子。因為兒子在菏澤一中上學,菏澤一中歷年高考都由家長和學生本人負責。妻夏收完畢,播下種子就匆匆忙忙澆了水離開了,也不知出苗怎樣。
   電動三輪車行駛在寬闊平坦的公路上,我和妻先是談孩子的現(xiàn)狀,接著談孩子的未來,又談到我們的過去?;貞浿械男了岚橹⒆映砷L中的欣喜,過去的泥濘坎坷換來今日巨變的慨嘆,曾經(jīng)的悲涼換來今日越來越多的認同,不知不覺也成了別人眼中靚麗的風景!
  
   一
   回到老家,妻子沒進家門,就迫不及待的去田里看出苗情況。我在院子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像《木蘭詩》中木蘭凱旋歸家一樣,每個房間都瞧瞧,非常熟悉,也非常親切。
   堂屋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蓋的三間起脊的房子,四米廳高,門聯(lián)窗,窗戶上下各有一圈鋼筋磚,四角也扎有鋼筋外部用水泥加固,前面一面墻貼有馬賽克。盡管當時在村里也首屈一指,但現(xiàn)在已明顯落后了:隨著坎坷不平的泥濘大街變成柏油路,又變成和胡同一體的水泥路面,我家前后左右,都已經(jīng)是上下兩層、房頂帶有各種造型的別墅了。
   東西總共五間廂房還不算太落后,是2010年暑假建成,和大門、水房連為一體的建筑。我家?guī)缀跏亲钗黝^,南鄰大街,大門朝東,門樓是上下兩層,上層朝東面的整面墻上貼著一幅“黃山迎客松”。東邊沿大街的鄉(xiāng)鄰多是大門朝南,又沒建門樓,是那種和墻體連在一起非常整齊單存的大門,我家門樓上的壁畫就顯得非常顯眼,在東邊大街上兩百米的地方就能看到。大門一早就可以接受到東方萬道霞光的沐浴,這正是我當年主張多花銷一些也要建門樓貼壁畫的原因。建廂房時,大女兒馬上上初中,已不方便和我們一起住在通透的堂屋里。二女兒也已上學。兒子即將四歲,按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屬于超生,剛剛交了兩萬多元的社會撫養(yǎng)費。經(jīng)濟本不寬裕,我最初也想簡單一些,蓋兩間東廂房連一個大門即可。但我那時,早已經(jīng)過了被人冷嘲熱諷的階段,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親友的認可,很多人幫著參謀,規(guī)劃也越來越大方,他們也出手闊綽,主動借錢給我,等到房子建成,建筑規(guī)模和成本都翻了一番還多。
   又過了十年,也就是2020年暑假,大女兒大學畢業(yè),二女兒上菏澤一中,兒子也在城區(qū)的民辦學校上初中。隨著發(fā)展需要,我便在城郊結(jié)合部,憑借我和妻辛苦努力和我徹底戒煙后節(jié)省下來的錢總共不到三十萬,加上跟親友同學借來的十五六萬,交了百分之四十的首付,購買了四室兩廳兩衛(wèi)多層帶電梯的房子,算是在城邊安了個新家。
   我還在想著家的變化,已經(jīng)沒有激動,也談不上自豪,平平靜靜的想著,妻子從田里回來了。她說,西南地的玉米苗差太多太多,需要補補。順手的家什被鄰居借走了,我便拿一把窄一點的鐵锨,和妻子一道去田里。
  
   二
   出了莊,離我家的幾畝薄田還有二三百米,就能看到薄田地頭的一顆巨柳,柳樹已有三十四歲,長得很高大,也很茂盛,就像一個綠色大型蘑菇般的帳篷。有風的時候,能看到濃密細長的絲絳的舞動,非常熱情,也非常有激情。
   那樹下長眠著我的父親,樹北也埋葬著我的爺爺和奶奶。
   農(nóng)歷一九九一年正月初四,父親見背,我于正月初六將父親安葬。父親病達九年,臥床一年。卒年僅僅四十又四,我正在菏澤一中上高三。
   安葬父親時,有兩個細節(jié)我記憶猶新:一個是家族的長輩在父親入土后讓我單獨留下來,在看不到眾人時才在墳前燒回路紙,反復囑咐我燒完后直接回家,不能回頭(傳說是以此與陰陽兩隔的父親作最后的別離,如果回頭擔心會看到不該看到甚至恐懼的現(xiàn)象)。而我不僅回頭,而且一路回顧了三次:我始終不甘心父親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幻想著父親能從矮矮的墳墓中出來。另一個是本家的叔叔大爺一再安排我要把植入父親棺木前做引魂幡的柳枝隔三差五的搖一搖、拔一拔,以防它存活生長成大樹,說是“樹旺人不旺”,而我心中卻把那柳枝當做父親生命的延續(xù),不僅沒有晃動,還安排了弟弟妹妹看護,不讓別人動它。這才有了三十四年后的柳樹參天!
   父親一生短暫,卻是鄉(xiāng)鄰們口中的能人、好人,也是爺爺?shù)尿湴???上]能為爺爺奶奶養(yǎng)老送終(奶奶和爺爺分別是在2007年和2009年離世)。
   因為當時的各種因素,父親僅僅是高小文化(即現(xiàn)在的小學文化),卻為生產(chǎn)隊當了將近二十年的會計。當時社員擁護,領(lǐng)導贊成,一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久,他到城里美術(shù)廠當畫師,才得以脫身辭去會計一職。
   父親能到當時地區(qū)美術(shù)長當畫師,先是自學并四處求教,后來有一個外地的分配到附近中學的老師,也熱愛美術(shù),經(jīng)常登門與父親一起探討,相互勉勵。因為是老師,盡管比父親小一歲,父親也尊稱他為“哥”。
   在去美術(shù)廠之前,父親為了養(yǎng)家,還自學了編籮筐籃子。爺爺說,父親僅僅把爺爺買的一個籮頭拆開,再重編,便學會了。因為他肯思考善鉆研,不僅籮頭編得好,在集市上賣的快,還很快學會編籃子、編生產(chǎn)隊用的大框。不到兩年還有人登門拜師學藝。
   后來父親在美術(shù)廠,主要是畫彩蛋,美術(shù)廠的工資是多勞多得,他每月都超過了三百,東西南北城的美術(shù)廠還爭著邀請他。但是他處事太率真,輕信了領(lǐng)導,把多年的工資大部分存到廠里,以至于80年代初期,一直靠藝術(shù)品出口的美術(shù)廠,因外貿(mào)局沒有聯(lián)系到出口業(yè)務(另一說是美術(shù)廠和外貿(mào)局關(guān)系破裂)而倒閉,他兩三年存到廠里的六千多元工資,也成了泡影。任憑他跑斷腿,磨破嘴,也沒要來一分。漸漸地,他病倒了。因當時醫(yī)療水平有限,明明是人已不能活動,菏澤城大小醫(yī)院竟然檢查不出病癥。直到三年后,三院來了一位省院的專家,姓孫,才告訴他是腦動脈炎。家中早已負債累累不說,還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他不間斷吃藥,還是在五年之后,腦血管病多發(fā),癱瘓在床,之后就沒有好轉(zhuǎn),直到離世。后來我遇到他多個同事,都痛惜他的不幸,也贊嘆他的畫藝。
   父親中年離世,家里天塌了一般。我沒有親大伯,也沒有親叔叔。爺爺雖然忠厚,但有些懦弱。我那一年高考語文、歷史又出現(xiàn)了意外(這兩科也是第一天考,選擇題好像都不低于40分,考點在10里以外,路況不好。我騎著破舊自行車又熱又累,忘涂了答案卡上一個必涂項目,客觀題被判0分),僅僅被補錄了一個不倫不類的中專,兩年后也不能像師范類畢業(yè)生一樣分配工作。我只能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同時去中學代課。那四五年,我們一家在風雨中飄搖,受到了很多冷嘲熱諷甚至擠兌。有一年夏季干旱,因為靠井水灌溉用的水泵、電纜線、鋼絲繩、輸水帶等我家一樣也沒有,母親著急和近鄰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也沒能按田地位置順序灌溉。大家都澆完后,我到兩個親戚家借來全套設備,求人幫助安裝連接好才澆成。直到1995年,弟弟妹妹在外打工拼死累活攢了點錢,我在學校能正常教書的同時也業(yè)余靠畫畫寫宣傳標語維持生計,建好我家第一座新房,鄉(xiāng)鄰們才對我們有所改變。又過了三四年,我們兄妹一起努力,建了第二座同樣的新房子,承受住兄弟二人訂婚、結(jié)婚、母親大病院做手術(shù)并康復等一系列壓力。再后來我進城教書,先是初中畢業(yè)班、后來是高中。我前后也自學了師范類??啤⒑趲煼额惐究?,直到拿到高中教資。鄰居們又漸漸開始對我們刮目相看了。
   到了地頭,看地里也是青汪汪一片。妻子說,缺不缺苗,僅僅在地頭是看不出的,需要低著頭到地里面走走。這一點我很贊同:就像我教學一樣,學生是否學會,僅靠課堂上集體問答“對不對”“會不會”“是不是”是很難判斷的。很多學生把有印象就當著記住了,把看著答案或講解能明白就認為學會了,殊不知每一個差距都需要他們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想真正掌控學情,還真的需要提問一些具體問題讓他們回答,還真的需要找一些典型的習題讓他們親自做一做,然后收起來認真批閱,看存在問題的多少、個性與共性,再進行二次復習、講解、及強調(diào)。
   低著頭走進田地,發(fā)現(xiàn)真的缺苗嚴重,尤其是中間和西部,特別是中間和南邊兩畦更為嚴重。補種時掘土才知道,多是有芽,只是因為澆水后未及時松土,土地高溫下板結(jié)未出。其實澆水后離開到這次回來也不到一周,怎奈夏季氣溫高干得快。也難怪我們這里如果不下雨,就有“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的說法。和妻補了整整一上午,種子用完了也沒有補到五分之二的面積。午飯后,妻子又購買了一袋重約一公斤的玉米種,下午頂著高溫我們又補了整整一個下午。
   現(xiàn)代生活豐富多彩,節(jié)奏也很快,大多播種實行機械化作業(yè)。清楚地記得人民公社末期,家家也有一小部分責任田,經(jīng)常是先由生產(chǎn)隊耕好或者自己用鐵锨掘好,然后打好一道道畦埂,在畦埂上挖下間隔三十公分左右的坑,用地板車拉來水舀水洇坑,再把事先用涼水浸泡的種子,每坑丟入三粒,坑內(nèi)不見水后才可輕輕埋土,不能用力猛踩。感到那時農(nóng)民真的是用心伺候土地,靜心專注培育自己的作品。玉米苗長出,很少缺苗,在大地上整整齊齊的,如詩如畫,充滿神奇。
  
   三
   12日一早便開始澆水。妻子幫我鋪好輸水帶,便去了我們另一個小的地塊。那個地塊邊的鄰居見我們回來,便邀請用他們的設備澆水。妻子擔心我不會澆,囑咐了又囑咐才離開。其實農(nóng)活我是不陌生的,結(jié)婚前和結(jié)婚后孩子小的時候我也經(jīng)常干,只是孩子越來越大,我在學校也越來越忙,家里農(nóng)活漸漸壓在她一人身上。
   霞光萬道,柳樹的濃蔭也很長很長。這時飛來幾只喜鵲,竟然在我面前飛舞鳴叫,完全沒有害怕人類的意思。這種久違的和諧讓我情趣滿懷,掏出手機錄了一段又一段。它們時而漫步,時而雙腿蹦蹦跳跳,有的在田埂上,有的在水中。有時舉目仰望,有時低頭深啄,有時搖頭晃腦,實在可愛極了。
   隨著水面越來越大,天漸漸熱起來。我還是堅守著當年的習慣,穿著短袖和短褲,沒采取任何防曬措施。到了中午,漸漸感到皮膚被烈日炙烤,甚至有些焦灼,也覺得別有情趣:長期在辦公室里,我非常喜歡年年來兩日這樣的情感與生活的回歸,體會當年隨著祖輩、父輩在田里勞作的艱辛。只是當年是很多的無奈和痛苦,現(xiàn)在是收獲生活,收獲人生!
   幾只喜鵲不離不棄,在我身邊,時近時遠,時飛時歇,時而正面凝視,時而側(cè)遠跳躍。其中一只仿佛與我心靈相通,每當我吹出口哨,它便蹦蹦跳跳跳,可愛得一如當年環(huán)繞膝前的孩子!
   大女兒曾是我的開心果,幼小時候的她口齒伶俐,聯(lián)想豐富,驚喜不斷。記得她三歲生日那天,我專門請假打車回家。到家時她媽媽正坐在床邊喂她早飯,她卻小嘴說著吃這吃那一連串兒,就是不喝碗里的飯。她媽媽隨口來了一句“你吃狗屁哎”,她馬上生氣回了一句“你吃狗屁”,兩只眼睛瞪著她媽。我笑著說了一個“傻”,她又滿臉驚呆的看著我,我便馬上說“你媽媽也傻”,她才笑著湊到碗邊,一口一口喝起了飯,她媽媽回頭,滿臉帶笑說:“這么小就不讓說了,大了了得不?”
   那年夏季,大雨不斷,淹沒農(nóng)田,她媽媽看著門外的天空說了一句“這老天爺啊,下起來沒完沒了”。她看著她媽說:“你不會去找老虎哥去?”她媽媽驚呆,問:“找你老虎哥干啥?”她說:“讓俺老虎哥給老天爺說一聲,別讓老天爺下雨了!”她媽媽才明白:因為她老虎哥是村干部,經(jīng)常在大喇叭上安排村里事務。只不過她年齡小,還不知道他老虎哥管不了老天爺。
   如今大女兒已師范類大學畢業(yè),入職為新區(qū)實驗小學教師。
   二女兒也很爭氣,不僅高中同姐姐弟弟一樣,在我的母校菏澤一中就讀,而且現(xiàn)在已升入青海大學,暑假后就是大三。最初我想讓她填報曲阜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或者山東師范大學的物理、化學、和英語系,但是她有主見,想走一所211,還想攻讀生物技術(shù)類專業(yè),就尊重了她的意愿。
   兒子考入菏澤一中后,盡管喜愛體育運動,文化課學習也表現(xiàn)得越來越突出,帶給我們不斷的驚喜:高一上學期就從入校時的五百名以后沖進學校前一百名,高二高三一直保持著,而且物理、數(shù)學和生物多次被評為學校單科狀元,我相信他今年高考也定能不負眾望!
   前些日在空調(diào)之下,我的鼻翼遇到輕微的按壓就疼痛,兩日的曝曬后,竟然任意揉搓也沒有不適,這是我意外的收獲。
   2025年6月19日星期四
  

共 5203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文章以“家與國”的辯證關(guān)系為主線,通過返鄉(xiāng)補種玉米、回憶父親生平及家庭發(fā)展歷程,勾勒出個人命運與時代脈搏的同頻共振。以“薄田耕種”“房屋變遷”“子女成長”為切口,既展現(xiàn)三代人在困境中自強的精神,也折射出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縮影,印證“努力自強是硬道理”的核心思想。在寫作手法上,采用“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以田間缺苗補種隱喻人生需直面困境,用柳樹生長象征家族精神延續(xù),借房屋迭代映射時代進步;現(xiàn)實與回憶交織的雙線結(jié)構(gòu),使個人史與社會史相互呼應。細節(jié)描寫尤為精妙,如父親墳前柳枝的守護、子女教育選擇的轉(zhuǎn)變等,讓時代印記具象化。又融入“三天一小旱”等鄉(xiāng)土諺語;引用艾青、老舍作品及《木蘭詩》,使文學性與生活氣息自然融合,在平實敘述中涌動著對家國發(fā)展的深沉思考。感謝您的深度好文!【編輯:棠與魚】【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50624000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流水無聲        2025-06-21 07:07:51
  非常感謝老師寫下編者按!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歡對生活作詩一般的瞭望
2 樓        文友:流水無聲        2025-06-29 08:02:20
  獲得精品,非常感謝老師和文友厚愛!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歡對生活作詩一般的瞭望
3 樓        文友:流水無聲        2025-06-29 08:32:21
  非常感謝!在被評為精品的當日,我省出高考成績,兒子今年高考雖然上不了清北,但成績(647分)位次不管是總成績,還是選學的物化生單科,均在山東省夏季高考考生將近七十萬人總數(shù)的千分之六的范圍之內(nèi),真的非常感謝!感謝所有的老師!感謝社會的關(guān)注!感謝他自己的努力!也感謝為了孩子一路走來仍能堅守盡力的自己……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歡對生活作詩一般的瞭望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