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雜文隨筆 >> 【家園】才子為何多風流(隨筆)

編輯推薦 【家園】才子為何多風流(隨筆)


作者:寒云溫馨 布衣,114.7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38發(fā)表時間:2025-06-23 12:25:59

何謂風流才子?按辭書的解釋為有才學而不拘禮法之人。因為中國以儒學為國教,歷來重禮法,不重禮法的人,在社會上只能算是異類,他們率意任情,恃才傲物,蔑視權貴,不顧世俗的功名利祿,就像李白自嘲說的那樣,“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如此看來,風流才子多是仕途不得意者。
   郁達夫雖說其貌不揚,但文采風揚,可謂是十足的風流才子。在日本留學期間,不少紈绔子弟在日本過著醉生夢死的墮落生活,這讓他憤怒、無奈與孤獨。為了尋找靈魂的平衡點,他選擇了沉淪,不斷地去找日本的失足女與旅館女招待發(fā)生關系,才能讓他的內(nèi)心暫時安靜。
   他在自傳寫道:“我一個人住在被厚雪封鎖住的鄉(xiāng)間,覺得怎么也忍耐不住了,就在一天雪片還在飛舞著的午后,踏上東海道開往東京去的客車……受了龜兒鴇母的一陣歡迎,選定了一個肥白高壯的花魁賣淫女,這一晚坐到深更,于狂歌大飲之余,我覺得竟把我的童貞給破了。”
   郁達夫在尋花問柳這件事上,非常上癮,也讓他非常糾結。但是,愈是糾結,愈是不能自拔。
   為此,郁達夫給自己找了個繼續(xù)沉淪的理由:“我是兩性問題上的一個國粹保存主義者,最不忍見我國嬌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國流氓去足踐。我的外國留學時代的游蕩,也是本于這主義的一種報復的心思?!?br />   他一邊放縱,一邊沉淪,最終在理想抱負和懊悔自責中,選擇了“沉索性沉到底”。
   他的成名作《沉淪》,描寫的就是一個“靈與肉”激烈碰撞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是位憂郁型的留學青年,由于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屢受屈辱,這讓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陷入難以排遣的苦悶。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情節(jié)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其實小說的主人公就是郁達夫自己的影子。
   大革命失敗后,郭沫若被迫攜妻子兒女流亡日本。在日本時,他經(jīng)常去嫖娼。一日嫖畢,從妓院的窗戶望出去,外面是黑漆漆的海面,雜著劣等香粉氣味的風從窗戶吹進來,他的胸口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于是熱淚盈眶,對著窗外的海面大喊:“祖國啊,我愛你!”將妓女嚇了一跳。他嫖娼染上了性病,把性病傳染給了他的日本妻子安娜,安娜為此不得不寫信給恩師小野寺直助,懇求他介紹關東地區(qū)的專家名醫(yī)給予治療。這成為郭沫若廣為人知的人生污點之一。
   套用一首詞:不是愛風流,卻被風流誤。花花世界太迷人,誰能把持住。
   人不風流因無才,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呢?

共 104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隨筆,作者評述“才子為何多風流”,有著獨特的領悟。文章開篇詮釋了風流的含義,引出了有關才子為何多風流的話題。文中先后分析了中國近代著名才子郁達夫和郭沫若的人生經(jīng)歷,證實了才子為何多風流。內(nèi)涵厚重的文字,感謝發(fā)文分享,推薦閱讀共賞!【編輯:秋覓】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秋覓        2025-06-23 12:27:07
  內(nèi)涵厚重的隨筆,作者評述“才子為何多風流”,有著獨特的領悟。
秋覓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