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聆聽,雨里的鄉(xiāng)音(散文)
一
陰了兩天,燥了兩天,雨,終于下下來了。不大!淅淅瀝瀝,一會兒下,一會兒停,好像顯得極不情愿,又像應(yīng)付似的。
近年來,雨水明顯減少,好不容易下場大雨,還被報道是人工降雨?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下雨成了奢侈的自然現(xiàn)象。去年整個冬天更是沒下一場雪,偶爾滴嗒點小雨,連地皮都沒打濕。莊上鄉(xiāng)親們都說:“要不是有機井,恐怕麥子都難收哦!”即便如此,今年小麥收成依舊不算太理想。老話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比ツ陝e說三層“被”了,連個“半截褥子”都沒見到,整個冬天旱到不行,空氣燥的很,被冠以“暖冬”。入冬后溫度遲遲不降,導(dǎo)致小麥在年前瘋長使煩了氣力,年后遲遲未能返青,加上整個春季持續(xù)少雨,減產(chǎn)成了必然。
如今,偶爾下場雨,大都來的遲,走的快,短時而急促。各大天氣預(yù)報APP提前造勢“大風預(yù)警”“雷電預(yù)警”“暴雨預(yù)警”,給人一種緊迫感,像是不來一場雨都對不起大家期待的心情。盼星星等月亮,天終于陰沉了,烏云密布,偶爾幾聲并不炸耳的響雷,讓等雨的心情又濃了幾分。等啊等!盼啊盼!看著天上的云時而聚起,時而渙散,風也刮了,雷也打了,下雨前的節(jié)奏被拉滿,雨,卻遲遲不來。這讓我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唉,怪不得需要人工降溫,不打它兩炮,它是不出血呀!
我喜歡雨天。雨天,是很愜意且充滿詩意的?!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耳熟能詳?shù)哪欠N安寧祥和的意境,讓人醉于春夜,醉于清風,醉于萬物復(fù)生。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在雨季,荷塘、河溝以及蘆葦蕩里蛙聲一片。那種被雨水沖刷后的清脆,洗滌后的繚亮,一長一短,一高一低的節(jié)奏,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靜謐,仿佛一切都是新的。
二
相較于現(xiàn)在,我更喜歡兒時的雨天,尤其是假期的雨天。
農(nóng)人家的孩子,即使放假也不可能閑著。尤其是在夏天,農(nóng)田里總有干不完的活。父親和母親每天起早貪黑,日不出而作,月出還未歸,活還是干不完。好像農(nóng)民天生就不能閑著,沒活也得找點活干,不干活這一天就虛度了。只有雨天,農(nóng)人們才能放心的休息,休息,因為這是老天爺放的假。
兒時的雨,像千千萬萬樸實的農(nóng)人一樣,實實在在,踏踏實實,不急不躁地忙。一場雨下個一兩天,是件很正常的事,什么時候該下,什么時候該停,像是冥冥中安排好的。農(nóng)人們心里也有數(shù),知道什么時候該去地頭上挑溝,什么時候該去放水。不像現(xiàn)在的雨,看天氣預(yù)報有雨,甚至精確到分鐘,你就等吧!等到了點沒下,再一看天氣預(yù)報,晴天了。到底是雨騙人,還是人騙人,無從得知。
小時候,我總盼著下雨。烏云密布,雷聲滾滾,讓我既害怕又興奮同時心里又裝滿期待,期待一場甘露的降臨,期待天外來客的到訪。黑云從西北方向滾滾而來,像是大軍壓境一般。風,起來了,刮得天昏地暗,幾道閃電劈開厚黑的云層,畫出一道道神秘的符號。隨后,沉悶的雷聲由遠及近。緊接著,是一種類似于風的聲音,只是密度厚重百倍。這時常聽母親說:“嚎,快點兒收拾,云墨(音譯)來了!”大家看似手忙腳亂,實則有條不紊地收拾著東西。我家在忙,鄰居們在忙,整個村子都在忙,好像世界都在忙。
把牛牽回牛棚,把車子推進大門洞里,把房頂上的糧食蓋得嚴嚴實實,把所有農(nóng)具放進小偏屋里。雞上了架,鴨回到圈。但小豬崽子們頑皮的不肯入圈,小牛犢子偶爾添亂,把剛排放好的農(nóng)具踢倒了,迎來了主人幾聲咒罵。
一個碩大的雨點,砸在孩子臉上,孩子發(fā)出一聲驚呼“下雨啦”!大人拽下晾衣繩上的衣服,孩子拽起心愛的小狗,小貓,朝屋里跑去。
雨,最喜歡捉弄小孩兒,當我們跑進屋子,雨卻不下了。孩子們又返回庭院,向天上望去,厚重的黑云團還在,雨去哪里了?突然,幾個雨點,不!是無數(shù)個雨點,仿佛憑空出現(xiàn)一般,潑在孩子的臉上,身上。孩子驚呼著,笑著,跑進屋子。片刻間,雨從屋檐上落下,砸在門檻外,激起渾濁的水傘,從渾黃濃稠變成晶瑩透徹。
我之所以喜歡雨天,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放松,前所未有的放松。雨天,對農(nóng)人們來說,是難得的假期。兒時夏天多是雷雨,村里人的安全意識很高,怕雷電會劈壞電視,劈壞房子(在我們鄰村,有一戶人家在雷雨天看電視,房頂真被劈了個洞,電視也炸掉了),會把電閘拉下來,即使不拉電閘也一定會拔掉所有電插頭,拔掉電視天線。沒有電視看,那就只能睡覺。趁父親和母親休息,我會先看一會兒書,母親曾給我買過兩本書,一本《作文大全》,一本《故事王中王》,兩本書不知被我翻了多少遍。后來學(xué)校建圖書館,我把書捐了。男孩子嘛!頑皮好動,喜歡拆東西。我家一些小型電器,大都在雨天遭我毒手,天晴后,父親會為它們報仇雪恨。
三
小時候我總幻想,雨不停該有多好,就這樣下下去。這么荒謬的想法,也只有孩子能想的出來。
記憶里,兒時的雨多在下午才停。雷聲斷斷續(xù)續(xù)消失在村子上空,消失在云端。一瀉千里后的積雨云,得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它變得很輕很薄,重新飄起來。陽光照在上面,它透如蟬翼,讓人不敢直視。陽光照不透厚云,光便向周圍擴散,云團鑲上了一道金邊邊,如佛光普照,讓人生出敬畏之心。
窗子慢慢亮起來,知了叫了起來,青蛙叫了起來,空氣開始躁動起來。大人們穿上雨靴,披上化肥袋子內(nèi)膜,扛起鐵鍬,朝村外走去。風,被雨沖刷的很清涼,吹著農(nóng)人肩上的油布飄起來,像是美猴王的斗篷,鐵鍬桿變成了如意金箍棒,被扛在肩上,霎時威風凜凜。
村子里,田野間,溝滿壕平??諝馇逅耍屓巳滩蛔〈罂诤粑?,一種前所未有的舒暢,縈繞在肺腑。
大人忙,孩子也不會閑著,穿上雨靴,開始“尋寶”。
在我家西墻根處,有幾根兩米左右的樹身子,表面黑乎乎,有些已經(jīng)腐朽,但依舊立在那里。我不知是從什么時候放在那里的,感覺一直就有。每次雨后,這里便是我采木耳的第一目的地。
小時候吃的木耳,很少是在集市買的,大都在自家這堆爛木頭上摘的。有幾根爛木頭上長白木耳,沙質(zhì)的白,白的刺眼,小朵,不能吃,也算不上好看,在黑色木頭上很顯眼。偶爾還能看到幾朵蘑菇,蘑菇不大,像一把漂亮的小傘支在木頭上。真不明白,雨都停了,還支傘干嘛?此刻也顧不上管它,還是繼續(xù)找木耳。
這堆爛木頭里大多是榆樹,小時候總感覺榆樹最多了。家家戶戶,屋前屋后,甚至院子里都種有榆樹,而且很多家院子里都堆有爛木頭,里面也是榆木居多。榆樹上長的木耳大而圓,邊緣呈波浪形,起初是黃褐色,隨著漲勢旺盛,變成黑褐色,富有彈性,給人一種厚重的踏實感。我家也有幾棵蘋果樹身,但上面結(jié)的木耳不能吃,多是白灰色,看上去讓人沒有食欲。爛木頭堆里,有一根質(zhì)地超硬的木頭,沒有皮,我不知道是什么木頭,上面出木耳,而且木耳表層帶有一些米白色絨毛,正面是一種青黑色,背面是灰白色,質(zhì)地較薄一些,但很有韌性,嚼起來“咯吱咯吱”。在靠墻里側(cè),有幾根腐朽很厲害的木頭上,長一種厚而大的黃木耳,質(zhì)地很脆,上面還有一些點點,根部纏繞著很多菌絲,或許不能叫它木耳吧,不知是一種什么菌類?這種不能吃,但我們會薅掉它,聽母親說,它腐蝕木頭很厲害。
父親放水回來,母親已把我們采摘的木耳洗干凈。和雞蛋炒在一起或做一個木耳雞蛋湯。木耳炒雞蛋,木耳咯吱咯吱,雞蛋香氣撲鼻,仿佛山珍海味也不過如此。撈一片湯里的木耳,入口嫩滑,像是把雨的詩意吃進了嘴里。
四
餐桌上,葷素搭配,食之有味。
素菜是木耳,葷菜非“結(jié)了龜”莫屬,結(jié)了龜也叫知了猴,是金蟬的幼蟲,至今依舊是夏季火爆菜之一。
母親說。只要天打雷,就會把地下的結(jié)了龜震出來。其實我發(fā)現(xiàn),即便不打雷,下過雨后,結(jié)了龜也比平時多,或許跟土質(zhì)松軟出洞容易有關(guān)系,也或許雨水會封住地面,洞里太過悶熱,導(dǎo)致缺氧,它們出來透透氣。
平時,它們出洞都在傍晚,晚上甚至午夜時分。下雨時,它們則出洞較早。停雨后,村里孩子就拿上空瓶子,出去摸結(jié)了龜。因土濕無需拿鏟子。在老村醫(yī)門前一處空宅基地上,有幾棵老榆樹,平時就數(shù)這里最出貨,雨天更不用多說。
記得一次暴雨后,我來這里,水面上竟稀稀疏疏漂著一層,只管撿便是。瓶子裝滿了,我就在路邊撿個油布袋子,油布袋子裝滿了,我就把它們包在背心里。它們爬呀爬,撓得我的肚皮癢癢的,背心上染滿它分泌的黑汁。平時晚上能捉幾十只到一百只不等,那天,捉了足足有三百多只。母親專門把平時腌結(jié)了龜?shù)男」拮樱瑩Q成了腌雞蛋的大壇子。
那次之后,我再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如今,別說捉幾百只了,幾十只都費勁。夜幕降臨,樹林里燈光交錯,村民笑著說“人比結(jié)了龜都多”。
五
雨天,客人稀稀兩兩,忙完一單。我坐到店門口屋檐下賞雨。路上偶爾一兩輛汽車駛過,濺起很高的水花,看起來,雨好大。
雨,下一會兒,停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一會兒。雨水順著房檐掉落,砸在水泥地面上,水珠碎開,濺在我的褲腿上,水漬從一個點蔓延開去。我試圖讓自己靜下來,在一場雨里找尋曾經(jīng)的愜意。
雨,毫無征兆地停了。沒有斷斷續(xù)續(xù)嘹亮的蟬鳴,沒有此起彼伏清脆的蛙聲,風,有些涼,空氣,依舊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