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星月】《巨流河》里的父親們 ————讀《巨流河》有感(隨筆)
“爸爸去哪兒了?”曾是湖南衛(wèi)視一檔很火熱的節(jié)目。為什么不是“媽媽去哪兒了?”
《巨流河》是百歲老人齊邦媛的回憶錄,讓我們跟隨這位偉大女性的筆觸,一起去認識三位父親。
第一位,齊邦媛姥爺——裴信丞,主動出手,挽救女兒的婚姻。
齊邦媛的父親年輕時出國留學(xué),被家中騙回來,娶了媳婦裴毓貞后,接著念書去了。孤獨,壓抑,喪子,大地主家的規(guī)程要把小媳婦裴毓貞逼瘋了。齊邦媛在八十歲時回憶母親早年的生活,標(biāo)題是《牧草中的哭聲》:裴毓貞見不到丈夫,他十年間回家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幼子夭折了,裴毓貞只能在黃昏時躲在牧草叢中自責(zé)哭泣;裴毓貞精神恍惚,看著從南方飛回的大雁,在野地里癡望許久……
唯一給裴毓貞慰藉的是她懷孕很想吃櫻桃,暑假在家的齊世英在小販那兒買了櫻桃用長袍的大襟兜著回家。一兜櫻桃,支撐了一個女子叢十九歲到二十八歲。紅櫻桃的光芒,如暗夜里寶石,璀璨奪目,那兜櫻桃是裴毓貞愛情的信物。
但齊世英的家書里沒有單獨給妻子的,裴毓貞也沒有給丈夫?qū)懶诺臋C會,她只有干不完的家務(wù),只有如巨流河一樣滔滔不盡的相思。她沒有社交,無人可傾訴,每年回娘家二十來天已是皇恩浩蕩了。
這就是舊式女子的婚姻。與琦君的《橘子紅了》里的大太太何其相似,勞累寂寞,過著活守寡的日子,那老宅子和橘子園就是埋葬青春和壓抑人性的活墳?zāi)埂_@名存實亡的婚姻讓二十九歲的裴毓貞失魂落魄,手塞到柴灶里被燒竟不知疼……
拯救裴毓貞于水火之中的是其父裴信丞。征得夫家同意,裴信丞親自把女兒、外孫、外孫女送往天津,送到姑爺身旁。若女婿不是陳世美,愿意收留這娘幾個,他就把女子交給女婿;女婿齊世英不要媳婦了要休妻,他就把女兒帶回娘家。
所幸裴氏父女這步棋走對了,女兒女婿從此一直在一起,生兒育女,盡管顛沛流離,但是裴毓貞對自己的婚姻很滿意。她曾告訴女兒:“有下輩子,我還是會嫁給他。他雖不是家庭第一的男人,但他還是溫和潔凈的真君子?!?br />
假如裴信丞沒這樣做,而是抱著“嫁出去的女子潑出去的水”態(tài)度,像《白鹿原里》冷先生一樣,任女兒自生自滅,估計裴毓貞和冷秋月的下場差不了多少,不是瘋了,就是死了。娘家永遠是女子的底氣。
如果不是有頭腦有經(jīng)濟實力的父親在關(guān)鍵時候出面,裴毓貞的后半生會怎么樣?不敢想。
第二位,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為女兒提供高質(zhì)量的父愛。
中國幾千年來男尊女卑,舊社會在南方女孩子意味著賠錢貨。江浙女孩的陪嫁要很高,不然被婆家瞧不起,所以才有十里紅妝。在北方,女孩被認為遲早會成為夫家一口人,在娘家姑且呆著,所以叫“姑娘”。姑娘出嫁謂之為“歸”,歸有光寫到“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
《紅樓夢》里大觀園里的女兒們錦衣玉食,琴棋書畫,似乎很尊貴。王夫人對王熙鳳感嘆:“你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yǎng),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像個千金小姐的體統(tǒng)。”但鐘鳴鼎食之家的女孩子結(jié)局怎樣?賈敏嫁給林如海至死沒有能回娘家看賈母一回,元春進宮“虎兕相逢大夢歸”,探春遠嫁是充當(dāng)和親的使命……她們都是家族利益的籌碼。
而齊世英留學(xué)日本德國多年,男女平等的觀念入了耳也入了心。
齊邦媛小時候得了肺結(jié)核,父親帶他去德國人開的醫(yī)院診治,又在療養(yǎng)院呆了一年?;硕嗌馘X呢?齊先生每月薪水的三分之一給了療養(yǎng)院。齊先生珍愛女兒的生命。
齊邦媛六七歲到天津和父親團聚后,就被送往小學(xué)讀書,烽火連天也從沒耽擱女兒的教育,齊邦媛中學(xué)高中就讀于南開,高中畢業(yè)考入武漢大學(xué)。齊先生讓女兒在自己辦的雜志社里讀英文期刊,支持她參加學(xué)校的演講賽,并為她搜集資料……齊先生給了女兒最好的教育。
齊邦媛十八歲讀大學(xué)第一次離家遠行,齊世英冒著傾盆大雨親自送她上船。那一幕,比朱自清的《背影》更感人。齊先生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日理萬機,在女兒人生關(guān)鍵時刻選擇親力親為。
齊邦媛在學(xué)校面臨大遷徙的時刻,她迷茫,她恐懼。齊先生給女兒寫信:“你盡管跟著學(xué)校走,我在有生之年一定會找到你?!睂τ?1歲的女孩子來說,那是多么鄭重的承諾,父親給了她如山的安全感。
齊邦媛讀書期間思想上的困惑,學(xué)業(yè)上的選擇,齊先生都會高屋建瓴,給予指點。
齊邦媛讀大學(xué)期間,齊先生給夠她足夠的生活費,還有一筆“惜別費”。第一次去武大,臨行齊世英在家中告誡女兒說:“如果有男生請吃飯,應(yīng)設(shè)法還請,不可以占小便宜?!彼耘畠汉痛笊虾5挠峒疑贍斦剳賽郏嵬瑢W(xué)的妹妹帶她去置辦行頭,齊邦媛不怯場,也不掉價。因為她口袋里有錢,讓富家小姐不低看自己。那是齊先生在經(jīng)濟上給女兒的底氣。
齊邦媛大學(xué)畢業(yè),父女倆在去往北京的火車上長談。女兒談的是張大飛追思禮拜上的奇遇,父親談的是對抗戰(zhàn)后東北局勢的看法。父親能理解女兒對張大飛如兄長如戀人如傾慕者的情愫,能諦聽女兒在得知心上人殉國后的悲傷。這種傾聽,是理解,是撫慰,是在幫助女兒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在少女時代,我們有幾人可以有幸和父親傾心暢談?又有幾個男人理解女兒的情感世界?
齊邦媛亦能在深層次理解父親齊世英的政治追求,成為父親一生的知己。齊邦媛的母親是家庭婦女,可能理解不了丈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而女兒因為讀了大學(xué),見了世面,有了學(xué)問,有了情懷,對父親的人生追求有著深刻的感悟。因此,齊邦媛雖然只在東北老家呆了六年,而且是從出生到六歲,按理說她不會對故鄉(xiāng)有那么深刻的熱愛和國土淪喪的疼痛,但是她的基因里繼承了父親的家國情懷,書中的字里行間都是愛國之情。特別是書名“巨流河”,就是家鄉(xiāng)的河流名字。可見父親對她的影響,流淌在血脈里。
受困于時代,齊先生沒有讓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后去美國繼續(xù)讀書,而是讓她先就業(yè)找對象盡量離父母近一點兒,甚至齊邦媛結(jié)婚后齊老先生大事上都是把女婿的工作和心理感受放在第一位,有點大男子主義。但這種選擇,讓女兒嫁得好,一輩子婚姻穩(wěn)定,家庭幸福。那是閱盡人世滄桑的父親明智的取舍。
《巨流河》里從始到終有一個英挺的背影,那就是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
齊邦媛活了100歲,是作家,教育家,文學(xué)評論家。事業(yè)學(xué)術(shù)家庭均衡穩(wěn)定,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有一位好父親。
在100年前的中國,有幾個女孩子會像她那么幸運呢?
第三位父親,齊邦媛的丈夫——羅裕昌,給了兒子們幸福的童年。
在《巨流河》里,齊邦媛并沒有給羅先生很多筆墨。但是,這位為臺灣鐵路電氣化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更是一位懂得取舍的好父親。二人結(jié)婚的時候,羅裕昌的工作臺北。當(dāng)時鐵路局臺中電務(wù)段段長出缺,裕昌和妻子商量,想調(diào)到臺中段。他認為,那里的段長宿舍很好,有相當(dāng)大的院子在那里養(yǎng)育兒女比較舒服……
別人都認為瘋了。一個男子不把自己的事業(yè)仕途放在第一位,真是不可思議。
但就是這一決定,讓他們一家人在臺中度過了17年的幸福時光。房子明亮,院子寬敞,大榕樹枝繁葉茂。在這里,齊邦媛和羅裕昌生養(yǎng)了三個兒子,給了仨小子完整的童年,有紗櫥嬰兒床,滿院子各形各色、大大小小、世代相傳的貓,有后院那棵自成風(fēng)景的大榕樹。齊邦媛寫到:“那榕樹須子又多又長垂至地上,樹干上有一個洞,每逢有他們歡的客人來了,我的三個兒子就到玄關(guān),把他們的鞋藏到洞里,然進房說‘現(xiàn)在你走不了啦!’客人一定做大驚失色的樣子……”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齊邦媛的幸福家庭,在臺中小院扎根,這是羅裕昌先生給的。
《巨流河》一書的照片上:齊邦媛三個兒子個頭挺拔,穿著體面,眼神清澈。
這就是杰出的父親,為孩子為家庭做了正確的選擇。
讀完此書,我想起了很多父親:
四十年前,一位老校長竭盡全力,讓兩個女兒考取中專。他的說女孩一定要有工作,不然出嫁后伸手向男人婆婆要錢,一輩子會被人靸在腳底下……
二十多前,一位老父親讓女兒上大學(xué),是高昂的自費生,為此被兒媳婦破口大罵天天找茬。晚年,老父親終于享了女子福。這樣的父親,他應(yīng)該擁有美好幸福的晚年。
83歲核武老人魏世杰,把已經(jīng)50歲的患精神疾病女兒的海燕依然捧在手心里,讓無數(shù)網(wǎng)友為之深深動容。
今天,女兒大多是父親手心里的寶,但是一個女孩子能走多遠,能飛得多高,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父親。1920年,林徽因隨父歐游,臨行前林長民告知女兒:“此次遠游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察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領(lǐng)悟我的胸襟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繁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yǎng)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林徽因后來在建筑學(xué)、文學(xué)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源自于林父對女兒高水準(zhǔn)的要求與期盼。父親是山,他托舉著女兒。高質(zhì)量的父愛,是孩子特別是女孩一生的財富。
巨流河滔滔不盡,它見證了百年中國巨變,也流淌著一代代父女深情。生命之流有盡頭,愛的海洋卻一直在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