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無所不能的母親(散文)
那年母親在娘家時是生產(chǎn)隊(duì)婦女隊(duì)長,她帶領(lǐng)社員們挑溝挖河。吃在地,睡在洼,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曾多次被評為過生產(chǎn)隊(duì)先進(jìn)代表。自從嫁給父親后,所有家務(wù)帶娃下地勞動,趕集上店,里里外外也成了無所不能的人。
那年父母親蓋起了四間土坯房,院墻和偏屋還有門洞子都還得需要一定的工程。每天父母親下地勞動回家起早帶晚,不辭辛苦地抽空就拉土脫坯。經(jīng)過一個月的時間母親搬坯,父親壘坯把院墻和門洞都蓋好了。
父親當(dāng)時任大隊(duì)膠廠業(yè)務(wù)員,父親經(jīng)常不在家去全國各地給廠子購貨。母親則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院子里養(yǎng)著幾十只下蛋的母雞,還養(yǎng)著豬羊,還在院子里圈了個籬笆種了幾畦菜。菜畦里茄子開著紫花,黃瓜的花瓣黃黃的不時引來了嗡嗡的蜜蜂,白色,紫色粉色的豆角花爭奇斗艷,生機(jī)勃勃的西紅柿只要開花就結(jié)果。當(dāng)時父母蓋完屋沒啥積蓄了,家里的大門只能用木棍定制成柵欄門子。母親對父親說,等秋后莊稼都收了,賣點(diǎn)谷子高粱,再攢點(diǎn)雞蛋錢,再賣了那兩個小羊羔,賣了豬仔留著給孩子們上學(xué)用。咱就能把門洞子的大門錢攢出來了,我就去樂陵大集市上看看,要有合適的我去買兩扇木門,把柵欄門換下來。
每年父母親不但種小麥、玉米、高粱、谷子、等農(nóng)作物。還變著法的種出產(chǎn)效益高的,辣椒,旱煙葉等。父親常給村里膠廠跑業(yè)務(wù),農(nóng)活大都有母親管理,施肥、澆水、打農(nóng)藥母親經(jīng)常一個人長在田里勞作。
旱煙喜歡有機(jī)農(nóng)家肥和豆餅,母親自己就用扁擔(dān)把肥料挑到田里給它們一棵棵施肥培土澆水。一棵棵旱煙長勢喜人“煙株向陽競發(fā),每片葉脈都流淌著豐收的密碼,從翠色波濤到金色殿堂,看那每片煙葉好像都在講述著大地的回饋”。這時母親在旱煙地里及時給煙修剪側(cè)枝和老葉,改善通風(fēng)透光條件。"春栽抗旱苗,秋收黃金葉,當(dāng)初指尖的厚繭都化作此刻眉梢的春風(fēng)”。秋后母親天天騎著大杠自行車趕集賣煙葉。那時都是擺地?cái)?。母親趕“三間堂”集,趕“朱集”集,趕樂陵大集。母親趕集背著一個大筐,框里放滿了一把把煙葉,在集市的街上來回走動邊喊邊賣:
“走過路過的不要錯過,快來買啊,上好的煙葉啊,自家種的。不信免費(fèi)讓你抽袋煙試試,不好不要錢”。
母親種的煙葉品一口,真像品味一杯陳年老茶,韻味悠長,母親背筐里的煙葉每次都賣空。煙品好柔和順暢擊喉感微妙香氣撲鼻賣出了好多回頭客。每個樂陵大集母親的煙葉都很受煙民們好評,愛抽煙的人們他們好像抽的不是煙,而是抽的寂寞,抽煙好像解千愁。
母親的煙葉賣完了,地里紅彤彤的朝天椒也該收獲了,三五成群的朝天椒像一盞盞小燈籠昂著頭,墨綠的葉子層層疊疊如青玉般光澤。母親把朝天椒采摘下來,然后晾曬好挑選出成色好的朝天椒開始出售。
母親借來了毛驢車,天剛蒙蒙亮她趕著毛驢車用蛇皮袋子裝的滿滿一車朝天椒,到十八公里外的樂陵農(nóng)副產(chǎn)品辣椒收購??處去賣。那時都是土路,路上坑坑洼洼非常難走。到了收購處,賣辣椒的人們車輛排起了長隊(duì),驗(yàn)貨、過秤、結(jié)算,等排上了母親已過晌午,母親一天沒顧上喝水吃飯,回到家已是傍晚。母親的朝天椒,又尖又辣每次都能賣個好價錢。
本該男人干的活,母親她無所不能幾乎都干過。再說母親把地里的莊稼都收完,該存的存該賣的賣,她攢夠了兩扇大門的錢準(zhǔn)備把柵欄門換成木門。
那天是樂陵大集,母親騎著自行車帶上了卷尺到了樂陵門窗市場,她從口袋里掏出寫在紙上的尺寸高度寬度看了記在心里。開始一家一家地挑選木門,集市上的木門還真挺多,各個門店的門琳瑯滿目尺寸大小不一,母親深知選擇門不但要看它的外形堅(jiān)固,更要看著舒服滿意,大門它是給家的溫馨和守護(hù)。母親在眾多扇大門里轉(zhuǎn)了幾個時辰,她終于看中了尺寸高度寬度大小正合適的兩扇木門。她和賣門的老板討價還價,最后下定決心掏出了貼身口袋里,里三層外三層用小手絹包裹的錢包,點(diǎn)出了五十元鈔票買下了那兩扇大木門。在七十年代末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五十元的兩扇大門已經(jīng)是很昂貴了。
母親把兩扇大門買好了,自己騎著自行車想著怎么往家運(yùn)???她想起前些天在樂陵大集上賣煙葉時,曾遇到我爺爺?shù)拿诵值芡醴剂譅敔斈棠痰那榫?。王芳林爺爺奶奶他家住樂陵縣城,他們那天也在樂陵大集上買東西,遇到了我母親賣煙葉非要讓到他家去吃飯。母親為了趕緊把煙葉盡快賣完,謝絕了王爺爺奶奶的邀請。王爺爺奶奶看我母親執(zhí)意不去他家,還給我母親在集市上買來的包子讓她吃呢!于是母親找到了王芳林爺爺奶奶家。跟王爺爺奶奶說明了這次買門的事,想先把兩扇大門放在王爺爺奶奶家院子里,然后回去讓人再拉回家。王爺爺奶奶爽快答應(yīng)了,王爺爺奶奶還想找他家親戚,找車給我母親把大門運(yùn)家去呢?母親說:“不能再給您二老添麻煩了,縣城里吃商品糧的多,哪有什么小拉車??!家里小拉車多的事,讓俺本院的侄子付德昌套上小驢車給拉回家就行,叔叔嬸嬸俺在家時說好了,您二老就放心吧”。
母親回到家告知了德昌哥哥,德昌哥哥他家也想買兩扇大門,他也想把他家的柵欄門換成木門。于是下一個樂陵大集,德昌哥哥套上小驢車,去樂陵給我家拉門自己也買門。得昌哥哥在集市上選了兩扇大門,也花了五十元?;氐郊遗d奮地說他買的門,可比我母親買的那兩扇門成色好多了。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那天正趕上一個上了歲數(shù)的老頭,他套著小拉車?yán)鴥缮饶鹃T來樂陵集市上賣,兩扇木門上還貼著紅喜字紅對聯(lián)呢?那老頭說,他家兒子剛結(jié)完婚欠的有賬,債主逼的緊沒辦法才把兩扇門拆下來賣了還債,不然哪舍得賣門啊。說著說著還掉眼淚呢?德昌哥哥覺得可撿大便宜了,誰料幾天后下了一場雨,木門被雨沖濕了,大喜字也掉下去了,這下才恍然大悟,原來兩扇木門上面都是洞,人家用膠泥把洞填上,然后兩扇門上都刷上紅漆再貼上喜帖把洞都蓋了起來。原來德昌哥哥買家來的是兩扇破門。這可是個天大的教訓(xùn),別貪便宜別輕信花言巧語。
每年的春天得給土坯房上一次泥,父親和母親把土拉到院子里,撒上麥秸把泥和好,父親自己往房頂上用掀仍泥,母親在屋頂上自己給屋頂用抹子抹泥。一天的功夫母親自己就把房頂子泥完了。剩下偏屋和門洞子還是母親自己一個人都泥完了。只要是男子們會干的活母親他都無所不能。
好不容易盼著兒女們長大成家立業(yè),母親又開始照管孫子孫女們了。那時我和哥哥還有兩個兄弟都在城里經(jīng)商,母親每天起早貪黑給五個孫女做飯洗衣,孩子們最大的十歲最小的六歲,母親每天沒睡一個囫圇覺。就這樣生的做成了熟的,母親一天一鍋饅頭一鍋包子地蒸著給孩子們吃。一直把孫女們都伺候到初中畢業(yè)。
現(xiàn)在母親已85歲,身體康健每天能給自己洗衣服,還能做著輪椅或拄著拐棍出來和左鄰右舍串門嘮嗑。
2025年7月12日江山文學(xué)首發(fā)
作者:付桂霞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