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墨】塘佳山的綠(散文)
2016年12月31日,當我步入淡裝濃抹、悠然自得的塘佳山時,竟發(fā)現(xiàn)匿跡了近一年的春天,暗藏于這國家級5A景區(qū)的明月山的南麓。塘佳山——一座遺棄于大山深處的古村,極似一位待字閨中的處子,恬靜地,酣睡于幽池秘境的綠濤中。
一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綠,沉淀于連通村外的峽谷中。
此程,我們應了塘佳山村李村長之邀。隨同一輪歲暮慵懶的冬陽,半縷若有若無的霜風,及幾個閑情逸致的文友,托付,一條寬不足五米且五月份方才竣工的水泥公路的引領,溯流而上,駛進了素昧平生的塘佳山。以至我第一眼見到她時,有一份未曾相見、卻似曾相識的親切,冥冥如與故人相約。其實無須約定,只求天意使然。
而這玉潤古樸的塘佳山,并不因我唐突的拜謁而驚愕,而窘迫,而矜持。相反,她呈現(xiàn)出應有的淡定、端莊與風雅。
塘佳山峽谷,將村莊系結于宜安公路S228省道線的仰峰村;塘佳山河,便是緊貼峽谷從東南方向,延入塘佳山莊上的。那條潛伏于村口知寒知暖、汪洋恣肆的河流,沿谷壑劈山破路,呼嘯雷鳴,蜿蜒于綠肥紅瘦的幽篁叢林,匯入安??h東北的章莊河。當我們輾轉于僻靜幽深的溝壑時,聞水聲與鳥鳴交織,瞰蔥綠與枯黃集結,感煙云與暖陽同輝,慨冬景與春色層疊。跌宕起落的溝谷像極了一架毛茸茸的碾槽,車行于密林填充的谷底,如一只往來于碾槽中的碾盤。其實,峽谷遠不同碾槽那么簡單,因為進村的道路彎彎曲曲,崎嶇不平。蔥郁而深沉的谷道,安靜地盛放著塘佳山嫵媚的河道,還有從山林綿綿不絕溢出的綠。
整段峽谷河道時而急促,時而舒緩;時而惱怒,時而恬靜;時而桀驁,時而溫馴。反復著,纏綿著,放浪著,不知流淌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知為什么、或為誰而流淌?也不知從何處來?且將向何處而去?其實這肆意放縱的流水,替厚實的塘佳山增添了無盡的色彩和靈性。似那凜然出水的處子,瀲滟而豐盈,清純而靈動,嬌艷而富態(tài)。
而纏繞于塘佳山此起彼伏、浩瀚無邊的綠,是自村莊四周漫山遍野的竹海,滲漏出來的。極似塘佳山潛伏于綠濤中的細流,含蓄地平鋪,寫意地涂鴉,酣暢地潑灑。此起彼伏的峰巒,宛如披著一床墨綠而寬廣的褥子,又恰似波瀾壯闊、浪潮洶涌的一汪碧海。那抹比歲月還飄渺的墨綠,如鐵桶一般,包圍著這座隱匿于深山的沒有確切年代的古村,寧靜,安祥,平淡而寂寞。像一位飽經風霜而目光呆滯的古人,守候一次快意人生、風雨兼程的旅行;像一位迎風佇立且翹首期盼的麗人,等待一場酣暢淋漓、氣壯山河的愛情。
二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綠,停駐在緊鎖村口的金螺峰上。
相傳許多年前,塘佳山河有一只田螺精興風作怪,禍害鄉(xiāng)鄰。塘佳山村民深受其禍,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值逢隱士桃雷修煉于村口左側的玉京峰,聞悉妖孽橫行,便驅山降妖,將田螺精鎮(zhèn)壓于村口二溪之間,從此塘佳山風調雨順,人們安居樂業(yè)。而金螺峰宛如一重鎮(zhèn)守村門的屏風,忠實地陪伴,與古老的村落同榮同衰。如果,將塘佳山村比作為一具生命的腹腔的話,那么暴長著翠竹和原始森林的金螺峰,極似一枚毛茸茸的喉結,頂在村莊的最前面。以至游人們深入山林許久,卻不知抵達了村莊。
林木茂盛、古樹參天的金螺峰,從高處俯瞰像極了一個渾圓的綠球。聽莊上老人們說,金螺峰雖不過塘佳山無數(shù)峰巒中又矮又小的一座,卻從未曾有人登頂過?;蛟S,村人對待金螺峰的感情,等同于藏民對圣山岡仁波齊峰的。其實,金螺峰便是塘佳山人心中的神山,是把守村莊水口的“風水”山。
繞過金螺峰入村,塘佳山村莊便一覽無余地呈現(xiàn)于眼前。村莊呈半月形環(huán)繞著金螺峰,對神峰形成虎踞之勢,二者之間,隔著一片仍呈半月形的稻田。村莊背后,零亂地布滿了參差不齊的旱地和梯田,使原本擁擠的古村顯得空曠且錯落有致。站立村頭仰望,四周高山如一只北高南低的鐵桶的墻壁,用山峰和竹林將整個山村團團圍住。若登上村后的明月山巔眺望村莊,塘佳山酷似一張以金螺峰為太極魚的八卦圖。
村莊赫然躍入眼簾,讓人有促不及防的驚厥。這座奮發(fā)于密林草莽的古村,共有農家79戶、309人,隸屬于洪江鎮(zhèn)管轄,與安福縣章莊鄉(xiāng)三江村毗鄰。莊上屋舍除近年來新建的鋼筋水泥房屋外,尚有22棟歷史久遠的土胚房,且其中一棟已滿220歲“高齡”。土胚房如一群老邁、佝僂、孤獨卻生生不息的老人,零星地失散于村落之間。然而,這種失散已在歲月的消磨與沉淀中,化為一股寧謐,一息深沉,一種情感,一份塘佳山獨有的亙古永存的且與生俱來的平和。這份濃郁的平和,聚集于村莊四周密不透風的竹林,在環(huán)山繞舍蹙眉思慕的梯田,在干涸河道寂寥凝視的古橋,在欲行欲止徘徊盤旋的石徑,在老木屋和鋼筋水泥房混亂交錯的村莊,在一縷古風飄蕩卻無奈于電線竿和水泥路擠壓的心胸……
三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綠,縹緲于村莊左側的玉京峰上。
高聳入云的玉京峰,與三清山主峰有一個相同的峰名。因山中存有“一洞、一觀、一谷、一泉”,而被傳頌得頗為出神。
玉京峰上的裊裊云煙處隱著一溶洞,因石洞“冬天冒暖風,夏天冒熱氣”,故得名:風火洞。據(jù)《紫云觀志》記載:齊天大圣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后,在兜率宮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將裝金丹的葫蘆隨手一扔,落在紫云觀附近化為一山,曰湖岡;踢翻的藥材灑在宜春的小仰山(鄧表峰)上;一個收風火的布袋,掉在紫云觀不遠的玉京峰上,化為一洞府,叫風火洞。當然這是流傳民間的神話,玉京峰最為確切的身份,便是為道教圣地。風火洞的前身屬東晉道士桃雷修道煉丹之所。
相傳東晉道士桃雷曾現(xiàn)身弘法于此,朝拜者云集。宋嘉定年間,塘佳山村人募資籌建道場,于峰頂立觀頌揚,供奉香火,曰桃雷觀。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桃雷觀遭火災,廟堂諸神塑像均焚于火海,獨桃雷法身無恙。次年,住持僧蒼松謀劃重建道觀。塘佳山人又出資投勞,興建正殿一棟,橫屋一棟。觀堂建成后,村民自二月至十二月各家每日施飯供奉,道觀住持則每年二月初普請村民登山侍茶。
玉京峰終日煙霧繚繞,云山霧海,與村后的明月山形成對峙之勢,為塘佳山平添幾份幽深與神秘。位于村莊左側上方的玉京峰半腰,有一道沿山勢而下的十里峽谷,溝深林密,草木葳蕤,景色秀麗。一條清澈的溪流自山谷潺潺流淌,琴瑟相和。峽谷中生長著數(shù)百畝野生櫻花林,據(jù)李村長介紹,此處名叫櫻花谷。每逢春天櫻花盛開之際,玉京峰整座山峰繁花似錦,山色旖旎,蝶飛鳳舞,鳥語花香。山峰披著花衣,溪流淌著花骨,石徑鋪著花瓣,草叢夾著花蕊,風中裹著花氣,眼簾懸浮花影……整個山峰似花的海洋,花的國度。身處于山中,宛如瑤池幻影,海市蜃樓,只怕神仙居所也不過如此。
一汪清泉——玉京泉位于玉京峰西坡的山腳,即村莊左側房屋背后的緩坡地。離玉京泉約十米處,有兩株需6、7人合抱大的紅豆杉。李村長介紹說:大個為母,小個為公,兩樹樹齡達1600余年。玉京泉自兩片頁巖縫隙中滲出,味道醇正,清涼甘洌,不因潮汐而恣肆,不因枯水而衰竭。如今泉眼四周,由于山勢平緩,土地肥沃,且有泉水滋潤,已被莊上人改造為一片菜園。唯有此泉,汩汩而淌,永不枯竭,仿佛滔滔不絕地吟唱著,玉京峰上源遠流長的故事。
據(jù)傳,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韓愈,被貶潮州刺史后改任袁州刺史,曾于此飲泉祈雨。唐朝詩僧齊己路經寶境,飲得甘泉,吟成《宜陽道中作》:“宜陽南面路,下岳又經過;楓葉紅遮店,芒花白滿坡。猿無山漸薄,雁眾水還多;日落猶前去,諸村牧豎歌?!?br />
四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綠,集結在守護古村的明月山上。
其實,棲隱深山千年的塘佳山并不算老,甚至,它不過是明月山南坡襁褓中的一個嬰兒。從遠處看古村,恰如以明月山為靠椅而端坐的姿態(tài)。風景秀麗的明月山,因其山勢酷似一輪明月而得名,山中云霧茫茫、流水淙淙、林濤渺渺。塘佳山河的兩個源頭,便誕生于明月山的南坡。
村莊靠左的一個支流,起源于明月山主峰——太平峰半腰的峽谷。海拔1736米的太平峰建有太平寺。相傳明末年間,溫湯定光院住持定空禪師路經塘佳山村,于一古樹下小憩。夢見一鶴發(fā)銀須的長者,手執(zhí)拂塵,指著明月山頂峰說:“爾等不須它處求道,天下自此可太平矣!”村民聞訊,好生欣慰,便勸高僧遵照仙人指點,留在此山隱居,建廟修行。高僧見明月山山勢陡峻,巉巖突兀,蒼松挺立,龍脈旺盛,為修廟建寺的風水寶地。曰:天意也,佛緣也!
遂于明月山主峰西側興建寺廟,取名太平寺(現(xiàn)仍可見太平寺遺址),而明月山主峰亦稱太平峰。后來,太平寺逐漸成為宜春一帶及江南名寺,曾一度煙火鼎興,高僧輩出。其中一名叫“六合”的和尚,曾剃度于定空名下,后做了瑞州古剎大愚寺的住持。
塘佳山河的另一個支流的源頭,起于明月山烏云崖下的峽谷,自山谷而直下,將村莊均分為東西兩半。明月山烏云崖因山峰險峻、高聳入云,且終日烏云壓頂而得名。而當此刻,烏云崖支流呈獻于我們眼前的,是一俱干涸、裸露而嶙峋的軀體。河床中的光滑的鵝卵石,或屹立、或躺臥、或層疊、或獨處。由高處飛落而下的河道無時不暗示,每逢汛期,河流必定一派山洪呼嘯、排山倒海的盛況。
明月山的綠,便是由塘佳山河滔滔不絕地流過村莊,且匯入江海的。河水恰似這深谷竹林的一抹濃綠:你越是癡情凝視,她愈加眉宇緊鎖、視而不見;你越是意念翻滾,她愈加心如止水,平淡如初;你越是急促呼喚,她愈加矜持羞赧、踟躇不前;你越想執(zhí)子之手,她愈加曾經滄海,寂寞如花……而當你轉身欲離,她卻以風情萬種、嫵媚千般之勢襲淹。
恰如那一痕回蕩于山谷的風,似時有又似時無,似是相識卻素未蒙面。透過那無盡衰敗的季節(jié)細看,塘佳山有掩飾不住的蕭瑟和滄桑,斑駁與蒼老。而與塘佳山固有的那片碧綠相互涂抹,卻顯得此般自然、清新與和諧。冬天的那場苦心經營的叛逆,也在驕陽的勸阻下回歸了自然、原始和真實。
五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綠,潑灑于茶鹽古道的匐滿青苔的石板上。
安睡于深山之中慵懶的塘佳山,仍保存著許多古老與陳舊的痕跡:堆積于村西、可追溯至冰川世紀的石林;村前村后,無數(shù)樹齡逾千年的古樹;幾處被村莊擠壓得東倒西歪的老房;一些散落于房前屋后的石臼、石杵等;一段段穿梭于時空的阡陌小徑;暗藏于村頭不見其影、只聞水聲的暗河;潛伏于山村、徒存殘垣的私塾遺址;坐在村頭抽旱煙、曬太陽、吞吐光陰的老人;還有蒙頭酣睡、視游人于無形的雞犬,它們伸著懶腰,悠閑在出沒于村巷俗塵……再是,那條時斷時續(xù)、似連非連的青石古道,更能說明一切。
一條湮沒于草莽和歲月的古道,自東向西穿插整個村莊,蜿蜒而細長,橫陳于明月山南坡的山腳,曰:茶鹽古道。石徑和南北向的烏云崖支流,在村莊中部垂直交叉,仿佛給古村背負了一道沉重的十字架。李村長告訴我們,這條石道大有“來頭”:它起于江西南昌馬祖道場,止于湖南衡山南岳石頭希遷大師道場。一頭連著江西,一頭連著湖南,為湘贛兩省主要通道之一。且因古道連接著禪宗兩個最大的道場,所以逐漸形成了“行走江湖”的說法,最后,引申出武俠小說中的“江湖道人”。古道延展千里之遙,它見證了禪宗文化在江南的興起與發(fā)展。該道以青石板鋪設而成,古時從宜春往吉安等地,塘佳山古道為最重要的通道,兩地間的茶、鹽等物資均由此道過往。
那條古道不知沉睡了多少年,也不知還要沉睡多少年,它與塘佳山村進行著一場曠日持久且轟轟烈烈的戀情。而連通古道、屹立于村莊中部的春福橋,已替古道和村莊的婚姻做媒八百載?;蛞蚰甏眠h,塘佳山人早記不起取名春福橋的含義了。不過,我認為不外乎這樣幾種說法:或是取自“春”、“?!奔榈脑⒘x;或是由一個叫春福的人捐資建造的橋;或是建橋的小地名與春福二字相關;或是那條烏云崖支流就叫春福河……該橋為石拱橋,橋身石塊用糯米、蛋清、石灰和黃泥調制,粘合而成。這是中國古人一種最為古老的建筑工藝,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其實,在塘佳山此般古老的石拱橋遠不止于此。至少我在婉約的塘佳山河及兩支流上,見到了三座相當歷史、相似規(guī)模且保存完整的古橋,鐫刻著塘佳山的繁華和落寞。也許每一次輪回更替,都會經歷一次分娩的陣痛;每一次進化都將是一程涅槃與重生,都沉重而凝重,都痛苦而痛快。塘佳山村莊不例外;塘佳山茶鹽古道也不例外;那屹立于古道的春福橋,更不例外!
塘佳山厚實寬廣的胸膛,總能將忍讓、包容、信任委婉地收放于一起。
六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綠,滲透在村前屋后的每個角落。
為我們領路的李村長,饒有興致地解說了塘佳山地名的由來:塘佳山并非字義中“唐家之山”的意思,這個村莊自古只有楊、李二姓,從未有唐姓的人入居過。據(jù)現(xiàn)存的楊、李二姓的家譜記載,該村莊已有1200年歷史了。且古村最初以“佳山”之名稱謂,后至乾隆年間改名為“塘佳山”。李村長解釋說,塘佳山取“佳”字之意,是因此處為“最佳”修塘筑池的處所,不過這是村民們口耳相傳的說法。而我認為村名取“塘佳山”仨字,應理解為:此處為有塘、有家、有山的地方,故以“塘家山”名字概之。后來當?shù)卮迕裼X得,“塘家山”容易讓人誤解為“唐家”人的山,遂將“佳”取代了“家”,并沿用至今。此般推敲塘佳山村名的生成,即沒牽強附會的別扭,更讓那詩情畫意的塘佳山,增添幾份美感。
行于古村內縱橫交錯的水泥路上,不免令人焦慮且百感交集。塘佳山村仿佛無時不緊鎖眉宇,仿佛在思慮著什么,如一位憂心仲仲、長吁短嘆的老人——也許是思量塘佳山的前程。面對著代表現(xiàn)代文明——鋼筋水泥的入侵,她不知是收容還是拒抗,是放任還是力爭,是消極還是憤怒。也許她很傷感,也許她正迷惘,也許她在抉擇。然而,在此刻不知是遠古收留了文明,還是文明包容了遠古。或許這正是她思索的原因:那一條蜿蜒于峽谷的水泥公路,已替代了她體內的肌腱;那一棟棟用鋼筋水泥澆鑄的瓷磚平房,已植入到她的五臟六腑;那一行行東倒西歪的電線竿,已成為掌控她的大腦和神經;那些帶著色彩的塑料袋,已被丟棄于她純凈的骨肉和體液中,淤積著……
終于從小個子李村長的身上,我明白了此番擔心是多余的。
我們在莊上一家客棧用餐時,李村長一邊向客人們敬酒,一邊敘述著塘佳山悠久而零散的歷史。村長謙虛地說:他一年前講解塘佳山的故事時,一次只能講五分鐘時間;現(xiàn)在能不停頓地陳述半小時以上了。我回敬了村長一杯酒,打量著這個消瘦、單薄卻睿智的中年男子,心中油然生出一份敬意。原來,這李村長夫婦倆都是碩士畢業(yè)生,在外地打工拼搏多年后,毅然返鄉(xiāng)競選村長。村長告訴我們,他當這個村長是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挖掘塘佳山豐富的旅游資源,將深山未識的塘佳山帶到山外,并帶領村民致富。
我確信:李村長絕不是說空話的人。因為李村長熱情、純樸、真誠、溫和、向善的品質,感染了我和所有的同行人。還有他的博識廣聞,他的開闊胸襟,他的積極向上,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樂觀豁達,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塘佳山村有這位自強不息的村長的領路,又怎能不更綠、更清、更美?又怎能不煥發(fā)蓬勃生機?塘佳山,有足夠的像李村長一樣的人格魅力,留住每一顆深山探幽的心。
即將辭別塘佳山的時候,我想,這天生麗質、滿地芳菲的塘佳山,一定是水做的。如若不是,她的肌膚怎會如此清潤?如若不是,她的氣息怎會如此清新?如若不是,她的眸子怎會如此清澈?如若不是,她的春心怎會如此清靈?
七
真想,踩著塘佳山的那條江湖古道,走向遠方……
突然,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簾塘佳山的風雨來,霏雨中的塘佳山定會更富神韻!
20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