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秋雨綿綿的靈魂(散文)
綿綿秋雨中,如果你迷茫,可能會覺得這種心情難以言說。不過,如果你看到一種情景,聽到風鈴的響聲,就一定能夠描述它。
那是一個與你的心情相映成趣的去處,萬山堆疊,秋樹蒼顏,遠看都是水墨的寫意,近看雖然猶有綠色,但那也不過是進入老年后強自表現(xiàn)出的不服老,或者僅是對青春的一點留戀和回憶罷了。何況山上還扣著天,天上又浮著灰色的云,云中又飄下冷漠的雨,雨不大,被風吹成絲,又吹成霧,但吹不散,憂愁地籠罩下來,山和樹便有了被水浸濕、洇染了的模糊。在這迷濛之中,有一條不甚分明的路帶領您往里走。走到山重水復之處,走到仿佛“人蹤滅”“鳥飛絕”之地,你會聽到“叮當叮當,叮叮當當”的幽微的聲音,不知源在何處,自覺得仿佛從虛無處飄來,又隨風漂泊不定。這個時侯,你大概知道什么叫迷惘了。
但這還不能夠說透,想說透你還得往里走。
這時候,本來就隱隱約約的路全部被雨霧埋住了,你只好扶著崖壁把雨扒開,或者手持竹竿把霧趕散才能走過去。不知又深入深入深幾許,突然發(fā)現(xiàn),就在那乳一樣濃一樣白的霧的上面,有一支檐角翹在空中,朦朦朧朧的,仿佛一只神怪的手,虛玄地拎著個風鈴,無所用心地在風里搖來搖去,發(fā)出那極其幽冥的聲音。這時,你的心全虛懸著,感到那風鈴無繩無線,無所憑借;感到那聲音落在雨中,被風裹著,不知飄向何處,無可著落。這時候,你才真正知道什么叫迷惘。因為那風鈴就是你的心,因為那聲音就是你靈魂飄散的聲音。
然而,這也是一種美,一種悲秋之美,它符合中國的美學觀。
中國人喜歡對比。記得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nóng)村,姑娘媳婦喜歡穿著紅褂子綠褲子,在陽光下燦爛著,明艷照人。現(xiàn)在想想,她們的穿著并不俗,有一種紅花綠葉相互襯托的純樸自然的味道,鮮活而充滿生機。這是中國美學的一種極致,所謂大俗即大雅是也。紅艷艷的喜氣,綠生生的青春,融合于一個女子身上,怎能不惹人喜歡呢!
當然,中國人更講究和諧。
穿衣著裝如此,人們常說:“女要俏。一身孝;男要俏。一身皂?!迸率菍Ψ椫雷罱?jīng)典的概括吧。建筑風格如此,烏鎮(zhèn)、同里、周莊、宏村……幾乎所有江南的古村落,沒一處不是小橋流水、白墻灰瓦的精致玲瓏的民居。在這里,水濱可以栽依依楊柳,臨水自照;橋邊可以開幾枝桃花,疏影橫斜。但不能在村邊的河上修一座引領時尚的斜拉橋,也不能在村中建一棟紅墻碧瓦的太和殿。如果那樣,就會不和諧,就會破壞了整體的古樸,那就成了道姑搽口紅——妖不妖道不道的,難看!你會說,白和灰不是對比嗎?不是。在江南的民居,白和灰是一種很典雅的樸素,一如美女無須化妝,素面朝天更有風致一樣。白和灰的色調掩藏了多少富貴人家的豪華和排場。豪華應在骨子里,排場應在骨子里,美麗也應從骨子里透露出來,唯有這樣的美麗才顯得優(yōu)雅。如果外表對比太張揚,就難以和諧,不和諧則會掩蔽骨子里的優(yōu)雅,那么,美就成為外在的粉飾,很難讓人體味到它骨子里渾厚的內涵。
所以,關于秋,晴空麗日不能不算是一種美,疏星朗月也不能不算是一種美,但在中國文化中,秋的最經(jīng)典的美應是紅衰翠減物華休,應是蟋蟀瑟瑟鳴秋窗,應是一支殘荷謝秋風,應是秋雨衰柳和淚泣。那秋風不可過猛,以能吹得日光淡薄為是;那秋雨也不可過烈,以能淋得空氣凄涼為好,關鍵還得絮絮地吹,綿綿地下,剪不斷,分不開,抽不出絲,扯不到縷,但又包著你的身,裹著你的心,把你的靈魂都浸泡成灰白色,纏得你不得不哀嘆:“天哪,啥時候才能見見青天呢!”這就是悲秋了。這個時侯,你才能深味到中國文化中最純粹的秋的意蘊。
因此,劉禹錫雖然高歌“我言秋日勝春朝”,但他說了不算,因為從古自今,在中國文化詞典里,在中國人的心中,秋就是愁,所謂“心上擱個秋”哇!為什么要愁?這不是物阜民豐的季節(jié)嗎,為什么還要愁?我想,家無宿糧不過是人生的隔夜之愁,而歲月不居、時光流逝則是人生的永愁!一年四季,夏天一過,就仿佛人生的輝煌已經(jīng)過去,無論如何,以后的歲月就得由秋走到冬,由衰走到逝,再想度一遍人生的春、過一遍人生的夏已絕無可能,心頭承受不了的就是“老之將至”。于是,自己陷入層層疊疊的亂山之中,陷入黃葉紛飛的秋林之中,陷入迷迷蒙蒙的霧障之中,陷入綿綿不絕的秋雨之中。路很虛玄,走在上面,聽不到人生的腳步聲;心很虛浮,懸在空中,雖也隨風搖曳,但發(fā)出的聲音很脆弱,很伶仃,總是在漫無邊際的時空里飄飛,永無著落。這就是人生之秋的迷惘,因而隨之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愁,所謂“一點秋聲萬斛愁”是也。這愁飄灑開來,便渲染出濃郁的秋色秋意。于是,整個秋天處處透露出自然與人生看似非常和諧的悲情美。
這種悲情美影響了千萬代中國人,它讓許許多多的人一過夏天,靈魂便秋雨綿綿,它讓許許多多的人陷入到一種難以言說地悲觀境地,而不能自拔;它讓人們一方面贊賞秋熟秋收,一方面又悲嘆人生短暫,由此勸慰道:“人過三十不學藝!”不少人就在這迷迷惘惘、悲悲切切中,虛擲了后半生光陰。
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借時代的大風,橫掃中國文化中關于秋的濃重的陰霾,吹散每個人靈魂空間里的綿綿秋雨,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到那高懸著的人生風鈴,聽到那清脆悅耳的人生風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