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雙搶”那些事兒(散文) ——60年代生人的童年記憶
我的老家主要是以耕種水稻為主要經(jīng)濟作物。水稻,又分早稻和晚稻。“插好早稻過‘五一’,插好晚稻過‘八一’”,這樣的口號從兒時開始就深入人心。因為水稻的成熟期大約七十天左右,只有保證“五一”以前插好早稻,才能保證“八一”前插好晚稻,這是個因果關(guān)系。
當(dāng)早稻長到七月份的時候,就是收割的時節(jié),正是三伏天。這個時候,學(xué)生放暑假。全村進入緊張的“雙搶”狀態(tài)。所謂“雙搶”,就是搶收搶種,或者叫做搶早插晚。搶收,就是割早稻禾,搶種,就是插晚稻秧。
那時候的“雙搶”,是農(nóng)村的一場攻堅戰(zhàn)。這場攻堅戰(zhàn)的序幕拉開之前,是循序漸進的準備:稻田干田,以便割禾的時候,田地干爽而不拖泥帶水;撈魚分魚,殺豬分肉,家家戶戶為“雙搶”而“打牙祭”。曬谷坪要清理干凈,收割的農(nóng)具,曬谷的工具,都一一清理出來。然后生產(chǎn)隊長把全隊的勞動力按照青壯年和老弱者搭配好,分成幾個大組,采取組長負責(zé)制。上學(xué)的孩子,暑假也要參加集體勞動,隨著自己的父母加入組里參加“雙搶”。
天剛蒙蒙亮,生產(chǎn)隊長一聲悠長的哨聲,吹醒了沉睡的人們,那聲扯著嗓子發(fā)出的“開工啰”的號令,響徹村里家家戶戶。于是,大人小孩,揉著睡眼,挑著籮筐,拿著鐮刀,走向田野。女人早晨不需要出工勞動,只在家里準備早餐。
把籮筐放在田埂上,大人下田開始割禾,年紀大的小孩也隨著下田,年紀小的,先蹲在田埂上等待,頑劣的,或許竄到禾田里扒開稻穗尋找鳥窩,驚起一群鳥飛。
割禾的時候,人們很有規(guī)律地交叉放好割下的稻禾,小孩就負責(zé)把割下來的稻禾壘成兩兩對稱的禾堆。收割的,彎腰,右手揮刀,左手握禾,鐮刀嚯嚯地響,步伐迅速地移,幾秒鐘功夫,騰出右手拇指和食指,迅速撈起稻禾根部上的敗葉,打結(jié),放好,又開始下一輪的割禾。
當(dāng)一丘田的稻禾割下三分之一的時候,組長就會具體分工:兩個壯年打谷,兩個小孩遞稻禾,其他小孩壘堆,一個年長者負責(zé)從打稻機里出谷到籮筐里。這時候,兩個壯年人抬著打稻機,放在壘好的稻禾堆中間,兩人一腳踩在踏板上,一腳踩在打稻機齒輪的杠桿上,齒輪飛轉(zhuǎn)起來,機器轟鳴起來。隨著節(jié)奏,打稻機上兩個人一踩、一收、一轉(zhuǎn)、一甩,小孩趁他們在一甩之機,一支稻禾已經(jīng)遞到他們手里。如此循環(huán)反復(fù)。待每人的籮筐都盛滿了稻谷,組長一聲命下:“收工!”于是小孩屁顛屁顛地跟著挑著擔(dān)子的大人們,跳躍在田間小路上。這個時候,已經(jīng)是早晨八九點鐘。
回家匆匆吃過早餐,開始上午的勞作。上午的分工,除了收割,還有曬谷。曬谷的一般是年長的婦女們。其他人照樣挑著籮筐拿著鐮刀走向田野。太陽火辣辣地曬,稻禾嘩嘩地響,汗水悄悄地流,機器轟隆轟隆的叫,蟲兒嗯鳴嗯鳴地唱,小鳥唧唧唧唧地歡。在這樣緊張悶熱的氣氛里,不時傳來歡笑聲,那是大人們在說著低俗的痞話,講著粗俗的段子。一句“隔壁有耳”,笑聲收斂起來,有的閉著嘴巴使勁不發(fā)出笑聲來。大人們講著說著,發(fā)現(xiàn)他們身邊還有孩兒們呢。
“打案伙啦!”
負責(zé)曬谷的婦女們,提著甜糟,挑著水桶,來到稻田邊。水桶里,一頭是泉水,一頭是碗筷。割禾的人們,立馬走到田埂上,抓起碗筷,舀著甜糟,兌上泉水,蹲在田邊,咕嚕咕嚕幾口下肚,打個飽嗝,舒口氣,做愜意狀。有的趁著上岸的功夫,趕緊點上旱煙,吧唧吧唧地貪婪吸著。在那樣“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三伏天里,“雙搶”中途“打案伙”,吃甜糟喝泉水,既是養(yǎng)精蓄銳,更是人情芬芳。送“案伙”的,都是自愿,無需安排。今天你家送,明天我家送。在吃和送的過程中,主婦們在比賢惠比手藝,男人們在心里品評著,甚至為自己家的婆娘自豪呢。
休息一會,繼續(xù)下田,繼續(xù)勞作。當(dāng)一丘稻田全部收割完畢,割禾的放下鐮刀,開始扎稻草,把褪去稻谷的稻草,扎成一只只,然后岔開放在稻田里干曬。第二天,小孩的任務(wù)就是把這些稻草用竹竿挑到山坡上,繼續(xù)干曬。待完全曬干后,小孩再把干稻草挑到自家豬欄邊,等到“雙搶”結(jié)束,豬屋上的舊稻草掀開放下來,新的稻草鋪上去。
我們當(dāng)?shù)匕训静莘Q之為“guan”,挑稻草的竹篙稱之為“guankao”。挑稻草的時候,很有趣。竹篙一頭有固定木栓,另一頭尖尖且有孔,把稻草一只只拴進竹篙里,擠滿,然后上栓,再從中間擠開縫隙,單肩挑著,走著,竹篙一字排開,稻草隨著步伐一擺一搖,很有韻律?!半p搶”時的挑稻草,是比較輕松的活計。說不定我們在挑稻草的時候,趁機在稻禾里捉迷藏,在田間里捉泥鰍呢。
農(nóng)村里勞作,沒有具體的時間觀念。比如“雙搶”時割禾,一般是早晨每人收割一擔(dān)谷,上午、下午每人收割兩擔(dān)谷,就收工回家吃飯。
每收割一丘田的早稻以后,田間立馬進水,以便軟化泥巴。年長的男人開始扶犁“洗田”。所謂“洗田”,就是翻田松土。“洗田”過后,再“耙田”,把翻過的水田,用耙子梳理使之平整,放水進田,使泥土松軟,用水養(yǎng)田一兩日后,開始插上晚稻?!半p搶”就是這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一邊在收割曬谷,一邊在犁田耙田。待收割進入尾聲,“搶種”開始。
“搶種”時候,老老少少齊出動。爺爺輩犁田耙田,奶奶輩曬谷收谷,媽媽們在秧田里扯秧,孩兒們在田間來回挑秧送秧,青壯年蒔田插秧。為了趕時節(jié),搶時間,晚上“開夜工”扯秧苗是常有的事情。那時候,小孩不知大人苦,總以為“開夜工”是美事。因為深夜扯秧回來,集體開餐“打夜伙”。所謂“打夜伙”,就是吃上一碗面或者一碗米豆腐。許多小孩垂涎那碗面或者那碗米豆腐,也會參加“開夜工”扯秧。
俗話說:“搶早插晚,汗珠子摔八瓣”?!半p搶”時間大約二十天左右,在人均一畝二分地的老家,每一年的“雙搶”下來,人們都會瘦下幾斤肉,而且我的老家至今不見胖子,勞動的艱辛程度可想而知?!半p搶”時節(jié),老天爺不一定會恪守天道,說翻臉就翻臉,中午還是艷陽高照,午后卻是傾盆大雨。正在竹椅里酣睡午休片刻的人們,立馬跑到曬谷坪,用耙子梳攏稻谷,蓋上塑料紙。還剛蓋上,太陽又露出猙獰的笑臉,于是,又散開稻谷,鋪平再去曬。傍晚,正在用風(fēng)車篩選稻谷的時候,烏云卷起,狂風(fēng)大作,“收谷啦!收谷啦!”男女老少,從田間、從菜地迅速跑來,參加搶收曬干的稻谷入庫。實在來不及搶收的,趕緊鋪上塑料紙、蓑衣斗笠,用鋤頭、耙子和石頭壓住塑料紙的四邊,待烏云散去,大雨停下,再揭開遮蓋物,讓稻谷吹風(fēng),以免漚壞谷粒??梢哉f,那時候的“雙搶”就是一場戰(zhàn)斗:與天斗,與地斗,還要與自己斗。
老家歷來都是以種作單一的水稻為經(jīng)濟作物,水稻田就是人們心中的“金礦”,所有的經(jīng)濟來源都依賴水稻。所以,“雙搶”期間,時間就是金錢,老家人體會得更深刻。
分田到戶以后,人們種田的熱情更是高漲?!叭粘龆?,日落而息,終日無暇”是常態(tài),深夜扯秧,清晨插秧,更是必須;還有守水口入田,防蟲殺蟲,薅田鋤草等等。那段時光是南方許多農(nóng)村孩子無法抹去的艱辛的記憶。
而今,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隨著機械化的進程,隨著經(jīng)濟作物的增多,人們不再單靠種作水稻為生,年輕人沒有經(jīng)歷過饑餓,對土地的情感溫度自然淡薄了許多,盡管生活在農(nóng)村,卻時刻為進城準備著,用逃離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和耕作的背叛,留在農(nóng)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殘,于是,農(nóng)田大多不再種雙季稻,只種一季水稻或者種植煙葉,也就再也不必在三伏天里進行“雙搶”。“雙搶”僅存于那些還在以“土地”為金子,對土地虔誠的老農(nóng)心里。
當(dāng)農(nóng)民不因農(nóng)活而繁忙,不為生計而緊張,而是慢悠悠地過著一種田園般的生活的時候,這本身就是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這也是我們的上輩人苦苦追求的生活。今天回憶“雙搶”,艱辛也好,清苦也罷,都是經(jīng)歷。如今“雙搶”已經(jīng)慢慢成為過去式,但那種把糧食精工細作的匠人精神,那份對土地對糧食的敬畏和感恩,于今天還是值得銘記并敬重。
一篇值得思索與學(xué)習(xí)的文章,感謝于香老師的分享。祝福佳作連連!
2、讓人們懷念與銘記的,一定是美好的!
3、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諸多共鳴。
4、閱讀、佳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