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老城茶館(散文)
貴州老織金城,大街小巷中,散著不起眼的茶館。
沒有任何招牌,屋內(nèi)布置簡單。一間幾十個平方米的房間,分為戲臺、休閑廳和灶臺三個區(qū)域。一個掌柜,一個伙計,基本就能應(yīng)付平時的茶客。若逢茶館有特別節(jié)目,如有文琴戲等演出,忙不過來時,掌柜會喊家人來幫忙。
七八十年代,財神廟腳,羅家茶館,是全城最大的一家。木質(zhì)板壁。高翹的屋檐。青瓦屋頂,被幾根黑漆柱子支撐著。柱子立在大廳。竹子編的凳子、椅子、木桌子,擺放在柱子周圍。石頭鋪的地面。白天的日光,自大門上方的窗戶傾灑下來,留下斑駁的光影。大門正對著的戲臺后面墻壁上,是毛主席頭像,旁邊有“毛主席萬壽無疆”幾個繁體毛筆字。一根柱子上,還有“毛主席萬歲”幾個大字。柱子旁邊的灶臺上,放著幾個熱水瓶、熏黑的提壺和搪瓷茶缸。那灶臺,是水泥和磚砌的,一邊是火,一邊是平臺。鬧騰騰的休閑廳里,但凡上了年紀(jì)的茶客,總會在有事沒事時,左手握著煙桿老巴斗,右手捧著茶杯,時而口含煙嘴,時而輕抿一口茶,吧嗒吧嗒間,煙霧騰騰,茶霧裊裊,穿過日光時,往往會泛起些許繽紛的色彩。喝茶,咂葉子煙,瞎扯,打字牌,打撲克,下象棋,各行其是,悠然自得。也有老朋友相聚,不講排場,只講情誼,敘舊,茶館成了最經(jīng)濟(jì)實惠的場所。
賣苦力、做小買賣的,勞累了一天,夕陽西下時,常會帶著圍腰,兩只褲腳高低不一,卸下一身倦怠,出現(xiàn)在茶館里。茶館,除了喝茶聊天,成了忙活后歇腳的地方。茶館門口,常見蒜苗、大白菜、葉子煙放在地上,不是無人看管,而是賣主此時正坐在茶館里面咂葉子煙喝茶呢。
來茶館喝茶的,什么人都有,但中老年人要多一點。平時,大家各自坐在一個位置上,一邊喝茶,一邊閑聊。雖然可隨意坐,但有一些常來的茶客,都習(xí)慣坐在某一個位置上,時間長了,習(xí)慣自然成,老茶客都有了固定的座位。除了休閑,老織金城的茶館,逐漸成了人們發(fā)布新聞的地方。時常,東門張三家雞毛蒜皮的事,也會自東門茶客的嘴里脫口而出,讓西南北的茶客知曉;南門李四家那么一丁點不齒的事,也成了茶客們品茶的調(diào)料。在說這些無關(guān)乎自己的事時,一般不會弄起多大的喧嘩。但是,倘若無什么新聞可講時,茶館便成了為一兩句話爭吵的場所。無聊的茶客,會不時地,扔出一兩塊惡作劇的石子,讓原本寧靜的茶館變得異常的人聲鼎沸。茶館的掌柜,卻是充耳不聞,坐在一隅,打著盹,顯然早已習(xí)慣。
早上,除了那幾個無所事事的老人,很少有其他人來。夕暮時分,茶客逐漸增多。八九點鐘的光景,是茶客最多的時候。尤其是有說書或唱文琴戲時,茶館常會爆滿。
說書人,大多數(shù)為老頭。身穿藍(lán)布長袍,聲音抑揚(yáng)頓挫,兩眼炯炯有神。坐在說書用的長方木桌后面。桌上一壺茶,一塊驚堂木。
解放前的織金茶館,說書的篇目,最常見的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也有《三國演義》、《水滸》和《西游記》等。說書人很敬業(yè),往往聲情并茂。茶客呢,則就不同了。有傾聽的,也有只顧閑聊的,怡然自樂。那說書人,早已司空見慣,心無旁騖,從不介意。只是到了精彩之處,常會左手提起茶壺,先喝一口茶,右手執(zhí)驚堂木,使勁往木桌子一拍,瞪大眼睛,提高音量,加快語速:“……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進(jìn)來一人,身高一丈,腰大十圍,眼如利劍,聲似洪鐘,大喝一聲:‘住手,休要傷我兄長!’……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br />
說書,在茶館里,習(xí)以為常。而文琴戲,卻是偶爾才能在織金老茶館里欣賞。
織金文琴戲,原名“揚(yáng)琴戲”。相傳為清光緒四年,貴州平遠(yuǎn)朝門頭楊家(今織金縣新民路)的楊鳳均,到四川當(dāng)武官,受所娶的兩位小妾的影響所致。這兩位姨太太,原本梨園出生,擅長揚(yáng)琴戲。耳濡目染,楊鳳均和夫人,也學(xué)會了揚(yáng)琴戲。在他鄉(xiāng),飯后找樂,一家人常穿著戲服,在揚(yáng)琴清雅的旋律繚繞中,共度了不少歡樂時光??墒?,好景不長,楊鳳均在任上與世長辭。其夫人與兩位擅長揚(yáng)琴戲的姨太太,于當(dāng)年當(dāng)月,扶柩回織金故里。讓夫君落葉歸根。
回織金后,為找尋在他鄉(xiāng)共度歡樂時光時,習(xí)文撫琴的點滴記憶,夫人與兩位姨太太,偕同女兒媳婦等,繼續(xù)唱揚(yáng)琴戲,常常在親朋好友婚喪嫁娶時,大顯身手,并將揚(yáng)琴戲改名為“文琴戲”。
文琴戲的樂器,通常由揚(yáng)琴、二胡、京胡、月琴、鑼、鼓板、碰鈴等組成。演唱時,樂器排成一排,揚(yáng)琴居中。主唱在揚(yáng)琴的前面。說唱可在樂隊前的任一角落。文琴戲的音樂節(jié)拍一般為四分之四拍、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少數(shù)為自由節(jié)拍。四分之四拍的曲子,悠揚(yáng),低沉,聽起來,抒情,暢懷,極易引起共鳴。老茶客們常稱之為“一板三眼”。四分之二拍,節(jié)奏歡快的,為“一板一眼”,最能掀起全場高潮;節(jié)奏稍慢,曲調(diào)抒情的,稱“有板有眼”,最能觸動茶客們心底最柔最軟的弦。一般情況,由揚(yáng)琴指揮,也可用鼓板指揮。
民國初年,揚(yáng)琴戲在茶館演唱時,茶館成了戲院。演出之前,會由茶館伙計們張貼演出海報于茶館門口。喜歡戲曲的茶客們,會老早就進(jìn)入茶館,找位置坐下。桌上茶杯,會很快被眼勤手勤的伙計倒?jié)M茶水。茶館里唱文琴戲,原本為迎合喜歡戲曲的新老茶客們的口味,既是為了鞏固生意,也是招攬生意,最多增加一個銅板。因此,茶館賺不了什么錢。甚至,除去付給文琴戲班子的出場費(fèi)用后,所剩無幾。
由于入不敷出,更多的時候,說書、文琴戲等,都不會光臨茶館。茶館成了純粹的休息閑聊場所。隨著時光的潤染,生意的慘淡,以前為伙計添加茶水的,多數(shù)茶館改為茶客自帶茶葉,自己添加白開水。茶杯里的水,喝完了自己加,除非貴客或特殊的茶客到來時。一位風(fēng)燭殘年的老茶客,在葉子煙的繚繞中,講述了民國初年,他爺爺走南闖北時,去過諸多城市。知道不同地域,茶館的叫法也不一樣。湖南、云南、貴州、四川、上海等地,稱為“茶館”,廣西、廣東稱為“茶樓”,天津和北平卻稱之為“茶亭”。老爺子曾在北平看見幾個老外進(jìn)茶館的情景:三個老外圍著木桌子端坐,桌上三個茶杯,正張著大嘴,讓老掌柜倒入白煙裊裊的茶水。其他桌的中國茶客,卻也同縣城的茶館一樣,自己倒白開水泡茶。那時國人不堪的待遇,就在那幾十個平方米的茶館中,暴露得可悲可嘆。
兩晉時期,茶館誕生。消磨時光,是來茶館的主題。唐朝開元年間,成了過往客商歇腳的場所。到了宋朝,進(jìn)出茶館的,非官僚巨賈莫可,找樂,無疑為消磨時光這一主題的升華。飛越幾千年,其消磨時光和找樂的主題,延續(xù)至今,絲毫未褪色。閑扯無趣時,茶客中擅長唱山歌的,與喜歡聽山歌的,你吹我捧中,歌詞通俗易懂,曲調(diào)慵懶的山歌,會成為茶館的主旋律。這邊唱,那邊和。此起彼伏,讓無趣找樂的男女茶客們,有了互動的樂子。在一段時日,茶館成了唱山歌的場所。山歌與茶館,本來相隔千山萬水,卻被喜歡擺龍門陣和唱山歌聽山歌的茶客,撮合在一起,成了一對棒打不散的野鴛鴦。
織金山歌,同其他地方的山歌一樣,起源于民間,在山坡上勞作時,為解除寂寞和疲勞,在空曠的山野,竭盡全力喊出來的民歌。其實,開始時,不是歌,卻是山坡下的家屬喊山坡上的家人吃飯或回家的呼喚。時間長了,便有了簡單音符和節(jié)拍——四分之二拍,C大調(diào),誰都可以唱。如此喊起來,因為賦予了音符,不再覺得累。再后來,隨著山歌的普及,在山坡上勞作的男女青年,萍水相逢,一見鐘情時,會用山歌傳情達(dá)意。無論是太陽當(dāng)空照,野花撲鼻香的白天,還是月朗星稀,大樹下、青竹林里的夜晚,會傳來情意綿綿的山歌。男生若先唱:“太陽出來放光彩,紅花白花遍地開;紅花白花我不愛,只愛妹妹好身材?!迸鷷擅畹貞?yīng)和:“太陽出來照鳥窩,紅花白花滿山坡;紅花白花我不愛,只愛哥哥好山歌。”癡情的歌聲,醉得太陽臉通紅,再也撐不住,躲到了山背后。夜幕降臨。相見恨晚,纏纏綿綿。歌聲此起彼伏,沐浴在月色中。兩情終相悅:“月掛樹梢亮堂堂,星星伴月妹伴郎。郎有心來妹有意,有心有意配成雙?!蔽椿榍嗄辏蒙礁枵业搅俗约旱陌閭H。多美的情景!
可是,如果為了消遣,已婚男女,到了狹小的茶館,山歌調(diào)情,言語挑逗,總會弄出一些傷風(fēng)敗俗的男女茍且之事,搞得滿城風(fēng)風(fēng)雨雨。既傷害無辜的另一半,又讓兒女蒙羞。于是,老城的人們對“山歌茶館”極為鄙視。尤其是男青年,倘若成天泡在茶館里,定會被認(rèn)為是沒出息,不務(wù)正業(yè)的表現(xiàn)。工作難找,媳婦更難找。那些結(jié)婚了的,倘若成天泡茶館,女的會被貶稱為“山歌婆娘”,男的則被戲謔為“茶館老者”。山歌茶館與粗俗或不務(wù)正業(yè),畫上了等號。
一段時日,經(jīng)營茶館,讓人蒙羞,甚至負(fù)債累累的,累見不鮮。大多數(shù)開茶館的不得不關(guān)門,改行。卻也有為了躲避債主的追討,帶領(lǐng)全家來到省城等周邊城市謀生的。由于暫且沒有其他出路,也只好在他鄉(xiāng)租房開起了茶館。評書和文琴戲等,是請不起的;山歌和擺龍門陣,成了茶館喝茶的主要調(diào)料。由于性情隨和,又擅長擺龍門陣和唱山歌,那些自織金來到他鄉(xiāng)開山歌茶館的,慘淡經(jīng)營中,往往能在貧瘠中扎根,又在蕭疏中慢慢吐出新綠,讓一家老小度過危機(jī),重現(xiàn)生機(jī)。
紅塵滾滾歲月,人和家在興衰中徘徊,社會的縮影,茶館可見一斑。
九十年代,經(jīng)濟(jì)改革的春風(fēng),吹拂著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彩色錄像機(jī)尚未走入尋常百姓家,卻首先在織金羅家茶館等公眾娛樂場所出現(xiàn)。戲曲、評書、相聲、電影,可在十多英寸的電視屏幕上一覽無余。五角錢一人,在那個年代,不算貴也不算便宜。放錄像,比開茶館賺錢多了。老茶館,卻寥寥無幾……
時間的沙漏,沉淀著歲月的印跡,留下清澈透涼,回首,靜看,細(xì)品。
如今,織金老城區(qū),重開的茶館,山歌茶館居多。聊天,品茗,聽說書,看文琴戲的茶館,不知何時重返,匯入時代河流。
懷念家鄉(xiāng),懷念老街的茶館,是對那種恬淡淳樸的懷念與留戀。面對今天一切的生活,我們似乎更現(xiàn)代,更時尚??墒牵≡旰托鷩虩o不充斥其中,讓人身心疲憊。
名利金枷鎖頸,美色欲火焚身。何時看破返歸程,天高云淡清凈。
流連老城,流連老城茶館,流連往日的淳樸,希望老城茶館依然如昨日,讓古樸清幽再次流淌心田。
問候作者,清冽的文墨,質(zhì)樸的鄉(xiāng)情,美篇共賞,謝謝。
現(xiàn)代人在高速發(fā)展的科技下,有了現(xiàn)代的生活,和他們說起來,仿佛是很多個世紀(jì)以前的故事。
欣賞佳作,問好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