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我的父親母親(散文)
有一種婚姻與愛情無關,有一種夫妻與浪漫無緣,有一種幸福叫有你在身邊。
——題記
?冬日,午后的陽光透過雙層玻璃窗,暖暖地灑在床上,照在熟睡的父母身上。父親仰臥著,胸部攤著一張《快樂老人報》;母親右側臥,手里還拿著那本厚厚的《天南地北樂亭人》,老花鏡斜歪著掛在臉上。我像欣賞一幅國寶畫卷一樣凝視著他們的睡姿,久久不肯離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又看……怕驚擾他們,躡足緩緩退出,小心翼翼地帶上門。
?前幾日,看央視一套的節(jié)目《謝謝了,我的家》。一個個家庭,演繹著精彩而動人的故事,深深觸動著我的靈魂深處。父親母親均年過九旬,我倍加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寶貴時光。很榮幸,這個冬天父母在我這住了一個多月,讓我設身處地地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漸漸地我悟出一個道理:夫妻之間有沒有共同語言和共同愛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相守到老,永遠在一起。
?
一、夫唱婦隨
午餐時,父親微閉著眼睛,一只手托著下巴,固定著那不太牢固的假牙,一絲不茍地咀嚼著;另一只手將菜盤子推到母親這邊,眼皮都沒抬一下。母親吃飯較快,基本是囫圇吞棗(吃飯時,她的假牙很少戴,出門的時候為了好看才戴上)。母親看了一眼父親那面無表情的臉,不用父親說話,早已心領神會,明白這是父親的“命令”,要她吃光盤子里的菜。母親習慣了言聽計從,習慣了父親那不茍言笑的臉,也習慣了父親的霸道和自私。于是,我看到母親放下飯碗,端起那盤菜,二話沒說吃了個精光。雖然菜不是很多,但對于已經吃飽了卻又不喜歡吃菜的母親來說,那是一種極不情愿,母親咽下的是素然無味的菜肴,接收到的是父親強硬的命令。
我皺了皺眉,欲言又止,看了看愛人,他對我搖了搖頭。
看電視時,母親喜歡看戲曲頻道,倒不是母親多么喜歡戲曲,只因為母親聽力不好,全靠字幕。戲曲唱腔緩慢,母親可以把字幕上的字全部看完,這樣就明白了電視里演的是什么。戲曲老段子多,這樣也正迎合了母親的喜好。
中央臺十一頻道,正在播放京劇《鍘美案》,母親坐在電視機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字幕,正看到包公欲鍘陳世美的精彩片段,父親打開了練香功的音樂。我聽見父親喊了一聲“練功了”,母親沒有聽到。我急忙過去把電視節(jié)目暫停,告訴母親練功的時間到了。母親很不情愿地離開,嘴里嘮叨著:老東西,練功不會等一會兒嗎,電視正精彩呢……
母親的無奈和怨恨刻在臉上,那道道皺紋是對父親無聲的抗議。但父親絲毫不去理會,只是按照他的作息時間安排一切,似乎這些和母親的意愿無關。我扶著母親緩緩站起,看著她弓腰駝背,從客廳一步一步地挪進房間。因為缺鈣的原因,母親的背越發(fā)駝了,膝蓋也經常疼痛難忍。我心疼母親,又奈何不了父親。愛人說,別管,這就是他們老夫妻的生活方式,做子女的不要插嘴。
香功的音樂聲從臥室傳來,音律雖然舒緩優(yōu)美,在我聽來卻是最不和諧的音符。
二、父親鑲牙
父親滿口的假牙,年久失修,由于牙床老化萎縮,已經戴不住了,每次看到他艱難地吃飯都覺得很心疼。這次終于下決心來醫(yī)院重新鑲了滿口的牙??吹礁赣H來鑲牙,醫(yī)生、護士和看牙的病人無不驚嘆,都九十二歲了還鑲牙,太不可思議了。醫(yī)生說,這是她見過的年紀最大的鑲牙老人,為此,她用了一天的時間讓父親咬牙印。
父親躺在椅子上,醫(yī)生用藍色的軟乎乎的不知道是啥東西塞進父親嘴里,告訴父親要自然咬合,醫(yī)生做得仔細,父親咬得認真,我看得有些惡心。一次,兩次,三次……一次次地試。醫(yī)生很專業(yè)的一句話,說出了不是真理的真理:你每次咬的都不一樣,說明沒咬對,錯誤的牙印千萬個,而對的只有一個。這似乎是用于教學的話,但從醫(yī)生嘴里說出來,也覺得千真萬確。于是,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過了幾天,父親又去試牙,醫(yī)生胸有成竹地說:應該沒問題的,第一次試咬,用了一天功夫呢!結果令她大失所望,還是不行。又是一天的時間,試了咬,咬了試,這一天折騰下來,醫(yī)生疲憊不堪,父親失去了信心。我在一旁,安慰了父親又安慰醫(yī)生。父親很認真地說:我明白了,咬牙印的時候先動上面的牙,后動下面的牙。我和醫(yī)生相視而笑,心照不宣——“上面的牙能動嗎”?
第三次,假牙做好了,讓父親去試戴。我熟悉的年長的醫(yī)生沒在,年輕的醫(yī)生用鉆頭磨了磨,給父親戴上了,問感覺如何?父親說不吃東西感覺不出來,只是覺得比以前那個結實點了。年輕的醫(yī)生說,先回家吃飯試試,如果疼了就別戴了,等讓老醫(yī)生給修理。
午餐時,父親疼得差點把牙扔了,很暴躁地摘下了牙說了句“賭氣把它扔了”。父親的脾氣還是那么大,他一生氣我們誰也不敢吭聲。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肝火旺控制不住,母親則說是“慣”的,爺爺老來得子嬌慣著,母親百依百順忍讓著,子女們言聽計從孝順著……
終于等到老醫(yī)生上班了,我急忙帶父親去修牙。去了才知道她是不小心受傷了,手背上縫合了五針。帶傷給父親修牙,一次一次反反復復,讓我感動不已。還是老醫(yī)生經驗豐富,要我買來了花生米,這樣哪里戴著不合適牙床子就會深紅色。
最后一次修牙,試了幾次父親基本認可了,醫(yī)生說沒有完全的合適,只有慢慢地磨合,說的也是,一口異物放在嘴里,哪里能那么快就合適了呢?
一口牙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勉強弄好,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了時間去磨合。
但當我知道父親修好了牙就要回家的時候,才覺得自己不該催促醫(yī)生。早知道這樣,這牙要修一冬多好?。≡谧罾涞臅r候,父母回家了,讓我追悔莫及。
三、相依相伴
俗話說:少是夫妻老是伴。看到父母才真正領悟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早晨一睜眼,父母就開始嘮嗑了。母親耳朵背,父親得大聲說,所以我想睡懶覺都難了。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和弟弟們一直和父母住在大炕上,我從小就是個貪睡的丫頭,每次都被父母醒來嘮嗑吵醒。我就納悶了,父母一輩子也沒有一句共同語言,咋就總有說不完的話呢?不定啥時候,說著說著就打起來了。
他們生氣的方式也特別,父親氣得青筋暴跳,聲調高八度;母親則是不吵不鬧,不言不語。這個時候我才能體會到沉默是金的價值。此時無聲勝有聲,母親的沉默讓我們覺得母親內心的強大和心胸的寬廣。用母親的話說就是夫妻吵不出個子午卯酉來,最后不搭理他了就行了,忍一忍天高地厚,讓一步海闊天空。
早晨,當我懶洋洋地起床洗漱,看到父母站在窗臺那兒數(shù)車。窗戶正對著醫(yī)院急診室旁邊的過道,從起床到吃飯一共進去了幾輛車,每天都數(shù)著記著,然后向我匯報:一共多少輛車進去了,那些車怎么只進不出呢?是不是往南邊還有出口。我也很納悶,醫(yī)院家屬區(qū)和外界不相通,怎么會那么多車進去不出來呢?直到有一天我等公交車的時候,看到了醫(yī)院路邊的一塊碩大的電子屏,上面清楚地顯示著ABCD四個停車場和空位,并用箭頭明示著車前行的方向,才明白了,西面過道是進口,東面過道是出口。窗戶對著西面過道,怎么會看到出來的車呢?可惜,當我弄明白的時候,父母早就回家了。
晚上,看完晚間劇場,父母準時回房睡覺。開始我還想幫著鋪床,遭到父母拒絕后,我再也不張羅幫他們干啥了。父母始終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絕不麻煩別人。在家這樣,在我這也這樣。各自鋪好自己的被子,上床后,母親協(xié)助父親把褲子拽下去,放在父親的被子上“壓腳”,然后自己躺下關掉燈。
有時候,他們會互相撓撓后背,冬季皮膚干燥,后背容易刺癢。開始我把自己的癢癢撓拿過去,父親說,不用這個,還是你媽媽撓得舒服。我忽然明白了,為何母親的指甲從來不剪禿了,原來是留著給父親撓癢癢的。母親很會照顧父親,飲食起居無微不至。父親有出去遛彎的習慣,母親怕父親冷,親手給父親縫制棉衣,戴上老花鏡,一針一線毫不含糊,每年父親都有嶄新的棉衣備用。而母親對自己則是得過且過:一糊弄就過去了,沒事的。父親每晚照例準備一杯水放在床頭柜上,然后做著他睡前的操,抓頭皮多少次,按摩耳根多少次,干洗臉多少次……父親的習慣一般情況下不破例,到啥時候干啥,起床、睡覺、吃飯、看書、散步、練功……比鐘表還準點。
四、回憶過去
我抓住父母在我這暫住的大好機會,每天都聽二老講那過去的事情。母親講述最多的依舊是她那些苦難往事:奶奶的吝嗇刻薄,父親的寡言冷漠,照顧七個孩子的艱難困苦……雖然早已成“糧票的故事”,但我依然會耐心地聆聽,給母親傾訴的機會。邊聽邊品味著封建社會家長包辦的娃娃親,給父母生活帶來的種種不和諧因素,從中也品出“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真諦。而維系夫妻感情生活的不是愛情,正是這份難得而珍貴的恩情。
父親喜歡講他的事業(yè),他是基層供銷社的建設者,也是最早加入供銷社的職工之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工資,而是發(fā)小米叫“供給制”,后來這些以小米代替工資的職工全部按干部待遇,父親也順理成章地成了供銷社第一批干部。父親講他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擔架營的驚險經歷,出生入死不知道搶救了多少解放軍戰(zhàn)士。父親講得認真,我聽得入神。仿佛置身于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親眼看見父親抬著擔架奔跑,一種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那一年,父親因患肝病在家里長期修養(yǎng),母親每天好飯好菜地伺候著。那個年代生活水平很低,餐桌食物大都以玉米、高粱、白薯為主,很少有大米白面。除了嬰兒和父親外,其他孩子基本吃不到細糧。經常是我們吃玉米窩頭,父親吃白面饅頭;我們吃玉米面菜饃饃,父親吃餃子??粗赣H碗中的飯菜,我們也很饞,這個時候母親總是很溫和地哄我們說,父親是病人,他需要營養(yǎng)滋補。慢慢我們都習慣了,父親是個病人。而父親對于母親開的小灶,慢慢習慣成了自然。
父親寡言少語,不茍言笑。吃飯的時候總是微閉著眼睛,從來不看別人,也不與我們說話。母親把飯菜端上來,父親先動碗筷,然后孩子們才開始吃。在父親面前,孩子們都比較拘謹,吃飯的時候也大氣不敢出。父親吃完離開桌子,這時我們才開始放松,氣氛也逐漸活躍。別看父親很少對孩子們發(fā)火,但沒有一個不怕他的,除了我,誰也不敢和父親說笑。母親說我從小就是個愣丫頭,都怕父親,就我不怕。
人多干活的少,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母親為各家各戶經布(把棉花紡織的線放在織布機上之前的工程叫經布),母親手巧,能經出各種格子圖案的布,深受村民們的擁戴,于是五聯(lián)村的人們都跑來讓母親給經布。當時一個布(三十米)能掙一元二到一元五角錢,母親說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掙二三十元,那時父親的工資每月才三十五元。可見母親是多么能干。父親有病在家休養(yǎng)期間,精神萎靡不振,總是擔心會失去供銷社這份工作,丟了飯碗子。母親便安慰他說:不用發(fā)愁,丟了工作我來養(yǎng)活你,你一個月的工資我弄好了兩天就掙出來了,還怕養(yǎng)不起你嗎?
我覺得母親特爺們,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女漢子”。父親在供銷社工作忙,很少回家?;臼悄赣H一個人持家過日子,七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家里的大事小情全由母親包攬,但也從來沒難倒過母親(我的記憶中就沒看到過母親生病)。更有甚者是家里蓋房子,除了一些木料是父親弄來的外,其余找建筑工人、木匠、泥瓦匠等眾多大事要事,也都是母親解決,母親說,大都是幫工的不要報酬,然后母親就給人家經布不要錢,以報答恩情。
母親的豁達和忍讓是女人中少有的。對刻薄的奶奶,能容忍她把家里的所有錢財物品都鼓搗到姑姑家去,而一聲不吭,這種滿不在乎的表現(xiàn)讓奶奶和姑姑汗顏;對冷漠的父親,母親能容忍他婚后在外漂泊五年不圓房,最后終于感動了父親,開始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母親經常救困濟貧,免費為他們經布,院子里種的各種蔬菜瓜果,誰去了都隨便拿。母親總是驕傲地說,三間房子娶了五個兒子媳婦,兒媳們誰也不要彩禮,都是毫無怨言地嫁到我家。
和父母在一起吃住,幸福并快樂著。上午我在家做家務,中午吃完飯,步行去相距五里地的兒子家哄孫子,晚上兒媳下班我又步行回家給父母做晚飯。兩邊跑著,既不耽誤照顧老人,又不影響看護孫子,還順便鍛煉了身體,可謂是一舉三得的事情,每天忙忙碌碌樂在其中。
在父母身邊,多大都是孩子,可以撒撒嬌偷偷懶。愛人也是忙里忙外,對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大嫂和姐姐經常來陪著母親聊天、打麻將,日子過得充實而愜意。
散文最終體現(xiàn)在文字上的是一種內心的返程。眼前的這篇散文有著輕松自如的敘事,文中的一個個片段就像是一個個鏡頭,慢慢地推到眼前,看著看著,眼前就蒙上了霧氣。我知道,這個傻丫頭在寫這篇散文的時候,嘴角會上揚,內心自然有著平和的幸福,家中父母安在,沒有比這更讓人感覺幸福和滿足的事了。問候葉雨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