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警】《大學》與教育之道(十六) ——忠信的教育
本周末學聆聽了王寶寨老師開解的“《大學》與教育之道(十六)”,經(jīng)文如是:《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冻吩唬骸俺鵁o以為寶,惟善以為寶?!本朔冈唬骸巴鋈藷o以為寶,仁親以為寶?!?《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其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一、經(jīng)文大意:
《康誥》說:“天命是不會始終如一的。”這就是說,行善道便會得到天命,不行善便會失去天命。《楚書》說:“楚國沒有什么是寶,只是把善當作寶?!本朔刚f:“流亡在外的人沒有什么是寶,只是把仁愛當作寶?!肚厥摹氛f:“如果有這樣一位大臣,忠誠老實,雖然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但他心胸寬廣,有容人的肚量,別人有本領,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樣;別人德才兼?zhèn)洌膼傉\服,不只是在口頭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贊賞。用這種人,是可以保護我的子孫和百姓的,是可以為他們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別人有本領,他就妒嫉、厭惡;別人德才兼?zhèn)?,他便想方設法壓制,排擠,無論如何容忍不得。用這種人,不僅不能保護我的子孫和百姓,而且可以說是危險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會把這種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們驅(qū)逐到邊遠的四夷之地去,不讓他們同住在國中。這說明,有德的人愛憎分明,發(fā)現(xiàn)賢才而不能選拔,選拔了而不能重用,這是輕慢:發(fā)現(xiàn)惡人而不能罷免,罷免了而不能把他驅(qū)逐得遠遠的,這是過錯。喜歡眾人所厭惡的,厭惡眾人所喜歡的,這是違背人的本性,災難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國君的人有正確的途徑:忠誠信義,便會獲得一切;驕奢放縱,便會失去一切。
二、什么是忠信
這里的“忠”是中正,心上一個中,是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中國古代把這個中正比做天心,天的心為中正,天沒有私心,是中正的。所以一個人沒有私心,就是忠,有了私心就不是忠了。所以我們講“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是什么呢?就是“忠心”,沒有自己,無我的狀態(tài)。一心一意為百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靶拧笔侨搜詾樾?,是誠信,也是前面講的仁善,也是無私,也是無我。也是前面《康誥》里講的“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所以忠信就是符合了善道,符合了天道。忠信就順道,順道就昌。忠信就能夠順天之道。忠信就能夠做到仁善,所以“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比绾巫錾颇??忠信。做到了忠信就做到了仁,做到了善。就符合了天道,天道就會護佑你。
三、忠信的教育
現(xiàn)在我們也始終在講: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講誠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也有“誠信”二字。但是怎么踐行這個東西?在《在學》這部分經(jīng)文里其實已經(jīng)告訴我們踐行“忠信”的具體方法和具體途徑。怎樣踐行忠信呢?從這篇經(jīng)文里,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幾個要點來。
第一、斷惡改過。因為《秦誓》本身就是秦穆公反求諸己,找自己的問題,改自己的錯誤而寫的這篇文章。所以要做到忠信,必須把《弟子規(guī)》里講的“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做到。什么是過呢?《弟子規(guī)》里又講“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蹦沁@些錯,這些惡是從哪里來的呢?“驕泰以失之”,你有了驕和泰,那么過和惡就來了。所以一個人的態(tài)度太重要了,如果有了驕慢的態(tài)度,有了驕、奢、淫、逸的行為,那必然就有過了。秦穆公這樣一個非常重視圣德之人,他也有驕泰的時候,他攻打鄭國的時候就驕泰了嘛,他為什么出兵攻打鄭國?百里奚、騫叔怎么勸都沒有用。秦穆公過去非常尊重百里奚和騫叔,他為什么這個時候不聽了呢?原來為什么聽呢?秦王后來統(tǒng)一六國,秦穆公是使秦國從政治到經(jīng)濟,整個地興旺起來的人,秦始皇后來才有這樣一個實力去擴展,真正秦國發(fā)展的源頭是秦穆公。秦穆公怎么發(fā)展了這個國家呢?就是重用了兩個人,一個是百里奚,一個是騫叔。這都是功臣。可是功臣的話平時都聽,現(xiàn)在為什么不聽了呢?因為現(xiàn)在開始驕泰了。所以一個人的態(tài)度是會變的,驕泰以后,就因為驕慢而在意,而疏忽,就容易出錯。包括諸葛亮,他一生謹慎,也有一次失街亭,最后揮淚斬馬謖。為什么斬馬謖啊?大意、輕敵。其實我們也一樣,我們往往不注意自己的修養(yǎng),不注意自己的警覺,不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往往我們隨波逐流,我們就很容易有過失,也很容易做惡事、起惡念、出惡言。第二、舉賢揚善。重用賢德的人,把這些善張揚出來?!耙娰t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第三、要消除嫉妒,為什么我們不忠、不信、不誠呢?有嫉妒心。有了嫉妒心,我們就不能包容他人,就不能用人之長。而嫉妒這個惡習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有重有輕。如果真正做到了經(jīng)文里面講的“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比绻堰@幾句話力行到了以后,那就一點嫉妒心也沒有了。別人有好的德行,感到非常的高興,非常的佩服,非常的尊重。別人有好的才能,跟自己有是一樣。我們現(xiàn)在教孩子們競爭,其實往往有些競爭會導致孩子們這種嫉妒心長養(yǎng)起來。第四、親近賢人。《弟子規(guī)》里面“能親人,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近,百事壞?!庇H近賢人,遠小人。秦穆公就是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才遭受了敗仗。所以說“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卑研∪粟s遠點,重用親近賢德之人。第五、誠意正心。在修身上下功夫。其實這段經(jīng)文里也從另一個角度講了怎么樣來修我們自己的這顆心?!洞髮W》里講過了,格物致知、意誠心正、身修家齊。怎么修身呢?在正心。怎么正心呢?在誠意。怎么誠其意呢?格物致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小人,有君子。我們的本性其實就是是君子,就是圣賢。而我們的物欲就是小人。其實我們的本性就是:“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泵恳粋€人的本性都能夠包容別人,都能夠做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薄叭酥伿ィ湫暮弥?。當一個人的良心發(fā)現(xiàn),本性本善出來的時候,你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我們的欲望一起來以后,就是“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我們就成為這樣的人了。所以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小人和君子。這兩個東西在人身上,物欲就是小人,本性就是君子。那我們要怎么樣呢?“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蔽覀円盐覀兊挠s走,像對小人一樣,放流之,存我們的本性。所以我們自己排除自己的欲望之心,見賢而舉之,舉什么呢?舉我們這顆“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性,來激發(fā)我們的良知。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啟發(fā)我們修身的方法。第六、趨吉避兇。這里講到了災禍的來源。災禍是怎么來的呢?就是“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這樣“災必逮其身”。如果自己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大家所討厭的,痛恨的。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是大家都喜歡的,壞了,災禍就上身了。一切災禍的來源都是這么來的。其實為什么呢?民眾之心就是天心。如果我們做的事情讓民眾都痛恨,都怨恨,那就是違道了,不是天道,逆道者亡,災禍就來。如果我們做的事大家都喜歡,那就是順道了,所以怎么樣趨吉避兇呢?那就是“順道者昌,逆道者亡。”荀子講過:“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加強農(nóng)業(yè),厲行節(jié)約,天(大自然)就不會使人貧窮;給養(yǎng)充備,動作得時,天就不會使人困頓;遵循道治國,不出偏差,天就不會使人受禍。你做的事情合不合天?黎民百姓是不是都喜歡,所以趨吉避兇的辦法就是順道。
四、心得體會
王老師在這一課主要從六個方面講了如何成為忠信之人。斷惡修善、舉賢揚善、消除嫉妒、親近賢人、正意誠心、趨吉避兇。
說到忠信的教育,我們很少有人會真正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你要他斷惡修善,他不愿意。為什么要修善?因為修善了,自己的利益怎么辦?你要他舉賢揚善,他也不愿意。為什么要舉賢揚善,我舉賢揚善,別人出風頭了,對我自己有什么好?你要他消除嫉妒,他也做不到。怎么可能消除嫉妒?人家通過各種手段獲得名利,我就是不平衡,我不比他差,只是運氣不好而已,只是老天爺不公平,只是命運喜歡與我開玩笑。你要他親近賢人,他也不愿意。因為親近賢人,會讓自己有更多的約束,會渾身不自在。你要他正心誠意,格物致知,那就更難了,格除物欲了,那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意義?無欲無求,不就等于混吃等死了嗎?可是你要是讓他真正知道如何趨吉避兇,他會真的害怕起來,原來不做忠信之人,就會“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其身?!闭l都害怕災禍降臨,誰都不愿意折壽短命、疾病纏身、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可是如果人不行天道,都會落到這樣的下場。這種因果教育應該擺在前面,才能對絕大多數(shù)人起到作用。知道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他才能真正的做到前五點:“斷惡修善、舉賢揚善、消除嫉妒、親近賢人、正意誠心”。
而又是什么樣的人更容易成為忠信之人?往往又是那些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坎坷,吃過很多苦頭的人,甚至是遭受過人生兇險的人,他們往往在大的人生際遇中看破而頓悟,明白自己所受的惡果都是因為自己所種的惡因,這樣子回過頭來,努力修善,并且從中深刻地體會到,種善因得善果,自己的人生也開始扭轉(zhuǎn),自己的困惑一步步減少,好的運勢接踵而至,然后開始對圣賢的教誨深信不疑,而真正開始斷惡修善、舉賢揚善、消除嫉妒、親近賢人、正意誠心??鬃游迨烀彩切蘖藥资?,經(jīng)過了人生的種種磨練才得以知天命,才懂得了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才有自己的未來過什么日子,才有了那一份從容與淡定。所以,總的來講,人的一生都在修行,不能簡單地把人分為好人與壞人,君子與小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兩面性,都有本性的一面,也有習性的一面,只要通過歲月的洗禮與自己的修身功夫,來內(nèi)觀自己到底是本性現(xiàn)前,還是習性現(xiàn)前。當本性現(xiàn)前的時候,你就是圣人。當習性現(xiàn)前的時候,你就是小人。當本性完全戰(zhàn)勝習性的時候,你就是一個忠信之人,就得到天道了,就順道者昌了,就會為人所擁戴,就會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