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故鄉(xiāng)的橋(散文)
一
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一個位于太湖之濱的水鎮(zhèn)。到處都是河道與港汊,還有比村落更多的橋。那些橋架在大大小小的河道港汊上,鏈接這河流兩邊的路,大路和小路,還有連路也不能算的堤壩與田埂。假如把那些承載著江南命運與歷史的河道視為故鄉(xiāng)的血管,那么這些橋,就是血管上的淋巴。是這些橋,使得河道具有了更大活力。這些橋也讓故鄉(xiāng)的風景畫,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
二
第一次認識故鄉(xiāng)的橋,是我十八歲那一年,那是我第一次回故鄉(xiāng)。我乘坐著上海開往南潯的小火輪,回到了十八年來,只有夢里曾經(jīng)依稀到過的故園。
那個年代的小火輪真慢,不過四五十里的水路,居然“突突突”地走了一整天。早晨九點上船,直到即將太陽落山的黃昏時分才靠岸。一船的人大約都在睡覺,只有我獨自躺在后甲板上,望著天空的白云,還有不時出現(xiàn)在頭頂?shù)哪切蚨?,聽著大運河水拍打小火輪的艙底,卻沒有一點睡意。我正在靠近我的故鄉(xiāng),一個只存在心里的地方。那里是我祖先生活的地方,我父親和母親都生在那里,他們在我現(xiàn)在這個年齡,就離開了那里,從此再也沒有回去。他們在以后的幾十年里,回故鄉(xiāng)的次數(shù)寥寥無幾,僅在偶然的話語里提起南潯。奇怪的是,我從懂事那天起,“故鄉(xiāng)”這個詞,就已經(jīng)鬼使神差地深深扎根在心底。
當那些橋從我頭頂緩緩劃過的時候,我對它們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認識,唯一感覺的是,真多。起初還打算數(shù)數(shù),漸漸就數(shù)不清了,因為它們實在太多。躺在那里看到的只是橋肚,并不能看清楚它們的真實面貌,不過有一點很清楚,它們并不是簡單的、千篇一律的重復,江南的橋千姿百態(tài),就連橋洞和橋肚都是不一樣的。這些橋,有圓拱形,有高平式,有石橋,也有木橋,當然還有現(xiàn)代鋼筋混凝土的橋梁。圓拱橋,有單拱,也有多拱;高架平直式的,也有各種各樣的款式,就連橋墩也并不是一樣的;我看到的橋洞和橋肚,自然也各有千秋了。
三
真正認識故鄉(xiāng)的橋,那是在我回到故鄉(xiāng)之后了。我在南潯鎮(zhèn)上盤桓了數(shù)日,便被嬸娘接去了斜橋兜。
這個兜,在我們故鄉(xiāng)常用作地名,就是灣底的意思。所有叫“兜”的地方,一定是有河汊,或者港灣的。這個斜橋兜就在兩條河匯聚的地方,架在大河上的是一座單拱的石橋。因為架在大河上,河面很寬,于是,智慧的匠人便將橋拱的坡度造得很大,以提高拱的弧度,弧度越小的橋拱受力自然會強大很多,從物理學角度討論,九十度垂直狀態(tài)的物體,可以承受最大的重力。這座橋又高又陡,所以被稱作“斜橋”了。我家祖上的老屋,就在這個叫“斜橋兜”的村上。
叫我沒有想到的是,祖屋不僅保留下來了,而且還可以住人,我的叔叔和嬸娘一家,就一直住在祖屋里生活,和他們一起生活的還有我的堂姐和兩個堂弟。斜橋兜離開南潯鎮(zhèn)有十幾里路,那個時候是不通車的。嬸娘擔心我走不動,專程叫叔叔搖了一條船上來接我,兩個堂弟已經(jīng)可以相幫搖櫓,一個十七,一個只有十三。我好奇地試了一下,好重,我根本搖不動。那張櫓卻在十三歲的小堂弟手上“吱扭吱扭”,輕松地唱著船歌。嬸娘坐在船艙里,五短身材的叔叔在后面掌舵,堂姐卻陪著我坐在船頭看風景。我下意識地看看身邊堂姐,又看看叔叔,心里嘀咕父女怎么一點也不像?堂姐體態(tài)修長,模樣也俊美,叔叔卻長得很矮小。似乎兩個堂弟和他要相似很多。
一路之上宛如劃行在一幅美麗的水鄉(xiāng)圖里。我目不斜視地看著兩岸的風光,指指點點詢問,堂姐便極耐心地一一講給我聽。我就這樣真正認識了自己故鄉(xiāng)。認識了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故鄉(xiāng)的屋,故鄉(xiāng)的竹林、桑園,還有那些田里的農(nóng)作物。但最叫我感興趣的,還是故鄉(xiāng)那一座一座橋。每當我問到小船穿過的橋洞時,堂弟都會報出它們的名字,還如數(shù)家珍般講出它的構(gòu)造。更加叫我驚訝的,還是它們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那些傳說故事,在堂姐糯糯的越語鄉(xiāng)音里,顯得格外嫵媚動人,聽得我如醉如癡。我怎么也想不到,他們對故鄉(xiāng)這些橋,有如此深刻的了解。直到住進祖屋后,我才漸漸明白了其中的奧秘。
四
第二天清晨,我聽見祖屋的后院傳出“叮叮咚咚”的擊打聲,迷迷糊糊地爬起身,推開了后窗,朝下望去,才發(fā)現(xiàn)是叔叔,還有兩個堂弟,在后院雕琢青石,便好奇地穿好衣服走下樓去。我睡的是堂姐的屋子,一間最敞亮的屋子。因為堂姐要讀書,為了我的到來,堂姐讓出了自己的閨樓。那時候斜橋兜還沒有通電,到了晚上只能點油燈。誰家又舍得點著油燈讀書?只有盡可能的利用自然光線了。家家戶戶都會把光線最好的屋子,留給讀書的孩子。我有點想不明白,為什么叔叔家讀書的不是堂弟而是堂姐?農(nóng)村不是應該重男輕女嗎?
堂姐見我急急忙忙跑下樓詢問的樣子,就捂著嘴笑,笑過后告訴我,他們是在準備修橋的石料。我突然之間恍然大悟,原來叔叔父子竟是造橋人,怪不得對故鄉(xiāng)的橋如此熟悉。那天,我不顧嬸娘和堂姐的勸阻,一直在后院幫忙。我問堂弟,為什么不去讀書,卻去學造橋?堂弟的話,讓我很久都在思考,“這個多橋的家鄉(xiāng),更需要造橋的人”。
在堂弟的屋子里,我看到很多圖,所有的圖畫的都是橋。有些是我認識的,也有很多從未見過。堂弟告訴我,那些是他心中的橋。我才發(fā)現(xiàn)堂弟的繪畫竟有很高的天賦。
一天晚上,我、堂弟,還有堂姐坐在家門口的小木橋下面納涼。堂弟睡著了,堂姐卻告訴我一個秘密,原來堂姐并不是叔叔和嬸娘的親生女兒,解放戰(zhàn)爭中,叔叔參加了支前擔架隊,擔架隊的隊長帶著個孩子。一次任務途中,炮彈炸斷了渡河的橋,隊長犧牲了,孩子卻僥幸活下來。這個孩子就是堂姐。
為了讓弟弟上學,堂姐和父母發(fā)生了沖突,嬸娘不得已把實情說了出來……堂姐告訴我這一切以后,我突然感覺身材矮小的叔叔變得偉岸起來。堂姐還告訴我,我那個堂弟是極有天賦的,可惜得不到深造的機會。從堂姐深邃的眼神里,我似乎讀出了另一些內(nèi)容。
五
短短的故鄉(xiāng)之行很快結(jié)束了,我婉言拒絕了嬸娘讓叔叔和堂弟搖船送我的建議,卻提出來讓堂弟領(lǐng)路步行到鎮(zhèn)上去乘車。一路之上,我跨過很多故鄉(xiāng)的橋,聽著堂弟記述關(guān)于腳下這些橋的掌故。原來許多橋上的石頭,都已經(jīng)替換了,而那些替換上去的石料,幾乎都經(jīng)過他們父子的手。我想,我明白了他那句話的含義。
我們兄弟臨別之際,我緊握他的手,充滿誠意地說:“如果你想在繪畫方面發(fā)展,我一定回去告訴爸爸,請他想辦法送你去美院深造?!?br />
他卻搖搖頭回答:“謝謝你,阿哥。也許還是家鄉(xiāng)更需要我,我也離開這片土地。如果有可能,還是請伯父替姐姐想想辦法吧。”
“好,我一定會讓爸爸想辦法的?!?br />
我感受到了他的力量,手掌上的老繭好硬。
回去以后我詳詳細細講述了一切,父親沉思良久,點點頭,答應了我的請求。
六
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沒有機會再回故鄉(xiāng)去,只是故鄉(xiāng)的橋,始終在我心頭縈繞。等我再有機會回到故鄉(xiāng),竟然是在半個世紀以后。
故鄉(xiāng)的一切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突然發(fā)現(xiàn)唯一不變的只有兩樣東西,一個是那些保留下來的古橋,還有一個是永遠不改的鄉(xiāng)音。
從南潯鎮(zhèn)到斜橋兜有筆直的馬路,私家車可以一直開到家門口。河里走的不再是小火輪,而是豪華版的小游艇。運河開辟了水上旅游專線,一年四季都是游客如云。斜橋兜家家戶戶的電器裝備,已經(jīng)絲毫不比上海遜色。那些祖屋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三、四層別墅。
堂弟坐著一部款式挺新潮的國產(chǎn)車來接我,開車的是他的兒子。我早就知道他有一家實力雄厚的橋梁公司,幾乎壟斷了整個江南地區(qū)的橋梁工程。一路之上,他還是像五十年前一樣,如數(shù)家珍地介紹遠遠近近,從眼前閃過的各種橋梁,我知道那些都是他的手筆。
故鄉(xiāng)的橋,還是那樣迷人,更叫我感慨的還是眼前這位造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