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PK大獎賽”】詩經(jīng)里的植物(散文)
《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詩經(jīng).魏風(fēng).十畝之間》
我是摘桑葚的時候想起這首古詩的。那日恰好立夏,和友一起去了一個名叫“寺灣”的鄉(xiāng)鎮(zhèn)。那個地方以養(yǎng)蠶而富裕,以養(yǎng)蠶而出名。
午飯后一場雨迎面而來,按捺不住心里的竊喜,迎著雨去了一處桑樹林,隔著車窗便看到那肥厚的桑葉綠瑩瑩的在雨中搖曳著。我和友迫不及待地下車,那紫紅紫紅的桑葚,就這么轟轟烈烈地裝進了視線里……
桑樹很多,何止十畝,無論是溝溝坎坎,還是大片整齊的田地,都是綠油油的葉子。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只需要抬手,就能摘到紫紅的桑葚。桑葚長得很奇怪,和其它的果子不一樣,掛滿了整個枝條,或兩,或三,或四五個湊成一堆,成熟的紫,半熟的紅,不熟的綠,它們密密匝匝地簇擁在一起,壓彎了枝條。
經(jīng)過雨水的清洗,桑葚皮表上帶著油亮的光澤。紫紅的桑葚,一經(jīng)入口,絲絲酸,絲絲甜,通過口腔送入腹內(nèi),心扉都漫延著桑葚的酸甜味了。
因下雨,不見采桑葉的農(nóng)人,偶有幾個人打著雨傘在地里大驚小怪的。那歡快的聲音,讓桑園頓時活躍起來了。我的腦海就突然就冒出了《詩經(jīng)》中的《十畝之間》的情景……
經(jīng)年里,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園里,年輕的姑娘們采桑多悠閑,她們一道唱著歌兒回家轉(zhuǎn);在相鄰一片很大的桑園里,漂亮的姑娘們采桑多悠閑,她們一起說說笑笑往家轉(zhuǎn)。
此時的情景與《十畝之間》的情景何其相似。她們采桑葉養(yǎng)蠶,心情好得出奇,一邊采一邊唱著歌兒。我們摘桑葚,亦是歡呼雀躍。千年前的采桑情景,和千年后的摘桑葚場景,不斷重疊著,不斷交替著……
在這綠色的光影中,我縱情遨游著暢想著……
猶記得兒時村里只有一棵桑樹,長在四姑家的廚房后,樹冠已經(jīng)高過房頂。不曉得咋就長出了一棵桑樹,每年立夏前后桑樹結(jié)了桑葚,為了一飽口福,我們經(jīng)常在四姑家房子前后轉(zhuǎn)悠。
有時候趁四姑不注意,抱著樹蹭蹭地爬上去。桑葚那時是淺紅色,酸得澀口,就這也不影響大家對桑葚的喜愛。有些淘氣的孩子拿石頭扔上樹枝打,用棍棒敲,這些家伙什不長眼,經(jīng)常落在四姑的屋頂上,茅草屋經(jīng)不起這些磚頭瓦礫的肆虐,被砸出了一個又一個破洞。
善良的四姑惱怒了,她拿著棍子站在樹下大聲呵斥,嚇得我們四散而逃。盡管這樣,依舊不影響我們偷摘桑葚的樂趣。
大家總結(jié)出了一條又一條摘桑葚的經(jīng)驗,三五個孩子,明確分工,一個放哨,一個爬樹,一個站在四姑家門口,盯著四姑家的人什么時候出來,留兩個在樹下?lián)?。那些或淺紅或青的桑葚,被我們像寶貝一樣撿起裝進瓶子里,灌上井水,放幾粒糖精,倒上一丁點醋,酸甜酸甜的。
讀小學(xué)的時候,鄰村的村子比較大,桑樹也多。有個同學(xué)從小殘疾,兩腿彎曲,走路一跳一跳的,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有一天,他竟然從書包里掏出一把一把泛著紅的桑葚,讓人眼饞。于是,同學(xué)們擁蜂而上,爭著搶著把他的桑葚弄到自己的瓶子里。
讀小學(xué)那幾年每每到吃桑葚的時節(jié),這個殘疾同學(xué)就用這樣的方式迎來大家的追捧。他瘸著腿一跳一跳的把桑葚挨個分給同學(xué)們,大家說謝謝的時候,他只是咧著嘴巴傻乎乎地笑。
許多年后,我在寺灣鎮(zhèn)見過千畝桑園,那是地方政府打造的示范基地。桑樹枝條綠得耀眼,被修剪得矮矮的,我蹲在地里摘桑葚、吃桑葚,手被染紫了,嘴巴也被染紫了。
時隔幾年,我再次來到這片種植桑樹的土地,入眼的還是那么綠。
我一邊摘桑葚一邊想著詩經(jīng)里的《十畝之間》那個美妙的場景……
《蒼莨萿》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詩經(jīng).周南.卷耳》
最初讀《詩經(jīng)》,字也沒認全,囫圇吞棗,什么也不懂,看一眼也就過去了。
而立之年再讀《詩經(jīng)》,很多字依舊不認識,但是卻發(fā)現(xiàn)它和生活如此接近。比如“卷耳”,怎么也沒有想到,鄉(xiāng)下再普通不過的一種綠植,竟然被寫進了《詩經(jīng)》。
這首《卷耳》在詩經(jīng)中排列靠前,隨手點開后,我便沉溺其中了。詩中采卷耳的是一位思念丈夫的女子,她采了一筐卷耳,因思念丈夫,便棄置路旁,而后的惆悵、憂傷、無奈,讓我不得不感嘆,一位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和愛戀有多深。
感慨之后,我想到的是鄉(xiāng)下那塊我出生成長的地方。在那里卷耳不叫“卷耳”,大家都叫它“蒼莨萿”。小時候,這種綠植太多了,滿山遍野處處都是。
春來,一場春雨澆透了大地,最先冒出兩瓣葉子的便是它,兩瓣葉子和鳳仙花的兩瓣葉子是一樣的,而我們也總是分辨不清,曾多次把它誤認為鳳仙花,移栽到花盆中,待到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瓣葉子長出來后,才能確認它和鳳仙花葉子的區(qū)別。
蒼莨萿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味道不怎么好聞,所以不招人待見?!对娊?jīng)》中說它可以食用,我吃過很多種野菜,唯獨沒有吃過蒼莨萿,也沒有見過旁人吃過。
不過查了資料,得知蒼莨萿籽卻是可以入藥的。曾經(jīng)和一個老中醫(yī)聊天,他說天生地長的綠植都能治病。想想也是,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在很久的從前祖先不都是靠這些綠植入藥治病嗎?
詩經(jīng)中采卷兒的婦人,他的丈夫遠行在外,留下她形單影只,她想象中丈夫的虺(huǐ)隤(tuí),一種無奈的憂傷,在采卷兒的時候全部迸發(fā)出來,讓她惆悵不已。
印象中,蒼莨萿的葉子很大,蒲扇型的葉子上帶著細絨絨的毛,手摸有粗糙感。已經(jīng)記不得它的花長什么樣子,唯一難忘的是它的果實,橢圓形的小小果實,像刺猬一般,渾身長刺,青果的時候,刺是柔軟的,放在手心,會有癢癢的感覺。成熟的果實扎手得很,那些褐色的果實,不敢觸碰,一不小心便粘得滿身都是,又扎又癢,粘著頭發(fā)上,很難摘掉。
盡管如此,我們依舊是歡喜的,不管是黏在身上,還是沾在頭發(fā)上,都是刻在心上的記憶,那里邊融合了童年的歡樂……
《車前草》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詩經(jīng).周南.芣苢》
從來沒想到車前草竟然有這么一個好聽的名字“芣苢”。翻看詩經(jīng),看到這兩個字的結(jié)構(gòu),便不由地喜歡它了??戳似匆?,才識得它的讀音。讀了釋意才明白,芣苢就是車前草,那是一種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綠植了。
整首詩讀來似乎都是在重疊,唯有后邊幾個字有變化,這奇幻之詩句,像磁石般緊緊地吸引著我的目光。我反復(fù)輕吟著想象著,腦海中不由地浮現(xiàn)出了那個場景來。詩中那個曼妙如仙的女子,帶著小歡喜、小興奮,像一只小鳥兒般徜徉在長滿芣苢的田地里,歡快地采著一棵棵芣苢……
芣苢,在我的心里它的名字應(yīng)該叫“車前子”。鄉(xiāng)下遍地都是,它的用途很廣泛,苗子嫩的時候被我們挖回家,除去水分后涼拌吃,抑或當(dāng)下鍋菜。
對于經(jīng)常割草的我來說,車前子再熟悉不過了。它的根是直長的,根莖很短,葉子像蓮花一般盛開,那些橢圓形的葉片或平臥、或斜展或直立,花長得特別奇怪,那花莖好似很細小的花兒。
能讓我記著車前子,而且對其印象深刻,源于二哥。有一次二哥病了,父親抓了藥,醫(yī)生說需要車前子做藥引。父親回家后放下藥著急慌忙地說去挖車前子,我不明所以,不懂為什么要用車前子,父親心急如焚,也懶得和我解釋,抓起一把鐮刀就朝村前跑去,我隨后也趕了過去。在村前的地埂上,從來不割草的父親就像尋找寶物一般低著頭在地埂仔細尋找著。
父親用鐮刀將車前子連根挖起,裝進籃子里,回家后洗洗干凈,抓了一把放進藥罐中,一會兒那苦苦的中藥味涌了出來,二哥喝了后不幾天病就好了,我驚嘆這車前子竟有如此神奇藥效!
讀了《詩經(jīng)》中的芣苢才曉得,在很久很久的從前這種古老的植物已經(jīng)被人們廣泛應(yīng)用了。想想也是,本草綱目言,草木皆入藥。每一種植物都是獨特的,都有不同的藥性。它們生于空曠的自然,吸納著天地之精華,自然就有了抵御病毒的藥性了。
《詩經(jīng)》中采芣苢的場景很大,那些挎著籃子的女子采呀采采呀采,一片,一片摘下來,一把一把捋下來,最后多得沒有地方放了,就掖起衣襟兜回去。這樣的場景,和我兒時的故鄉(xiāng)何其相似,村子里大嬸大娘在各種綠植返青之后,頭上裹了毛巾,胳膊上挎著籃子,便興沖沖地出門采芣苢去了。放眼看去,山坡上,地埂上,河堤上,到處都蹲著人影兒。
看著眼前的場景,我眼前又浮現(xiàn)出了《詩經(jīng)》里的女子們采芣苢的那種興奮勁兒。天空是晴朗的,空氣是清新的,大地是綠色的,一棵棵車前子在草叢中隨風(fēng)搖曳著,她們采起一棵又采起一棵……
好文字欣賞學(xué)習(xí)了。問好作者,遠握,夏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