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楓】再談人性,狗性(散文)
?“我夢見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條狗在背后叫起來了。我傲慢地回顧,叱咤說:
“?呔!住口!你這勢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還接著說,“不敢,愧不如人呢?!?br />
?“什么?”我氣憤了,覺得這是一個極端的侮辱。
?“我慚愧:我終于還不知道分別銅和銀;還不知道分別布和綢;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還不知道分別主和奴;還不知道……”?我逃走了。
“且慢!我們再談談……”他在后面大聲挽留。
?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這是魯迅先生的《野草》中的一篇短文《狗的駁詰》,短到只有的167個字,現(xiàn)摘抄于此。
魯迅先生善于破解人的心理,所以魯迅先生的好多文章寫的辛辣、尖酸、刻薄,把人丑陋的一面批駁的鮮血淋漓。同樣,魯迅先生有好多文章如果不是用心去解讀,是很難理解文中的意思。諸如這一篇《狗的駁詰》的短文,魯迅先生借用了“狗的嘴巴”道出了某一些人的本性。
用狗揶揄人的詞最多的是抗戰(zhàn)時期的狗漢奸,是日本人的走狗,他們像狗一樣在日本人面前搖著尾巴。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僅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乃不惜出賣親人、朋友、村鄰。用狗比喻他們,那的確是委屈了狗們,因為,狗不會出賣自己的靈魂,更不會出賣自己的親人、朋友、村鄰。一個村子的狗,或者是經(jīng)常在一起玩耍的狗們,一旦遇到外來的入侵,便會團結(jié)一致,群起而攻之,共同抵御外敵,直至勝利。
狗對人,狗對狗的忠誠度不再多說,因為狗的忠誠度毋庸置疑,狗的執(zhí)著精神也值得贊譽。一只狗,來到富貴人家,他就會在富貴人家不離不棄的過一輩子,如果來到貧窮人家,他也會在貧窮人家也是過一輩子。不因貧窮而出走,不因遭災而離棄,無怨無悔的隨著主人共度余生。相對而言,狗的這個品質(zhì)是好多“人”都不具備的,因為這些人比狗聰明多了,知道知難而退,知道選擇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男人有錢另擇佳偶,女人為了錢紅杏出墻,兒女為父母沒錢而離家出走,朋友因為沒錢而斷了交往。與聰明的人相比,狗的笨顯而易見,笨的是從未想過這些事情,還是根本就不愿意這么作為不得而知。
狗不會兩面三刀,狗不會背后插刀,狗不會陰謀詭計,狗不會算計別狗,狗唯一發(fā)泄不滿的時候就是面對面的狂嘯,一陣撕打之后,復歸還是不離不棄的好友。人自己總結(jié)了經(jīng)驗,最大的傷害與危險,是來自于最親近的朋友!可想而知,人與狗相比較,人,應該自嘆弗如。
細想一下,身邊有多少朋友因討賬而翻臉的,有多少朋友因瑣事而老死不相往來的,有多少朋友在背后插刀的,有多少朋友落井下石的。所以,讀了魯迅先生的這篇短文,狗的看似不諧世事的這幾句話卻頗有哲理:?“我慚愧:我終于還不知道分別銅和銀;還不知道分別布和綢;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還不知道分別主和奴;還不知道……”狗們,你不用知道太多,知道的太多了你也就會從此不再單純……
嘻嘻!他笑了,還接著說,“不敢,愧不如人呢?!焙呛?,只能用呵呵,好經(jīng)典的一句話,個中含義,請慎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