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古寺(散文)
在我的故鄉(xiāng)有一個千年古寺---禪臺寺,它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如今只剩殘垣斷壁,在那個是非巔倒的時代,它沒能夠逃過那場浩劫。這里,環(huán)境清幽,離家不遠,我卻不常去,這次算是頭一回吧!天氣還算安分,沒有陰晦和雨落,晴好的晌午,一個人,一個包,簡單到一無所有,就這樣與佛再次接觸。仿佛,木魚聲在召喚著我,一步步前行。
許多年了,人們想恢復它往日的風彩,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如愿。在人們的捐助下,在原址建了個小廟,在廟會的時候,人們來到這個地方聽老人講它往日的故事,許多與佛有緣之人在菩薩目前許下種種心愿,也怪,很靈驗,于是每年的廟會也熱鬧。
來到這里,我忽然想到有一幅題為《深山藏古寺》的畫,可畫面上連個古寺的影子也沒有,只是在巨石瀑布的旁邊畫了個小和尚在提水,人們看后無不為其構思新穎而傾倒!既有小和尚在提水,便會有寺院藏此山中,畫面雖沒有古寺,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真可謂“藏而不露”,這就是含蓄。中國的佛教的名剎往往都藏于深山,這樣可以逃過戰(zhàn)爭的破壞,但是命運卻經(jīng)常捉弄人,禪臺寺雖然躲過了戰(zhàn)亂,但是沒有躲過人們的愚昧。
禪臺寺位于山頂,到了廟的門口,視野很開闊,群山之間點綴著小村莊,廟會時節(jié)正是暮春,山里的桃花已經(jīng)開過,春筍已經(jīng)有一人多高,順著曲曲折折的山路爬到山頂是需要體力的,一路上便有人堅持不了,望山敬香。
說到桃花,我聽老人講,這里是七仙女的道場,古時,廟周圍十里,春天桃花盛開,七仙女曾經(jīng)到廟附近的馬蹄湖洗浴,當然,傳說歸傳說,但是,三月桃花盛開的禪臺寺,美景確實養(yǎng)眼:
看,桃花在枝頭成串成串地開放,一朵挨著一朵,一朵緊靠著一朵。向上開著,向下開著,向左開著,向右開著,它們開成了一柱,它們開成了一樹。遠遠望去,好像山上開滿了粉紅色的火炬。
上了山,山上的桃花更美。走近觀察,這些花很像高貴的公主的衣裙,又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小泵娘的臉蛋,粉紅粉紅的,又帶有一些朱紅。這桃花樣子各不相同:有的全開了花,一朵比一朵開得要美,好象在參加選美大賽一樣;有的才展開了兩三片花瓣,好象一個剛睡醒的小娃娃;還有的只是一個小花苞,它們鼓得好象輕輕一碰就會爆破一樣,像一個還在熟睡中的胖娃娃,很可愛!
一陣輕柔的微風吹過,含苞欲放的桃花,如同害羞的少女,頓時被喚醒起來。朵朵桃花就像一只只優(yōu)雅的花蝴蝶,伸展著婀娜多姿的身材,撲打著翅膀,像一位成熟的舞蹈家慢慢墜落。讓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設身處境地陶醉在這美景之中。
進入廟門,我匆忙而進,繞著佛像環(huán)顧一周,森嚴的氣氛,讓我怯然而退。與佛,我只有一步之遙,就是這一步卻無法走近。我不敢怠慢佛祖,怕他的笑容洞悉了我所有的心思,讓我無地自容。
禪臺寺雖然算不上名剎,但是從原址的規(guī)模來看規(guī)模不小,如果不是毀于那場浩劫,也可以評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到古寺一游既有對佛教文化的認識也有對人生哲理的認知。
在這里,一年四季,我為一群女香客的虔誠感動:
柴門之內,她們虔誠端坐,執(zhí)佛珠一串,朗聲念完《心經(jīng)》一遍,即用手指撥過佛珠一顆。長長一串佛珠,全都撥完了,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蘸一蘸朱砂,在黃紙關牒上點上一點。黃紙關牒上印著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要用朱砂點遍這些小圈,真不知需多少時日。
夏日午間,蟬聲如潮,老太太們念佛的聲音漸漸含糊,腦袋耷拉下來,猛然驚醒,深覺罪過,于是重新抖擻,再發(fā)朗聲。
冬日雪朝,四野堅冰,佛珠在凍僵的手指間抖動,衣履又是單薄,只得吐出大聲佛號,呵出口中熱氣,暖暖手指。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千余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間經(jīng)歷代高僧大德的弘揚提倡,許多帝王卿相、飽學鴻儒也都加入這個行列,終于使佛教深入社會各個階層。它的信仰深入民間,‘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侵覍嵉膶懻?;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則與儒、道等相結合、相融會、相激蕩,然后匯入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大海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之一,為中華文化放射出燦爛輝煌的光芒。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提倡弘揚佛法,重視它的教化作用,重視它對人們道德修為的影響。
人們對精神的追求有許多種,但是有一種最高境界是我愛人人,人人愛我。這是我這些年來悟出來的人生哲理,也是對佛的精神的領會。
如果你悟不透紛擾的世俗,就在思想里種植一株菩提吧,它無須開花,也無須結果,只是在精神的境界中永遠留有一顆淡定的禪心。清涼,清涼,清涼能擊退靈魂的浮躁,清洗出人的善良本性來;清涼,清涼,清涼能抵抗世俗的浮躁,清洗出社會的和諧來。香煙繚繞,佛號聲聲;法樂陣陣,清風習習。朋友啊,請你放慢那匆忙的腳步,登上寺院最后那座高高的清涼臺,深深地體味一下吧。
每年來禪臺寺爬爬山,一是鍛練身體,二是通過與農(nóng)民的交流來了解社會底層的變化,為自己的寫作提供材料。三是弘揚佛法,明理修身。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佛教,寺院是佛教的道場。
佛陀在各種經(jīng)論中一直強調“我是眾中的一個”,表示他不是神?!毒S摩詰經(jīng)》則說佛國、佛土在眾生身上求,離開了眾生,就沒有佛,離開了群眾去求道,是沒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師更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蔽覀円煞穑仨氃谌说滥ゾ?、修行,由人才能成佛,在其他諸道中,是無法成就佛道的。
古寺----佛,永遠留在我心中。鐘聲遠播三千界,法雨寵施萬億民;驚醒世間名利客,喚回苦海迷夢人!
徘徊在古寺,聞著野花的香氣,用平淡的心,寄一份祝福與你,就此只羨鴛鴦不羨仙,你可否發(fā)現(xiàn)生活里的甘甜,你可否愿意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你問,佛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