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枯彎豆壇子張家港 (散文)
那時候,張家大灣的人們,從一個個香甜的夢中醒來,第一件事打開大門,就能擠眉弄眼地窺視門前“張家港”那邊天際中的一輪紅日,她像個剛出嫁的新媳婦,羞答答地露出半個臉兒,嬌柔迷人,令人消魂。不管是熱天,還是冷天的這個時侯,這個新媳婦總是第一個先瞅著這邊“張家港”,然后就悄無聲息地走過來。
“張家港”北連“無壩溝”(“無壩溝”的取名有人說它伸向三方,方方都是溝連溝沒有終結(jié)的壩子,所以叫此名;也有喊“無洼溝”,也有人稱“無兒溝”,還人說是“吳兒溝”,“無娃溝”,“吳兒溝、無娃溝”有說法是一家姓吳的在此住沒生子特叫出來的名兒,總之無法考證)。“無壩溝”(多數(shù)人稱)西連“王兒坑”,再拐向“清苗土田”;南順“張家大灣”臺前,向西彎著延伸至鄰居立字頭的“小章兒灣”臺后,如一條巨蟒爬到常有貨船行駛的“化港河”;東握廟場西的荷葉塘,荷葉塘又掛廟場后溝,后溝再分岔一方轉(zhuǎn)向北“龍兒井”(溝名),一方繼兒向東又拐東北向“文丹橋子”溝(“文丹”女人名),“文丹橋子”又通大肖臺的溝,總之沒有終點。
“張家港”古時有一定“殺氣”,它有一個很強硬的看點——人多臺大,強盜、搶犯都不敢輕舉妄動。正是如此,有些小商船都把這里當(dāng)避風(fēng)港,個個不厭其煩地把船彎著??吭诖耍缓蟮健盎坌∈小比ペs“熱場”(如今叫“消遣”)。那個時候,這一帶流行一天中趕三個“熱場”:早晨趕“帽子黃場”,就是現(xiàn)在的黃場村,原先犁、耙、車、耖們,看它是一天中的第一個“熱場”,就賞賜了一頂帽子,叫起“帽子黃場”了(還有人叫“洗臉場”);上午10左右“帽子黃場”開始冷落,就趕起“化港”;晚上“化港”蕭條后又趕老楊場……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單說“張家港”吧。它約有4000多米長(不包括延長的小溝窄澗),寬約50多米(拉扯平均,最寬處達80多米),深2.5米。水面上常蕩起一圈圈粼粼波紋,不定時地還會看到鱗光閃閃的魚兒浮出水面追逐嬉戲,一次又一次呈現(xiàn)出浪花在晨輝的柔光中跳躍。
港內(nèi)靠住戶那邊水與坡交接處,碧綠的蒿茼叢中,有淘米,洗菜,清衣服用的浦臺時隱時現(xiàn),有長清石板搭成的,有不能再在禾場上碾谷壓豆的石磙墊成的,有用枯木樹樁支撐架成的,還有的用沉臺磚,片子磚砌成的。有地段格外稠密,有地段很稀疏,看得出有一戶一個的,也有幾戶供一個的。此時此景會讓人想起那遙遠(yuǎn)的古老情歌“太陽當(dāng)頂正當(dāng)陽/姐兒下河擺衣裳/腳踏跳板上/手拿棒頭往上揚/一擺衣裳二望郎……”。
東頭:“月亮當(dāng)頂真酸涼/嫂我孤枕睡冷床/晨起偷把叔兒看/羞臉媚眼躲入房/細(xì)腰均腿勾他腸。
西頭:“瞄啊瞅/瞟喲望/白天還算過得去/五更死人就是想/哥呵,我真不能嘗”清韻悠揚,催人胸懷的民歌聲在這水面上婉轉(zhuǎn)擴散,蕩氣回腸。
“張家港”是現(xiàn)在還健在的老爺老奶們童年時曾呼吸新鮮氣息非常濃的地方,她也給人們留下了諸多的記憶。港中那綠荷一片片,菡萏一支支,點綴,渲染了每一個個夏天。特別是那翠荷中星羅棋布擠出的尖尖小荷,她們像是小孩踮著腳,揚著頭看稀奇的高低小腦袋,怪精怪精的,還有荷葉間那亭亭玉立的紅蓮迎風(fēng)起舞,如時裝表演的少女們,千姿百態(tài),彰顯港灣中極高的生命活力。
“張家港”它更精點之名是:魚類之多,鯇魚之大,捕之不盡,吃之不完。
“鯇魚”(現(xiàn)稱草魚),它分兩種,一種是青鯇,另一種是普鯇,青鯇就是背上一條脊都是青黒色,長長的身體,大大的肚子,凸顯大的嘴巴,在水里跑起來,就是在飛,若是沒強有力的手、膀是抓不住它;而普鯇就沒背上那個黑標(biāo)記了。兒時我就聽老人們說過,就這“張家港”里的鯇魚,有像豬娃子肥,像門板長似的大,抓住它時,要用兩三個人才能制服于它,抬上岸。那時撈魚的人們非常團結(jié),如是有人魚俱里穵著“那家伙”,就主動放起手中的魚俱前去幫忙,直到弄上岸,方才又下港拿起自己的魚俱去自己撈。撈著了“大家伙”的人,即便是家里人多,煮后美美地飽一頓也吃不完,還需切成一塊一塊用鹽腌后,用太陽曬幾日,吊在家里每年冬季掛臘豬肉的鉤上慢慢吃。那時只要想魚吃,天天“有魚”,年年“有魚”。晴熱天除下水撈魚外還可隨意用“滑盆”(又叫摸盆)摸魚,或者在滑盆底下系原式的“雞公車”,橇(qiao)起棑(pai),人站在上面撒網(wǎng)捕魚;若是雨天,也可隨意用垂釣的形式釣魚吃。形象一點說,“張家港”就是“張家大灣”人們常去撈,又撈不完,就像你我他家家戶戶裝米的“穵米壇子”。
那時候,特別是夏天高溫的中午,是戲水避暑的時辰,人們常常就自發(fā)組織起來,到港里去撈魚,有時是本張家大灣的家家戶戶,也有時是幾個生產(chǎn)隊的家家戶戶,就連兩三里路外肖家大臺的老少爺們,也拿著撒網(wǎng)子,趕罾子,竹罩等魚俱浩浩蕩蕩地開進“張家港”,那架勢在港內(nèi)真似“天網(wǎng)恢恢”呵……
“鯉魚”(俗稱鯉拐子),它不凸的嘴巴,寬而大的肥肚,讓人鐘愛,特別是夏天的晨早,你若是路過這港邊,會看到多而大的鯉魚在坡草邊漂勾外聯(lián),追來搶去地慶祝新生命的來臨——“扳籽”(產(chǎn)卵)。此時你一定想去“親”她,而你又“吻”不著她感到萬分遺憾。
“銀鯽”,它與鯉魚一樣都是底層魚,除少部份被撈魚大軍逮著,大多還是貪吃在魚鉤上而被宰殺,它們一般是在水底活動,用魚俱很難捕到。
“趕魚”,長長、扁扁的身子,大尾巴,紅眼睛,尖尖的長嘴。它的食物主是追趕“鯛子”(鯛魚),有時猖狂到能降伏的魚都吃,有人說,這港里有比鋤頭把還長的趕魚,不只一條兩條,是有很多條喔……
輕佻飄浮的“鯛子”,除被“趕魚”追殺處,就是小學(xué)生們放學(xué)歸來,在余暉橫照的傍晚,用特細(xì)長的魚桿“嬉耍”著;還有鮮嫩少刺的“鰱魚”,現(xiàn)代人特耆好的觀音垱特創(chuàng)的“水煮才魚”(黒魚),“泥鰍”,“鱔魚”,“蝦子”等等應(yīng)有盡有。
秀麗的港水,還逗來了不少魚鷹在這兒平伸兩翼地滑翔,只要一見到魚的蹤跡,立馬俯沖下來,非常俐索地叼起魚兒猛烈地斜刺上空,。魚鷹們也老是來這里,把“張家港”也當(dāng)著“枯彎豆壇子”了。
我們再看長長蜿蜒的港坡處,被怪枊彎楊粗根盤繞,那望而生畏的古兜陰深洞穴,夏天有借著樹根隱蔽身形而慢慢游動的各類,有在這里閣閣,刮刮,果果地高歌青蛙;還有湊樂熱鬧的癩皮蛤蟆、水獺、黃鼠狼等等。特別是扎眼的蛤蟆格外注目,借它身上與青苔磚色相似做掩護,向上張著大扁嘴猛吸氣,那可憐的小蚊兒們像吃了迷魂藥似地直向它嘴內(nèi)鉆,食欲旺盛的蛤蟆津津有味地貪吃著呢。無論它多么引人,還是茣過于“烏龜王八”,烏龜有叫“燒烏龜”、帶黃色又稱“金龜”(一般做觀賞);王八的名字也有幾個,除王八外還叫:“團魚”,“鱖魚”?,F(xiàn)代人桌中美味佳肴的“烏龜王八”,它們的豪宅府邸便是這里,那個時候它不知勾來了多少憋袋掛簍的人,在這兒傾箱倒篋,滿載而歸。
如今的“張家港”已分成幾截,有地段打上垱養(yǎng)著魚,還有地段被潿阻變窄成為流水澗,有地段填平變?yōu)榱思Z田,總之昔景無存??闪钊烁鼮檫駠u的是,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征用成為廠房地,這氣落游絲的零星影兒將再次灰飛煙滅,往后的日子,就只有那個曾是剛嫁來而羞答答的媳婦,每天早晨按部就班地照常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