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光】西風(fēng)烈,古道盡處是天涯(散文)
很久以前的一個黃昏,馬致遠引一匹瘦馬離開為蒙古人統(tǒng)治的大都,形單影只地走上了天涯路。在他漸趨純凈的人生與已漸紊亂的時序概念的沖突中,他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路西風(fēng)一路夕陽。一路走去,瘦馬伶仃人已憔悴,而這漫漫西風(fēng)古道似乎永無終結(jié)。
于是我們聽到了他延續(xù)一路的嘆息:古道西風(fēng)瘦馬……斷腸人在天涯。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比人生還要長的一條中國古代文人的漫漫苦旅。
讀師范時,一次文學(xué)賞析課上,老師講解《秋思》。老師有感而發(fā):“陪伴中國讀書人的十之八九是古道西風(fēng)瘦馬。”我的心陡然收緊。
恍惚間,仿佛聽到了點點寒鴉聲,聽到了瘦馬的悲嘶;仿佛看到了滾滾黃塵中一脈古道扯遠了天涯苦旅的行程。悠悠上千年,綿綿萬里。西風(fēng)虎嘯如劍,卻斬不斷古道蒼涼行旅的寂寞一聲《秋思》的無奈。殘陽似血,卷一天赤色的蒼茫,黃昏如此壯闊,又如此寥落,誰能挽住這即將消融的最后一抹絢爛,誰又能挽留住匆匆而且孤苦的漫無目的的遠行?只有在這惆悵的黃昏暮色中靜下心來,打量著小橋流水人家,端詳著枯藤老樹昏鴉。此時此際,萬萬不要想今宵何處痛買一醉,不要想明朝這一襲青衫飄泊到哪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原本是中國文人的一腔豪情,而此時已安全滄落為斷腸的凄嘆。
中國文人仿佛永遠停不下自己孤單而且彷徨的身影,青衫漂泊如落葉,在漫漫的古道上隨風(fēng)飄忽,寫下了一行行長長短短平平仄仄的詩行,后人在讀前人,也是在讀自己,誰又是最后一個讀者?天荒地老,??菔癄€,這一讀又是多少個風(fēng)雨千年?
沒有誰喜歡亡命天涯四處漂泊的生活,讀書人當(dāng)然也不例外。然而,讀書人不得不收拾一囊書冊,看看綿綿遠道上微籠的一片夕陽暮光,長嘆一聲,或引一匹瘦馬,或安步當(dāng)車,開始了不知何處是歸程的歲月。這時他們才有機會在極其無聊極其痛苦的漫漫征程上,梳理一下極度揚張和飽滿的思緒,求取導(dǎo)致流亡的原因,表面化的原因是政治失意或者命運捉弄。實質(zhì)上是讀書人的華貴高潔的文化人格,不兼容于含污納垢和貪欲恣肆的現(xiàn)實。讀書人既無力掃扭乾坤,又不甘自墜其志,他們只有解嘲似地說:“興利除弊,移風(fēng)易俗,非我所能;隨波逐流與世沉浮,非我所愿;唯悠然出世,獨善其身,是我所求?!敝袊x書人可愛又可憐之處在于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們通常有極強烈的從政欲望,也設(shè)想了極不符合實際的政治構(gòu)思,卻無一雙縱橫捭闔的鐵腕,缺乏有力的從政手段。所以他們幾經(jīng)奮發(fā)圖治,幾經(jīng)風(fēng)雨困頓之后,無一例外地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從此,他們的政治生命萎縮枯竭,而藝術(shù)生命日益蓬勃輝亮。
文章,就成了中國讀書人獨善其身時念念不忘的主題,也是他們在古道西風(fēng)中倔犟而極執(zhí)著地展示人生價值的方式。文章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困于沙漠中的客商身上唯一可以救命的水源,有水,客商就有可能逃出沙漠;有文章,中國讀書人才有可能擊敗流亡。他們有的心念俱灰,只當(dāng)功名如過眼云煙,唯愿采菊東蘺下;也有的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治國平天下之念,依然熾烈希望卷土重來東山再起。但文章已成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于是,古道西風(fēng)夕陽西下,一個個文化巨人接踵而過。他們多是衣冠不整,但脊梁絕對硬朗。他們神情上雖帶有一點點憂憤,但更多的是尋常人沒有的從容。蹄影翩翩,卻也追不上西風(fēng)的沉夢;書聲朗朗,卻也唱不完古道的舊事。古道上一片片夕陽余輝,一枚枚衰草斷葉,是否還保存著他們一揮而就的急章?
其實流亡也許不是壞事。至少他們遠離了宮廷的角斗,官場的傾軋,那里的血雨腥風(fēng),已很少會顧及到久沐江湖風(fēng)雨的他們;至少他們跳出了世俗的泥潭,不會去蠅營狗茍爭名奪利,而保全了他們的清爽風(fēng)骨和純凈的生命;至少他們可以避開甚囂塵上的滾滾紅塵的侵擾,給自己的文章更多的自然靈秀和人生況味;至少這段期間他們的才情得以最大限度地揮灑,創(chuàng)造出遠勝于身居廟堂的千古文章。
耳畔又響起寒鴉聲聲,瘦馬長嘶。是誰已悄然走上了永遠品味著寂寞的西風(fēng)古道。
馬致遠很幸運,尚且有匹馬代步,雖然浪跡江湖的艱難日子,已把馬打磨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而早他千年的楚大夫屈原,只有靠兩條腿丈量流亡歲月的苦樂悲歡。屈原家世相當(dāng)顯赫而且自身貴為大夫,不幸的是他是個讀書人,終究走不出讀書人的命中注定的怪圈。他憤然走出繁華富貴的楚國都城之際,沒有誰能預(yù)料到淚羅江的濁流會把楚國文化的最高峰淹沒。楚王和南妃此時正在燈紅酒綠的宮內(nèi)盛情款款地為秦國特使張儀把盞奉酒。他們在恣情狂歡,整個楚國在黯然悲泣。應(yīng)該說屈原也并非是大廈將傾時的希望,他留下,反而埋沒了自己的藝術(shù)天才,流韻千古的楚辭也不會放射出令世界驚嘆的光芒。一個王朝和社會的變革,絕不是弱不禁風(fēng)的讀書人能夠改寫的。楚人對屈原的熱愛,究其根源是他生命中所迸射出來的《離騷》《天問》……
屈原因國亡而死,因《離騷》而重生。若干年后,時任長沙太傅的賈誼造訪汩羅。一江怒水并沒有隔斷他們心靈的對話。當(dāng)時賈生相當(dāng)年輕,是當(dāng)之無愧的少年才子,然而他縱橫宇內(nèi)的才華,并沒有改變他郁郁不得志報國無門的最終結(jié)局。波寒沙冷,西風(fēng)又烈,賈生拖著疲憊不堪的病體徘徊于汩羅江畔。他曾寫過《過秦論》的手,已無力扼住自己落魄江湖的行跡。
屈原、賈誼的流亡,更確切些說是貶謫。貶謫這個詞一直是困擾封建士大夫的陰影。一言不合圣意,九廷震怒,一紙貶書便飛越千山萬水,送至蠻荒之地。那么,中國歷史上龍顏大怒,怒得最慘烈的莫過于司馬遷不合時宜地為李陵辯白。詬莫大于宮刑,讀書人向來以氣節(jié)風(fēng)骨為重,自視為清流,封建帝王最氣的也莫過于此。讀書人不是自視清高?朕非置爾等于污詬之境。司馬遷所遭受的也是一種流亡,精神的流亡,氣節(jié)的貶謫。司馬遷畢竟不同于尋常平庸之輩,在他的生命中不僅有剛的骨架,還有忍的氣韻、不僅有平凡易損的肉體,還有高貴張揚的靈魂。殘缺的身體卻碰撞出令世間所有孔武有力制衡天下的所謂帝王將相不可仰視的激情和能量,一部《史記》足以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黯然失色。
肉體可以漂泊,精神可以流亡,但生命所射出的光輝不可以湮滅。
屈原之后站立成中華文化原野上又一座高峰的是李白。李白的一生都在名山大川、仙域桃源中流浪。一篇篇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文,不經(jīng)意間散落于八萬里神州數(shù)千年華夏。長安虎踞關(guān)中,托起一片盛唐的氣象。然而謫仙人已打點好行裝,準(zhǔn)備上路去了。豈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謫仙人不得開心顏!他走得很堅決,大唐最高主宰也沒有絲毫留戀。歷來帝王只喜歡唯唯喏喏的奴才,怎么會留下神采飛揚一身傲骨的李太白?李白一心要當(dāng)王者師,想像著風(fēng)云際會君臣相洽。到頭來只落得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以千金裘五花馬換來美酒千杯,銷得萬古愁。醉步踉蹌,酒氣和才氣集于一身的李白,在第一縷晨曦描白長安城垛之時,離開了花團綿簇卻危機四伏的天寶政權(quán)。身邊帶著的只是一壺酒、一支筆。酒香熏醉了西風(fēng)古道;文章驚醒了大漠長河。長安城傳唱的三闋《清官調(diào)》,隨著楊貴妃馬嵬坡香銷玉殞而漸漸喑啞,但是《行路難》在世人口中一唱便是千年。
許多朝代永遠地塵封于歷史的溝谷中,許許多多姓氏的君王,留下的只是一段段殘垣、一根根腐骨。然而正是他們用自己生前手中握有的很少有人敢抗議的特權(quán),把一代代文化巨人推向了荒原。他們卻忽略了讀書人的生命張力,因此,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一代代文化景觀因為這野蠻殘酷的行為而更加豐美壯麗。
一代代文化巨人走過西風(fēng)古道,走向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化殿堂,形成了連綿起伏布排無窮的峰巒。
現(xiàn)在,我們對“古道西風(fēng)”懷有極其復(fù)雜的感情,說不透心中滋味是苦是甜。但是今天,西風(fēng)依舊,古道已漸漸成為歷史的遺跡了?;蛟S在某一片人煙荒蕪與世隔絕的地方,還會吐出一脈斗折蛇行黃塵漫漫的古道。在那里,每一粒沙塵都凝聚著一段我們祖先的傳奇;每一片枯草都隱藏著一抹華夏故國的文化。